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100个理由

胡平 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10-09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作者:

胡平  

页数:

405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我们有一百个理由来仇恨日本——它在历史中给我们这个民族带来屈辱与战争,在现实下又不断地给我们带来挑战和麻烦,但不能忽视的是我们两个国家长达千年的恩怨纠葛,文化上的血缘关联,经济上的互依互助,更不能漠视日本人的勤勉、坚韧,她强大的国力和令人眩目的现代化成就,当然,我们更不能不对这个国家蠢蠢欲动的扩张野心和全民上下的侵略意识深怀警惕。另一方面,我们更应该从历史和现实中,反思与批判我们自己:我们缺乏的恰恰是对我们的民族、国家至深至切的爱,我们缺乏血性,失落了信心,我们忘却民族的苦痛,也忘却了民族的胜利。在更深广的意义上,中国和日本要想成为一个成熟的现代化国家,都必须跨过对方这道门槛。

作者简介

  胡平,籍贯江西南昌。高中毕业,恰逢“文革”,当了七年工人后,1977年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毕业后教一年书,从此大抵以写作为业。现为南昌大学供职。已出版作品四百余万字。《世界大串联》《中国的眸子》《子午线上的大鸟》曾获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人民文学出版社当代文学奖、《中国作家》杂志报告文学奖、《中国作家》杂志报告文学奖、台湾《中国时报》报告文学奖等多个奖项。20世纪90年代以来,主要作品有《千年沉重》《禅机:苦难的祭坛》《战争状态》《国家的事》》

书籍目录

序 丢进油庭湖里的机枪第一章 “岛国焦灼”1、“野狐禅”2、“清白的国土”3、“小”与“大”第二章 “逢蒙杀巽”4、唐风时代5、天朝体制6、青春往事7、“忍者”,“恶友”第三章 为师年代8、一场被忽略的启蒙9、历史的吊诡第四章 相异性10、亲属集团与非亲属集团11、斗争哲学与大和之邦第五章 相似性12、畸形的开放13、两岸的皇帝们14、警觉“扩张”,立足“缩小”第六章 共犯结构15、德国人民16、日本人民17、经典话语被颠覆了第七章 兽性考18、特殊材料做成的人19、行之有效的遁术20、武士道,知死之道21、“小人物”造反第八章 战后考22、日本特色的脸23、“施行之中无耻辱”第九章 慎说“友好”24、黄世仁追债25、暗暗的期许26、纠葛从来存在第十章 无形战争27、要爱国,上网去28、政治家与政客29、中国人打官司,日本人掏钱30、“幻觉”的悲哀第十一章 “伪悲情”31、“恐日症”,“恐韩症”32、乌龟有肉不在外面第十二章 抗日战争33、大悲壮,大不朽34、草根卖国,“精英”也卖国35、雷歌一般骤然第十三章 拒绝遗忘36、真正的强大37、历史,在精神家园里38、绕不过的门槛


编辑推荐

  谈到日本,国人确实很难平心静气地不动声色,往往充满激愤之情。但是,如果没有理性的堤坝,这种激情将如滔滔洪水,泛滥成灾,最终冲毁一切,包括自己的家园。胡平的《100个理由》,既充满激愤,又富有理性,是理性与激情的“完美组合”。——著名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雷颐  许多写抗日战争的书,也包括最近央视的一系列节目,让我们的目光久久地停留在战争的伤痛和残忍之上。胡平的书却引领我们的目光进一步地深入到日本人的心灵。日本的民族性,中日文化差异等深层结构之中,一起去探求人类悲剧出现的最深层的原因。这对于人类更好地认识自身的罪性,避免悲剧的重演是更加重要的。——著名经济学家、国资委研究中心宏观战略部部长、北京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赵晓  中日关系的秘处在哪里?中国至少在一百四十年以来,便是在应对日本?日本对于中国不仅是一面镜子,更是耻辱的代名词。中国不是日本的对手?日本更不是中国的未来?  关于日本,我们有几千种解读的方式,但哪一种更准确?关于中日关系,我们开过上千种药方?但哪一种可以药到病除?  周作人、戴季陶几十年前所写的有关日本的论著告诉我们,中国人至今仍然不了解日本、胡平的这本书,可能会为我们提供一把接近真相的钥匙。——香港《凤凰周刊》杂志执行主编、著名图书策划人 师永刚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100个理由 PDF格式下载



   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永远不会是1VS.1的等式,就好像中国和日本,从古到今的恩怨情仇,岂止是因果关联的理由而已。
  
   但,这是距今为止我所见到的最客观评论两国关联的史录,好像端坐在剑桥课堂里的教师,表情肃穆滴移走在一条悬空于历史与舆论之上的钢丝绳,不带宣泄式的民族情感,不褒不贬、不卑不亢、娓娓道来,让你自己的判断力理智滴穿行在数字及文字记载的往事中,让我原谅了日本,也正视着中国。


   日本,对于中国,总是个绕不过的弯,从传说中的秦代到遣唐使,从近代的维新到现在经济的竞争,浩然大国于弹丸岛国的恩怨情仇,这世上都难以找出第二例相同的例子。就像作者说的,这对冤家的关系比欧洲历史悠久的法德之争都复杂了。法德尚且在欧盟的统一旗帜下有一笑悯恩仇之像,中日的彻底和解却是比这难上几倍的事情,不仅因为两民族独特的民族性,还在于这个地区犬牙交错的利益纷争。
   我可以勇敢的承认,我对日本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总是很有兴趣的,如流行感冒一般的少年时期的漫画、电视剧自不用说,好莱坞之外,日本电影没少看。不过我既不想哈日哈韩地哈到某国去,同时也不愤激喊叫轰炸东京灭其族,我只是处于比较单纯的研究的好奇,乃至觉得可以当作我们国人检视自己的一面镜子。毕竟,与欧美相比,我们有太多相同的相似的地方,更具有比较意义。日本曾以我们为师,但其实日本也早早回哺了我们,近代革命留日学生起到的思想启蒙,日本共产主义对中国的影响,从直接角度看,即使说马克思主义是从日本运过来的都不为过。更不用说我们日常领域中那么多来自日本的词汇:商业、政治、律师、政府、革命、同志……
   看过日本电影、文学的人想必都会欣赏那种清雅恬静的美,我想这与其生活的环境密不可分,无论古代还是现代,由于万灵崇拜,日本人一直重视对环境的保护,生活在岛国大自然中,触目可及的均是森林或是大海,但同时它在特殊情境下显露的暴戾、骄横、偏执、阴暗的心理,同样让人侧目。“菊花与刀”,再贴切不过的形容了,除了日本人,我们无法找出第二个人性如此极端矛盾的性格的民族了。
   作者在描述中日两国相异性的时候,指出日本人更重视“非亲属集团”,深表赞同。表现在实际中,日本人更关心公司等集体组织乃至国家,不局限于血缘关系,中国人只相信他们的家人。日本人自己也为他们拥有的集体感而自豪,影片《男人们的大和》中主人公就说:我们能战胜美国,因为他们是个人主义的国家,不如我们团结。在漫画中的例子也有很多,《灌篮高手》不单是一部篮球的漫画,也是让人感动的集体奋斗的赞歌。但我们这个口口声声集体主义的国家呢,多的是描绘个人阴暗你死我活的剧目,罕有赞颂集体的佳作。
   谈论中日关系肯定离不开抗日战争。此书的一个独到之处在于不仅从民族性的角度详尽分析了那场战争的前因后果,前台幕后,还花了不少篇幅介绍与日本有部分相似之处的战前德国,对照比较,这对帮助深入了解那段历史大有裨益。
   抗战史中惨痛的历史让我悲愤、先烈的英勇让人振奋,但更让我感慨万千的是书中有关战后历史的有关资料:当美国人、犹太人将死难的没一个同胞的名字永久镌刻,当日本人不遗余力地办好原子弹轰炸纪念馆乃至努力把轰炸案成功列入二战三大惨案之一,我们的南京大屠杀,却连死难者确切人数、姓名都没有搞清,在国际上还是没有公信力的一个案子!当王选在为受害者东奔西走之时,资助她的大多是日本人的钱!呜呼,当中国人自己都对过去的历史冷漠相对,对死去的同胞无动于衷的时候,我们怎么能要求别人重视自己的喊冤呢?更何况,否定自己本周的一段历史从来都很难,德国人的理性和思辨精神是卓然于世的,而日本恰好是一个极端无耻而狂獗的国家,要后者做到前者的程度,肯定比登天还难。
   这本书买的比《菊花与刀》晚,但是却先看了,本来因为其厚达近500页的篇幅还有了阅读障碍,但不想一开卷就刹不住车,挑灯夜读,2个晚上就看完了。因为它的全新视角、开阔视野带来的阅读快感,不亚于《明朝那些事儿》。尽管算不上学术著作,可能更接近于文化散文,但它超越了一般介绍日本的那种浅薄的游记,也绝非单纯的愤激,它理性深刻的行文绝对值得我们思考。阅毕,仇恨、讶然、羡慕、惘然……百般滋味在心头。我觉得值得我们每一个国人都来读一读,媚日者可以看清日本那阴阴的冷眼,冷静者可以默默地学习并且身体力行,愤青们则可以改换口号,把“抗日”变成“超日”了,这才是和平时代真正值得做并且可以做好的事情。


好像不是那么一回事吧:不是原谅,是容忍。对方没有深刻的反省,又怎能谈原谅。要做的是记住历史,像犹太人那样不断向世人说,这样对方才会为自己先人的所作所为羞愧,这才是和平之道


和平之道是你足够强大,并心存善意。仅此一条,余皆扯淡。


说的对,对日本这个国家应理性看待


“抗日”是逃避
“超日”才是正道  
但要做到对与我们来说不容易


关于南京大屠杀那段不敢苟同。没有公信力?何为公信力?


我说的公信力是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一致认同
例如几百万犹太人被屠杀、日本原子弹惨案
全世界恐怕没有人多少人会否认
因为其铁证如山、因为其影响之大
而南京大屠杀从惨烈程度上不亚于前两者
但世界对它的认知程度远远不够
除了我们国人以及熟悉了解那段历史的部分国际友人
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认同度我想远远不如前两者
原子弹惨案博物馆早就是日本国家级的博物馆了
而南京大屠杀博物馆呢
省级?
我们自己都不够重视。


不想多说。在维基上进入相关条目,你会得到你想要的东西。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