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原来这才是春秋 第一部:《称霸》

贾志刚 花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12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作者:

贾志刚  

页数:

327  

Tag标签:

无  

前言

如果提一个问题,中国历史上哪一个朝代最不可缺失?如果我们只能留下一个朝代,应该留下哪一个?清朝?零分;明朝?零分;宋朝?1分;唐朝?2分:汉朝?3分,接近答案了。正确答案是:春秋战国,也就是东周。为什么这样说?了解春秋就知道了。如果没有春秋,你可能不知道自己姓什么,因为中国一半以上的姓氏都在春秋形成。翻翻《百家姓》,就明白有多少个姓氏的老祖宗是春秋人。赵钱孙李,周武郑王,没有春秋,就没有百家姓。如果没有春秋,你可能不知道自己的祖师爷是谁,因为中国一半以上行业的祖师爷来自春秋。鲁班是木匠的祖师爷,这一点人人都知道。还有呢?饭店的祖师爷、读书人的祖师爷、厨师的祖师爷、盐贩子的祖师爷、甚至性工作者的祖师爷等等,原来都是来自春秋。如果没有春秋,我们不知道几千年来该读什么书,我们也不知道礼义廉耻是什么意思,因为孔子来自春秋。如果没有春秋,我们就不知道道教是什么意思,同样也没有《道德经》,因为老子是春秋人。如果没有春秋,我们也不知道法治是什么意思,因为法家的始祖管子是春秋人。如果没有春秋,我们就不知道怎样打胜仗,因为《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就是春秋人。如果没有春秋,我们写文章就不会生动,因为一半以上的成语典故来自春秋故事。好像,如果没有春秋,就没有现在的中华文明。这不是危言耸听,这是事实。

内容概要

  《原来这才是春秋1》以阔大的视野和遒劲的笔力,对周平王迁都至周元王元年的三百多年春秋史,进行了全新梳理。这种梳理渗透着一个现代作家的野心,即从两千多年后的现代人的逻辑和视角,对这段充满争议的盛世和乱世重新审视,在重塑众多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的鲜活形象的同时,力图从历史深处找出被人有意无意埋没的玄机和真相。三百多年的春秋史,被看成是中华文明的起源之处。而在文明之始,在上百个国家的征伐兼并之中,涌现了无以计数的英雄,和令人眼花缭乱的精彩故事。历史是由细节构成的,《原来这才是春秋1》的视野投向那些最激动人心的场面,和最感人肺腑的历史人物。《称霸》主要讲述了自周幽王之死至齐桓公离世之间的事情,周朝自迁都之后,中央威权日渐削弱,齐国在管仲和齐桓公的领导下,日益壮大发展,成为春秋时的第一个霸主。而在南方,楚国也成长为唯一能与齐国抗衡的大国。

作者简介

贾志刚,著名体育记者、体育评论家、小说家。在《足球报》等设有专栏。著有长篇小说《副处长》《侠义无道》《无间盗》等。

书籍目录

天仙妹妹后宫风暴琼瑶的故事烽火戏诸侯春秋开始了亲娘靠不住黄泉相见亲爹也靠不住淫荡、乱伦人鹤情未了周王的麦子不见了冒充解放军楚国和南联盟一国两制的破产美女是祸水美男也是祸水做人的难题朋友、兄弟、利益郑国四兄弟周公主义阿哥阿妹情义长甜瓜命案管鲍之交和管跑跑山东德比大战管子思想第二次山东德比大战管仲的富民政策“资本主义”齐国好心害死人第一次联合国大会成就霸业国家大妓院扫荡戎狄鲁国爱情故事鲁国四兄弟庆父死了第一次南北战争管管周王家务事野心膨胀神秘晋国客人

章节摘录

幽王一连十天不肯上朝,只肯上床,与褒姒翻天覆地,没黑没夜。褒姒有些受不了,她觉得采蘑菇也没有这么累过,但是她只能忍受。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作为天下淫民的最高领导,幽王不仅经验丰富,营养也丰富,再加上没别的事干,综合以上因素,他的床上功夫是远远胜过褒洪德的。关于幽王的年龄需要特别说明,因为有人说他已经是个老年人,这个说法是不合理的,比较合理的推断是,幽王这个时候应该是四十岁到四十八岁之间。我们来看看这个推断的出处。幽王的爷爷叫厉王,《史记》里说:好利,暴虐侈傲。也就是说他不仅贪财,而且很黄很暴力,结果弄得国人怨声载道。“收敛一点吧,你看大家都在骂你。”周公来劝他,那时候是有言论自由的。“你放心,我让大家闭嘴。”厉王决心破坏掉祖宗留下来的规矩,他派出特务,谁敢说他的坏话,就杀了谁。 于是,没人敢说他了。 “周叔啊,还有人骂我吗?”厉王很得意。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啊。”请记住,这句名人名言出自这里。周公说这句话,意思是老百姓的嘴就像河水一样,如果你要堵,那就成了堰塞湖,最终就是决堤,淹死你。厉王不信,三年之后,国人暴动,高唱着“硕鼠硕鼠,无食我黍”,喊着“打死厉王,言论自由”的口号,来杀厉王。厉王跑了,跑到一个叫彘①的地方。彘就是猪,因这地方人少野猪多而得名。厉王一直不敢回来,吃了十六年野猪肉,死在野猪林里。厉王去吃绿色猪肉了,国人还不罢休,要杀他的太子姬静,这叫做父债子还。太子跑到了召公家里,国人就把召公家给围了,不交出太子,就放火烧。召公没办法了,把自己的儿子交出去了,冒充太子。大伙也没客气,锄头斧子一块上,召公的儿子就这么冤死了。从这里可以看出,太子那时候还是个小孩儿。在没有天子的十六年里,周公和召公联合执政,史称“周召共和”,共和国的说法就是从这里来的。十六年后,厉王死了,召公这时候才敢说太子没死,就养在自己家里。于是,太子登基,就是宣王。在召公家里冒充召公儿子的那段时间,太子是不可能结婚的。因此,宣王在登基之后才成亲,也才有了幽王。宣王在位四十六年,死的时候,幽王的岁数自然应当是四十出头。所以,在得到褒姒的时候,幽王正处于男人的“微软”阶段,与褒姒的年龄差距为三十岁上下。宫里又来新人了。褒姒进宫的消息立即传遍了后宫,大家都没当回事,不就是一个超女吗?按照惯例,幽王对于超女的审美疲劳期在一到三天,也就是说,顶多三天,就会对新人失去兴趣。一旦失去兴趣,就会被分配去做宫女。可是这一次,人们错了。三天之后,褒姒还在幽王身边。十三天之后,幽王依然陪着褒姒。三十天之后,宫里炸了锅了。每个人都意识到,麻烦了,出事故了,幽王给深度套牢了。歌中唱道:雨露滋润禾苗壮。这一百多个正式编制的姐妹们本来一年就得不了几回雨露滋润,这下可好,褒姒来了,整天就她那块云彩下雨,滋润得不得了,姐妹们的责任田都成黄土高坡了。为什么?为什么幽王的审美疲劳,到了褒姒这里就成了审美不疲劳?这个十四岁的采蘑菇的小姑娘,有什么特别的魔力吗?十四岁,放在如今也就是初中二年级的年纪。褒姒在这个年龄就已经要做成年人的事情了,虽说发育得比平常人早一些,褒姒还是感到很懵懂和茫然。宫里没有桑木弓和簸箕,也没有蘑菇可以采,整天干什么?褒姒不知道。褒姒想念褒子哥哥,她并不喜欢眼前这个老男人,因此她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奇怪的是,老男人对她很好,而且越来越好。甚至看上去,老男人在讨好她。为什么这样?褒姒自己也不知道。原因有两个,我们先来说说第一个。越野性,越可爱。幽王那些正式编制的女人们不是不优秀,而是太优秀。她们不是大家闺秀,就是小家碧玉,她们懂得礼仪,知道进退,琴棋书画,各有所长。说句大白话,那都是高素质的知性美女,都是吴晓莉和徐静蕾那样的。可是,幽王不喜欢。从小到大,他见到的女人都是这样的,从奶奶到他妈以及他一百多个姨妈以及自己的一百多个女人,个个都是这样,个个温柔贤惠,谈吐得体。可是,这样的女人们对他来说就是温吞水,没性格,千人一面。简单说,腻了,审美极度疲劳了。可是褒姒不一样,她天真烂漫,口直心快,大惊小怪,有的时候还要骂脏话,急了连幽王都要骂。除此之外,她喜欢光着脚丫子到处跑,喜欢在花园里追蝴蝶,还喜欢随地吐痰。这么说吧,整个就是《还珠格格》里的小燕子。物以稀为贵。男人不坏,女人不爱。女人不坏,男人也不爱。所以,尽管褒姒只有十四岁,尽管她平时的营养不太好,身体的发育并没有到女人的极致,对于四十多岁的幽王来说,仅仅从性的角度来说,他不应该被一个还未发育完全的十四岁的女孩子所征服。但是,幽王确实是被征服了,虽然他不会唱那首《就这样被你征服》。王后急了一般来说,超女火了,歌唱家就郁闷了。褒姒火了,领导就不高兴了。从理论上说,后宫的领导不是天子,而是王后。《礼记》上就这么说的。王后姓申,是申侯的女儿。但是也可以说她姓姜,因为申侯原本姓姜。所以,史书上说她是申姜、申后或者姜后,三种说法都算正确答案。在这里,我们统称她为申后。申后不是超女,因为她不是选秀的成果。通常,周朝天子为太子娶妻的原则有两个:第一,要是诸侯的女儿;第二,要是异姓,也就是说不能是姓姬的。而申国是侯爵,又是姓姜,而且申国离镐京也近。就这样,宣王给太子幽王娶了申侯的女儿做老婆,也就是太子妃,后来顺理成章成为王后。王后当然不同于超女,那是国母啊。“这个小妮子太猖獗了,要给她点儿颜色看看。”申后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贵为国母,她也三十多天没见过幽王了。


编辑推荐

《原来这才是春秋1》由花城出版社出版。2009年,听易中天讲春秋,看贾志刚写春秋易中天说,春秋是中华思想史上的奥林匹克,贾志刚说,没有春秋就没有现在的中华文明。历史不可以写得很好看,还可以写得很有趣,很回味……除了春秋,我们可以去任何朝代,中国还是中国。如果假设一个问题,中国历史上哪一个朝代最不可缺失,如果我们只能留下一个朝代,应该留下哪一个,清朝,0分;明朝,0分;宋朝,一分;唐朝,2分;汉朝,3,接近答案了。正确答案是:春秋战国,也就是东周。为什么这样说,了解春秋就知道了。如果没有春秋,你可能不知道自己姓什么。如果没有春秋,你可能不知道自己的祖师爷是谁。如果没有春秋,我们不知道礼义廉耻是什么意思,因为孔子来自春秋。如果没有春秋,就没有《道德经》和《易经》,因为老子是春秋人。如果没有春秋,我们也不知道法治是什么意思,因为法家的列祖列宗管子、苟子和商鞅都是春秋人。如果没有春秋,我们就不知道怎样打胜仗,因为《孙子兵法》的作者就是春秋人。如果没有春秋,我们写文章就不会生动,因为一半以上的成语典故来自春秋故事。好像,如果没有春秋,就没有现在的中华文明。这不是危言耸听,这是事实。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原来这才是春秋 第一部:《称霸》 PDF格式下载



很喜欢读春秋时的故事,我们家的那本《东周列国志》我都看了三遍,可惜毕竟有些晦涩,所以看到这本普及版本,迫不及待的买了,报着很大的希望来看,结果果然印证了那句老话:“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1、作者的笔触太过调侃,本来想学习《明朝那些事儿》的,可惜太过了,画虎不成反类犬。2、很多地方明显是在凑篇幅,光褒姒就用了三个章节!还有,字号有必要这么大吗?摆明了是多占篇幅多赚钱嘛!这么好的题材被写成这样,可惜了!


这辈子没买过这么烂的书!后悔,那些推荐这本书的人真的看过这本书吗?!以后一定要亲眼看过书的内容才能上网上买书!切记,切记!


看了几页后,我就后悔买了,这本书里面的语言怎么看怎么别扭,超不爽


看到这么多好评,所以买来看,实在是很失望,估计好评的人都是托儿。作者功力不足,看来只想凑热闹赚钱,模范当年明月的草根写法,却重点不写正史,感觉比较乱,内容太浅白;没有一线贯穿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如果想了解正史,不推荐此书,如果当本闲书消磨时间,订价未免太贵。


看了别人的评论才买,亏了。


虽然看到书名和介绍,就知道是本跟风书(《明朝那些事儿》),但此类叙事方式的历史题材书还是比较少的,故对此书还是报了希望的。拿到手,翻看一章,就决定将其定位为“厕所书”(盗版书和内容比较差的书都如厕事看)。没有正史严谨,也没有《明》幽默。《明》的幽默是草根儿的, 如看冯小刚的电影,此书的幽默则是低俗的。总结:此书文字牵强,幽默低俗。


初看,觉得这也太扯了,而且有很多细节与我脑海中关于东周列国的史实似乎不相符。继续看下去,又觉得作者似乎是用通俗加戏谑的手法重写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直至看到“周公主义”眼前一亮,再往下从“管鲍之交”到“管仲的富民政策”“‘资本主义’齐国”,这才发现作者之~良苦用心~,真功夫还是有的。总之,我赞同作者关于“春秋战国时代”对于整个中华民族的深远影响的论述,同时也认为每个中国人都应该了解这个伟大时代所发生的故事,以及这些故事中伟大的人。幽默和切合时代的语言特色虽然增加了本书的趣味性,但若过于抽科打诨似乎又干扰了读者的理解和思考,即便如此,我仍觉得本书的上述几章仍不失华彩。对于熟悉和喜爱东周故事的读者来说,我也希望作者再接再厉,后续作品更加精彩。


周朝的衰落导致了周礼的败坏,更重要的是导致了诸侯对于中央政府的藐视。在中央强权的时代,诸侯国的思维和行为是受到严格控制的,甚至他们是非常自觉地按照中央政府的条条框框来要求自己的,这就抹杀了个性,抹煞了因地制宜,抹煞了想象力和进取心,社会就会停滞。在中央政府衰落之后,地方诸侯终于可以有自己的想法了,野心家、阴谋家应运而生,各种禁锢被渐次打烂,改革了,开放了,搞活了。从经济到政治,从物质到精神,春秋时期无疑是一个改革开放的黄金时代。


贾老师,在天涯看了一个多月,你就出书了啊,真快啊,哈哈,我买了,写得太好了。


原因很简单,因为《原来这才是春秋》早已经更名为《说春秋》,《原来这才是春秋》只有一二册,而《说春秋》已经出到第5册。之所以《原来这才是春秋》还在这里卖,实在非作者所能左右。所以,只能提醒读者朋友。


写得真是太让人没有往下看的劲头了!!!


喜怒笑骂中了解了春秋历史,可读性很强。


不太喜欢里边的语言,太恶搞了,而且不严谨,主观性太强,有些故事的真实性值得商榷


文笔很差,不适合的,推举《东周列国志》明代的,写得相当好


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对于纷杂混乱的二千多年前的历史讲述的很精彩,不知有没有第二部,非常期待!


还看得下去,不过感觉不如明朝那些事儿写得好看。


就是一骗钱的。。。


觉得在语言控制上可以再华丽一点的!


还以为和明朝那些事差不多的讲述呢,差的够远


对于作者的观点,鄙人实在不敢苟同。建议作者应该先读一读二十四史和清史稿,认真的领略一下博大精深、亘古悠远的的五千年中华文明!我觉得,少了哪一段历史都不会有波澜壮阔的华夏文明。作者特别是对于封建王朝的评分看来不过是作者为了吸引眼球的的噱头,追名逐利之辈。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