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李鸿章传

梁启超 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4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作者:

梁启超  

页数:

255  

字数:

186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李鸿章传》是“二十世纪四大传记”系列之一。
《李鸿章传》一书全仿西人传记之体,载述李鸿章一生行事,而加以论断,使后之读者,知其为人。
《李鸿章传》从李鸿章的早年写到他参加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甲午海战,创办洋务运动,外交直到死去的不平凡的一生。作者梁启超全方位的对李鸿章的一生进行了描写和评价,指出他是时势造就的英雄而不是造就时势的英雄,是比较客观公正的一部传记。

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年-1929年):广东新会人。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等。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梁启超自幼在家中接受传统教育,1889九年中举。1890年赴京会试,同年结识康有为,投其门下。1891年就读于万木革堂,接受康有为的思想学说并由此走上改良维新的道路,时人合称“康粱”。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是参与了中国从旧社会向现代社会变革的伟大社会活动家,民初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教授之一、著名新闻报刊活动家。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书籍目录

序例/3
第一章 绪论/5
第二章 李鸿章之位置/9
第三章 李鸿章未发达以前及当时中国的形势/15
第四章 兵家之李鸿章(上)/21
第五章 兵家之李鸿章(下)/37
第六章 洋务时代之李鸿章/45
第七章 中日战争时代之李鸿章/55
第八章 外交家之李鸿章(上)/67
第九章 外交家之李鸿章(下)/75
第十章 投闲时代之李鸿章/87
第十一章 李鸿章之末路/101
第十二章 结论鸿章与古今东西人物比较/113
《李鸿章传》(白话文)李玲玲翻译/125
序例/127
第一章 绪论/129
第二章 李鸿章之位置/133
第三章 李鸿章未发达以前及当时中国的形势/139
第四章 兵家之李鸿章(上)/144
第五章 兵家之李鸿章(下)/164
第六章 洋务时代之李鸿章/171
第七章 中日战争时代之李鸿章/181
第八章 外交家之李鸿章(上)/194
第九章 外交家之李鸿章(下)/203
第十章 投闲时代之李鸿章/215
第十一章 李鸿章之末路/231
第十二章 结论/243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抑中国数千年历史,流血之历史也;其人才,杀人之人才也。历观古今以往之迹,惟乱世乃有英雄,而平世则无英雄。事势如是,至道、咸末叶,而所谓英雄者,乃始磨刀霍霍,以待日月之至矣。盖中国自开辟以来,无人民参与国政之例,民之为官吏所凌逼,憔悴虐政,无可告诉者,其所以抵抗之术,只有两途,小则罢市,大则作乱,此亦情实之无可如何者也。而又易姓受命,视为故常,败则为寇,成则为王。汉高明太,皆起无赖,今日盗贼,明日神圣,惟强是崇,他靡所云。以此习俗,以此人心,故历代揭竿草泽之事,不绝于史简。其间有承平百数十年者,不过经前次祸乱屠戮以后,人心厌乱,又户口顿少,谋生较易,或君相御下有术,以小恩小惠徼结民望,弥缝补苴,聊安一时而已。实则全国扰乱之种子,无时间绝,稍有罅隙,即复承起。故数千年之史传,实以脓血充塞,以肝脑涂附,此无可为讳者也。本朝既龙兴关外,入主中华,以我国民自尊自大蔑视他族之心,自不能无所芥蒂。故自明亡之后,其遗民即有结为秘密党会,以图恢复者,二百余年不绝,蔓延于十八行省,所在皆是。前此虽屡有所煽动,而英主继踵,无所得逞,郁积既久,必有所发。及道、咸以后,官吏之庸劣不足惮,既已显著,而秕政稠叠,国耻纷来,热诚者欲扫雾雾以立新猷,桀黠者欲乘利便以觊非分,此殆所谓势有必至,理有固然者耶。于是一世之雄洪秀全、杨秀清、李秀成等,因之而起;于是一世之雄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因之而起。 鸿章初以优贡客京师,以文学受知于曾国藩,因师事焉。日夕过从,讲求义理经世之学,毕生所养,实基于是。及入翰林,未三年,而金田之乱起。洪秀全以一匹夫揭竿西粤,仅二年余,遂乃蹂躏全国之半,东南名城,相继陷落,土崩瓦解,有岌岌不可终日之势。时鸿章适在安徽原籍,赞巡抚福济及吕贤基军事。时庐州已陷,敌兵分据近地,为犄角之势,福济欲复庐州,不能得志。鸿章乃建议先取含山、巢县以绝敌援,福济即授以兵,遂克二县。于是鸿章知兵之名始著,时咸丰四年十二月也。 当洪秀全之陷武昌也,曾国藩以礼部侍郎丁忧在籍,奉旨帮办团练,慨然以练劲旅靖大难为己任。于是湘军起。湘军者,淮军之母也。是时八旗绿营旧兵,皆窳惰废弛,怯懦阘冗,无所可用;其将校皆庸劣无能,暗弱失职。国藩深察大局,知非扫除而更张之,必不奏效。故延揽人才,统筹全局,坚忍刻苦,百折不挠,恢复之机,实始于是。


编辑推荐

晚清重臣李鸿章故去之后,留下了一桩众说纷纭的历史公案。或以平发平捻为李鸿章功,或以数次和议为李鸿章罪。有感于此,两个月后,梁启超著就《李鸿章传》。作者仿西人传记体例,而以太史公《伯夷列传》之笔法,叙议结合而评论公允,可谓是李鸿章传记中的经典之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李鸿章传 PDF格式下载



李鸿章传
李鸿章这个名字听说过,但是他具体做过什么,他是个什么样子的人,完全没有概念。在看《曾国藩》,《杨度》和《胡雪岩》三套书的时候略有提及。不记得是初中还是高中历史课中,曾经提到过的《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中日甲午海战这些只知道发生时间,地点和牺牲的将领和战舰。如今,我可以很惭愧地说,我没有学过历史,好在,我能补。
买这本书来了解李鸿章,主要是因为作者梁启超。印象中他是戊戌变法中逃到日本的大人物之一,也是少有的放弃政治之后在学术研究中取得重大成就的少数人物之一,重要的是有人曾经称他为百科全书一样的人物!在《国学大师之死》的书中,曾经有16页对其的描述,称其为半个世纪的精神导师。从他的关系图中可以看到他曾经拜师于康有为和罗普。早年留学日本的时候,曾经一度跟孙中山共事。在政治上,与章太炎,杨度,胡适,陈独秀互为论敌。蔡锷和徐志摩是他的学生。另外,他是林徽因的公公。这样的人应该会对自己的书负责任,应该很客观,很严谨地记录李鸿章的一生吧!带着这样的期盼翻开了这本书。
这本书的可贵之处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两点是作者首开先例,完全按照西方传记的方式来记录李鸿章一生的事迹,并在事迹之后,明确标注出自己的一些评论。二是李鸿章涉及到40年的中国大事件,对于其负面的评价很多,而作者与其在政治上处于对立的一方,特意在序例中表明,与私情作者与李鸿章交往不深,所以这本书肯定不是为其辩护的。但是,书中出现的一些为其辩护的言辞,与当时流行的看法有出入,主要是因为写历史的人应该怀有一颗公正的心,不然会有失公允。作者认为如果李鸿章看过这本书,一定会在九泉之下笑着说:“你明白我。”这是何等的自信和气魄!这个序,加快了我看这本书的速度;这个序,让我对作者本人肃然起敬;这个序,让我对李鸿章充满了好奇。
在绪论中,作者很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我敬重李鸿章的才学,我爱惜李鸿章的知识,我怜悯李鸿章的际遇。孟子曾经说:知人论世。了解李鸿章也必须把他放入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中。作者认为他是一个时势造就的英雄,而没有能英雄造时势。这本书也是同光以来大事记。
作者认为李鸿章不能成为了不起的造就时势的英雄也是因为不学无术,类似汉朝的霍光。他看不清楚民众的本质,不了解当时世界的局势,不知道政治的根本所在。而晚年屡屡失败,都是由于不识时务造成的。李鸿章成功的前半生是从整治太平军开始的,也是师从曾国藩开始的。曾国藩很欣赏其文学才能才收他为徒的。作者认为李鸿章的全部学识都是从曾国藩那里学来的,包括用兵打仗和政治主张。只是他跟曾国藩差距太大,以至于老年犯错不断。
李鸿章的失败从朝鲜的外交上开始。本来朝鲜是我国的藩属国,所有朝鲜的外交都应该由我们来决定,但是,李鸿章不知道有这样的国际惯例,于是单方面承认朝鲜有自主权。这对于日本来讲是一个好消息,他们一直想侵占朝鲜。这个失误直接导致了中日甲午海战,并且从此就再也没有了辉煌。
李鸿章心里清楚当时的情况是三千年来的重大变化,也知道古老的办法行不通,也知道需要变革,也知道将来的人才比这个时代还要匮乏,那么大的中国,都不能自强自立。作者读到之前的文章,泪如雨下,认为李鸿章没有成就的主要原因是他只知道军事而不知道民政,只知道外交而不知道治理内政,只知道朝廷而不知道国民。看到这里,我在想,如果当时维新党能与这些老字辈的大臣多接触,或者也让这些大臣出国留学,去看看世界,是否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呢?当时的情况,作者认为失败的一半原因是其他大臣的牵制和干涉,一半是因为李鸿章用人不当和自己没有见识。
在本书的第七章,作者罗列了李鸿章需要承担的失误责任12条。每一条都让人看得触目惊心,也让我看到了当时那个年代,如何一步一步丧权辱国,一个个虚骄嚣张的嘴脸。作者认为那些不负责任站在别人背后揭人长短图口舌之快的,从来不思考能够改进方法的,他们才是真正让国家灭亡的人。李鸿章虽然该批评,但这些人绝对没有资格去批评。可见,当时的状况多么凄惨。以至于西方报纸有人评论说:“日本并非是与中国战,实际上是与李鸿章一个人战。”虽然有点夸张,但是,看到这句话,立刻觉得李鸿章虽然战败了,却依然是英雄豪杰,一个人去对抗一个国家,何等的对抗?
本书的最后一章结论最精彩,最足以表明作者如同百科全书一样的学识。作者将李鸿章放入了我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长河中,与其他16位中外英雄一一比较,实在是叹为观止呀!我不懂历史,我不懂政治,我知道的不多,对这本书,不能有很宏大的评论,能说的只是这是一本好书,非常值得推荐和珍藏。在这本书中,我看到期盼看到的没有情绪的客观。
看完这本书,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为了我一生中最好的读书时光,一去不复返,在我最应该了解历史的年纪只是在背诵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主要人物,却忽略了事件本身的意义,在那个最好的读书时光里,我唯一记住的就是如何拿到高高的分数,而忘记了我还可以思考!为了现在社会的发达,却丢失了基本的信任,不相信自己吃的事物,不相信自己花钱买的东西是否盗版,不相信教育,不相信考试,不相信陌生人的好意等等。
好在,我还有信仰,信心,信任和信念。我的信仰是我自己,信心也来自于自己,我信任自己养育的孩子,我有一个坚定不移的信念就是不停地改变自己!以自己的改变去扰动我的孩子,我的家庭,我身边的朋友,不要30年后,看到自己的后辈,无奈地说:一代不如一代!
为了改变自己,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看了一点,还不错,梁启超写的,他对李鸿章的评价肯定会受他那新思想的影响……


外国人写的传记,虽然说其内容真实性值得怀疑,但却能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角度!也可以侧面看看李鸿章


李鸿章,历史上颇有争议之人,还是得用客观公正来看待。


若说近代最受争议的人物,李鸿章当仁不让。但作为局外人,谁又知道那其中的无奈与悲伤。


李鸿章传 。


李鸿章传 不错


梁启超著作,内容充实,不愧为四大传记


这个版本的书前半部分是梁启超先生的原版,后半部分是译成白话文,适合阅读


客观、公正、历史的考验


对中兴名臣有了更新的认识,认识了其特定历史时期的心路历程


书的前半部分是文言文原著,后半部分是白话翻译,看看起来很方便。


作者文言文功底深厚,赞一个


写的很朴实。推荐一下。


书很好,以后慢慢读,正版。


有利于让人重新认识一个被尘封遮盖许久的末世强人。


老爷子在小孩、老女人、政敌、国家劲敌、国际社会之间捣糨糊,难!


完全是属于充实自己的一本书,真的不错


有白话文的翻译内容很不错


正在读,一向对梁公的文笔膜拜之,觉得对李鸿章的评价还算公允


喜欢李鸿章的才智与谋略,当初高考加了历史,刚接触李鸿章这个历史人物就十分佩服他


书已经看过了,很好的,不错


送同学的,书还挺好的


没想到厚厚的一本,竟然只有一半。一半是文言原著,一半是白话翻译


喜欢就收藏


前一百页,是梁启超写的…后百页,则是翻译……一般吧


大致还好不,不过个人认为梁启超受时代的局限而认识不够深刻啊。


书本的纸张比较粗糙,价格偏高,建议买精装的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