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外国教育思想通史(第四卷)

吴式颖 编 湖南教育
出版时间:

2002-1  

出版社:

湖南教育  

作者:

吴式颖 编  

页数:

632  

内容概要

  《外国教育思想通史: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思想(第4卷)》是10卷本《外国教育思想通史》的第4卷,讲述的是14到16世纪文艺复兴时代欧洲的教育思想文艺复兴运动是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向封建主义和天主教神学体系发动的一场伟大的文化革命运动。人们往往将“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视为一个东西,认为二者具有同一性,“这是每一本大学和中学教科书以及导游书中不断重复的陈词滥调,但是却被20世纪一大部分专攻这一时期的史学家所否认”。原因在于文艺复兴作为欧洲现代史的初期阶段,是一个具有多样化内容的历史时期,无法赋予它一个单一的特征,西方学者阿伦·布洛克指出,“以前把文艺复兴时期的特征概括为人文主义,这已不再能为大家所接受”,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发生了许多事情,不能把它们都称为人文主义。

书籍目录

导言第一章 文艺复兴时期教育思想的社会背景第一节 文艺复兴运动第二节 人文主义第三节 宗教改革运动和反宗教改革运动第二章 意大利前期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第一节 意大利前期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社会背景第二节 弗吉里奥的教育思想第三节 波齐奥和布鲁尼对教育思想发展的贡献第四节 维多里诺的教育思想第五节 格里诺的教育思想第六节 西尔维乌斯的教育思想第七节 阿尔伯蒂的教育思想第八节 帕尔梅利的教育思想第三章 意大利晚期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第一节 16世纪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社会背景第二节 卡斯底格朗的教育思想第三节 马基雅维里的教育思想第四节 萨多莱托的教育思想第四章 尼德兰和德国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第一节 尼德兰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社会背第二节 德国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社会背景第三节 阿格里科拉的教育思想第五章 伊拉斯谟的教育思想第一节 生平和教育活动第二节 对社会现实的批判第三节 教育与社会的变革第四节 教育与个人的发展第五节 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第六章 维夫斯的教育思想第一节 生平与著作第二节 教育的目的与作用第三节 教学内容第四节 教学方法第七章 英国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第一节 英国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社会背景第二节 科利特的教育思想第三节 莫尔的教育思想……第八章 法国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 第九章 路德及路德派教育思想第十章 加尔文及加尔文派教育思想第十一章 罗耀拉及耶稣会的教育思想结语参考文献人名索引

章节摘录

  一、14和15世纪意大利人文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以人文主义为基本文化特征的文艺复兴始于14世纪的意大利,但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产生与人文主义运动的产生并不是同步的,前者稍滞后于后者,人文主义的新要求在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中得到充分的表达是在15世纪。但不能因此就否认14世纪人文主义对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贡献。14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文学,通过文学宣扬和表达人文主义观点,但丁、彼特拉克和薄伽丘是三位杰出的代表人物,但丁发表《神曲》(1307-1321年)是早期文艺复兴开端的重要标志,这三位代表人物都没专门写过关于教育的著述,但他们的人文主义思想却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其后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框架和讨论教育问题的基本思路。因此,本节对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等人的思想给予了充分关注,视其为15世纪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发展的重要文化背景。  在整个文艺复兴时代,意大利文化教育的发展状况与政治、经济的发展状况相比呈显著的不均衡状态。文艺复兴时代的意大利所担当的是“欧洲知识和艺术领袖的角色”,成为“现代欧洲的长子”,①其地位之高,早为世人所公认。但同时期意大利的经济和政治状况却远不如其文化那样充满生机和活力。  从13世纪末到15世纪末,意大利经济一直处于不景气状态,直到15世纪末才开始局部的复苏。“一般来讲,14世纪是一个经济上衰退的时期。这方面尽管意大利各地在经济衰退中差别很大,并且还有某些例外,但她仍同西欧总的发展趋势保持一致。人口减少,农业和工业生产下降的情况在托斯卡纳地区,特别是在佛罗伦萨表现得尤其明显。从13世纪末起,就开始陷入了严重的灾荒。14世纪初粮食连年歉收,纺织品生产大量减少。此外再加上1348年在意大利的城市、特别在托斯卡纳地区爆发了黑鼠疫,使这一地区遭到沉重的打击。此地也如同其他地方一样,鼠疫的传播以普遍的饥荒为先兆。经济衰退持续的时间并不短:直到15世纪末,才出现局部的明显复苏,即仅在农业而不是在工业和商业中的复苏。可以说,直到法国入侵意大利前夕,总的来讲这个国家的繁荣程度还不及它在13世纪中期的情况”,总之,“在经济上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就其整体来讲,比过去更加贫困”。①  在政治上,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呈分裂状态,政权实际上是地方性的或地区性的,相互之间冲突不断;在政治形态上既有君主制也有共和制。意大利文艺复兴前期政治状态是:“13世纪意大利的形势是除了德国皇帝在北方保持有残余的势力和法律上的力量之外,中部和南部则是教皇的势力范围。同时,城市享有相当大的自由,商业的繁荣为城市增加了财富,也给人们带来了要从旧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的希望。”②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外国教育思想通史(第四卷)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