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浮生六记

沈复 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6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作者:

沈复  

页数:

221  

字数:

135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中国古代以女性为主人公的抒情文学的代表作品:冒襄《影梅庵忆语》、沈复《浮生六记》、陈裴之《香畹楼忆语》和蒋坦《秋灯琐忆》,用凄美的文字、缠绵的笔调叙述了他们与聪慧美丽、才华横溢而又过早逝去的亡妻或妾的伉俪情深、缱绻爱恋……

作者简介

  沈复,(1763-1825年),字三白,号梅逸,是清朝乾嘉年间生活于苏州的一无名文人。他一生辗转游幕,大部分时间都穷困漂泊。与妻子陈芸伉俪情深,却屡遭磨难,陈芸最终也在贫病交加中香消玉殒,落得作者孤苦伶仃。  由于作者一生潦倒,籍籍无名,因此手稿几近湮没。《浮生六记》原本共有六记: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由于手稿零落,后两记早巳亡佚。后来有人在苏州冷摊上淘得其全本,但考证却系后人伪作。因此,本书在选录时,为保持作者风格的一贯性,只选原著,不录续作。  编者在文言文的基础上,加以白话翻译、注释,希望为读者提供更为广阔的阅读空间。

书籍目录

[清]沈复 浮生六记
[清]冒襄 影梅庵忆语
[清]陈裴之 香畹楼忆语
[清]蒋坦 秋灯琐忆
附录一 《浮生六记》英译自序
附录二 重印《浮生六记》序

章节摘录

  余生乾隆癸未冬十一月二十有二日,正值太平盛世,且在衣冠之家,居苏州沧浪亭畔,天之厚我,可谓至矣。东坡云:“事如春梦了无痕”,苟不记之笔墨,未免有辜彼苍之厚。因思《关雎》冠《三百篇》之首,故列夫妇于首卷,余以次递及焉。所愧少年失学,稍识之无,不过记其实情实事而已。若必考订其文法,是责明于垢鉴矣。  余幼聘金沙于氏,八龄而天;娶陈氏。陈名芸,字淑珍,舅氏心余先生女也。生而颖慧,学语时,口授《琵琶行》,即能成诵。四龄失怙,母金氏,弟克昌,家徒壁立。芸既长,娴女红,三口仰其十指供给,克昌从师修脯无缺。一日,于书簏中得《琵琶行》,挨字而认,始识字。刺绣之暇,渐通吟咏,有“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之句。  余年十三,随母归宁,两小无嫌,得见所作,虽叹其才思隽秀,窃恐其福泽不深,然心注不能释,告母日:“若为儿择妇,非淑姊不娶。”母亦爱其柔和,即脱金约指缔姻焉。此乾隆乙未七月十六日也。  是年冬,值其堂姊出阁,余又随母往。芸与余同齿而长余十月,自幼姊弟相呼,故仍呼之日淑姊。  时但见满室鲜衣,芸独通体素淡,仅新其鞋而已。见其绣制精巧,询为己作,始知其慧心不仅在笔墨也。  其形削肩长项,瘦不露骨,眉弯目秀,顾盼神飞。惟两齿微露,似非佳相。一种缠绵之态,令人之意也消。  索观诗稿,有仅一联,或三四句,多未成篇者。询其故,笑日:“无师之作,愿得知己堪师者敲成之耳。”余戏题其签日“锦囊佳句”,不知夭寿之机此已伏矣。  是夜送亲城外,返,已漏三下,腹饥索饵,婢妪以枣脯进,余嫌其甜。芸暗牵余袖,随至其室,见藏有暖粥并小菜焉。余欣然举箸,忽闻芸堂兄玉衡呼日:“淑妹速来!”芸急闭门日:“已疲乏,将卧矣。”玉衡挤身而入,见余将吃粥,乃笑睨芸日:“顷我索粥,汝日‘尽矣’,乃藏此专待汝婿耶?”芸大窘避去,上下哗笑之。余亦负气,挈老仆先归。  自吃粥被嘲,再往,芸即避匿,余知其恐贻人笑也。  至乾隆庚子正月二十二日花烛之夕,见瘦怯身材依然如昔,头巾既揭,相视嫣然。合卺后,并肩夜膳,余暗于案下握其腕,暖尖滑腻,胸中不觉怦怦作跳。让之食,适逢斋期,已数年矣。暗计吃斋之初,正余出痘之期,因笑谓日:“今我光鲜无恙,姊可从此开戒否?”芸笑之以目,点之以首。  廿四日为余姊于归,廿三国忌不能作乐,故廿二之夜即为余姊款嫁,芸出堂陪宴。余在洞房与伴娘对酌,拇战辄北,大醉而卧,醒则芸正晓妆未竟也。  是日亲朋络绎,上灯后始作乐。廿四子正,余作新舅送嫁,丑末归来,业已灯残人静,悄然入室,伴妪盹于床下,芸卸妆尚未卧,高烧银烛,低垂粉颈,不知观何书而出神若此。因抚其肩日:“姊连日辛苦,何犹孜孜不倦耶?”  芸忙回首起立日:“顷正欲卧,开橱得此书,不觉阅之忘倦。《西厢》之名闻之熟矣,今始得见,真不愧才子之名,但未免形容尖薄耳。”  ……


编辑推荐

  《浮生六记》是一部水平极高影响颇大的自传体随笔,在清代笔记体文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该书的特点在于真纯率真,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富有创造性。这种创造性,首先体现在其题材和描写对象上。在书中,作者以深情直率的笔调叙了夫妻闺房之乐,写出了夫妻间至诚至爱的真情。在中国文学史上,描写情爱的诗文很多,但大多或写宫廷艳史,或写权势礼法淫威下的爱情悲剧,或写风尘知己及少男少女之间的缠绵,很少涉及夫妻之情。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浮生六记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