守望家园
2009-1
湖北少儿出版社
徐刚
382
无
1860年,英国皇家学院发布了一个罕见的通告:圣诞节,大名鼎鼎的法拉第院士将举办化学讲座。听课的对象不是科学家,也不是大学生,却是少年儿童! 那天,皇家学院的大讲堂里坐满唧唧喳喳的小听众,顿时使这个一向肃穆、沉寂的最高学府活跃了起来。然而,当一位头发花白、身材瘦长的科学家出现在讲台上时,整个大厅顿时鸦雀无声。 老教授这次没有宣读高深的科学论文,而是津津有味地讲着蜡烛为什么会燃烧,燃烧以后又跑到哪儿去了。他一边讲着,一边做着实验……孩子们双手托着下巴,紧盯着讲台,深深地被这位老人风趣的讲解所吸引。 很多人对法拉第的举动感到惘然不解,法拉第却深刻地回答:“科学应为大家所了解,至少我们应该努力使它为大家所了解,而且要从孩子开始。”
《守望家园》是少儿科普名人名著书系之一,共两卷39个散文作品,包括第一卷生命的广大和美丽;第二卷地球,人类唯一的家园,可供文学爱好者参阅。
徐刚,1945年出生于崇明岛,世代农人之后,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
徐刚以诗歌成名,作品有《抒情诗100首》、《徐刚九行抒情诗》及散文集《秋天的雕像》、《夜行笔记》、《林中路》等。近十多年主要从事人与自然的研究和环境文学写作.主要作品有《代木者,醒来!》、《中
总序 第一卷 生命的广大和美丽 引子:孤独告别 毛毛虫的3.5亿年 飞行着的美丽标志 蹁跹之舞 甜蜜的劳碌 蚯蚓之梦 非洲历史的吞噬者 天使之翼 天生为飞翔 归期可待 乘着翅膀的歌声 爱的归宿 雀跃而来 天堂寂寞 孤独之旅 等待人鱼公主 回到故乡的狼 我是谁 结语:神圣野种 第二卷 地球,人类唯一的家园 引子:大地素描 家园往事 我们怎样脚踏实地 流失的国土 最后的落叶 金色胡杨 困惑的大芦荡 江河并非万古流 华北的呼唤 流水不再浪漫 大河咏叹调 四面八方的水危机 海洋告急 淮河是怎样污染的 西部风沙线 小心翼翼地接近辉煌 大地盘锦 绿色榆林 依然是沧海桑田 结语:地球如是说 后记
引子:孤独告别 每一次当我从森林出来,告别那些蚯蚓、甲虫、啄术鸟和蓝鸟以及愈来愈难得一见的熊或者野猪时,我都会轻声地说:“再见,朋友们!” 没有一条蚯蚓会从它们耕耘的松土中探出身来,没有一只昆虫回头瞧我一眼,没有一只小鸟祝我一路平安,我能感觉到的是巨大的森林中的孤寂。 中国西南边境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中: 1995年11月11日,同家禁猎的大新县弄梅山中,一个靠近深涧的溶洞外面有一堆红黄色的排泄物,偷猎者面对这堆排泄物欣喜若狂。他伸手触摸之后感到了湿润且尚有余温,于是便一声长长的唿哨招来两个同伙。他们凭着多年出没山林偷猎的经验断定:连日追踪的黑叶猴就住在这溶洞里,而且很可能不是一只而是一个种群。天黑之前,外出觅食的黑叶猴便会回来,那是它们的家。 3个偷猎者隐蔽在巨石后面。
《守望家园》荣获中国图书奖、中国环境文学奖、地球奖、冰心文学奖。 《守望家园》是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中来认识自然和认识人的文学,所以,它是架在人和大自然之间的桥梁。打开《守望家园》,你就很快会被作者所报告的内容吸引,会被作家那富有诗句节律的语言和众多的哲理文字所感染,所打动。你会因为作品的内容与自己有密切的关系而兴趣大增;你会因知识的获得产生满足:你会因为发现了灵智而满怀欣喜。 ——著名评论家 李炳银 作者以广博、细微的爱渗透于文字之间,使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内蕴与姿态,成为生态、环境领域的“小百科全书” ——著名评论家 韩作荣 面对热闹的文坛,充满诱惑的社会,徐刚选择“孤独”。徐刚有自己的主张:远离文坛,走近大地。他已经用了几十年的时间,特别是近20年的心血和精力,去注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注视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令人心焦的变化。徐刚以几十年的思考.20多年不缀的笔耕,几百万字的心血结晶,以诗一般的语言,大散文式的气息,报告文学的严谨,浑然融和一体。无论在探索新式文体,在创作环境文学,在关注社会问题尤其环境焦点,创造着属于徐刚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 ——中国环境报社记者 陈金陵
无
用生动的语言来为我们讲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如果人类再不加以保护的话,就会引起大自然的报复。人类,是时候,醒来了,为自己的错承担责任,尽己的能力去维护唯一的家园!
守望家园这本书讲了许多科学知识,让我们知道动物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要维护好他们的生活环境。
很不错的科普书,值得推荐。
告诉我们要保护地球
学会热爱环境,热爱环境,关爱教育体会于这部书中,成人孩子从中受益。
关注环境,文笔优美,让我们看到了祖国环境的现状,好书。
书很好的,好看
今天刚一收到。儿子就迫不及待的打开了这本书,很喜欢
女儿点名要买这本书,书不错!
我家妞妞很喜欢。值得一读。
帮同事儿子买的,他很喜欢!
这书真不错,送货也及时
给孩子买的,值得一看。
充满现代气息
当当比亚马逊快还便宜,这是最可贵的,再说这本书本身也不错,性价比高!强烈推荐!!
书很好,包装太差!
对地球的前景貌似比较悲观
10岁的小孩好像还是不太理解
适合小学5-6年级看!
本书很适合中学生阅读
内容如果能更幽默和童趣一点更好
老实说,读这本书的心情很沉重,这本不是很有趣。
孩子还没看,是本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