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灵魂骑士

(美)路易丝·麦克马斯特·比约德 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11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作者:

(美)路易丝·麦克马斯特·比约德  

页数:

370  

字数:

370000  

译者:

艾黎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查里昂王国的先王王后伊斯塔遭到诅咒发疯,被囚禁在瓦伦塔的娘家里,三年之后才沉闷的宫廷生活,寻求灵魂的救赎与身心的自由,她踏上了漫漫征程。 神灵却别有用意,将她引向梦中的相约之地——边境重地波里福斯城堡。城堡里,迷雾重重,怪事连连。一个惊天的秘密,一段离奇的故事,在伊斯塔面前缓缓展开…… 城堡外黑云压城。敌国的吉恩公主带着一支魔鬼部队,正虎视眈眈地窥伺着,企图利用巫术和美人计攻陷城堡,进而扫荡整个查里昂,再造其父金色元帅时期的辉煌。 神灵再一次降大任于伊斯塔,选定她为诸神在物质世界的“守门人”,负责把流窜到人间的大小魔鬼一一送回地狱。身兼王后与神职的伊斯塔,为保卫国家、救护生灵,率领“活死人”阿希斯、“死活人”伊尔文,担当起了重任。 一场神、魔、人之间的战争由此轰轰烈烈地展开……

作者简介

路易丝·麦克马斯特·比约德是世界顶级的科幻和奇幻文学作家,1949年11月2日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1986年她以《荣誉的碎片》一书杀入文坛,这是红极一时的科幻小说“迈尔斯系列”的第一部。2002年开始,主要从事奇幻文学的创造,著有《精神指环》、《查里昂的诅咒》、《灵魂骑士》、《圣猎》等。
她是名副其实的“获奖专业户”,曾五次获得“雨果奖”、两次获得“星云奖”——两项被视为世界最高级别的科幻奇幻文学奖,创造了一个奇迹。
《灵魂骑士》是比约德奇幻文学的代表作之一,斩获了2004年度“雨果最佳长篇小说奖”。

书籍目录

比约德与《灵魂骑士》——兼译序主要人物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二十八章


编辑推荐

  本书荣获2004年度“雨果最佳长篇小说奖”!  《灵魂骑士》PK《哈利·波特》,打造2005魔幻中国年,魔幻科幻双料大师的经典之作,荣获2004魔幻文学最高奖“雨果奖”,将惊悚、悬疑、阴谋、悲壮、幽默完美融合,是一部老少皆宜的英雄主义的魔幻史诗。  诅咒解除之后,魔鬼现再人间……神魔之争,“疯女人”大战“老女巫”,鹿死谁手?国家之仇,“活死人”“死活人”血拼“魔鬼部队”,慷慨悲歌!  凡是路易丝·麦克马斯特·比约德的作品,一旦弄到手,我都只字不漏读过来。这是一位似乎正处在创作巅峰时期的优秀作家,读她的作品,真是赏心悦目……真的,难得有一本书会让我这么爱不释手……我急不可耐地一页页翻下去……全书读来令人心旷神怡。  ——戴安娜·韦恩·琼斯,畅销书《哈尔的移动城堡》的作者  本书情节环环相扣,悬念迭出,浪漫温馨,幽默诙谐,而又不乏机智之处……本小说文笔雄伟机巧,即便是不常读魔幻小说的人也会为之倾倒。  ——《VOYA杂志》  流行魔幻小说“迈尔斯·弗尔科西根世家系列”的作者在这部引人入胜的魔幻小说中展示了她高超的讲故事技巧和机智幽默的文笔,值得多数图书馆收藏。  ——《图书馆学刊》  我认为本书写得相当出色。伊斯塔是一个感人的人物。比约德所描绘的这个神奇的天地和宗教令人回味无穷,正适合展开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阅读这本小说于我是一种享受,多处柳暗花明的情节变化令我惊羡不已。  ——里奇·霍顿,著名奇幻小说评论家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灵魂骑士 PDF格式下载



刚开始看,觉得有点枯燥。但是当故事情节展开的时候,就会不由自主地想一直读下去!比约德对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处理确实非常棒!值得一读!


此书乃雨果奖最佳长篇洛伊斯·比德约的描写细腻平实注重心理描写楼下想看更多的话可以关注下比德约的系列作品《迈尔斯系列》(包括战争学徒贵族们的游戏镜舞等等)很多都已由科幻世界出版


是我最喜欢的作家的作品,写人物写得真好,幽默风趣而不失严肃。本来在图书馆借阅的,看过一遍以后决定立即购买。


我已经被这个系列作品,吸引住了!可惜这位作者的作品翻译出版的太少了!


这本是查里昂的诅咒的下部全书一共三部文笔细腻写得还不错


这本书不错,真的很喜欢比约德的风格.但是此书和哈利.波特是两个风格,值的一看.


很需要耐心去读的一本书


没看过第一本就不大理解他们的五神世界观。故事本身没有太多的跌宕起伏。或者说情节其实不错,但因为翻译过来之后都是冗长的描写和长句,在很大程度上有拖沓感,影响了故事性。不过单就描写而言还是值得看的


这本书内容文笔都很一般,从开始看就没有太吸引我,因此越往下读越觉得索然无味。


我看完第一本书——查里昂的诅咒——就觉得故事虽然不是特别地吸引人,我还希望第二本书会好一点!没想到故事会这么枯燥无味!如果有机会给作者提个建议的话,我肯定会鼓励她改行!最让我失望的是这本书与第一本没什么联系。跟《哈利·波特》相比,有点相形见绌的感觉。我本来不想写评论,因为我已经浪费太多的时间看这么一本毫无价值的书!太折磨人了!但我还是提个建议:不要买这本书!说白了,这本书太差劲!


  这本书的翻译腔比较重,后半部分有点赶工。不知道是作者笔法还是翻译问题,后半部分反高潮不断。最重要的是译者在前言里把所有剧情透了个精光。


  前半段看得我想睡觉,情节非常平缓地发展着,再加上主角是一个新任外祖母的中年女子……抱歉我就是那么一个无聊的势利眼。要不是她构筑的整个世界背景颇有意思,搞不好我真半途溜号。进展到最后攻防战的时候终于感觉来了~看得一气呵成,一扫前面拖沓的郁闷感——虽说号称前面都是心理这个心理那个的描写,正是所谓的精髓,但是我只爱剧情不爱深奥。
  
  节录一段,主角为出征的阿希斯送行,她心里明白这是永别,无论输赢,阿希斯都注定难逃一死。
  
  “你的圣父召唤你上他的圣殿。你不必准备行装,你就像现在这样一身光荣而去,他在他的宫殿门口等着欢迎你,他的贵宾席上已经在他的身边为你留下位置,让你与心灵宏大、尊贵而又最受他宠幸的人们为伴。”
  
  悲壮而骄傲,至死都不失尊严,不得不赞


  “你是另一种--你有很强的生命力,看见了吗?你有两条生命线,其中一条还是双线。这很少见。”我得意地举着自己的手掌,朝着阳光:“真的?!”
  但使你放心,老天不会平白地给你任何东西,他既然给了你比别人更强的承受力,他也就会给你比别人更大的考验。”
  
  这一段话出自廖一梅的《悲观主义的花朵》,但我想它对伊斯塔来说再合适不过。终于在繁忙工作的间歇看完了《灵魂骑士》,竟然是如释重负的感觉,而想象之中那种纯阅读的愉悦并未如期而至。
  
  科幻出身的比约德这次把一个奇幻题材用严谨的逻辑思维处理成了沉闷的文学作品。故事情节本身毫无新意,人物亦乏善可陈:所谓“惊天的秘密”压根惊不了天天看人咬狗新闻的读者,“离奇的故事”不过是个借尸还魂的中年男人,而主角是一个中过诅咒、受过神启、肩负重任的王后,但她既不年轻又不美丽,平凡的不能再平凡。没有曲折复杂的情节,出场人物少的可怜,很难想象这样一本书可以讨好什么样的读者。
  
  但小说完美的设定可以让我忘掉这一切不快。小说当然要能自圆其说,可惜现下很多作者都忘了这点,一时兴起写得没完没了,最后写了后面忘了前面,漏洞百出落得无力收尾的境地。但比约德就很强悍,她的设定可以说是无懈可击。小说中的魔鬼并非洪水猛兽,只是如寄生虫一般附着于是生物体,靠吞筮人的灵魂才能成长;神则具有光辉的人性,他们只是给人启示,有时同样无力回天。人是神的使者,他们苦苦寻求心灵的救赎。
  
  巴斯塔德给伊斯塔神启的那一段真的很赞~当巴斯塔德让伊斯塔作为神使去解救自己的宠儿时,她愤怒的责问神为什么不救她的儿子,神却回答:他是冬之圣父的宠儿,冬之圣父派出了无数使者去解救他,但没有人能完成任务。三尺神明只能给人启示,伊斯塔寻求心灵救赎的朝圣之路终于被引上正途。也许作者是想告诉世人,其实每个人都是神的宠儿,他们在被别人解救的同时亦有责任去解救他人。
  
  伊斯塔最终得到了心灵的自由,而这一切全是努力付出的回报。这让我想起一本叫做《六人》的小书,如果内里面的人看过《灵魂骑士》,也许他们就会懂得自己其实是为他人而活,而不会迷惘的倒毙在倒映自我的沙漠之上。无论是知识还是财富都无法获得灵魂的救赎。灵魂的解救之道,必然通向他人。
  
  这本书的翻译烂透了。
  


  第一次寻找这本书,却仅仅是因为想知道《查里昂的诅咒》里,那些人物的结局。
  
  当然,它透露了一点。并不多。这是一个独立的,关于伊斯塔的故事,关于一个旅行的女人,和诸神,和男人们的故事。
  
  女权主义的东西懒得说,怎么说也说不出丁丁的那个水平来。
  
  只是单纯地喜欢那个女人,那个堡垒一样的女人,堡垒一样戒备森严,堡垒一样沉重阴暗,堡垒一样疯狂……堡垒一样,渴望一扇天窗里,哪怕一缕阳光。
  
  严肃的伊斯塔,顽固的伊斯塔,疯狂的伊斯塔,谋杀犯伊斯塔。路是为旅行的男孩,还是为寡居的中年女人铺设?路是为了上路的人铺设,为了伊斯塔。
  
  其实,个人觉得,这本书的“重量”,已经超越了我所看过的任何一本幻想小说的“重量”,硬要挑选的话,或许只有《天渊》可以与之比肩。三十四万字,并不长。但是勾勒出的景象和画卷,却令我得到贯穿灵魂的震撼和愉悦。
  
  那个幽默感下流的巴斯塔德,私生子巴斯塔德,魔鬼的神,琐碎的神,掌管一切非神圣然而必须之物的神。是我在这部小说里最喜欢的“男性”角色……(神灵应该是有性别的罢),其实总觉得,巴斯塔德才是这部小说真正的男主角,又或者,伊斯塔的形象实在太眩目,以至于所有的男性角色都黯淡无光,唯有巴斯塔德肥胖的脸,在她的身后悠闲地摇晃,坏坏地窃笑……
  
  


  ·序言
  
  这又是一本让我的阅读进展十分缓慢的休闲读物,就如同罗苹·荷布的《刺客正传》一样。也许我不应该再将其划入到休闲读物的范围里——哪一种意义上的“休闲”能够涵盖这样的阅读体验,如果书中的每一个人物、每一处场景乃至每一句话都需要细细咀嚼?但这又确实是一本“休闲读物”,至少在老朽枯黄的卫道者们的眼中是这样。“奇幻”这个标签意味着轻松、通俗——但这只是比较中听的说法,而比较不中听的说法则是低幼、无聊、或者其他更具攻击性的词汇,一如古往今来的所有因循守旧者对新生事物的评价。即使今天诸多出版社争抢着营造一种奇幻文学花团锦簇的气氛,可内里的核心仍旧是未变的。只要看看有多少不入流的小说被冠以“超越魔戒”的称号,又有多少哈里波特的衍生读物占据书店里本就不多的空间,每个头脑清醒的人都会明白,所谓的繁华不过是逐利的资本催生出的无根之水罢了。
  
  科幻大约也是一样的窘况吧。
  
  其实奇幻本身同样可以承载人文精神,就如同我一直认为只有科幻才是真正的现实主义文本一样。不过我这样说的意思并不是指“哈里波特中蕴含着深厚的人文主义传统”——这话是我昨天下班的时候在上海东方移动卫视上看到的,险些令我把中午的饭菜笑出来。这种无厘头般的吹捧和不分青红皂白的棒杀并没有什么实质上的区别,同样显示出那些古老的传统的(陈旧的?——我可没说)价值观未能接纳奇幻这种其实并非新近的文学形式。
  
  扯远了。
  
  ·女权主义
  
  在前面的部分贯以“序言”两个字就意味着我打算大干一场,所以我要从最不相干的部分说起,这样可以确保本文的篇幅足够冗长,也可以吓阻住任何一个胡乱闯入的冒失鬼,让他/她/它对我的崇敬与去年农村居民的人均现金收入一样增长11.4%。
  
  又扯远了。
  
  关于比约德的女权主义思想可以再写一本书,前提是她的成就能够在一个男性主导的社会里得到承认。日本的小谷真理子写过一本《女性状无意识》的书,书中论述的是科幻文本里体现出的女性集体无意识的状况;而今天的比约德则是以一种曲线的方式自反面支撑了这一观点。
  
  《灵魂骑士》当中的女权主义色彩相当浓厚。译者专列脚注指出的那句莎士比亚的临终遗言(“我不要次好的”)只能算是一点小小的渲染,我们其实可以说女权主义浸透在全书的每一个角落里。你可曾看见过有哪一部小说——奇幻小说——将女性作为主角,并且让这个女性时时沉浸在对来自男性的崇拜的幻想之中呢?是的,伊斯塔嫁了一个同性恋的丈夫并且早已寡居,但是这些情节对于伊斯塔本身的女权主义形象并没有任何影响。即使她的丈夫性取向符合多数人的习惯且仍旧精力旺盛,我想作者也一样不会对她笔下人物的外遇抱有任何批判性的看法。当然,对此我也同样没有任何批判性的看法,反正她又没嫁给我。
  
  提及女性主义并非仅仅为了让本文多几个时尚的关键字。事实上如今的作者们很难不去考虑来自世俗的种种影响,即使是我的这篇小文,在提及异性恋的时候也要注意避免使用“正常的”这个能让人联想起其对立的“异常的性取向”这种说法的词汇,所以我想,华氏451的世界会在多久之后到来呢?一本书会在多久之后成为一本非书呢?而对于《灵魂骑士》,确实,除了身为女性的比约德之外,有多少男性敢于写作这样一本宣扬女权主义的某种分支的小说——奇幻小说呢?
  
  ·世界观或曰设定
  
  按照进入大学哲学系以前所能看到的教科书的划分模式,比约德一定是个堕落的唯心主义者。之所以要加上“进入大学哲学系以前所能看到的”这个冗长的定语,是因为我知道某些有见地的大学历史教授对他/她的学生所说的第一句话是“把你们中学里学到的历史都给我忘掉”,我想哲学系应该也有一些还残留着知识分子的良心的教授。
  
  回到比约德这里来。《灵魂骑士》的世界分为两层,按照奇幻界的标准术语,是分为两个位面:精神位面和物质位面。物质位面当然就是凡人生存、争吵、打斗、没事找事(好像说的都是一个意思,呵呵)的地方,而精神位面里是五个神和一堆大大小小的魔鬼生存、争吵、打斗、没事找事的地方。虽然比约德的鬼神数量众多,终究没有多过希腊或者北欧神话去,她的五个神当中的四个分别掌管四季,剩下一个鬼神的混合私生子则负责让所有的魔鬼乖乖听话。那么人的灵魂归谁呢?比约德没详细说,好像人的灵魂并没有一个管理员一类的常设职位,谁抓到就归谁。无论如何精神位面和物质位面是平行的,而精神似乎控制着物质,至少凡人的肉体必须要有灵魂才得以维持新陈代谢,就像那个已死的男主角阿希斯一样。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我说比约德是个唯心主义者,因为我记得中学时老师反复强调,认为物质决定精神就是唯物主义,认为精神决定物质就是唯心主义。如果我们的世界真能划分的如此简单就好了。
  
  但是比约德的五神并不能直接干涉物质位面,魔鬼们反而可以。诸神只能影响人的意志——注意,是影响,不是控制。所以意志坚强的人可以拒绝诸神,有些人甚至可以控制魔鬼,哪怕是暂时的。但问题在于,诸神与魔鬼为什么要进入到物质位面呢?它们在属于自己的位面里吃喝吵闹打情骂俏应该已经足够打发它们的生命了,何必去干涉物质位面的低级生命?对于这个问题,我想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物质位面的低级生命对它们极为重要,就好像三女神眼中的厄里斯金苹果一样;另一种则是它们的生命太长了,长到无聊的不知该做什么好。我想后一种可能性更大。
  
  ·故事
  
  该回来说说故事本身了。《灵魂骑士》的故事很完美,每个环节都衔接的非常自然,没有不成熟的作者经常暴露出的无法在情节上自圆其说的问题。当然比约德已经成熟很久很久了,但是话说回来,某些缺乏天赋的作者直到入土也不会变得成熟,这些作者是否能够被称作是作者——或者为了不被主流文学的观看者们鄙视,我应该更严谨地说:这些作者是否能够被称作是“畅销书作者”——都是一个问题。
  
  故事的主角伊斯塔以疯后初愈的形象出现,把整个故事乃至作者构造的整个世界的大幕拉开。关于她疯癫的原因,尽管作者一直都在渲染,真正的谜底却要到故事过去一大半的地方才显现出来;同样的谜底还让她直面比个人的疯癫更加棘手的难题,因为前者毕竟只限定在她个人的范围里,一间阁楼上灰暗的小屋就可以处理,后者却会影响到整个王国,或者有可能波及作者所构造的世界上的每一个人。
  
  客观地说,抛开“阁楼上的疯女人”(译者语)这种女权主义的形象(我这么说好像有点自相矛盾)不提,这类个人英雄主义的结构一直是奇幻小说当中常见的模式,但是成熟老到的比约德以一系列紧迫的进展及圆润的转折将这个模式装点得尽善尽美,再配上她设定的这个有着五个神和一大堆大大小小的魔鬼的世界,确实可以被称作——我再强调一次——“完美”。
  
  ·装祯及其他
  
  译者在序言里找了不少本书同英美古典文学的共通点,大部分集中在人物名称的寓意上。对这种做法的讽刺已经在我这篇小文的序言里表达过了,这里就不转述了。这里要说的是这样一本书缺乏一张地图实在是很让人恼火,如果原版也没有地图那就更让人恼火。但是我没有原版书也看不了原版书,所以我不知道自己应该仅仅恼火还是应该更加恼火。另一个问题是开篇的人物介绍,一边泄漏了不少关键情节,另一边却又没有勾画出清晰的人物关系,让我很奇怪出版社(译者?)搞这个人物介绍到底出于什么用意。特别让我对介绍者的水准产生怀疑的要数形容丽丝的话:“她性格活泼开朗,善解人意,擅长骑马,是本书中形象刻画最生动的人物之一”——如果丽丝的形象能配得上“生动”这个褒奖,那么寄附在吉恩身上的魔鬼简直可以被形容为“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图书的装祯倒是没什么可说的地方,封面反正就是那个样子,换作科幻世界恐怕也未必能搞出更赏心的内容;但是封底的介绍实在让人恶心:“疯女人”大战“老女巫”/“活死人”“死活人”血拼“魔鬼部队”——这种垃圾文字本来只配出现在某些YY垃圾公司搞的回炉书上,而且亏得编辑能想出“活死人”“死活人”这样的称号,我怀疑他们是不是还打算管伊斯塔叫小龙女或者管伊尔文叫施瓦辛格,如果女主角能够给他们改编的年轻二十岁或者男主角能让他们插入一些突出肌肉的情节的话。如果不是因为我知道比约德这个名字,这样的介绍只会让我把书扔到垃圾桶去,所以在这一点上我对科幻世界还是比较满意的,至少他们的编辑水准不至于把一本好书糟蹋成这样,虽然他们偶尔也会小小糟蹋一本好书——为了表示我不是拍科幻世界的马屁,我坚决把这句话加进去,而且所有转载者可以把本文其他的所有文字都删掉但不得删掉这句话,否则就是你们在拍科幻世界的马屁了。
  
  ·比较或延伸阅读
  
  在我看过的奇幻小说中,比较厚重的作品有三部:《刺客正传》、《冰与火之歌》和这本《灵魂骑士》。当然如果单从字面上理解“厚重”这个词,《灵魂骑士》和前面两部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上,离结束遥遥无期的《冰与火之歌》绝对是第一的。
  
  从故事结构上说,《灵魂骑士》是最好的。《刺客正传》一开始铺得太开,整整五本书写下来,还是有许多线索没能接上;《冰与火之歌》则是有些随心所欲,而且看架势没有十本书大概也不会有什么结果,所以还是《灵魂骑士》比较好,至少一本书解决一个问题,不至于让人牵肠挂肚。
  
  在人物的塑造上,最优秀的是《刺客正传》。《灵魂骑士》对于伊斯塔的塑造当然也非常成功,但是《刺客正传》中每一点情节上的进展几乎都会让读者体验到书中人物的新的一面,并且不仅限于主角,也许这和《刺客正传》的篇幅不无关系。而《冰与火之歌》……唔,还是有些随心所欲了,某人评价说你不能对书中任何一个角色产生感情,因为很可能作者会在下一本书里把他/她/它干掉的,这见解很深刻,我以为。
  
  对这三部小说搞个总的评价排行是没意义的。各自有各自的特色。压岁钱或年终奖足够多的话,可以都买。而对于像我这样年终奖不多又要往外送压岁钱的人来说,还是去泡图书馆吧。


好吧,我还是更喜欢《查里昂的诅咒》……我欣赏伊斯塔的勇敢,也感叹她的遭遇,更钦佩她的独立,不过……这部小说实在太内涵了orz
关于她的爱情故事更是让我觉得匪夷所思……囧
也许,我更喜欢和命运搏斗的女战士,而不是在命运的戏弄和嘲讽下跟随着神的意志去茫目追寻的生活。不管怎么说,伊斯塔凭借自己的坚持获得了新生,然而这只是因为那个邪邪的巴斯德塔需要一样称手的武器而已。合上书,我只觉得有点悲哀……


但是封底的介绍实在让人恶心:“疯女人”大战“老女巫”/“活死人”“死活人”血拼“魔鬼部队”
这段话真的非常让人恶心......不过中国的国情早就决定了一个作品是否成功不在于它的质量而在于抄作和反盗版以及其他因素......也许这段话能够吸引一下某些读者也说不定.


长江文艺应该还是有不少好的编辑的,我收藏了他们出版的<方方文集>和<朱苏进文集>.不过对本书封底的介绍,实在有些反胃.


丁丁虫有没有看过时光之轮呢,也是很不错的作品。


嗯,在图书馆漫长的外国文学书架上捡回这本书,靠的是一点点运气、一点点模糊已极的印象和那个印在书的里页上的04年雨果奖——为什么不放在封面呢。那些人物介绍和剧情简介被我一如既往的过目即忘……
或许同样是女写手,或许是我看过的奇幻类小说实在太少,阅读过程中我一样想起了罗苹的刺客学徒,嗯,我只看过这第一本。觉得在悬念的设置以及剧情的转折起伏上,的确是本书更高一筹。刺客学徒更加专注于人物的成长,外界的环境似乎不过是主角独角戏的背景。在看过仅仅一年之后,那些故事已经模糊不清,留下的印象只是青春期的孤儿如何长成。灵魂光线密布横行的五神世界,也比说不清道不明的皇家特技要有趣得多。至于冰火,哦,饶了我,那不是现在就可以评说的东西……很怀疑群鸦出来之后,我要从头再看过一遍才行了……
比约德的行文,也很有女作者的味道。很多地方的描写,总是含蓄的令人似懂非懂,往往要靠上下文和猜测才能略知一二。像阿伏尔之死的真相,其实要到半本书之后才得见分晓,可在那之前,我总是怀疑,作者已经说过了,只是废柴读者如我没有领悟罢了……


对<刺客正传>也相当推荐啊.这本书确实还没涉猎,看来有必要关注一下了.


这里要说的是这样一本书缺乏一张地图实在是很让人恼火,如果原版也没有地图那就更让人恼火。但是我没有原版书也看不了原版书,所以我不知道自己应该仅仅恼火还是应该更加恼火。
————————————————————
本人见过这本书的西班牙文版,里面有地图的。
本书情节主要发生在Peninsula Ibrana(伊布拉那半岛),其形状就像是一个倒置的伊比利亚半岛(作者够偷懒的……)。查里昂王国位于这个倒置的伊比利亚半岛的上卡斯提耳的位置。瓦伦塔则似乎与马德里相距不远……


咳,这部是有前传后传的,一共三部曲


国内有些科幻作家对女权一无所知,或者存在着很多误解。他们对女性内心深处有一种莫名的性别优越感。
  
  比如某人作品写到AV女优,还站在歌颂的立场上,渲染这些被彻底物化,沦为发泄欲望的对象的女性。
  
  某知名作家创作的讲未来母系社会的短篇,描述了女性凌驾压迫于男性之上的局面,荒谬可笑。按照男权/父权的特有逻辑,这样理解是正常的。
  
  人类社会发展到现在,一直是压迫剥削女性的。而男权/父权为了维护统治,也是付出了代价的。男性同样是这种制度下的受害者。
  
  而畅想未来,女性不解放,人类是不可能真正摆脱现在的种种困境,解决问题的。
战争,侵略和资源掠夺,破坏环境等问题跟男权是分不开的,应该说正是男权要维持统治,才造成了这些问题。
只有建立两性平等的社会,才是人类真正的出路。 
  
推荐看看《性别打结》《圣杯与剑》《国家的真正财富》等书。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