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铁木前传

孙犁 花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3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作者:

孙犁  

页数:

175  

字数:

13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铁木前传》写成于1956年,以农业合作化运动为背景,描述了两位老人(铁匠傅老刚和木匠黎老东)和两个青年(九儿和六儿)在解放前后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的交好与交恶,揭示了20世纪50年代初期北方农村的生活风貌和农业合作化运动给予农村社会的深刻影响。小说以人际关系的前后变化为线索,在正面肯定农村合作化运动的同时,注重人物内心生活的挖掘,对北方农村的人情美、人性美,充满由衷的赞美之情。 孙犁是著名文学流派“荷花淀派”的创立者。《铁木前传》写得极为诗化,人物形象朴实鲜明,笔调明丽流畅,是当年众多反映农村合作化运动的作品中极具艺术特色的一部。

作者简介

孙犁(1913-2002),现代著名作家。河北安平人。1927年他开始文学创作,1938年秉笔从戎,投身冀中人民的抗日战争。1945年发表短篇小说名作《荷花淀》,新中国成立后发表长篇小说名作《风云初记》、中篇名作《铁木前传》,以及《自洋淀纪事》等多种小说、散文、诗歌、文学评论集。他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绘出了一幅幅壮丽、清新的文学画卷。他是解放区文艺的代表性作家之一,后成为新中国的一位极负盛名的小说、散文大家,并被认作著名文学流派“荷花淀派”的创立者。
孙犁的作品追求一种清馨质朴的美的韵致。他的小说具有浓郁清丽的诗意笔触以及精巧别致的构思,含蓄凝练.清新明快,有“诗体小说”之称。他所塑造的丰满灵动的农村女性形象尤其令人难忘。他的散文极富抒情味和人情味,语言简洁朴实,思想深湛.意味隽永。
本书收入的《荷花淀》被列入全国语文统编教材和大学文科现代文学必读书目。
本书基本按孙犁写作发表作品的时间顺序排列编选。上卷收入他的短篇小说和中篇小说,其中有他的短篇名作《荷花淀》、《芦花荡》和中篇名作《铁木前传》等;下卷则是他的诗歌和散文名篇。
本书由国家一级美术师叶武一林先生插图,并附有资料照片。

书籍目录

第1章 欲望的黑洞铁木前传我的自传生辰自述《善阁室纪年》序《善阁室纪年》摘抄(一)《善阁室纪年》摘抄(二)耕堂书衣文录选(一则)关于《铁木前传》的通信文学和生活的路——同《文艺报》记者谈话答吴泰昌问从《村歌》到《铁木前传》怀念孙犁先生孙犁创作年表

章节摘录

  在人们的童年里,什么事物,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如果是在农村里长大的,那时候,农村里的物质生活是穷苦的,文化生活是贫乏的,几年的时间,才能看到一次大戏,一年中间,也许听不到一次到村里来卖艺的锣鼓声音。于是,除去村外的田野、坟堆、破窑和柳杆子地,孩子们就没有多少可以留恋的地方了。  在谁家院里,丁丁当当的斧凿声音,吸引了他们。他们成群结队跑了进去,那一家正在请一位木匠打造新车,或是安装门户,在院子里放着一条长长的板凳,板凳的一头,突出一截木楔,木匠把要刨平的木材,放在上面,然后弯着腰,那像绸条一样的木花,就在他那不断推进的刨子上面飞卷出来,落到板凳下面。孩子们跑了过去,刚捡到手,就被监工的主人吆喝跑了:  “小孩子们,滚出去玩。”  然而那咝咝的声音,多么引诱人!木匠的手艺,多么可爱啊!还有生在墙角的那一堆木柴火,是用来熬鳔胶和烤直木材的,那噼剥噼剥的声音,也实在使人难以割舍。而木匠的工作又多是在冬天开始,这堆好火,就更可爱了。  在这个场合里,是终于不得不难过地走开的。让那可爱的斧凿声音,响到墙外来吧;让那熊熊的火光,永远在眼前闪烁吧。在章年的时候,常常就有这样一个可笑的想法:我们家什么时候也能叫一个木匠来做活呢?当孩子们回到家里,在吃晚饭的时候,把这个愿望向父亲提出来,父亲生气了:  “你们家叫木匠?咱家几辈子叫不起木匠,假如你这小子有福分,就从你这儿开办吧。要不,我把你送到黎老东那里学徒,你就可以整天和斧子凿子打交道了。”  黎老东是这个村庄里的唯一的木匠,他高个子,黄胡须,脸上有些麻子。看来,很少有给黎老东当徒弟的可能。因为孩子们知道,黎老东并不招收徒弟。他自己就有六个儿子,六个儿子都不是木匠。他们和别的孩子一样,也是整天背着柴筐下地捡豆楂。  但是,希望是永远存在的,欢乐的机会,也总是很多的。如果是在春末和夏初的日子,村里的街上,就又会有丁丁当当的声音,和一炉熊熊的火了。这丁丁当当的声音,听来更是雄壮,那一炉火看来更是旺盛,真是多远也听得见,多远也看得见啊!这是傅老刚的铁匠炉,又来到村里了。  他们每年总是要来1次的。像在屋梁上结窠的燕子一样,他们总是在一定的时间来。麦收和秋忙就要开始了,镰刀和锄头要加钢,小镐也要加钢}他们还要给农民们打造一些其他的日用家具。他们一来,人们就把那些要修理的东西和自备的破铁碎钢拿来了。  傅老刚被人们叫做“掌作的”,他有五十岁年纪了。他的瘦干的脸就像他那左手握着的火钳,右手抡着的铁锤,还有那安放在大木墩子上的铁砧的颜色一样。他那短短的连鬓的胡须,就像是铁锈。他上身不穿衣服,腰下系一条油布同裙,这围裙,长年被火星冲击,上面的大大小小的漏洞,就像蜂窠。在他那脚面上,绑着两张破袜片,也是为了防御那在锤打热铁的时候进射出来的火花。  傅老刚是有徒弟的。他有两个徒弟,大徒弟抡大锤,沾水磨刃,小徒弟拉大风箱和做饭。小徒弟的脸上,左一道右一道都是污黑的汗水,然而他高仰着头,一只脚稳重地向前伸站,一下一下地拉送那忽忽响动的大风箱。孩子们围在旁边,对他这种傲岸的劳动的姿态,由衷地表示了深深的仰慕之情。  “喂!”当师父从炉灶里撤出烧炼得通红的铁器,他就轻轻地关照孩子们。孩子们一哄就散开了,随着丁当的锤打声,那四溅的铁花,在他们的身后飞舞着。  如果不是父亲母亲来叫,孩子们是会一直在这里观赏的,他们也不知道,到底要看出些什么道理来。是看到把一只门吊儿打好吗?是看到把一个套环儿接上吗?童年啊!在默默的注视里,你们想念的,究竟是一种什么境界?  铁匠们每年要在这个村庄里工作一个多月。他们是早起晚睡的,早晨,人们还躺在被窠里的时候,就听到街上的大小铁锤的声音了;天黑很久,他们炉灶里的火还在燃烧着。夜晚,他们睡在炉灶的边旁,没有席棚,也没有帐幕。只有连绵阴雨的天气,他们才收拾起小车炉灶,到一个人家去。  他们经常的下处,是木匠黎老东家。黎老东家里很穷,老婆死了,留下六个孩子。前些年,他曾经下个狠心,把大孩子送到天津去学生意,把其余的几个,分别托靠给亲朋,自己背上手艺箱子,下了关东。存那遥远的异乡,他只是开了开眼界,受了很多苦楚,结果还是空着手儿回来了。回来以后,他拉扯着几个孩子住在人家的一个闲院里,日子过得越发艰难了。  黎老东是好交朋友的,又出过外,知道出门的难处。他和傅老刚的交情是深厚的,他不称呼傅老刚“掌作的”,也不像一些老年人直接叫他“老刚”,他总称呼“亲家”。  下雨天,铁匠炉就搬到他的院里来。铁匠们在一大问破碾棚里工作着。为了答谢“亲家”的好意,傅老刚每年总是抽时间给黎老东打整打整他那木作工具。该加钢的加钢,该磨刃的磨刃。这种帮助也是有酬答的,黎老东闲暇的日子,也就无代价地替铁匠们换换锤把,修修风箱。  “亲家”是叫得很熟了,但是,谁也不知道这“亲家”的准确的含义。究竟是黎老东的哪一个儿子认傅老刚为干爹了呢,还是两个人定成了儿女亲家?  “亲家,亲家,你们到底是干亲家,还是湿亲家?”人们有时候这样探问着。  “干的吧?”黎老东是个好说好笑的人,“我有六个儿子,亲家,你要哪一个叫你干爹都行。”  “湿的也行哩!”轻易木说笑的傅老刚也笑起来,“我家里是有个妞儿的。”  但是,每当他说到妞儿的时候,他那脸色就像刚刚烧红的铁,在冷水桶里猛丁一沾,立刻就变得阴沉了。他的老婆死了,留下年幼的女儿一人在家。  “明年把孩子带来吧。”晚上,黎老东和傅老刚在碾棚里对坐着抽烟,傅老刚一直不说话,黎老东找了这样一个话题。他知道,在这个时候,只有这样一把钥匙,才能通开老朋友的紧紧封闭着的嘴,使他那深藏在内心的痛苦流泄出来。  “那就又多一个人吃饭,”傅老刚低着头说,“女孩子家,又累手累脚。”  “你看我。”黎老东忍住眼里的泪说, “六个。”  这种谈话很是知心,可是很难继续。因为,虽然谁都有为朋友解决困难的热心,但是谁也知道,实际上真是无能为力。就连互相安慰,都也感到是徒然的了。  这时候,黎老东最小的儿子,名字叫六儿的,来叫父亲睡觉。傅老刚抬起头来,望着他说:  “我看,你这几个孩子,就算六儿长得最精神,心眼儿也最灵。”  “我希望你将来收他做个徒弟哩。”黎老东把六儿拉到怀里说,“我那小侄女儿,也有他这么大?”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铁木前传 PDF格式下载



很好看,非常爱看,可以没有铁木后传了,说是孙犁写到十九时生病了,后来就写了个二十结束了,并且说不准备写后传了,现在大师已去,当然更不能写了,当时说觉得老年人适合写写随笔记,不想写小说了.总之,很喜欢看,就是记性很差,实在不比当年.每个文学作品都有时代的印迹,也都是不是历史的历史.总之,满意


书中不仅仅有《铁木前传》这篇小说,还有对小说的讲解之类。


十七年文学里能做到这样的,少见,难得。赵树理被批了,孙犁始终边缘化。


我儿子上初中,很喜欢这本书,觉得农村生活很新鲜。现在的孩子缺少这种生活。


色彩浓郁,画面带着夜色的朦胧和拂晓的清凉,成人功利世界的世故和岁月如水的伤感相糅合,堪称革命时代少有的美文。


很喜欢这本书,有一些政治年代的痕迹,部分内容略有重复。


写的很好,但收尾很仓促,让人意犹未尽。


父亲现在腿脚不利索,现在买书都叫我从当当上帮买了,他说这书是百年中国经典之一。


喜欢看,很好


学习,学文化,学知识,当要读书,读好书。


还是当当购书好


收录的作家照片、创作年表、相关背景资料都比较有价值


17年文学里的一朵奇葩,意识形态色彩没有那么强烈


不错,大师的作品,慢慢读。封面有些脏。


不熟悉孙犁的作品,买来试读一下,应该还行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