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爷爷奶奶的孙子兵法

向明 向明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2011-09出版)
出版时间:

2011-9  

出版社:

向明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2011-09出版)  

作者:

向明  

Tag标签:

无  

前言

“我讨厌她,她总是在我耳边不停地唠叨,告诉我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 “她对我很好,我想要什么她都给我买,可她总是要求我干这干那,我的意见得不到表达,我觉得她根本就不了解我的内心,不知道我到底想要什么。” 上面是两个从小在奶奶身边长大的孩子对自己奶奶的评价,不知道读者看了有什么感受,但如果这两位奶奶看了,肯定会十分伤心。砚实中很多这样的例子,老人拼命地对孩子好,可孩子好像根本不领情,反而总是牢骚满腹,经常顶撞老人。 可能会有人说这是孩子不懂事造成的,可真的是这样吗? 根据调查显示,现在的家庭教育中隔代教育的比例大幅上升,上海仅0~6岁的孩子中就有50%~60%由祖辈教育;广州50%;北京高达70%。而另一项调查表明,隔代教育的成效极差,仅为30%,更是有专家直接指出,孩子谁来教育都行,就是不能让老人来教育。 从这两项调查可以看出,老人正在成为教育孩子的主体,但这个主体好像并不是那么称职。究其原因,是因为很多老人思想守旧,跟不上时代,不知道改变自己的观念,不懂得科学的育儿方式。正是因为这样,才会造成老人对孩子付出了很多,可是孩子长大了不但不感恩,反而责怪老人不懂自己。因为上面原因,孩子的父母也经常跟老人吵架,说老人不懂得如何带孩子,甚至有很多想剥夺老人带孩子的权利。 所有的这一切,都让老人伤心,甚至绝望。他们经常会想起这一幕幕:自己就像追兔子一样,追着孩子吃饭;好话说尽,劝他们装上书本去学校,可是他们竟然跟自己对着干……想到这些,有些老人甚至伤心地流下眼泪……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他们想不明白。其实原因很简单,老人都是在按照自己的习惯来约束孩子,却不知道现在的孩子有另一套行为方式,因此彼此之间有芥蒂也就很正常了。 可是怎么样才能消除这种芥蒂,让自己得到孩子的认同呢?这就需要多学习些科学的育儿方法了。 本书是一本专门针对老人的“育儿兵法”。本书从列举隔代教育的几种基本类型开始,梳理了孩子在各个阶段的心理成长过程及特点,同时对孩子的品格、习惯的培养以及如何为孩子营造健康的成长氛围进行了详细的阐释。书中运用了大量的事例,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法,读起来既轻松又能学到很多科学的育儿知识。更重要的是,本书能帮老人解决带孩子时遇到的实际问题,并传授解决问题的方法,教那些即将要带孩子的老人如何避免问题的产生,给那些孙辈正在渐渐长大的老人以更多的参考。

内容概要

  当前,很多爷爷奶奶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都会感觉到茫然和无助,他们摸不清时代的规律,也搞不清现在的孩子的想法,只能按照自己的“经验”行事。结果,往往由此导致家庭不和,有的被子女嗔怪,继而引发争吵;有的子女虽碍于面子没有当面指出,但芥蒂已经产生…… 向明编著的这本《励志教育:爷爷奶奶的“孙子兵法”》列举了大量的参考实例,给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是现代老人带孩子的必备手册。《励志教育:爷爷奶奶的“孙子兵法”》可以帮您拓宽思路,教您如何科学地教育孩子、教育好孩子。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你真的了解自己吗 第一节 你是哪种类型的老人 一、麻雀型 二、牦牛型 三、狐狸型 四、狮子型 第二节 老人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 一、给他们足够的关注 二、给他们生活指导 三、给他们爱 四、给他们相对自由的空间 第三节 有人这样说过你吗 一、“他溺爱孩子” 二、“他什么都不让孩子做” 三、“他从来不约束自己的孩子” 四、“他根本就不懂怎么教育孩子” 五、“这个人很唠叨”第二章 你真的了解孩子吗 第一节 看看孩子在想什么 一、学龄前的孩子很简单 二、学龄后的孩子有压力 第二节 哪几年对孩子最重要 一、3岁,孩子说话时开始用“我”了 二、6岁,孩子开始明白什么是学习了 三、9岁,‘孩子开始知道竞争了 四、12岁,孩子开始不听话了 第三节 怎么才能和你的孙子成为忘年交 一、了解孩子的思维方式 二、了解孩子的想法 三、听懂孩子的话外音 四、留心孩子的情绪变化 五、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第三章 老人应做的准备 第一节 先明确自己的优势 一、有更多的经验 二、更加权威 三、用事实证明自己 第二节 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一、给孩子有学习氛围的家庭 二、给孩子一个和睦的家庭 三、经常组织全家活动 四、周末不妨去郊游 第三节 做一个既有经验又懂科学的老人 一、多向朋友取取经 二、多读些教育书籍 三、让科学来检验经验 四、做一个优秀的观察者第四章 关注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第一节 多与老师沟通 一、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二、多向老师请教辅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三、认真对待家长会 第二节 帮孩子扩大交际圈 一、鼓励孩子带同学来家里玩 二、教会孩子如何与人相处 三、让孩子明白朋友的重要性 四、在孩子身边安插几个“眼线”第五章 怎样棒培养孩子才科学 第一节 品格培养 一、教孩子学会感恩 二、让孩子有尊严地承认错误 三、给孩子种一棵诚信树 四、给孩子种一棵爱心树 五、培养孩子的意志力 六、教孩子学会分享 七、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八、鼓励式教育:给孩子信心 九、让孩子成为一个知书达理的“小大人” 第二节 习惯培养 一、教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给孩子上好劳动必修课 三、教孩子正确面对挫折 四、教孩子有条理地做事 五、让孩子知道如何才能提高效率 六、从小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七、让孩子养成锻炼的习惯 八、教给孩子乐观的生活态度 九、不要打击孩子的积极性 十、让孩子学会坚强 第三节 生活能力培养 一、如何提高孩子的记忆力 二、怎样培养孩子的沟通能力最有效 三、给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 四、教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方法 五、让孩子从小就有影响力 六、教孩子融入其他小朋友的圈子 七、让孩子学会说“我自己来” 八、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第四节 学习能力培养 一、帮孩子提高学习效率 二、引导孩子带着问题去观察 三、激发孩子的好奇心 四、和孩子一块儿爱上学习第六章 走出教育误区 一、小皇帝VS小奴隶 二、孩子的精神世界更重要 三、过度纵容,帮孩子包办一切不是爱 四、祖孙情与亲子情并不冲突

章节摘录

小明今年6岁了,平时很乖巧,很是招人喜欢,可就是有一个毛病,吃饭时不好好吃,吃几口就要去玩一会儿,而且总剩饭。 这天,奶奶又追着小明喂饭了。 “来,宝贝,还剩一点了,使使劲,吃了它,吃完再玩。” “不嘛,奶奶。我不吃了,我已经吃饱了。”小明已经不想再吃了,边说边躲着奶奶。 “好孩子,听话,把这些吃了,吃了之后好长得壮壮的,多吃饭,很快就能变成小男子汉了。来,乖,先吃一小口。”奶奶追了上去,继续劝小孙子。 “奶奶,我真的吃不下了,我不吃了。”小明依然不想吃。 “这孩子,不吃不就浪费了吗?来,快吃。”奶奶仍然坚持。 “就那一口饭,扔了又能怎样?”看来小明是真的吃饱了,他平时是不爱浪费东西的。 “唉!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懂得珍惜粮食了。来,你过来,奶奶给你讲讲我小时候。” 小明很不情愿地走了过去,他知道,奶奶的教育课又要开始了。 “奶奶小时候啊,可没现在的生活好。那时候家里很穷,穷到什么样子?都吃不饱饭。那时候哪有米饭吃啊,吃的都是玉米面的饼子。可就是玉米面饼子有时候也吃不上。记得是六几年的时候,全国饥荒,那时候只能吃草根,有时候草根也没有……” 一个小时过去了,小明睡着了,奶奶还在讲,她讲得很投入,完全沉浸到了回忆里,根本没有发现小孙子已经睡着了。 小明和奶奶的关系很好,从小由奶奶带大,晚上也总是跟奶奶睡,可就是怕奶奶给他讲“道理”。每次奶奶要给他讲的时候总是找借口溜开,有时候跑不掉了,就只好坐下来听,多数都是听着听着就睡着了。 奶奶平时便有唠叨的习惯,看到自己不满意的事情,总要说上一番。时间久了,儿子女儿都不愿和她说话,嫌她啰嗦,每当奶奶要开始讲道理的时候都会赶紧走开。无奈,奶奶就只好经常和小明聊天,可时间长了小明也感觉不耐烦了。 现实中,每天都在发生着类似的事情,有的发生在祖孙之间,有的发生在父子之间。人到一定的年龄之后都喜欢回忆,老人更是喜欢把记忆中的事情用语言表达出来,但困扰他们的是没有听众。 我们也会经常听到子女们抱怨,说自己家的老人变得更唠叨了。 生活中,无论是祖辈还是父辈,大多数的家长在孩子面前都是有些唠叨的。这种唠叨无关性格,完全是出于对孩子的爱,对孩子的不放心。 所以,子女眼中的父母的那份唠叨,在父母眼中应该用另一个词来替换才更准确,那就是嘱咐,这种嘱咐是一份牵挂。 因此,让家长完全戒掉唠叨的习惯似乎很难,因为对他们来说戒掉唠叨首先要戒掉的是自己对孩子的那份关爱。 但这个问题并非无解,说到底,唠叨也只是爱的表现形式之一。那么,何不换一种形式呢? 案例中的奶奶,显然是想通过自己小时候的故事,来教育小孙子不要浪费,她的出发点是好的,也的确应该让孩子从小就懂得节约。不过她选择的故事显然有些不恰当,孩子的内心是简单的,那里面空间很小,只容得下快乐,也应该只有快乐才对。那么沉重的话题,孩子的内心是负担不了的,难以引起他的兴趣也就很正常了。 在给孩子讲道理、举例子的时候,家长不妨换个思路,以一种孩子喜欢的方式来跟他说或许效果会更好些。就拿案例中的这位奶奶来说,不妨把故事讲得轻松一些,可能她不会去编故事,只能按照自己曾经历过的或者是看到和听到的来讲。但我们换一种形式或许就会完全不一样了,比如她讲的那个故事我们可以换成这样: 从前有一只小老鼠,它平时不爱干活,到了冬天后就没有粮食吃了,只能吃一些冻死的植物的残根…… 故事还是那个故事,只不过把故事中的人物换成了一个小动物,这样一来,小孩子的心中便充满了好奇,同时再加上一些轻松的语气,效果肯定要好得多。 老人们千篇一律的故事,时间久了,肯定会让听的人感觉到疲劳和厌倦,可是让他们不去回忆也是很难的,这时就需要找一个平衡点。 现在我们来看看,张奶奶是怎么让小孙子接受自己的“唠叨”的: 张奶奶的小孙子叫奇奇,今年5岁了,小家伙从小跟着奶奶长大,两人的感情很好,张奶奶没事的时候就给小孙子讲自己过去的事情: “我5岁的那年,家里出了一件事情。” “是不是您自己养的小猫走丢了?”奇奇问道。 “这个故事给你讲过了吗?”张奶奶看到孙子的反应后问道。 “嗯,上周给我讲过的,说是养的二只小花猫丢了,你很伤心。”奇奇认真地答道。 “哦,那咱们就换一个,这次不讲奶奶的故事了,讲隔壁李奶奶的故事好不好?”张奶奶发现问题后马上决定换一种讲法。 “好。”奇奇听到后来了兴致。 “李奶奶5岁的时候,家里发生了一件事情,你猜是什么?”张奶奶问小孙子。 “猫丢了。”奇奇下意识地答道。 “不对,她养的一只小白兔不见了。” “那后来呢?”奇奇好奇地问道。 “后来啊……” 张奶奶讲的还是那个故事,一样的时间,一样的情节,只不过是换了一个人物、换了一种称谓而已,但小奇奇就像第一次听这个故事一样。 孩子还没有自己的思维能力,只要不是完全的重复,他们是不会轻易地感觉无趣的。因此,在我们没有那么多故事情节可讲的时候,换一种方式未尝不是一种很好的选择。P29-32


编辑推荐

向明编著的这本《爷爷奶奶的孙子兵法(隔代教育宝典)》是一本专门针对老人的“育儿兵法”。本书从列举隔代教育的几种基本类型开始,梳理了孩子在各个阶段的心理成长过程及特点,同时对孩子的品格、习惯的培养以及如何为孩子营造健康的成长氛围进行了详细的阐释。书中运用了大量的事例,给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法,读起来既轻松又能学到很多科学的育儿知识。更重要的是,本书能帮老人解决带孩子时遇到的实际问题,并传授解决问题的方法,教那些即将要带孩子的老人如何避免问题的产生,给那些孙辈正在渐渐长大的老人以更多的参考。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爷爷奶奶的孙子兵法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