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周伦佑诗选

周伦佑 花城
出版时间:

2006-12  

出版社:

花城  

作者:

周伦佑  

页数:

206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惠特曼从他的经验主义出发,强调说:“只有二流的诗歌才能马上博得人们的欢心。”人们普遍习惯地把阅读当作一项现成的精神性消费,厌恶咀嚼和思考,因此,一流诗歌的深刻的内涵和独创的艺术,对他们来说,不免觉得生疏,甚至本能地加以排斥。??诗歌一要诚实,二要热情,三要文采。其实,这些同样地为其他的文类所需,只是叙事性作品尚可凭藉故事的链环紧扣读者,通过满足窥私欲,以减少对知识与趣味之外的期待,从而掩盖其根本性的缺失。而诗歌不然。诗歌是赤裸裸的,连文采也是构成诗性本质的一部分,并非附加的藻饰。从远古的年代起,我们的诗人即已学会拍马,撒娇,逢场作戏;在我们的诗歌遗产中,便有了大量的应制诗,酬唱诗,神仙诗,节庆诗,看题目做诗,等等。无庸置疑的是,存在着一个僵化的、隐瞒的、闲逸的、淫靡的传统。这个传统在深厚的民族文化中得到滋养和维系,即使由旧诗而入新诗,从现代及于后现代,日日竞逐新奇,只要精神如故,就不能说诗歌的历史面貌已然改变。??“人间要好诗”。无论妙手偶得,或是耽于经营,都有可能产生好诗。但是,当得起一流的诗歌,往往更容易看出诗与诗人的关系;诗人藉此显示了生命的深度,以及非凡的素质,其中包括艺术气质,知识修养,道德感,等等。这些主体性因素,决定了诗歌的品质。只有一流的诗人,才配写出一流的诗歌,而一流的诗歌决不可能出自末流诗人之手。惠特曼评论说:“人人都写诗,但是连一个诗人都没有。”其实,这就是诗人大于诗的观点。??真正的诗人具有热爱人类自由的天性,因此,对于人类的生存处境,便不能不有所萦怀。其中,他们最不能忍受的是专制和奴役,被侮辱者和被损害者的不幸,使他们深感苦痛,但因此,也就容易趋向爱的反面,激起憎恨和反抗。鲁迅鼓吹的“摩罗诗人”,如拜伦雪莱等,就是这样的诗人。也有诗人因出身优渥而尊奉泛爱论者 ,虽然反对革命暴力,却也并不讴歌罪恶统治。个别诗人的活动极其有限,所爱也仅限于自己、爱人或上帝,如狄金森;但是诗中充分地表现了人性之美,诗人从不胜寒的高处发掘内心,终至超越海平线,出现令人惊叹的精神奇迹:湖比海深。??自然,所有这些都必须被赋予诗的形式,缺乏个性化的形式,不足以称第一流的诗歌。而且,形式从分行、修辞、节奏和韵律,一直到风格的确立,都有一种近于暧昧的元素,气息或氛围缠绕、弥漫、浸淫其间。大约这就是生命和生命感觉的外化。诗歌是一种生命现象,而生命是神秘的。倘若诗行与诗行之间特别的平直畅达,犹如北京王府井大街的人行道,那么,它有可能是合格的宣传品,但决非一流的诗歌。??基于这种诗观,《忍冬花诗丛》唯在当今中国的诗坛中寻找自己的目标:优秀的诗歌和诗人。忍冬,属忍冬科多年生半常绿灌木,非经名园培植,而长于田野榛莽间。叶对生,呈卵形,有柔毛。夏季开花,初开为白色,稍后转黄,黄白间错,故有“金银花”之称。花清香而苦涩,阴干可入药;藤茎亦可入药,“凌冬不凋”,故名忍冬。以忍冬邀集诗人,取其性质相近之故耳。??是为序。

作者简介

周伦佑,1952年出生。籍贯重庆荣昌。20世纪70年代开始诗歌写作;1986年为首创立非非主义,主编《非非》、《非非评论》两刊。自1994年起,参与策划并主编“当代潮流·后现代主义经典丛书”(已由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两辑共10种)。作品入选《中国百年文学经典》、《自由诗篇》等重要选本。出版有:《反价值时代》、《变构诗学》、《艺术人本论》(与周伦佐合著)、《在刀锋上完成的句法转换》、《燃烧的荆棘》等多部文学及学术专著。此外,还编选数种文集。

书籍目录

卷一 刀锋上的大鸟 想象大鸟 画家的高蹈之鹤与矮种马 在刀锋上完成的句法转换 看一支蜡烛点燃 果核的含义 石头构图的境况 火浴的感觉 染料公司与白向日葵 仿八大山人画鱼 沉默之维 战争回忆录 厌铁的心情 从具体到抽象的鸟 永远的伤口 第三代诗人 不朽 当死鱼游动的时候卷二 镜中的石头 镜中的石头 猫王之夜 模拟哑语 石头再现 与水晶对称 冥想一只白鹤消失的过程 对石头的语义学研究 镜像的损失 读书人的手 幻手之握 剑器铭 与国手对弈的艰难过程 邻宅之火中想我们自己 柏林墙倒埸日记 羊的二元对立命题卷三 带猫头鹰的男人 带猫头鹰的男人 狼谷 白狼 十三级台阶 埃及的麦子 第二道假门 画家:现实2 迟到的风景 梅花第一章 黄金船卷四 长诗 象形虎 自由方块 头像卷五 论文 红色写作——1992艺术宪章或非闲适诗歌原则附录 评论 周伦佑:当代诗歌的变构者

章节摘录

  A白色写作与闲适  1  中国现代诗刚刚经历了一个白色写作时期。铺天盖地的弱智者以前所未有的广泛,写下许多过目即忘的文字:缺乏血性的苍白,创造力丧失的平庸,故作优雅的表面文章。从存在的中心向四处溃散,没有中心地溃散。飘忽无根的词语相互拥挤着,作清谈状、作隐士状、作嬉皮状、作痞子状……一味地琐碎,一味地平淡,一味地闲情。有意避开大师及其作品,对力度与深刻的惧怕或不敢问津。以白萝卜冒充象牙,借以逃避真实和虚构的险境。在轻音乐的弱奏中,一代人委蛇的分行排列,用有限的词语互相模仿,自我模仿,集体模仿,反复模仿,一个劲地贫乏与重复,使琐屑与平庸成为一个时期新诗写作的普谝特征。  2  这只是表面的印象,在嘈杂的丝竹中我们发现其主导的音调是“闲适”——一种以逃避作为原因的恬静,不怨不怒的“中庸”与“雅正”,符合儒家诗教的全部要求:思无邪,温柔敦厚。世代相袭的文化传统,从血液里钝化了诗人的感觉,道家的“清静无为”,又使仅有的一点浓度变得更淡。或者旭日临窗的悠闲心情,或者东篱南山的闲逸之境,以最小的作为参照(与参照者的自我本质相对应),用竹子扫一些月光,对着桌面上的灰尘出神,把墙壁上的一点墨迹缩小或放大,如此等等。真心诚意的渺小。在清浅的自娱中写些无关痛痒的文字——一种旁观的、古今皆宜的闲情诗歌。  如此巨大的倾斜反差出一个确定不移的事实:在一个充满暴力与对抗的时代中,一群诗人弱力人格的真实表现,以逃避作为宗旨的白色声音,近乎女儿态的温柔。这便是白色写作给我的第一个印象。  3  当然,这并不代表当代诗歌的全部。  在普遍的贫乏无力中,少数强健意志的诗人仍以充沛的生命拓垦着艺术,使当代诗歌保有鲜明的例外;还有一批青年诗评家在白色写作泛滥时理论上拨乱反正的声音,或者坚持绝不妥协的批评立场,或者力图从理论上把白色写作引导入更严肃的方向,都同时做出了极具贡献的努力。虽然如此,普遍的赢弱仍是不可改变的事实。  一代人的飘忽除内在人格的赢弱外,更主要还是精神上自我弱化的结果。作为东方审美意识的精神传人,本能地倾向于逍遥与闲情,面对世界的暴力结构,故作田园的兰花或菊花,一种优美的逃遁。由此产生出逃避的艺术是再自然不过的事。  4  “闲适”是一种典型的中国情调,它首先让我想到古代文人一边品着香茗,一边赏玩风月的优雅情景,当然,基础是丰裕的地租收入和银两,还有不可或缺的装饰物:一把扇子。从更本质处看,“闲适”不仅是中国传统文人的生活理想,也是他们的艺术理想。儒道互补的士大夫精神,其道家思想  的内化便体现为一种闲适的人生态度,外化即为闲适的艺术趣味。逃避社会,逃避现实的重大矛盾,在与自然的协调中镇静身心和诗文。这种基调成为中国古典诗歌隐而不断的一大线索,不经意中很轻易地便俘获了后世的弱力诗人和读者。  5  “闲适”按其本义指“清闲安逸”,推演开来也指心平气和或与自然和谐相安的一种心境;或无烦恼、无欲念,心境安详平静的一种人生状态;也有类似于“无聊”、“淡然”、“懒散”、“无所事事”的意思。总之是一种标准绅士化的、无忧无虑的生命意识(即使有点忧虑,也不过是一点悲秋伤春的闲愁),具有“有闲阶级”这个词组中“有闲”这两个字所包含的全部经济和文化的含义。甚至与“闲适”相关的那些词汇,如“悠闲”、“闲散”、“闲雅”或“闲情逸致”等等,也都会使人联想到“有闲者”无所事事的那种无聊心境。他们写诗或做什么,不过是他们打发时光的一种“玩法”而已,不管怎样故作严肃,总要从态度中流露出一种“玩”的意味。在近代文学家中,林语堂便是这种以闲适笔调表达“玩世”哲学的典型代表。  以“反传统”别出心裁的中国新诗,最后返回到了它最传统的艺术精神上去,这难道不是对中国现代诗的极大讽刺吗!  6  需要在这里指出的是:作为“朦胧诗”之后的一种诗歌现象,白色写作是以对现实的自觉脱离(更大程度上是对人的自觉脱离)为代价而获得意义的。批评家们在正确指出这点的同时又附带认为,这种脱离对诗歌的多样化做出了贡献。这同样是一个误会。如同文学史上所有的诗歌传统主义者一样,白色写作关注的并不是真正重要的诗歌艺术的形式变构,而是内容的无害!从“朦胧诗”(特别是北岛早期诗歌中)抽去尖锐的怀疑精神和批判意识,磨平一切锋芒,导向一种圆熟与甜腻的分行,无伤大雅的闲情。他们确实没有做更多的事来巩固现代诗歌艺术和发展现代诗歌艺术。而被他们抽去的则是中国现代诗带灵魂性的素质!  不是更轻盈的蝴蝶,而是从蝴蝶变成标本。这是我关于白色写作的补充意象。    P157-160

媒体关注与评论

  我们看到所谓的新的理想主义创作,其间浪漫激情的重现,因现实苦难的嵌入而变得辉煌。它因富有现世的投入精神,而使那些理想增添了沉重感。  ——谢冕  他和朦胧诗人属同一代人,但理论准备却比许多人坚卓扎实。如果说早期北岛们的集团愿望更多是建立在普通、朴素的人道主义立场,周伦佑却更敏感于全球一体化的后现代的文化迁徙大势。这位偏隅于西昌小城的知识分子,竞日苦读、思考、写作和摘录。对从西欧到美洲大陆的许多文化/艺术关键点性人物,周伦佑均能有所理会并强行整合到自己的意识中。他是炫耀的、雄辩的、构筑体系毫不手软有时却又表现出对科学主义的敬畏。  ——陈超  他像一个永远解不开公式,却又能不断制造概念公式的神秘的配方者。  ——钟鸣  确实,反价值、反理想主义的周伦佑突然间写出一批深具理想主义色彩的作品,他“在刀锋上完成的句法转换”成为九十年代初中国诗坛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他在伤口上进行的水晶练习具有持久的魅力。  ——刘翔


编辑推荐

  中国当代的先锋诗人,先是指“新诗潮”(朦胧诗派)诗人们,后来是指“后新诗潮”诗人们。因为“先锋”是位置,是荣誉和桂冠,是对艺术开拓者的褒扬。“后新诗潮”诗人是指周伦佑及其所领导的“非非主义”与“当代大学生诗”、“莽汉诗”及“他们”诗群等,这批诗人以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取向构筑了与北岛、舒婷等的“朦胧诗”相异的诗艺之路。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周伦佑诗选 PDF格式下载



第一次接触周伦佑的诗,感觉还不错。


很棒,又实惠,精美


超级满意。


诗歌是不好读,感觉不美。


之前知道他的作品《在刀锋上完成的句法转换》,在很多读本中有收集。另外此诗人头衔很多,慕名买的这本诗集。试着仔细读过几次,但总体感觉是“形式大于内容”,也可能自己水平还不够,呵呵,现在已经没有再读的勇气了,hehe 。
如果有爱好诗歌的朋友,倒是建议买本骆一禾的诗歌读一下,我觉得此人的作品很值得读下。


周伦佑的诗歌以前没怎么接触过,只是听说过,这次买来看看


用老手法为诗疾呼,还是有几首值得看看的!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