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行走人生

毕淑敏 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4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作者:

毕淑敏  

页数:

209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行走人生》将撩开雪域高原神秘面纱,看大千世界悟人生要义!旅行使我们谦虚。飞驰的速度,变换的风景,奇异的遭遇,萍逢的客人……这一切旅途中可能发生的事件,强烈地超出了我们已知的范畴,以一种陌生和挑战的姿态,敦促我们警醒,唤起我们好奇。在我们被琐碎磨损的生命里,张扬起绿色的旗帜。在我们被刻板疲惫的生活中,注入新鲜的活力。

作者简介

  毕淑敏,山东文登人,1952年出生于新疆伊宁,长在北京,就读于北京外语学院附属学校。17岁赴西藏阿里地区当兵,在海拔五千米的高原部队服役11年。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注册心理咨询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心理学博士。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同时游历世界各地。  著有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拯救乳房》,中短篇小说集《女人之约》、《昆仑殇》、《预约死亡》,散文集《婚姻鞋》、《素面朝天》、《保持晾奇》、《提醒幸福》,短篇集《白杨木鼻子》、《毕淑敏文集》(8卷)等。曾获老舍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北京市德艺双馨艺术家奖,小说月报第四、五、六、七、十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国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合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  作品入选内地、香港、台湾多种版本的语文课本,许多作品以多种文字译介到国外,有着广泛的影响。

书籍目录

一、触摸自然,感悟心灵旅游预习/3地铁客的风格/6面具后面的脸/9生当做瀑布/14冻顶百合/2l海盗的诗/26万荣的土/34只有贝加尔湖知道/36谁可以破门而入/51让死亡回归家庭/56二、奶奶是没有翅膀的天使全职主夫/63华尔街的少女/68海明威的最后一分钱/74奶奶是没有翅膀的天使/78戴胡子的女法老/83丹麦的独腿锡兵/86啊,原来你是一只老虎/99女孩的纸/109在北欧游轮上/112三、解密西藏耸立的地图/121到西藏去/123装大米的汽车/125乘降落伞的西瓜/128最高的花生糖作坊/130昆仑山上看电影/133雪山窃贼/136藏族的花围裙/139眼睛是一座彩虹桥/142在雪原与星空之间/149四、行走人生元宝饺子/157北纬66度/160惊险的炉子/1731.7亿只碟子/176碗里的小太阳/18211块宝石婴孩的项圈/185浮潜加勒比海/192机场悬红/199旅行使我们谦虚/204热情有劲台湾人/206

章节摘录

  旅游预习  旅游常常被复习。比如眉飞色舞地向亲朋好友讲述风光,比如把自己所摄的摇摇晃晃的看着都头晕的DV向人演示,比如家里贮藏着数以公斤计的照片,比如忙不迭地指着电视屏幕一闪即逝的某处胜景,说:我去过去过……  但是,旅游需不需要预习呢?要到一个地方去,是否事先多了解一些当地的风俗风光,向已经去过的先驱者打探有关的注意事项?简言之——旅游做不做预习?  大概分两派。一派是主张多看看有关的材料,这样心中有数,到了目的地,可以有的放矢,让有限的时间发挥最大的效益,自己的举手投足,甚至每一眼瞟去的地方,都物有所值,把浪费的系数减少到最小,分分秒秒颗粒归仓。  还有一派比较随心所欲。不做功课,贸然出动。赶上什么算什么,风吹雨打都是缘分。碰上什么吃什么,餐风宿露全为乐趣。闲云野鹤自由自在,流浪漂泊,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只有大框架,没有细安排。  我内心渴望旅行中有很多奇怪的事情发生,不喜欢一切都在计划的桎梏中亦步亦趋。同时又害怕意外频发命运多舛。这就立场游移界限不清,时而循规蹈矩按图索骥,时而又摩拳擦掌尝试探险,于是成了面目可憎的骑墙派。  具体到细节中,也是这般举棋不定。到某地出游之前,看不看别人的游记和有关的介绍呢?如果不看,瞎子摸象地出发了,回来才发现有一些美景失之交臂。比如到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看到当地很多售卖海豹海狗的小模型,模样煞是可爱。心中喜欢,却想这也不是当地的特产,不过是因为靠近北冰洋(贝加尔湖只有一条出湖的河流,叫做安加拉河,流入北冰洋),仗着地理优势,把那里的特产顺手牵羊了。看透了这些海物的真实来历,狠下心来,坚决不买。回家后查了资料才知道,这些动物正是贝加尔湖的一大特色,或者说是一大蹊跷。它们是生活在贝加尔湖中的淡水海狗海豹,天下绝无仅有的景致。甚至有传说揣测,在永冻土层之下,贝加尔湖和北冰洋孔道相连。淡水的海狗和海豹是史前时期,经由地下从北极游过来的。  失之交臂,郁闷啊郁闷!看,这都是不预习的坏处。  也有反面的例子。上个世纪80年代,我到西北。当地朋友说,明天去看阳关。就是那个“西出阳关无故人”的阳关吗?我说。  难道还有第二个阳关吗?朋友翻着眼白问,很吃惊的样子。  当然没有第二个阳关了。只要会背十首唐诗,你就会对阳关情有所钟耿耿于怀。那时资讯不发达,没有互联网也没有电视,所有关于阳关的印象都来自唐朝。我说,阳关好看吗?接待同志说,说不得啊说不得。我说为什么?当地人答,说了就没啥了。本来以为问问能明白,不想下场是更糊涂了。  第二天,驱车80公里到了阳关。在我看到阳关的那一瞬间,就明白了阳关是不可说的。站在阳关前,目光凄迷。那道景致的全名叫做“阳关遁去”。昔日的喝酒的离别的繁华的歌舞升平灯红酒绿的阳关,已经在莽莽黄沙下长眠。细密的沙被漠风运起,如同夏雨前的蚁群掠过脚踝,留下酥麻的热感和浅淡的痛。云天浩淼大漠苍苍,你看到的只是荒丘和沙海,还有呼啸的长风和走动的烟霞。  幸好,我在这之前不知道阳关的任何现代版消息,才有了那劈头盖脸的愕然和惊骇,才有了那挥之不去的愁索与眷恋。假如被人提前告知了阳关的隐没,以我这样一个怕苦怕累之徒,是否还会跋涉百里去探看身无长物一贫如洗的阳关?  很多风光都在记忆中淡去,惟有什么都没有看见的阳关,却以无尽的遗憾和萧飒在情窦中永生。这也许就是不可言说的万千惆怅吧?  从此,我固执地记取了这个经验,对那些充满了想象的地方,有意地不去查找资料。就让它们在想象中浮沉,享有海阔天空的余量。倘若有什么人好心好意地要告知我,我会迫不及待地捂他的嘴,像一个不想直接听到足球比赛结果的球迷。请让我自己去看吧,知道的愈少愈好。  地铁客的风格  挤车可见风格。陌生人与陌生人亲密接触,好像丰收的一颗葡萄与另一颗葡萄,彼此挤得有些变形。也似从一个民族刺出的一滴血,可验出一个民族的习惯。  那一年刚到日本,出行某地,正是清晨,地铁站里人们无声地拥挤着。大和民族有一种喑哑的习惯,嘴巴钳得紧紧的,绝不轻易流露哀喜。地铁开过来了,从窗户看过去,厢内全是黄皮肤,如等待化成纸浆的芦苇垛,僵立着,纹丝不动。我们因集体行动,怕大家无法同人一节车厢,走散了添麻烦,显出难色。巴望着下列车会松些,等了一辆又一辆。翻译急了,告知日本地铁就是这种挤法,再等下去,必全体迟到。大伙说就算我们想上,也上不去啊。翻译说,一定上得去的,只要你想上。有专门的“推手”,会负责把人群压入车门。于是在他的率领下,破釜沉舟地挤车。嘿,真叫翻译说着了,当我们像一个肿瘤,凸鼓在车厢门口之时,突觉后背有强大的助力涌来,猛地把我们抵入门内。真想回过头去看看这些职业推手如何操作,并致敬意。可惜人头相撞,颈子根本打不了弯。  肉躯是很有弹性的物件,看似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车厢,呼啦啦一下又顶进若干人。地铁中灯光明亮,在如此近的距离内,观察周围的脸庞,让我有一种惊骇之感。日本人如同干旱了整个夏秋的土地,板结着,默不作声。躯体被夹得扁扁的,神色依然平静,对极端的拥挤毫无抱怨神色,坚忍着。我终于对他们享誉世界的团队精神,有了更贴近的了解。那是在强大的外力之下,凝固成铁板一块。个体消失了,只剩下凌驾其上的森冷意志。  真正的苦难才开始。一路直着脖子仰着脸,以便把喘出的热气流尽量吹向天花板,别喷人旁人鼻孔。下车时没有了职业推手的协助,抽身无望。车厢内层层叠叠如同页岩,嵌顿着。只能从人们的肩头掠过。众人分散在几站才全下了车,拢在一起。从此我一想到东京的地铁,汗就立即从全身透出。  美国芝加哥的地铁,有一种重浊冰凉的味道,到处延展着赤裸裸的钢铁,没有丝毫柔情和装饰,仿佛生怕人忘了这是早期工业时代的产物。  又是上班时间。一辆地铁开过来了,看窗口,先是很乐观,厢内相当空旷,甚至可以说疏可走马,必能松松快快地上车了。可是,且慢,厢门口怎么那样挤?仿佛秘结了一个星期的大肠。想来这些人是要在此站下车的,怕出入不方便,所以早早聚在出口吧。待车停稳,才发现那些人根本没有下车的打算,个个如金发秦叔宝,扼守门口,绝不闪让。车下的人也都心领神会地退避着,乖乖缩在一旁,并不硬闯。我拉着美国翻译就想蹿入,她说再等一辆吧。眼看着能上去的车,就这样懒散地开走了,真让人于心不忍。我说,上吧。翻译说,你硬挤,就干涉了他人的空间。正说着,一位硕大身膀的黑人妇女,冲决门口的阻挠挺了上去,侧身一扛就撞到中部敞亮地域,朝窗外等车者肆意微笑,甚是欢快。我说,你看你看,人家这般就上去了。翻译说,你看你看,多少人在侧目而视。我这才注意到,周围的人们,无论车上的和车下的,都是满脸的不屑,好似在说,请看这个女人,多么没有教养啊!  我不解,明明挤一挤就可以上去的,为何如此?翻译说,美国的习俗就是这样。对于势力范围格外看重,我的就是我的,神圣不可侵犯。来的早,站在门口,这就是我的辖地。我愿意让出来,是我的自由。我不愿让,你就没有权利穿越……  北京地铁的拥挤程度,似介于日本和美国之间。我们没有职业的“推手”(但愿以后也不会有,如果太挤了,政府就应修建更多的交通没施,想更人道的主意,而不是把人压榨成渣滓),是不幸也是幸事。  会不会挤车,是北京人地道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单单挤得上去,不是本事。上去了,要能给后面的人也闪出空隙,与人为善才是正宗。只有民工才大包小包地挤在门口处。他们是胆怯和谦和的,守门不是什么领地占有欲,而是初来乍到,心中无底,怕自己下不去车。他们毫无怨言地任凭人流的撞击,顽强地为自己保有一点安全感。在城里呆久了,他们就老练起来,一上车就机灵地往里走,用半生不熟的普通话说着:劳驾借光……车厢内膛相对松快,真是利人利己。北京的地铁客在拥挤中,被人挤了撞了,都当做寻常事,自认倒霉,并不剑拔弩张。比如脚被人踩了,上等的反应是幽默一把,说一句“对不起,我硌着您的脚了”。中等的也许说:“倒是当心点啊,我这脚是肉长的,您以为是不锈钢的吧?”即便是下等的反响,也不过是嘟囔一句:“坐没坐过车啊,悠着点,我这踝子骨没准折了,你就得陪我上医院CT去!”之后一瘸一拐地独自下车了。


编辑推荐

  她出生于新疆,曾在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喀喇昆仑山交汇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队当兵11年。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共发表作品200万字。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当代文学奖、陈伯吹文学大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她就是著名作家毕淑敏。她的作品充满了医生特有的理性,也常常起着疗治人的心理创伤作用。本书是她的一部散文集。她的散文是真性情的自然流露。撩开雪域高原神秘面纱,看大千世界悟人生要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行走人生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