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老子我说

董子竹 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2-10-1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作者:

董子竹  

页数:

341  

字数:

348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著名的文化研究学者董子竹先生对《老子》的重新解读与阐释,他围绕近千年来学者尤其是南怀瑾在对《老子》的讲析中所出现的漏洞与谬误,提出自己独有的观点与理论。中国文化原典究竟应该如何理解?且听董子竹的高见。

作者简介

  董子竹,1961年因反对三面红旗拥护彭德怀入狱,1980年彻底平反。曾任西安市戏剧研究所副所长、西安市作家协会副主席。1995年任九江江矶市住持,江西佛学院客座教授。全副身心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2000年还俗。已出版《论语真智慧》、《金刚经到底说什么》、《论语正裁》、《老子我说》等七本著作,对东西方文化原典进行了全面重解,提出了大量振聋发聩的新见,在读者中引起了非常热烈的反响。

书籍目录

人的困境与新世纪的新生命观
——再论迎接人类第二次文艺复兴的到来
我是孽障凡夫:关于《〈老子〉我说》
老子的孙子好可怜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母经”
第一章
道,鲜活的生命之源
一个不可回避的课题——“名”
哪“两者”同
第二章
世界是如何形成的
第三章
正是那个“美之为美,斯恶已”在作怪
圣人治,无治无不治
第四章
象帝是谁
第五章
何为“守中”
第六章
此心谁在“磨”
第七章
百姓与圣人
第八章
上善是谁
第九章
谁功成 谁身退
第十章
从业力身到愿力身的转化
第十一章
“业力身”与“愿力身”的互用
第十二章
心中两个“我”
第十三章
什么是真正的“无身”
第十四章
愿力即神龙
第十五章
愿与“神龙”共一体
第十六章
老君的愿,老子的心
第十七章
太上皆在百姓心
第十八章
仁义礼智人人本具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人类文化的大困境
第二十一章
靠生命本身的力量救世治国
第二十二章
这不是世间的权术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恒顺,恒顺,还是恒顺
第二十五章
谁道法自然
第二十六章
本来重,何故轻
第二十七章
因果互相酬是生命的本质
第二十八章
运动中的整体,整体中的运动
第二十九章
武力与战争是可笑的游戏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武力是不可能取天下的
第三十二章
两种截然不同的治世武器
第三十三章
关键在“不失其所”
第三十四章
道可合不可学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鱼不脱于渊
第三十八章
踏踏实实悟“本来”
第三十九章
齐物之心是“悟”的入手处
第四十章
此与辩证法无关
第四十一章
修道者的歌
第四十二章
本来就是“和”
第四十三章
愿力身就是这样存在的
第四十四章
本来不死
第四十五章
你繁闹,我清净,正合适
第四十六章
愿天下永远和平进步
第四十七章
知“本”者知天下
第四十八章
老子的世界就是要“为学”
第四十九章
天下乐,老子乐
第五十章
无有非灾非难将成为事实
第五十一章
救你,但更要你明理
第五十二章
一切是为了复其“明”
第五十三章
莫被“利”蒙了“明”
第五十四章
谨守“母”德
第五十五章
“含德”是“知常曰明”的基础
第五十六章
无分别的正是母亲
第五十七章
不是不要国家富强
第五十八章
闷非闷,察非察
第五十九章
婆心只愿母子早相会
第六十章
本无鬼神
第六十一章
“谦”是入“道”之要道
第六十二章
谦,就是平等心
第六十三章
求道不可好高骛远
第六十四章
求道贵在锲而不舍
第六十五章
见“道”的范例
第六十六章
“愿力身”不是天上掉下来的
第六十七章
“三宝”——救世之宝
第六十八章
第六十九章
第七十章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
第七十一章
“知”,东方文化的逻辑起点
第七十二章
有知无见为真知
第七十三章
第七十四章
第七十五章
中国“民本主义”的来源
第七十六章
第七十七章
第七十八章
处处提示 促人识“道”
第七十九章
第八十章
第八十一章
不要太相信世间智慧
暂时的结语

附录

章节摘录

版权页: 这样,物质界、精神界都相对稳定,人们就可以利用科学技术回溯生命运动的本来面目。自然科学的意义正在于此,今天我们不是已查出基因对生命的决定性作用吗?这个回溯调查还会继续下去,也许永无终结,但一直查下去便好。今天的人类在解释古代流传下来的各大宗教的经典时,之所以歧义纷呈,连南怀瑾这样的大师级人物也会错误百出,就是因为不知自己是在用‘名非”的思维方式解经,而经文本身恰不是这种思维方式的产物。经文最少也应是我们称之为“名可”的原始思维方式的产物,甚至是“常名”思维方式的产物。如果我们不自觉地抛弃现有的思维模式,是很难理解这些经典的。关于科学的定义,人们也可以看到,其“科学”结论,往往寿命极为短暂,用不了多久就会被推翻、修正、改造。十四世纪至今的人类文明史,就是这样一个科学自己不断更新自己的历史。即便如此,人类还要将此称为人类“进步”的历史。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很简单,这是一部“名非”的历史,只有达于“常名”之后,或者人类自觉通过“名非”接近“常名”之后,这种现象才可能缓解。现在真正对这种“名非”思维的历史进行挑战的,不是巫术,不是宗教,而是“名非”的思维方式自己的成果,尤其是“信息科学”与“基因科学”。这里必须提到爱因斯坦、海森堡、波尔这样一些伟大的科学家。他们是人类史上第一批为“名非”思维敲起丧钟的人。我们坚信人类自会轻松地迈过‘名非”这样一个思维阶段,逐渐接近“常名”。“名非”思维不是什么可怕的现象,而是历史“无量寿”的必然阶段。可怕的是“概念崇拜”的“强化迷信”,一旦真的在人类生活中占统治地位,那麻烦就来了。所谓“概念崇拜”,是科学思维极容易走人的死胡同。崇信科学的人,在名相中转惯了,以为他们用名相建筑的宇宙模式是真的宇宙模式,那问题就太大了。但我们不必杞人忧天,这种现象是不会发生的。因为“宇宙一生命”系统不会把“科学”当成目的,科学也不过是人们体认自己本来面目的一个必经的“过程”而已,一个非常“暂时”的过程而已。 东方文化的伟大在于,东方文化的二三大家,尤其是佛道两家,他们一方面坚决抛弃“名可”思维阶段的咒语迷信的肓目性,另一方面又尽量不使人们掉到“名非”思维的温柔陷阱中。在这里我们要突出谈到道教。人们如果仔细巡查一下道教及其他宗教的历史,他们几乎是一直在作着这样的努力,希望人类能早日进入“常名”境界。道教将老子尊为“太上老君”、“道德天尊”,以及数不清的天尊名号的出现,就是一种希望接近“常名”的探索。


编辑推荐

《老子我说:与南怀瑾商榷》驳斥当代学者对中国文化的谬识,一针见血地指出:东方文化必须全面重估。

名人推荐

大文读了数遍,算基本读懂了,先前也有一篇博文讲过老子的第一章,当时看了就很激动,这一篇写得更详细,对我来说堪称难得之美文,像一把钥匙,打开了经典之门。 ——网友 baoguihua 所谓人生的存在不是拿来让你拥有的,只是让你欣赏或感受的。这是我看董老的文章一年后最大的感悟。 ——网友 钱德洪 每次看董老的文章,都能解我心中的一个疑惑。我也非常赞同董老最后的结论。至少在我目前的了解,许多国家的科学研究者都读老子,也有类似道本管理的主张、大家都在关注“道”,我对我们的国学很有信心! ——网友 kiki在世界 我是两年前看过《〈老子〉我说》,到现在已经看了好几遍了。每次看完后,有种心胸开阔、像居身于山谷之中的感觉。 ——网友 天乐 拜读大作,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董老的阐述很有见地,对中国革命及历次运动见解独到。据此,并预见中华民族遥远的未来,颇受鼓舞。欣赏了。 ——网友 一见江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老子我说 PDF格式下载



本书是著名的文化研究学者董子竹先生对《老子》的重新解读与阐释,中国文化原典究竟应该如何理解?且听董子竹的高见。


董老对于老子的理解的确与众不同,角度更深,值得学习。


老子是我十分敬佩的一位哲师 在南师的解释中 虽然有点出处 但是本书 也体现了自己的一个特点 值得读


老子心传


还没看,属于异书吧,能听到一些没听过的话


还没有看,书不错。


很好看,个人喜好


以后还会来买,送过来的时候,封闭的很好,没有破损


还可以。书印得好,字比较大,看着很舒服


太深奥,不够简洁明了


董大师的书臆想的解老,相当多的观点不很严谨,逻辑混乱,对于老子的解读大量谬识甚于南老,开篇第一章的观点就无法赞同,难道数千年来大家名家通通错了,就你董大师是对吗?天不出董大师,万古如长夜乎?


南怀瑾和董子竹不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是跪在老子脚跟下,推荐熊逸的作品,那才是虽然不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但说实话老子也不能算是巨人,因为懂了。


一、南师,博学家,知识挂帅!知识是他人的经验,属于过去,属于头脑(离开中心:心官)。妄讹中华文明的表率!二、董老若修炼功法(出功),必更甚观眇揆一。三、现代人错失道德经,源于不认识汉字!老子道德经的汉字密码为大要。


我认为此书没有一点深度。南师他说才是中国文化。


曾经是法师,耐不住红尘诱惑还俗了?拿马克思来吓唬人,拍马克思马屁,你以为玩马克思主义的就会施舍点什么给你啦?别做梦。


拿到书,翻了两页,实在难以入目,直接扔掉。。。


这样的书以后卓越就不要买了,误导读者,有损卓越名声。其一书中没有实质性的内容,更不要说讲解解读了。其二从行文中可以判别出作者的在此方面的功力,就是一个胡说八道的人,没什么个人的心得体会。其三借南先生炒作本身就是一种不符合佛家的观点,还谈什么修身。可笑啊


这本书是评论南怀瑾关于老子我说一书,说实话,有点好的见解,同时也有点借着南老炒作的嫌疑。


本书中对《道德经》的一些关键性句读,一些关键章节的解释,都是吸取了李一道长的意见的。在这里再一次向李寿昆、李一二位表示深切的感谢。、=====================================既然都不是自己的心得,怎么成了“我说”?


通篇没有主题,没有中心思想。自始至终也没有完整地解释清楚一章,整篇啰啰嗦嗦就那么几句反反复复的话,想表达自己的思想却没有论点,想驳南怀瑾的论点却没有确实的论据。身心浮躁,借南怀瑾哗众取宠,本人认为老子没有董子竹这样复杂的思想和混乱的思维。


此书非书,人刍非刍。自以为是~


厚颜无耻唯利是图邪师说法如恒河沙


垃圾,纯属炒作,狗屁不通,想借南老成名,跳梁小丑一个。


人要没有廉耻心,什么事都干得出来。这书的作者就是这么一号人。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