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一个德国人的故事

赛巴斯提安·哈夫纳 花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1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作者:

赛巴斯提安·哈夫纳  

页数:

261  

译者:

周全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是20世纪德国最著名、影响最深远的政论家与历史专论作家赛巴斯提安·哈夫纳对自己青年时代的回忆录。 作为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成长的那代普通德国人,作者没有将自己呈现为纯粹的纳粹受害者,而是在本书中生动逼真、详尽细致地描绘了他那代人的成长过程,心理状态和社会变迁。同时他以最生活化最直接的方式告诉我们,纳粹的“世界观”是如何渗入每个德国人的私人生活领域,最后演变成千古悲剧的。本书以小人物的观点、生活化的方式来挖掘德国之所以会成为滋生法西斯纳粹主义温床的原因。

作者简介

作者:(德国)赛巴斯提安·哈夫纳(Sebastian Haffner) 译者:周全赛巴斯提安·哈夫纳(Sebastian Haffner,1907-1999),法学博士,1938年移居英国,在《观察家报》担任记者。1954年返回德国后,曾先后为《世界报》及《明星周刊》撰稿,成为德国著名政论家。哈夫纳著有一系列历史题材的畅销书,其中包括《丘吉尔》(1967)、《希特勒》(1978)、《不含传说的普鲁士》(1979)、《历史变奏曲》(1985)、《从俾斯麦到希特勒》(1987)。译者简介:周全出生于台北市,台大历史系毕业。德国哥丁根大学西洋史硕士及博士候选人,通6国语言。译者旅居欧美20年,先后担任德国高中及大学教师、俄罗斯高科技公司总经理、美国及巴哈马高科技公司行销总经理,现为自由职业者,从事创作与翻译。译作有《白玫瑰一九四三》。

书籍目录

第一部 序幕 1.哑谜 2.历史事件的不同强度 3.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4.一场国家大戏 5.十一月革命与德皇退位 6.革命的破坏者与“义勇军” 7.内战的“战火洗礼” 8.卡普政变 9.拉特瑙部长遇刺身亡 10.群魔乱舞的1923年 11.平淡的史特雷斯曼时代 12.“体育病” 13.史特雷斯曼之猝逝——末日的开端 14.严峻的布吕宁时代 15.准备就绪第二部 革命 16.我的父亲——普鲁士清教徒 17.假革命(1933年2月) 18.柏林的嘉年华舞会 19.国会大厦纵火案 20.“第三帝国”的诞生(1933年3月) 21.生活正常如昔 22.真革命 23.柏林高等法院的沉沦(1933年3月31日) 24.查莉——两段奇特的插曲 25.抵制犹太人的行动与法朗克·兰道之流亡第三部 告别 26.什么是真正的历史事件? 27.与狼共嗥(1933年4月) 28.旧世界的解体: 29.三种“置身事外”的诱惑 30.一群朋友的分崩离析与“科佩尼克大屠杀 31.自己祖国之内的流亡者 32.异族统治是否胜过纳粹统治? 33.不真实的夏天 34.泰蒂重返柏林 35.你怕我,我怕你——“第三帝国”的精髓 36.抵达裕特堡候补文官营区 37.裕特堡的“世界观教育” 38.“我”而今安在? 39.被“同志化”的德国人 40.两个狂欢晚会后记年表

章节摘录

我们很难想象,假使拉特瑙享有足够时间来执行自己的政策的话,他将会把德国和欧洲带往何方?如同众人所晓得的,他并没有太多时间,因为他上任半年以后即遇刺身亡。前面曾经提到过,拉特瑙已经激起了真正的爱慕与真正的恨意。其中的恨意非常狂野和非理性,那是一种已经无以言喻的原始仇恨。继他之后也唯有希特勒曾经如此被别人深恶痛绝过。但可以理解的是,仇视拉特瑙的人和仇视希特勒的人,正与他们所仇视的对象一样,彼此之间有着天壤之别。“那头猪必须被宰掉”,这是仇视拉特瑙的人早就讲过的话。可是当某一天的日报简明扼要刊出了“拉特瑙部长已遭谋害”之标题,而且未做更进一步报道的时候,人们还是深受震撼,感觉自己脚下的土地好像已经塌陷一般。而当人们后来读到,暗杀行动竟是如此轻而易举,发生得简直就像是理所当然一般,那种惊吓的感觉就变得益发强烈。拉特瑙每天早上都在固定的时刻离开位于格鲁那瓦德的寓所,驱车前往“威廉街”上班。某天早晨另一辆汽车在幽静的“别墅街”窥伺,一等到这位部长的座车抵达此地便尾随在后,然后趁机超前。车上的三名年轻乘客利用超车的机会,同时以左轮手枪在近距离内朝着他的头部和胸部射击。接着他们立刻加大马力全速驶离(今天甚至还在事发地点为那几个人竖立了一块纪念碑)。从某种角度来看,这件事原来就和“哥伦布的鸡蛋”一样简单。事情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柏林-格鲁那瓦德,而非远在南美洲的卡拉卡斯或蒙特维多。只要去现场实地参观一下即可看得出来,该处与其他的郊区街道并无不同。大家很快就晓得,那些刺客都是和我们一样的年轻人,其中有一个还是中学生。而我们问班的同学里面不是才刚刚有人说过:“……必须被宰掉”吗?

后记

读者们想必已经注意到,本书的结尾部分并未履行一开始所做的承诺。书中收笔部分引用贺德龄的文字,描绘出尚未发生的灾难及一时的欢乐。可是如此表达出来的氛围,却很难解释成“最后他如何还是必须终止战斗……必须把战斗转移到另外一个层次”。这本书显然并没有写完。因此有必要在此解释一下,它当初为什么会被搁置下来,以及为何过了这么多年以后,却又突然浮上台面,而且还被付梓公之于世。现在本人设法尽己所知,在后记的部分对这些疑问做出答复。家父赛巴斯提安·哈夫纳去世之后,我在遗物中发现了这份手稿。起初我并不清楚它的来由以及完成的时间。先父于晚年对自己的作品持保留态度,并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初抵英伦那几年所撰写的文字。他生前从未向我透露任何有关本手稿的讯息。他固然经常谈论自己青年时代草拟的小说,也提及1941年前后开始为《观察家报》撰述的文字,可是当他谈起此前发表的书籍时,却会略露窘态。如此一来,起先我只能凭借手稿内容来推断其完成的年份。本书初版之后,各界人士纷纷向我提供相关资讯,它们殊途同归,均证实本人当初所做的推断:手稿完成于1939年。其中最主要的参考资料之一,就是尤塔·克鲁格女士的硕士论文。此外还有先父母致先妣的前夫——哈洛德·兰卓利先生——之信函。二者皆非常有助于重建这份文稿的来龙去脉。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一个德国人的故事》与歌德的《浮士德》及《少年维特的烦恼》、卡夫卡的《审判》及《短篇小说集》、马丁·路德翻译的《马太福音》、托马斯·曼的《威尼斯之死》、施笃姆的《白马骑士》等书都应列入学生必读的50本书籍之林。  ——德国《时代报》这本大师之作……娓娓道出希特勒帝国难解的重重谜团,几乎令现代探讨同一主题的长篇大论均瞠乎其后。  ——美国《评论月刊》哈夫纳让人明白,希特勒为何能够上台。  ——德国《法兰克福通论报》这本青年时代的回忆录,以难得一见的方式,精确而深刻地描绘出纳粹主义崛起的时代氛围。  ——中部德国广播电台哈夫纳撰写伟大历史论述并将读者如身历其境般带入当时日常生活之能力,令人叹为观止。这是一本非凡的……每个人都必须一读的著作。  ——新西兰旺格努衣图书馆


编辑推荐

《一个德国人的故事:哈夫纳1914~1933回忆录》是由花城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一个德国人的故事 PDF格式下载



体验时代的变迁,感受德国人的心境


不错的书,对理解二战的历史有帮助


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
总体来说,作者的叙述很真实,让我们对于德国当时的现状能够有所了解。更重要的是,是从一个平民的角度来看问题。历史不是英雄领袖之前的斗争,人民也是其中的主角。
作者告诉我们,当时的德国人并不喜欢希特勒,可是他们竟然多次对这个未来的独裁暴君的行为视而不见,正是德国人民的不作为,导致了世界的大悲剧。
中国新闻周刊的新书介绍里这样写道:人民的崩溃。
的确是这样。作者告诉我们,作为一个普通人,对于国家,社会的责任。纳粹上台,每个德国人都是元凶之一。
也有缺点。这是一本不够完整的作品,是作者的回忆录,生前打算出书,后来放弃了。他的后人在遗稿中整理出版的。所以整体上来看不是很圆满。历史也稍嫌短了,从作者作为一个儿童经历一战开始,直到纳粹上台不久,全书就终止了。后面的故事好想看,但是没有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