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国际象棋“王后”诞生记

(美)玛里琳•亚洛姆 花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年7月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作者:

(美)玛里琳•亚洛姆  

页数:

263  

译者:

雷立美  

Tag标签:

无  

前言

《国际象棋“王后”诞生记》是一部很独特的书,就连该书作者在其《致谢辞》中也称这本书是一部“怪书”(quuirky book)。这本书有何“奇怪”之处呢?该书于2004年在美国问世之后,读者的反应十分热烈。读者在网上对它赞不绝口,盛赞该书是一部“从女权主义的视角撰写的出类拔萃的国际象棋史”,是国际象棋史中“里程碑式的作品”,说它“在一部书中写了两部历史:国际象棋传播发展史和中世纪女王与王(皇)后统治的演变史”,认为它是一部“观点独特的中世纪历史”,“它不仅对国际象棋爱好者有着强大吸引力,也很投合研究中世纪历史的读者的兴趣爱好。”笔者觉得,这些网友的评论极为中肯。这本书的确是一部立论新颖、史料翔实、论述深刻的史学专著,但它却毫无一般学术专著的学究气。作者论述时从她研究的大量文史资料中,旁征博引许多有趣的相关历史事件,论证国际象棋“王后”棋子的诞生与中世纪欧洲各国女王和王(皇)后权力提升之间的关系,说明国际象棋传到欧洲之后,之所以会出现“王后”这样一枚女性棋子,是因为人们要用这样一枚棋子来纪念那些在中世纪的欧洲叱咤风云、建树丰功伟绩、创造历史的女王和王(皇)后们;也可能是女王和王(皇)后们要借用“王后”这样一枚独特棋子来显耀权力,提高威望,扩大影响;或者是想“提醒人们,即使是国王,没有王后,也会一筹莫展”,“一个只有男性的社会最终证明是不完整的,是不能令人满意的”。无论作者想论证哪一点,从不空洞说教,总是采取用史事说话的论证方法,引述很多有关国际象棋的演变和女王和王(皇)后们的传记轶事、历史事件和传奇故事,把国际象棋的发展和女王和王(阜)后统治的演变两种看似无关的历史十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不仅如此,作者还花了两章的篇幅,引证大量相关史料,论证曾在中世纪盛行于欧洲各国的崇拜圣母马利亚的宗教热潮和崇拜浪漫爱情的文学热潮,对促进国际象棋“王后”棋子的诞生和推动“王后”棋子的发展,并使其变成一枚地位与实力高于其他一切棋子所起的作用,这其中包括许多迷人的传奇故事、神话与诗歌。因此,这部学术著作读起来十分有趣,引人入胜,就其论述风格而言,倒颇像是一部通俗畅销的文学作品。难怪有些美国网友评论说,《国际象棋“王后”诞生记》是一部“写得极好的故事书,它内容丰富,文笔生动,风格新颖,动人心魄,令人回肠荡气。读此书,从头至尾,都是地地道道的消遣享受”。笔者认为,这一点应算是这部“怪书”又一别具一格的特色。 大家知道,国际象棋是一种军事性质的棋类,它反映的是一场战役,是一场两军对垒的男性部队厮杀的战争游戏,是为男人设计的棋。时至今日,国际象棋在其诞生地印度和信奉伊斯兰教的各个国家仍然如此,而且在这些国家的国际象棋里,仍然没有“王后”这样一枚女性棋子,处在“王后”位置的仍然是一位男性“将军”或国王的顾问大臣“维齐尔”。然而,国际象棋自8世纪传入欧洲之后,在10世纪,国际象棋的棋盘上却出现了“王后”这样一枚女性棋子,取代了原有的男性棋子“将军”或“维齐尔”。而且自此之后,“王后”棋子不断发展壮大,地位不断提高,到15世纪就成了国际象棋中战斗实力最强大的棋子,是国际象棋棋盘上“最让人敬畏的勇士”。“王后”最后变成了甚至连“国王”都要向其屈服的唯一女性。于是,原来的“‘国王’的国际象棋”就变成了“‘王后’的国际象棋”。到如今,“王后”棋子在西方世界已成为“女权主义的完美典型”,是人们——尤其是妇女——崇拜的偶像。这其中的缘由何在呢?本书作者,美国斯坦福大学女性研究院的资深学者,对这一问题潜心研究考证了5年,研读了藏于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丹麦、瑞典、挪威、瑞士、英国、俄罗斯和美国各大图书馆和教堂里的一切有关图书资料,走访了这些国家里的各大博物馆和各大教堂里的“宗教宝库”(或“宝物陈列室”),考察了珍藏于这些地方的所有至今存世的古代国际象棋棋子和棋盘,运用她“在研究女权主义方面多年积累的经验,对国际象棋的‘王后’,这枚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古怪棋子提出了新看法,做出了新解释,令人叹服。

内容概要

“王后”是国际象棋棋盘上最具威力的棋子,但鲜有人知,国际象棋诞生之初,竟全是男性的天下。随着欧洲女王活跃于历史舞台,棋盘上的“王后”才显露尊容。11世纪初,圣母崇拜与王后权势并驾齐驱;14世纪之交,崇尚爱情的风潮,使男女对弈成为浪漫爱情的隐喻;到了15世纪,伊莎贝拉统治西班牙,“王后”棋子的权势如日中天;面对叶卡捷琳娜大帝的崇拜,也最终使俄罗斯人接受了国际象棋。本书生动地描述了欧洲女王统治与“王后”棋子发展的共同历史。女王驾到,不论在棋盘上还是现实中,皆威风凛凛,夺人心魄。

作者简介

玛里琳·亚洛姆(Marilyn Yalom),斯坦福大学女性研究院资深学者。其主要著作包括《妻史》(A History ofthe Wife)、《乳房史》(A History ofthe Breast)、《亲姐妹:妇女回忆中的法国大革命》(Blood Sisters:TheFrench RevOlutiOn in Women'sMelllory)和《母性、死亡与狂热文学》(Maternity,MortaIity,and theLite rature of Madness)。她与丈夫欧文?亚洛姆(Irvin Yalorn,作家和精神病专家)住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帕洛阿尔托。雷立美,湖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英语教授。多年从事英语、英美文学和英汉互译教学。业余从事翻译。已出版的译作有托马斯·哈代著《暮色苍茫——乌鸫》、约瑟夫·康拉德著《野兽》、简·奥斯汀著《傲慢与偏见》、海伦·克勒著《我的一生》(合译)、埃德加·多克托罗著《乱世之恋》、鲍威尔著《科罗拉多河探险记》等,还与人合编有《英汉翻译例句》词典一部。

书籍目录

译序致谢辞前言国际象棋“王后”诞生之谜第一章 “王后”诞生前的国际象棋 波斯文献中的国际象棋 国际象棋与穆斯林神学 哈里发统治下的国际象棋 阿拉伯女棋手 纳瓦拉的托达女王 西班牙的抽象化国际象棋棋子第二章 “王后”登场 国际象棋“王后”的现实原型 “王后”原型是阿德拉伊德还是狄奥法诺? 历史上的新时代 教会反对国际象棋第三章 国际象棋的“王后”显露尊容 托斯卡纳的玛蒂尔达 欧特维尔家族的康斯坦丝国际象棋在西班牙、意大利和法国第四章 国际象棋与基督教西班牙王后的关系 加泰罗尼亚 卡斯蒂利亚与莱昂 唐娜乌拉卡 战斗者阿方索一世与国际象棋的关系 西班牙的国际象棋“王后”:犹太人的证据 罗马式的国际象棋“王后” 阿方索十世的《棋经》、掷骰游戏与巴加门 阿方索十世国王授权学者们御制的其他著作第五章 国际象棋在意大利和德国的道德寓意 在意大利 在德国 国际象棋村国际象棋在法国与英国第六章 国际象棋传到法国与英国 法国古代历史和文献中的国际象棋 阿基坦的埃莱亚诺 作家克雷蒂安·德·特鲁瓦 女作家玛丽·德·弗朗斯 给国际象棋的“王后”命名 卡斯蒂利亚的布朗歇第七章 国际象棋与圣母马利亚崇拜热潮 戈蒂埃·德宽西的《圣母马利亚的奇迹》 天后与世俗王后第八章 国际象棋与爱情崇拜热潮 下国际象棋成为求爱的例行规矩 特里斯坦与伊泽乌特 兰斯洛特与吉尼维尔 西方文学中棋艺超群的阿拉伯女棋手 国际象棋与性爱和乱伦 艳情国际象棋的教化书 在15世纪的法国,男女对弈等于在恋爱国际象棋在斯堪的纳维亚与俄罗斯第九章 斯堪的纳维亚的国际象棋“王后”与斯堪的纳维亚 历史上的王后 “刘易斯棋子” 斯堪的纳维亚古代“萨迦传奇”中的国际象棋 更多的斯堪的纳维亚“王后”棋子被发现 斯堪的纳维亚的妇女与其所在的社会 女强人西格里德王后 王后、平民与男人的支配统治地位 挪威的英格堡王后 丹麦的玛格丽特王后第十章古代俄罗斯的国际象棋与妇女 俄罗斯的国际象棋棋子 国际象棋与俄罗斯正教 俄罗斯的国际象棋女棋手 俄罗斯的国际象棋与俄罗斯的妇女和社会 叶卡捷琳娜大帝赋予“王后”棋子强大的战斗实力第十一章 新国际象棋与卡斯蒂利亚的伊莎贝拉一世 《爱情国际象棋》里的新“王后” 卢塞纳的《国际象棋棋艺》中的新规则 卡斯蒂利亚的伊莎贝拉 卡斯蒂利亚王宫里的国际象棋 伊莎贝拉王后、费迪南德国王与哥伦布 伊莎贝拉王后,富有战斗精神的圣女第十二章 “王启的国际象棋”的兴起 意大利的新型国际象棋 厌恶女人者的强烈反对 卡特琳·德梅迪奇 英国的新型国际象棋 英国的伊丽莎白一世女王第十三章 女性棋手人数逐减探因 令人困惑的问题后记 西方人想象中的国际象棋“王后”本书所涉及的各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统治者名录

章节摘录

插图:印度的国际象棋采用模仿真人和实物的立体雕塑棋子,目的是想让双方的棋子都看起来像是一支微型军队。但在阿拉伯世界里,自从穆罕默德于632年去世后,穆斯林棋手们将这些模仿真人与实物的棋子抽象化,因为伊斯兰教的《古兰经》像希伯来人的《圣经》一样,也不允许如实描绘和雕塑人与生物。然而,在阿拉伯人于8世纪入侵南欧各国后,正值国际象棋传人西班牙和意大利半岛之际,欧洲的艺人和工匠们也接触到了国际象棋,而这些艺人和工匠在描绘、雕塑人与生物方面是不受任何限制的,于是他们就采用写实的手法来描绘和塑造人和动物,这与在国际象棋的起源地印度的情形完全一样。国际象棋中的“步兵”就被欧洲艺人制作成一位叉开强壮双腿、手持大刀和盾牌、直立于棋盘上的士兵。骑在马上的“骑士”手握缰绳,脚踩马蹬。当时的欧洲人没见过大象,不知大象的模样,于是便把“大象”改成“主教大人”,“主教”头戴顶部分叉的主教教冠,或者改成宮廷弄臣,“弄臣”头戴系有两个小铃铛的帽子。“主教”教冠上的分叉和“弄臣”帽子上的两个小铃铛大概是由大象的两根长牙演变而来的。“国王”和“王后”都雕塑成端坐在宝座上的国王与王后,头戴王冠,手持权杖或宝球。当时人们在国际象棋棋盘上所见到的棋子模样与在中世纪欧洲各国大街上行走或骑马前行的人、在罗马式大教堂里祈祷的人和在王宮里主持御前会议的人一模一样。国际象棋是如何从穆斯林世界传入基督教世界的,我们对此所知甚少,最早的“王后”是怎样创造出来的,我们对此所知就更少了。“王后”首先出现在什么地方?当时是否有在位的君主鼓励这样的改革创新?当主顾委托雕塑国际象棋棋子的艺人雕塑一套棋子并将其中传统的“维齐尔”换成“王后”时,雕塑艺人的反应如何?当时通常下国际象棋的人中,不但有男孩子,而且还有女孩子,这一事实是否与“王后”出现在国际象棋的棋盘上有关呢?是不是包括女王们与王后们和其他名门望族的贵妇人们在内的妇女们使国际象棋具有这一新特点的呢?是不是没有这些贵妇们的推动就根本不会出现这一新特点呢?我阅读文献资料,察看雕塑作品和其他手工艺品,从中追根溯源地研究中世纪的国际象棋,试图重现创造“王后”这样一枚棋子并使其发展壮大的文明。我在从事这样的研究时,上述这样一些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中。这个难解之谜中还有另外一部分莫名其妙,使人困惑,那就是,“王后”最初出现在国际象棋棋盘上时并不是威力最强大的棋子。实际上,“王后”最初也像“维齐尔”一样,是其所在棋子阵营中最弱小的一颗棋子,它每次只能斜走一格。然而,到了15世纪末,“王后”获得了史无前例的活动范围。在1497年,有一本西班牙的著作确认,“王后”已经成为国际象棋棋盘上威力最强大的棋子。此时正是卡斯蒂利亚的伊莎贝拉(即伊莎贝拉一世)统治西班牙和她资助的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的时期。这本书是一位名为卢塞纳的作家写的,书名为《棋艺》(The Art of Chess)。这本书是旧国际象棋和我们今天仍然还在下的新国际象棋的分水岭。“王后”在西班牙历代最著名的王后卡斯蒂利亚的伊莎贝拉的统治时期成为威力最强大的棋子,这与王后的统治是很相称的。王后和“王后”棋子都同时成为人们崇拜的偶像,这一事实又向人们提出另外一系列问题:“王后”在国际象棋棋盘上地位逐步上升是否与王后的权威地位在中世纪晚期变得更加显赫有关呢?“王后”最初出现在国际象棋中时是一枚懦弱无能的棋子,但在后来的500年中,“王后”在国际象棋中变得越来越重要,最终成为国际象棋中威力最强大的棋子。我们在考虑这一变化时,有哪些政治事件和文化事件要考虑进去呢?在11和12世纪,当“王后”将“维齐尔”从欧洲的国际象棋棋盘上驱逐出去时,曾出现过许多有利于女权思想的潮流。第一股潮流就是确立基督教女王(或王后)执政的统治地位,女王(或王后)执政在中世纪初期就已形成当时政体的特色。王后在执政之前,首先是国王的妻子,国王的忠实伴侣、助手和忠诚的臣民。她作为王后,也像东方御前大臣维齐尔那样,为国王出主意,提建议,尤其在有关皇亲国戚的种种问题上,为国王分忧。不但如此,甚至在外交事务和作战指挥方面,王后也为国王出谋划策。王后的公务还包括代表各种各样的请愿者与国王磋商,进行调停,不管这些请愿者是贵族、牧师,还是平民百姓。王后还要处理王室内部的各种事务,主持王室家政,她的主要行政职务还包括为国王和王室成员提供衣食住行和休闲娱乐。说到王后与国王更本质的关系,那就是王后还要为国王生儿育女,传宗接代,这可是王后的最重要功能,因为只有国王和王后生养嗣子,才能确保王朝稳固,代代相传。多数王后,以及很多女公爵、女伯爵都是通过与王室联姻,嫁给在位的君主而成为王朝的统治者的。当时人们把在位君主的王后称为伴君王后,如果她们丧偶孀居,在当然王位继承人尚未成年之际,有些王后就会被任命为摄政王后。很少有妇女像西班牙的莱昂和卡斯蒂利亚的女王乌拉卡那样世袭王位,她于1109年直接从她父亲手中接管王国。很多比女王地位低一些的女贵族,世袭了家族的爵位之后,完全承担起管理自己世袭领地的责任。她们甚至在婚后都不会自动将权力移交给自己的丈夫。这样的女继位者举行承认她们效忠对象的传统仪式,向比她们地位高的国王、皇帝和教皇表示尊敬。自1095年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开始,这样一些女贵族的丈夫随十字军远征中东一些穆斯林国家。他们出征后,这些女贵族就成了她们领地的实际统治者。与国际象棋“王后”的诞生同时发生的第二股文化潮流是对圣母马利亚的崇拜,这股潮流也加强了女王(或王后)统治制度。自11世纪起,基督的神奇诞生就成了无数诗歌、赞美诗、散文记叙作品和神学论文的题材。人们建起了数以百计的教堂专门供奉圣母马利亚,向她顶礼膜拜。艺术家们雕塑出了很多圣母抱着圣婴的雕像,画了许多圣母抱着圣婴的壁画和彩色窗玻璃画。由于人们认为圣母处在得天独厚的特殊地位,便恳求她在上帝面前为他们说项,或者恳求圣母马利亚自己显灵,创造奇迹。马利亚被人们当成“神之母”、“天之后”的化身,在中世纪的整个基督教世界里成为旷世绝伦、至高无上的崇拜对象。

后记

妇女作为国际象棋棋手的表现相对而言是比较差的,尽管如此,她们至少可以为国际象棋“王后”无比优越的地位而感到自豪。自从500年前国际象棋的“王后”与伊莎贝拉王后一起登上大权独揽的宝座以来,没有任何国际象棋的其他棋子对“王后”的首要地位提出过挑战。时至今日,也无人预见国际象棋会发生什么变化,把“王后”从它那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上拉下马来。“王后”会继续统治国际象棋的棋盘,提醒人们,即使是国王,没有王后,也会一筹莫展,国王始终需要一位王后伴随他的左右,而且他的这位王后大权在握,本领高强。不仅如此,也许还有更重要的理由。国际象棋中之所以出现“王后”这样一枚棋子,首先可能是人们下意识地需要在国际象棋棋盘上设立一枚女性棋子,因为一个只有男性的社会最终证明是不完整的,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在15世纪晚期,人们赋予国际象棋的“王后”棋子多种多样的走棋法,这一点也像人们认为圣母马利亚能创造许多奇迹一样,是出自对女权的崇敬,而这种崇敬是有益的。国际象棋的“王后”最终成为一些无法言明的渴望的化身,而这些渴望通常都与女性有关联,如渴望女性的保护,害怕女性的惩罚或背叛。首要的一点是,国际象棋的“王后”危险、令人敬畏、无法预料。“王后”在下棋中举足轻重,棋局胜败常常由“王后”决定,“王后”每走一步,它的对手都会吓得浑身发抖,并且惊呼道:“当心啦!‘王后’来了!”国际象棋的“王后”至今确实还没有在全世界范围内普遍为人们所接受,因为在穆斯林世界里,“维齐尔”还仍然稳稳地立在国际象棋的棋盘上,棋子“象”也是如此。尽管“维齐尔”和“象”终将分別获得人们在新型国际象棋中赋予“王后”和“主教”的那些扩大了的走棋法,它们也将一如既往地呆在穆斯林国际象棋的棋盘上。无论是“维齐尔”还是“象”,都会像供穆斯林棋手下的国际象棋中的其他棋子一样,继续保持那种抽象化的形状。在所有奉信伊斯兰教的国家中,只有土耳其通常既雕制具象性的写实国际象棋棋子,也雕制不模仿实物的抽象化国际象棋棋子。土耳其制作的“维齐尔”棋子一般都是留着大络腮胡子,戴着土耳其“非斯”无边毡帽(fez),而“沙”(shah,即穆斯林国家的国王)同样也是留着大络腮胡子,头戴威风凛凛的“大包头”(turban)。然而,即使是在中东地区,在国际象棋的棋盘上出现一位女性,再也不是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了。巴基斯坦已出了一位女总统,巴基斯坦的邻国印度也出了一位女首相,那为什么在国际象棋的棋盘上就不会出现一枚“王后”棋子呢?西方人想象中的国际象棋“王后”时至今日,西方人在自己的想象中,把国际象棋的“王后”完全视为象征女权的终极形象。今天,谁都不会像雅各布斯·德·切索利斯修士和他的中世纪同行们那样,把国际象棋的“王后”打扮成一位温驯恭俭、纯洁高雅的女人。雅各布斯这样的一些男人,按照他们自己的标准来看待和评价“王后”,我们则按照我们自己的标准来想象“王后”。西方有很多描绘国际象棋“王后”的作品,其中英国小说家和数学家刘易斯·卡罗尔所著《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续篇《镜中世界》是最受欢迎的经典名著之一。虽然在《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作者是把扑克牌拟人化,赋予它们生命,但在《镜中世界》里,作者却是将国际象棋棋子拟人化,赋予它们生命。爱丽丝一走进壁炉台上面的镜中,就遭遇到了很多活生生的国际象棋棋子,最引人注意的是她遇到了红棋子“王后”、“国王”和“骑士”,白棋子“王后”、“国王”和“骑士”。专横跋扈的红子“王后”批评爱丽丝的行为举止,就像是她的家庭教师一样。红子“王后”教导爱丽丝该如何按照它的标准待人处事,而它的这种待人处事标准,在理性世界里除了用来打比方之外,是根本行不通的。例如,红子“王后”说,一个人想要呆在同一个地方,就必须奔跑。 爱丽丝在展望她面前的一片领域时,只见这片地方是划分成一格一格的,犹如一个巨大的国际象棋棋盘,于是她领悟到人生这盘棋就如同一盘国际象棋一样。她也想变成这些活生生的国际象棋棋子中的一枚,在棋盘上走动起来,她说:“只要让我参加,即使当一名‘兵’我也毫不介意,不过,我最想当的当然是‘王后’喽。”红子“王后”回答道:“这很容易办到。你可以做白子‘王后’的‘兵’,……开始时你处在第二格,你走到第八格时便变成了‘王后’。”于是红子“王后”便与爱丽丝一起开始奔跑起来,白子“王后”在一旁不停地高呼:“加油啊!加油啊!”《镜中世界》的居民们的行为举止都是有违理性的,尽管如此,爱丽丝仍然按照国际象棋的走棋规则,像一枚“兵”一样走过棋盘,遭遇到各种各样的棋子,并将它们一一吃掉,走到了第八格,在此便变成了“王后”。爱丽丝终于将死了红子“国王”,最后与红子“王后”和白子“王后”会合。此时,爱丽丝想在这两枚“王后”棋子的身上验证一下自己刚刚获得的权力,于是便抓住红子“王后”,将它一顿猛摇乱搡,结果将红子“王后”摇得缩作小小一团,变成了她的一只小猫。爱丽丝只有在凭自己的本事变成“王后”之后,她才能对脾气古怪的红子“王后”发起挑战,将它变成一只无害的小猫。现在,整个欧洲仅零零落落地存在几位有名无实的君主,在此情况下,国际象棋的“王后”使人们回想起生活着许多真实王后的遥远时代,在那个时代里,人们对王后歌功颂德,无比崇敬,倾慕不已,怕得要命。然而,国际象棋的“王后”至今仍然是代表妇女在世上的地位的适合形象,它不仅仅只代表王权。国际象棋的“王后”与神话传说中的地神——大地之母、亚马孙女英雄和圣母马利亚一道,进入了深受人们崇拜的女性偶像的神圣殿堂,任何希望效法国际象棋“王后”的妇女,尤其是在公共领域里的妇女,都必须要在策略上比她们周围的男人更加高明,斗争中要毫不留情,必要时还得使出残酷招数,不管人们是否呼吁女人要保护自己的丈夫(想一想美国克林顿总统的夫人希拉里·罗德姆·克林顿吧),如果她想要发展进步,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职场中,她都必须学会对付变化莫测的危险境遇,这种境遇就像是个国际象棋的大棋盘。任何女人以及致力于为女人谋福利的人,都要以国际象棋的“王后”作为自己个人的象征标志,像念祈祷词一样,在心里默默诵念:“王后”万岁!如果他们这样做了,其事业定能大获成功。

媒体关注与评论

这是一部从女权主义的角度阐释国际象棋"王后"诞生的著作,主要论述从"维齐尔"到"王后"的转变过程。作者见解深刻、学识渊博,文笔引人入胜。亚洛姆将国际象棋的发展与每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精心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我从这部著作中学到了许多东西,受益匪浅。 --《洛杉矾时报》书评 围际象棋史中"里程碑式的作品",被誉为"从女权主义的视角撰写的出类拔萃的国际象棋史"。《纽约时报》更是将此书荐为2004年非小说类最佳读物之一。 一部写得极好的故事书,它内容丰富,文笔生动,风格新颖,动人心魄。读此书,从头至尾,都是地地道道的消遣享受。 --读者


编辑推荐

《国际象棋"王后"诞生记》描绘了王室争斗、宫廷阴谋、圣母崇拜与浪漫爱情崇拜热潮对"王后"棋子的诞生所产生的深刻影响。一部交织着宮廷阴谋、疆场厮杀、风流韵事与神话传奇的迷人历史,揭示了“王后”棋子的诞生与中世纪欧洲女王权力兴衰之间的神秘联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国际象棋“王后”诞生记 PDF格式下载



买国际象棋书的时候,本来是想买一本谢军的,再买一套讲解步骤的,却无意当中看到这本书。或许是简介吸引了我,或者是封面召唤了我,直直的丢弃了那套据说讲解的不错的版本,而选了这本书。书的封面做的很大气,只是内页太过素净。像教科书,难道排版时出版社预想着用这种方式表明这是一本用7年时间完成的立足于很多珍贵史料的研究性书籍吗。在我看来,一本看着舒服的书,不一定非得这么根正苗红地素净到底吧。这本书真的不好读,不了解世界史的话书中那些人名就搞得人头晕。但是真的读进去了才发现这本书真的很有内涵,一半是国际象棋史,一半是女王成长史。女王成就了国际象棋棋盘上的王后,国际象棋则使女王在一枚威力最大的“王后”身上得到永恒。这本书很“另类”,但是很值得读。作者7年磨一剑,她做的种种努力都化为文字交给读者,你能感受到其中的深厚底蕴么。女王驾到,带你在国际象棋的世界里去体味她的一生。


撇开国际象棋不谈,里面的历史故事也好好看


这是了解国际象棋起源定型历史的一本好书。。。内容详实,很有可读性,学术性。。。


差不多看完了,了解了欧洲王宫中用棋及历史,真的是一本有些奇怪的书!


听好的!


才知道内里有故事


很值得收藏,故事很有教育意义的


阅读之中,挺不错的


对于喜欢国际象棋人文历史的爱好者的好书


有点贵有点贵*


看多了就觉得都是野史


书的内容不错,不过发我的这本书是在太旧了,把二手书发我的啊


会下棋的人不一定对国际象棋额历史有了解,看了这本书对于国际象棋为什么会出现这只在所有棋类的没有的棋子,妻子。


买来看着玩。还可以。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