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一个孩子的大地震

谷应 湖北少儿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5  

出版社:

湖北少儿出版社  

作者:

谷应  

页数:

221  

前言

  人性挺立废墟·灾难激励成长  王泉根  汶川地震,举国同悲。在面对电视上那一幕幕抗震救灾感人至深使人酸鼻的画面时,我读到了天津女作家谷应的长篇儿童小说《一个孩子的大地震》。面对灾难,中国作家没有缺席。直击汶川大地震的作品,最多的是诗歌,其次是报告文学与散文,作为需要生活积累与思想积淀的小说,我看到的这还是第一部。  谷应的这部长篇小说,虽然写到了汶川大地震,但却不是作品的主体内容,主体内容写的是三十二年前的那一场唐山大地震。谷应用时光隧道的神来之笔将当代中国的这两场大难联结了起来,在时光隧道中神速穿行的是一个外号叫“二蛮”的孩子。毕竟小说需要时间的沉淀与生命的切肤体验,汶川大地震才刚刚过去一个月,直接用小说诠释这一场灾难似乎还需要再过一段时间。但谷应亲历过大地震,那就是三十二年前的唐山大地震,当时她作为天津文学月刊《新港》的一名编辑,义无反顾地参加了志愿者的队伍,跟随解放军装甲兵某部奔赴前线,在唐山度过了一段刻骨铭心的抗震救灾日子。地震所带来的悲惨场景与创伤,救灾现场那些惊心动魄的画面与感人细节,她完全感同身受,完全身临其境。小说中描写的大地震的那一幅幅满目疮痍的画面,那一幕幕抢救生命的场景,那一个个爱心凝结的细节,完全是从谷应的心灵中流出来,从当年的采访手记中摘出来的,而绝不是从电视荧屏现场直播得到的印象。因而谷应的这部作品,完全是来自生活现实,来自作家切肤之痛之思之感的真正的灾难小说。  但这不仅仅是一部关于受灾与救灾的小说,更是一部直击人性、剖析人世的现实主义小说,一部直逼当代少年儿童精神世界的成长小说。三十二年前唐山那一场大地震发生在“文革”后期那样一个特殊的时代环境,小说的主体内容写的是在特殊时期、特殊事件中一个特殊孩子的心灵挣扎与急剧成长,这个孩子就是穿梭在两场大地震时光隧道中的二蛮。  “文革”后期的特殊时空,对于今天的孩子已是完全陌生的遥远年代,那是一个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当时“每户每月只供应一斤猪肉三两白糖半斤鸡蛋”,更是一个精神极度荒芜、人性扭曲“读书无用”的年代。小说中教书育人一辈子的老校长凌老师受罚成了总务科的打杂工,学校乱成一团,学生可以当面羞辱老师,课堂上可以公开打架,学校的“玻璃可以随便砸,课桌可以随便扔,灯泡可以随便打”。小说中的主人公——“丁字街最神气最漂亮”的十三岁男孩迟新(外号二蛮),因为无书可读、读书无用,被浪荡成了最“蛮”的“臭小子”:逃学撒谎打架斗殴,离家出走,偷拿公物,还与小流氓“六街霹雳”混在一起。“读书无用”的阴影,也让当搬运工的二蛮父亲,只懂得用拳脚教训小子,致使父子之间造成严重对立。就在这样一个畸形的特殊年代,一场恐怖的大地震骤然降临了这个北方城市。二蛮因为离家出走并在夜半用恶作剧报复凌老师,因而戏剧性地躲过了地震大劫。劫后余生的他,一方面在“六街霹雳”的威吓利诱下,糊里糊涂地偷拿了公家食品,另一方面,也从废墟中勇敢地救出了一个男孩。灾难在检验着每一个灵魂,包括十三岁的男孩二蛮。二蛮目睹满目疮痍的街巷,目睹奋勇救灾的父亲和受伤救治的母亲,目睹曾经心仪的“阳台女孩”如今重伤,目睹杜奶奶、民警叔叔等无数相识不相识的患难相助的一张张面孔,二蛮终于站立了起来,终于获得了对周围人群、对自我的重新认识,他下决心要成为“孤胆英雄”,去侦破逃犯黑衣人趁火打劫的罪恶行径。整部小说一波三折,峰回路转,悬念不断,高潮迭起。小说在二蛮潜入机井房侦破、不幸落入黑衣人魔爪,凌老师舍命抢救时,达至高潮。  二蛮在短短数天内经历了地震余生、断桥余生、黑衣人追杀余生的三次生命历险,大难余生的他突然之间成熟了,长大了。他不但经历了一次外部世界的大地震,更经历了内心世界的大地震。地震让无数人们在泪眼之间,良知复苏,在废墟之上,人性挺立。大地震震掉了人们心灵的尘垢,震碎了人们日常的面具。原来,人与人之间可以这么友善,原来社会可以这么温情脉脉,即使在“文革”后期那样一种畸形的环境中,人性同样可以照彻四方。小说还以时光隧道的交互穿插,让二蛮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建筑师,出现在汶川大地震中的孩子们中间,爱的传递,爱的力量,使整部作品写得荡气回肠,一读难忘。数年前,严文井先生在读到这部小说的初稿时,激情难抑,曾写下了这样一段话:“这本书当然是儿童文学作品,但同时又是(也许更是)一本值得成人们(父母们、老师们、辅导员们和其他为儿童事业奋斗的社会工作者们,还有,一切关心中国的未来的好心而又有远见的人们)仔细阅读和思考的文学作品。”谷应经过数年积淀,在原稿基础上,在汶川大地震后的特殊时刻,又作了精心修改补充,从而使全书更为精致精彩。  《一个孩子的大地震》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少年儿童成长小说。谷应以其激越淋漓的文笔,鲜活生动的形象,动人心魄的情节与细节描写,更以其对孩子世界的那一颗真挚的爱心、童心与诗心,刻绘了一个孩子在特殊年代特殊事件中的特殊经历,睿智地表现了主人公“天真——诱惑——出走——迷惘——考验——失去天真——顿悟——认识人生和自我”典型的成长小说的心路历程。好的小说有三个审美功能:再现生活,创造生活,给生活以人性的裁判。谷应的小说突破了时空的局限,为笔下的世界重新安排社会与价值秩序,并站在一个更高视点从其所表现的对象中寻绎出历史与美学的逻辑。因而这部小说不仅是汶川震后救助抚慰受伤儿童心理的生动文本,更是具有超越历史的审美因素的成长小说。十三岁的二蛮以其鲜活真实的少年形象,将为新世纪的儿童文学所记忆。记忆他的是关于人性与成长。人性构成了所有民族的文学在其发展的所有时期的最内在、最深刻的内容,同样也是儿童文学作品的审美感染力的重要源泉。  2008年6月22日草毕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内容概要

谷应所著的《一个孩子的大地震》是一部不折不扣的少年儿童成长小说。谷应以其激越淋漓的文笔,鲜活生动的形象,动人心魄的情节与细节描写,更以其对孩子世界的那一颗真挚的爱心、童心与诗心,刻绘了一个孩子在特殊年代特殊事件中的特殊经历,睿智地表现了主人公“天真——诱惑——
出走——迷惘——考验——失去天真——顿悟——认识人生和自我”典型的成长小说的心路历程。好的小说有三个审美功能:再现生活,创造生活,给生活以人性的裁判。《一个孩子的大地震》突破了时空的局限,为笔下的世界重新安排社会与价值秩序,并站在一个更高视点从其所表现的对象中寻绎出历史与美学的逻辑。

作者简介

谷应,女,1937年生,祖籍贵州安顺。1958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同年分配到天津市艺术博物馆,五年后执教于天津工艺美术学校。1970年调天津文化局,先后任《天津文学》、《新港》、《小说导报》编辑。现为天津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1972年开始发表作品。其半数作品以困境中的少年儿童为主人公,《空心孩子》、《危险的年龄》、《白魔祭坛上的童男童女》、《中国承诺》是其代表。崇尚生活美与艺术美是她另一部分作品的主调,以中国新音乐先驱聂耳为主人公的长篇传记小说《从滇池飞出的旋律》、集56个民族儿童手工图片与采风散文为一体的读物《中国孩子的梦》则是这类作品的代表。

书籍目录

珍视我们自己的经典——“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获奖作家书系”总序
希你攀上高峰(代序)◎严文井
人性挺立废墟-灾难激励成长(序二)◎王泉根
开场白
第一回 时光隧道带你到1976年
本书主人公登台
第二回 阳台上的陌生世界
令淘气包感到惊讶
第三回 爱画的学生回避教画的老师
肯定有他很不光彩的根由
第四回 时空隧道带你去地震现场
侥幸存活的小家伙恐怖万状猜测地震起因
第五回 大朋友严肃认真分析地震现象
难兄难弟逃命奔往郊外
第六回 弄清大朋友是谁还得时光隧道
回 到胡同口二蛮“逮柴”激将秃老美
第七回 六街霹雳亮相
“逮柴”高手大唱凯歌后竟然一败涂地
第八回 浑小子为“战败赔偿”打主意
大闹卫生课接着潜入总务科货场
第九回 与白头翁不期而遇
坏小子设法甩脱对方并且嘲笑对方
第十回 时光隧道帮忙重返大地震现场
暴雨惊雷闪电难兄难弟躲进玉米地
第十一回 黑衣人仿佛从天而降
老海怪成为难兄难弟的当然领导
第十二回 想要弄清浑小子为何随从六街霹雳
还得从时光隧道返回丁字街
第十三回 玻璃珠犒劳秃老美涮走白头翁
两顽童洋洋得意探讨“好人”“坏人”
第十四回 班主任与家长通了气
老爸怒火中烧浑小子挨揍空前
第十五回 受难者隐居家中非常孤寂
走出洞窟的隐士又十分狼狈
第十六回 时光隧道废墟中探寻阳台女孩生死
“办口粮”二蛮得到的街头印象
第十七回 绒花树旁努力寻找阳台女孩
本书主人公对助人为乐的短暂体验
第十八回 跟随霹雳再入食品库
守护国家财产的民警叔叔对小朋友语重心长
第十九回 又一次时光隧道
解开本书主人公离家出走谜团
第二十回 漂出家门的浑小子不忘发坏
爬阳台恶作剧报复白头翁
第二十一回 凌老师认出了窗台上的不速之客
山摇地动之际老教师呼唤学生
第二十二回 走上回 家路的小流浪汉
很倒霉地又撞上大桥断裂
第二十三回 大玩闹小玩闹难耐浑身刺痒
寻开心半夜挖苦“傻牛笨驴”
第二十四回 回 家路上所见所闻使得“聪明人”的理论
在“聪明人”脑袋瓜里动摇
第二十五回 担架上妈妈千叮咛万嘱咐
砖瓦堆后二蛮琢磨怎么去见老爸
第二十六回 成了新闻人物的归来浪子
热衷于兵营游戏
第二十七回 官兵同吃住事关重大
急颠颠团长营地寻司令
第二十八回 八号大院灾民自救营地
爷儿俩会面高兴里头带着别扭
第二十九回 “炮团长”绞尽脑汁进行劝说
“杜司令”觉察外漂事刨根问底
第三十回 住兵营已然成泡影
想当孤胆英雄二蛮只身返回机井房
第三十一回 黑衣人机井房里露出狰狞面目
小可怜儿吓得魂飞魄散
第三十二回 落入老海怪掌心的小囚徒
后悔莫及千方百计设法逃命
第三十三回 小可怜儿篱笆墙下呼救
取水老人智斗海怪
第三十四回 田间小路上老人背负受伤孩子
撕心裂肺本书主人公失声痛哭
第三十五回 充当小英雄无比愧疚
告别邪恶心中充满阳光
第三十六回 跟随时光隧道
去到你渴望了解的未来
无泪的唐山——回忆1976唐山地震◎谷应

章节摘录

  开场白  操场上,一个大男生用相当规范的姿势把篮球投进了篮筐,在他回过身时我快步上前:“请问四川地震灾区来的同学们住在哪儿?”  篮球男生有礼貌的反问:“您找谁?”  我说:“我来看望——听说这儿有二百二十个复课借读生呢!”  他一丝不苟地纠正道:“是二百零二个——初中一年级分两个班,每班五十个。高中一年级一百零二人分三个班,一个文科班两个理科班。”指着操场侧面的楼房,“都住那里——女生住八层,男生住六层。”带点儿诙谐地加上,“本人即是六层一分子。”  我注意地看了看他。汗涔涔的面孔倒没有显出灾难的痕迹。我问他家住哪儿,他的目光低垂脸色变得忧郁了,记起刚才校长“切不可触动孩子们伤痛”的嘱咐,便改口道:“球打得不错呀,普通话讲得也不错!在这里过得惯吗?”  他说:“没问题!这里样样都好,学校好,老师好,同学好,能坐在教室里头上课,就是最好的!”  “能不能带我去见你们班主任?”我说,“校长让我到宿舍楼找他呢。”  “喏——”篮球男生指着宿舍楼门前的两位中年人,“他们就是!”  三分钟后我随班主任走进了宿舍楼。  宽敞的底楼顺墙摆着一趟座椅,座椅迎面一趟壁镜。对镜排练的几个女孩停下来友好地打量着我,活动厅里所有的孩子都友好地打量着我。  班主任拍着我的肩对孩子们说:“这位写书的老师特地来看望大家!”  孩子们围拢过来了,好奇地盯住我手提袋里的书。一个胆儿大的小男生弯下身,偏着脑袋一边研究书封皮一边问“您写的”?我说是啊,他就“哇噻——‘’’地竖起了大拇哥儿。  带来的书共三册,取出两册适于高中生的,请班主任转给大同学,立马被篮球男生拿走了。挤在我旁边的胆儿大的小男生指着余下的一册:“这本该是给我们小同学的啰?”  我笑了:“没错。”  “那,我打头一个看!”说时,书已经抓到手里。  “现在还不行。”我赶紧和他商量,“这书要修改,改好了送印刷厂,等印出来了你再看——行吗?”  “行嘛。需得等多久嘛?”  “不用多久。这书急着印出来,为的是早一点送到灾区孩子手里。”我把书封面展示给孩子们,“能猜出书里讲了些什么吗?”  一个细长眼睛瘦小的女孩怯生生地说:“有地震……还有,唔,还有个弟娃……”  我夸奖道:“没错。”胆儿大的就追问:“啥子地方的地震嘛?汶川、北川、青川、映秀,还是绵阳?”小家伙的脸色有点儿紧张。孩子们的脸色都有点儿紧张。  我说:“不在汶川、北川、青川、映秀,也不在绵阳。书里的故事发生在三十二年前——在唐山大地震那年。知道唐山大地震吗?”  “知道。”站在后排的篮球男生说,“里氏7.8级。死了二十四万人!好凶的哦!”  “是的。”我说,“那是人类地震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大灾难……”  于是我告诉孩子们,大地震发生的那天,准确地说,是1976年7月28日,在装甲兵部队深入生活的我,去了部队医院参加抢救工作,七天之后又去了唐山。  就是说,三十二年前我曾是唐山抗震救灾千万名志愿者中的一名。  我告诉孩子们,志愿者的四十天是我一生最难忘的四十天。 就在那个酷热的夏天,在唐山望不到边的废墟里,我看到了我听到了多少让人战栗让人心碎却又让人热血沸腾的事啊……  望不到边的废墟里,我见过很多孩子,轻伤的、重伤的和没有受伤的……我见过不少被死神夺去父母的孩子,还有被死神带走了的孩子。  ……


编辑推荐

  《一个孩子的大地震》不仅是汶川震后救助抚慰受伤儿童心理的生动文本,更是具有超越历史的审美因素的成长小说。十三岁的二蛮以其鲜活真实的少年形象,将为新世纪的儿童文学所记忆。记忆他的是关于人性与成长。人性构成了所有民族的文学在其发展的所有时期的最内在、最深刻的内容,同样也是儿童文学作品的审美感染力的重要源泉。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一个孩子的大地震 PDF格式下载



给儿子买的,我先读了,故事中让一个孩子从淘气无知到一个个正面人物对他的震憾!心灵洗礼!


一本关于孩子心路成长的小说,值得一看。


故事很有趣,非常吸引孩子!


适合少年阅读


快递给力,刚收到未睇,印刷质量很好


仿佛很合时宜啊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