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清明上河·春潮

高有鹏 高有鹏 广东省出版集团,花城出版社 (2010-04出版)
出版时间:

2010-4  

出版社:

高有鹏 广东省出版集团,花城出版社 (2010-04出版)  

作者:

高有鹏  

页数:

221  

内容概要

  《清明上河》“春歌”、“春潮”卷生动再现十一世纪中国社会大变革的风云变幻,深情描绘出当年世界上最繁华的宋朝都市东京街头千姿百态的风俗人情。  作者是学养深厚的著名民俗学家、历史学博士,其呕心沥血二十余年,潜心研读历史文化,千里跋涉,寻访古战场,浓墨重彩,大手笔刻画出包拯、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辙、曾巩、司马光、黄庭坚、米芾等一群灿烂的文化巨星、以及他们人生命运的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大爱大恨。

作者简介

高有鹏,1964年生,河南项城人,著名民俗学家、长篇历史小说作家、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之一,曾提出“保卫春节”,形成著名的守护民族传统文化运动。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摩合罗第二章 菊英缤纷第三章 汴水东流第四章 王母八般第五章 叫卖声声第六章 调停调停第七章 凤点头第八章 云起云落第九章 涅槃曲

章节摘录

“我儿细说,详说!”赵顼喜出望外,眼里放出光芒来。赵慵并不惊慌,用更加坚定的语气说道:“三策为天地人,即三才。天,是告慰上天,敬祀先祖,祖宗之法之训不必尽信,岂可尽废?若尽守,则天下越来越弱,四方蕃夷会越来越轻我大宋,要拓疆,立新,称强,才对得起苍天,才告慰祖宗。地,是抚慰黎民。新法施展以来,扰民甚多;但土地若不开采,如何收获?今有人言新法之过时必称扰民,是大误国也。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亦是古之训也。若立新法,处处尽使黎民心满意得,乃天地间之梦想!想我大宋,冗官、冗兵、冗役,才是真扰民。若真用王介甫之法以治天下,民不必相强扰,而国必强、邦必安。父皇,儿总想,处处以民为口者,绝非真爱黎民。看那献《流民图》的郑侠,原是个讨好司马光、出卖王安石,是个没有良心的人。看那司马光,言必称安民,居在西京,有独乐园,是自个儿享乐,如何不名乐民园?再看那王安石,居于江宁,连墙垣都没有,身居乡野,还想着为朝廷节俭,是真节俭。更何况他本人从未用过歌妓做家宴。此等真君子,世间有几人?一个个都是喊安民喊爱民,从未有一人替朝廷想方设法治民、富民、强民、教民——只有王安石不是那口是心非的人。才者,得天地万物之俊才,才是安邦定国的最上策。有真才,有庸才,有治国强邦之才,有祸国殃民之才;才当别类,分以任用。父皇重用王安石,新法才是熙丰物阜年丰的基石,若只用司马光辈,天下一片因循守旧,如何有不拘一格擢用英才的兴盛局面?父皇,国兴、民强,若只求相安无事,绝不可行!”说罢,他用异常自信的眼光望着赵顼。赵项一把把赵慵紧抱在怀中,眼角又湿又热。一阵凉风吹来,荷叶万头攒动,淡绿在墨绿中翻滚着。望着眼前五颜六色的荷花,他想起了王安石,想起了司马光,还有乌台诗案中连累司马光他们罚铜的苏轼。此刻,他从王安石他们想起了九州才俊,不觉想起了崭露头角的周邦彦。那是元丰二年,太学扩招,周邦彦因博学而选录为太学外舍生。去年的此刻,也是在这琼林苑的琼林宴上,二十八岁的周邦彦进上一篇《汴都赋》,极有才思。尤其是《汴都赋》中畅言“抑强贾之乘时,摧素封之专擅”,若雏凤初呜,一片清音。七千言《汴都赋》,写得如此新奇,若不是立新法,他能脱颖而出吗?一阵阵风吹来,眼前的荷叶新墨相叠,成一顷顷荷涛。赵顼拉起赵慵,轻唤道:“孩儿,我侪去金明池游,那里比琼林苑更宽阔,更有趣味。春去夏至,夏去秋至,琼林、玉津、宜春、瑞圣四园,还有这金明池,各居西、南、东、北,四时不变,风景如画。汴京城的风景,玉带、明珠相绕相缀,真是天下无双啊。走,孩儿,我侪去金明池好好游一游。今日里,父皇着人安排了一场戏战,吾儿同朕一同去观看。”赵慵整日在东宫读书,很少有机会出来游玩,问赵顼四园为何修在新城,不修在皇城内。赵顼哈哈大笑,说:“吾儿可知,是天大还是地大?”


编辑推荐

《清明上河•春潮》编辑推荐:长篇历史小说。司马光尽废新法,年轻的皇帝成为皇太后和一群大臣手中的玩偶;曾经误会王安石的苏轼挺身而出,积极为新法辩解,一次次受到打击。苏轼在杭州变通社会,访贫问苦,造就出如诗如画的西湖风景;当他离开时,如潮的杭州百姓自发举起百里长的“万民伞”,依依惜别。改革的春潮有高有低,犹如苏轼他们的人生跌宕起伏,大喜大悲,才显壮美!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清明上河·春潮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