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鼠疫斗士

伍连德 湖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3  

出版社:

湖南教育出版社  

作者:

伍连德  

页数:

348  

译者:

程光胜,马学博,王丽凤(校)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丛书根据迄今践行的实际情况,在大致统一编辑规范的基础上,将书稿划分为5种体例:1.口述自传——以第一人称主述,由访问者协助整理。2.人物访谈录——以问答对话方式成文。3.自述——由亲历者笔述成文。4.专题访谈录——以重大事件、成果、学科、机构等为主题,做群体访谈。5.旧籍整理——选择符合本丛书宗旨的国内外已有文本重新编译出版。
  形式服务于内容,还可视实际需要而增加其他体例。
  受访者与访问整理者,同为口述史成品的作者。忆述内容应以亲历者的科学生涯和有关活动为主线展开,强调以人带史,以事系史,忆述那些自己亲历亲闻的重要人物、机构和事件,努力挖掘科学事业发展历程中的鲜活细节。
  书中开辟“背景资料”栏,列入相关文献,尤其注重未经披露的史料,同时还要求受访者提供有历史价值的图片。这些既是为了有助于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忆述正文的内容,也是为了使全书尽可能地发挥“富集”史料的作用。
  有必要指出,每个人都会受到学识、修养、经验、环境的局限,尤其是人生老来在记忆力方面的变化,这些会影响到对史实忆述的客观性,但不能因此而否定口述史的重要价值。书籍、报刊、档案、日记、信函、照片,任何一类史料都有它们各自的局限性。参与口述史工作的受访者和访问者,即便是能百分之百做到“实事求是”,也不能保证因此而成就一部完整的信史。按名家唐德刚先生在《文学与口述历史》一文中的说法,口述史“并不是一个人讲一个人记的历史,而是口述史料”。史学研究自有其学术规范,不仅要用各种史料相互参证,而且面对每种史料都要经历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本丛书捧给大家看的,都是可供研究20世纪中国科学史的史料,囿限于斯,珍贵亦于斯。
  受访者口述中出现的历史争议,如果不能在访谈过程中得以澄清或解决,可由访问者视需要而酌情加以必要的注释和说明。若对某些重要史实有不同的说法,则尽可能存异,不强求统一,并可酌情做必要的说明或考证。因此,读者不必视为定论,可以质疑、辨伪和提出新的史料证据。
  本丛书将认真遵循求真原则和史学规范,以挖掘和抢救史料为急务,搜求各种亲历回忆类史料,推动20世纪中国科学史的研究!

作者简介

  伍连德(1879-1960),祖籍广东台山,生于槟榔屿。剑桥大学医学博士。1908年归国任天津陆军军医学堂帮办,1910一1911年为防治鼠疫出任东三省防疫总医官。民国时期曾任东三省防疫事务总处总办兼总医官、中华医学会会长、中国海港检疫管理处处长兼上海海港检疫所所长等职。被聘为中华民国前期历届总统侍医。1937年返回马来亚,定居怡保行医为业。主要著作有《肺鼠疫论述》、《鼠疫概论》、《霍乱概论》、《中国医史》等。

书籍目录

何丙郁序
伍玉玲序
译者前言
原序
第1章 黑死病
 急赴疫区
 实地调查
 防疫计划的形成
 梅尼之死与简易口罩的推广
 推行防疫措施
 火葬的决策
 荡平疫氛
 典型病例详述
第2章 万国鼠疫研究会议
 会议之缘起与筹备
 总督锡良和钦差施肇基
 会议开幕
 报告和研讨
 访问大连、旅顺
 返回沈阳继续研讨
 访问哈尔滨
 尾声
第3章 肺鼠疫研究基础
 朝廷觐见与新的任命
 中俄联合考察
 病理学和病理组织学
 一般性评述
 尸体剖检的分类
 蒙古旱獭:一种天然鼠疫的历史调查
 吸入实验
 外寄生物
 结论与著述
第4章 三次肺鼠疫流行的比较
 1910—1911年在东三省的第一次暴发
 1917—1918年在山西的暴发
 1920—1921年在东三省的第二次暴发
第5章 童年和学生时代
 槟榔屿
 家世
 ……
第6章 剑桥和圣玛丽医院岁月
第7章 欧陆初识
第8章 初返马来亚
第9章 北上纪略

章节摘录

  伍博士对法国教授的心情一无所知,他作为同事,前往旅馆探望。伍博士发现他独处房中,心事重重。过去他们同住天津,只是一般的同行,如今身处严重疫区之中心,理应开诚布公交换意见,亲密合作,应战共同的敌人。伍博士向他介绍了自己的经验以及到哈尔滨以来先后采取的措施,并且指出,因为这次暴发的是单纯的肺鼠疫,他们主要应该集中精力严格隔离鼠疫患者,将他们与不咳嗽的疑似者分开,制订适当限制接触者的规划;医务人员除按细菌学的常规操作外,应戴上由软棉和纱布制成的口罩,给人群接种哈夫金疫苗并注射耶尔森血清。但是梅尼医师对来客的议论不感兴趣,宁愿凭借当年他在唐山取得的经验。在唐山,老鼠确实对疫情的蔓延流行起了主要作用,如同在印度、越南和香港一样。他说他本人的意见比一个新手所言更可靠,并决心让中国政府接受他更成熟的意见。梅尼医师当时已43岁,而伍博士年方30。  伍博士坐在带垫子的大扶手椅上,试图用微笑化解分歧。这位法国人却激动起来,在燥热的房问里不停踱步。他突然不再隐忍:面对伍博士怒扬双臂,双眼圆瞪地吼道,“你,你这个中国佬,胆敢嘲笑我,顶撞你的前辈?”尽管见解相左,但这场出人意料的动怒和对一位医界同仁的粗暴无礼,岂非令人匪夷所思?为了不使局面僵化,于是伍博士说道:“对不起,梅尼医师,我这本意友好的谈话,不料竞引起如此不愉快。我别无选择,只得向北京的施大人禀报。”伍博士离开房间,下了楼,步行回到相距不过数码的住所--大都会旅馆(Metropole)。在安静的房问里,他起草了一份电报,述说了事件的全部经过,并提出了辞呈,因为无法与如此固执己见的人共事。过了一天,又过了一夜。争执发生38小时后,伍博士收到来自北京的官方电报,宣布撤销对梅尼医师的派出指令,并责成伍博士无须介意此次不愉快,继续勉力工作。


编辑推荐

  一部五十多年前外国出版的英文自传的汉译全本  一位爱国华人名医暮年留下的成功故事  剑桥大学第一位中国医学博士  扑灭百年前东北鼠疫大流行的总指挥  历史上首次在中国境内举行的国际学术会议的主持人  民国前期大总统府侍从医官,国家防疫制度的首创者  中国第一位诺贝尔奖候选人  重大历史事件的亲历记录  各色知名人物的轶闻雅趣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鼠疫斗士 PDF格式下载



该书的出版对国人了解海外华人在近现代历史上对中国作重要关献有重要参考价值。它让我们知道在近现代,中国人在医学方面也对世界作出了其重要的贡献。伍连德为抗击东北的瘟疫疫情,不顾个人安危,勇挑抗疫的艰巨使命,其敬业精神令人可歌可泣!希望今天的医生们能静下心看看这本传记,学习伍连德这种敬业、不惜牺牲的精神,为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作出自已应有的贡献!
伍连德的最大的贡献是在防疫学上,是饮誉世界医学界的防疫科学权威。1910年底-1991年3月,他领导了哈尔滨瘟疫疫情十分严重的灭疫斗争,这是他一生中的大事。他首先严格控制交通,建立隔离疫区和病人收容所,并严格消毒以防疫病蔓延。其次是集中火化尸体,防止疫情扩散。邻近的俄国疫区也仿效中国的办法。伍连德的措施产生了很大的效果,1911年3月,疫情就被控制住。后来,在1917-1921年间,山西、东北又先后相继发生两次疫病,伍连德都亲赴疫区参加灭疫斗争。由于在扑灭和研究疫病方面的**贡献,香港大学等著名学府授予他名誉博士学位,并选他为中央研究院院士,曾多次出现各种国际医学大会。他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所得,写出一批学术水平极高的研究报告、学术论文以及《肺疫论》、《霍乱》、《中国医学史》(与他人合著)等专著,蜚声于世界医学科学家。
1937年,伍连德结束了自己在祖国长达30年的医药卫生活动返回马来亚,在那里挂牌行医。晚年,他写了一部内容十分丰富的英文自传《防疫斗士》(本书的中译本终于在2011年在中国出版,真是一件幸事),叙述自己一生的经历,而且还记述了与他同时代的许多人和事。1960年,他死于槟榔屿,享年81岁。
该书的中文译本系研究生物医学、医学史和与伍连德家族有密切联系的新加坡华人媒体人士联合翻译,翻译过程中多方咨询专业学者,当是一部严谨翻译的译著。值得购买!可惜的是,译著的下册还未出版。另外,译者在翻译该书时,在序言最好应提一下,该书其实在1960年就已经有中文节译本,是新加坡华人徐民谋翻译的,新加坡南洋学会1960年出版,该译本甚得伍连德先生生前的重视,只可惜因去世,他未见到该节译本的出版。特别希望新的中译本的译者在出版下册时能提及甚或参考1960年的中译本。


本书是近代我国著名预防医学专家伍连徳先生自述,由伍先生之女伍玉玲女士提供原书,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汉语本,填补此书在国内空白,扩大了近代医学人物口述史著作的影响,是21世纪初的不朽力作。希尽快见到下卷。


上世纪初期,在中国黑龙江等地爆发鼠疫,伍连德作为控制鼠疫专家组中国首席专家,对鼠疫的控制起到了关键作用。对于经历过SARS的国人,很能有所感受。伍连德先生不但对疫情爆发、控制、研究过程进行了详细记载,更对清末时期风土人情和清朝官员有生动刻画。伍博士代表了中国接受西方高等教育的第一代学人,其治学态度更是值得当今学人好好学习。


了不起的人,了不起的事迹


可惜没有下集,期待中!


书背后有污渍,客服提前打电话通知我,问我是不是确定要,很贴心


学到了很多。


以前看过中央台的纪录片介绍过他的事迹,最近看到有一个电视剧写的是这个故事,为他们这一辈科学工作者的爱国和科学献身精神所打动!


这本书很好。不过这只是上册,还有下册呢,也没有标明,有点误导,希望改正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