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美术史纲

李公明 编 湖南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04-01  

出版社:

湖南美术出版社  

作者:

李公明 编  

页数:

303  

Tag标签:

无  

前言

我希望读者将由此相信,当今最迫切的一个问题就是:对我们从往昔承袭下来的某些价值的永久性进行反思。这些价值就常常蕴含在伟大的艺术之中。——E.H.贡布里希《理想与偶像》中文版导言本书首先是为满足美术院校学生研修中国美术史课程的需要而写的,但我们还有另外一点小小的奢望:把它奉献给对艺术史乃至人文学科感兴趣的其他专业的学生。在国内,“美术史”似乎是一个很偏狭的专业,但在国外,许多综合性大学都有美术史系;其主要是观念不同,我们过去习惯于囿限在“美术”本身,而国外治美术史者多会从“文化”或“人文科学”的视域来研究美术。这样的结果是,我们一般学生的古典文化教养往往是有缺陷的。有感于此,我们更希望本书能激发那些非专业的学生对中国人的艺术故事产生兴趣,并使他们能理解艺术品作为人类心路历程的体现物所具有的重要价值。在进入具体章节之前,我们先探讨一些基本的问题,诸如对本学科的认识、对人文学科的特性的思考、对广阔的文化史领域的遥想等等,这种讨论对于那些不仅仅是为了修完学分,而更希望借此学习而开拓心智和培养趣味的学生来说,恐怕是有裨益的。让我们从“中国美术史”这个词组中包含的几个最基本的概念开始吧。

内容概要

  《中国美术史纲》是为满足美术院校学生研修中国美术史课程的需要而写的,我们把它奉献给对艺术史乃至人文学科感兴趣的其他专业的学生。在国内,“美术史”似乎是一个很偏狭的专业,但在国外,许多综合性大学都有美术史系;其主是观念不同,我们过去习惯于囿限在“美术”本身,而国外治美术史者多会从“文化”或“人文科学”的视域来研究美术。这样的结果是,我们一般学生的古典文化教养往往是有缺陷的。有感于此,我们更希望《中国美术史纲》能激发那些非专业的学生对中国人的艺术故事产生兴趣,并使他们能理解艺术品作为为在心路历程的体现物所具有的重要价值。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史前美术第一节 旧石器文化与石器造型第二节 旧石器时代的美术装饰品第三节 新石器时代文化概况第四节 新石器时代的工艺美术第五节 新石器时代的绘画第六节 新石器时代的绘画第七节 新石器时代的建筑第八节 余论第二章 夏商周美术第一节 青铜艺术第二节 雕塑艺术第三节 绘画艺术第四节 陶瓷工艺第五节 织染工艺第六节 书法艺术第七节 建筑艺术第八节 余论第三章 秦汉美术第一节 建筑艺术第二节 雕塑艺术第三节 绘画艺术第四节 书法艺术第五节 工艺美术第六节 余论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美术第一节 建筑艺术第二节 雕塑艺术第三节 绘画艺术第四节 书法艺术第五节 工艺美术第六节 余论第五章 隋唐美术第一节 建筑艺术第二节 雕塑艺术第三节 绘画艺术第四节 书法艺术第五节 工艺美术第六节 余论第六章 五代十国美术第一节 建筑艺术第二节 雕塑艺术第三节 绘画艺术第四节 书法艺术第五节 工艺美术第六节 余论第七章 宋、辽、金美术第一节 建筑艺术第二节 雕塑艺术第三节 绘画艺术第四节 书法艺术第五节 工艺美术第六节 余论第八章 元代美术第一节 建筑艺术第二节 雕塑艺术第三节 绘画艺术第四节 书法艺术第五节 工艺美术第六节 余论第九章 明代美术第一节 建筑艺术第二节 雕塑艺术第三节 绘画艺术第四节 书法艺术第五节 工艺美术第六节 余论第十章 清代美术第一节 建筑艺术第二节 雕塑艺术第三节 绘画艺术第四节 书法艺术第五节 工艺美术第六节 余论附录一 汉英对照美术常用词汇附录二 中国美术史常见难读字词附录三 我国历代纪元表附录四 中国书画装裱知识编后记

章节摘录

第六节 余论目前学术界有关秦汉思想文化的宏观研究已取得不少成绩,从而为秦汉美术史研究大致确立了一个历史框架和理论框架,我们对于诸如秦汉人对待灵魂不朽的态度、关于艺术是否服从教化等问题已有较深入的认识。了解这些观念对于真正认识一个时代的艺术是极其重要的。现在的问题是,秦汉虽是大一统帝国,但地区多样性和文化差异性依旧存在,如果把多种多样的文化和遗址遗物生搬硬套、统统塞进一个空泛的历史框架和理论框架中讨论,难免会有削足适履之憾。如当前一种流行的说法,认为政治上是“汉承秦制”,而在艺术上则是“汉袭楚风”,而在考古发现中,楚风之于汉代显然并非绝对的源泉。从另一方面来看,这种过分依赖成文文化、学术文化来进行美术史研究而形成的各种思维惰性,在当前的美术史研究中确实存在。秦汉美术史的这种研究状况与秦汉史的研究实在有着很大区别:自唐代以来,《史记》、《汉书》、《后汉书》成为历代学者眼中的最经典的正史,以至于这三部书的注、疏、辩等著作早已汗牛充栋了。现代以来,借助于考古学的发现,可以订正许多文献中的失误了。这种以考古学材料订正古文献材料的情形是完全可能的,必会有成效的。但很难设想这一情形会反过来,即今后会有新出的古文献材料来帮助说明出土文物。这一可能性很小,即使有的话。带着上述困惑与难题,以下对秦汉美术史研究中两个最令研究者感兴趣也难度最大的问题再作一次最后的审视。

后记

《中国美术史纲》自1996年开始组织编写,当时参加讨论的人员及具体分工为:李行远(史前)、李公明(夏商周、魏晋南北朝)、薜国庆(秦汉)、胡震(隋唐)、黄专(五代宋元)、李清泉(明清)、游铁海、周启新(附录)。由于种种原因,个别同志的初稿至2000年初仍未能完成,于是改由李若晴编写所缺的章节。初稿完成后,鉴于风格和体例等问题,由李公明、李若晴对大部分原稿(除由黄专撰写的宋代绘画部分以外)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补充和调整、贯通,这是需要特别说明的。


编辑推荐

《中国美术史纲》由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美术史纲 PDF格式下载



就是插图不多,写的不错


还可以, 是正品 。已阅


图太少,其他的还好~~~~~~~~


邮寄速度快,值得信耐,质量有保证。


较专业,趣味性不是很高,但是具有学术的严谨,对中国美术史有兴趣的,还算值得你静下心来读一下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