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血色星光

朱君和 花城
出版时间:

2011-6  

出版社:

花城  

作者:

朱君和  

页数:

262  

前言

本书故事发生在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其时,以皖南事变为标杆,国民党顽固派掀起中国全面抗日战争以来的第二次反共高潮,在国统区实施白色恐怖政策,以广东为中心的华南地区中共党组织,在一年之内“倒骨牌式”连续发生数起重大事变——江西省委事件、粤北省委事件和南方工委事件,以及之后的南方工作委员会属下其他特、工委事件。其中引发“倒骨牌式”系列事件的江西省委事件,使整个江西省委及其所属中共党组织,被国民党特务机关中央调查统计局瓦解。以江西省委事件为导火索,“倒骨牌式”波及广东——驻地在广东的中共粤北省委书记及组织部长被捕,省委机关遭破坏而导致整个粤北省委停止运作;江西、粤北两省委的上级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三位重要领导成员被捕,本书主人公、原中共广东省委书记暨粤北省委书记,时任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副书记的张文彬,就是在这次事件中被捕的。张文彬,是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历史上首届、首任南方工作委员会书记,首届、首任广东省委书记,广东省委一分为二后,创建粤北省委的领导者和第一任书记。张文彬奉命从延安到广东工作之前,是中共中央秘书长。张文彬又是西安事变的前驱和中共重要谈判代表之一,协助并参与了周恩来、叶剑英等与蒋介石代表的谈判。然而,就是这样一位“中共第一流青年政治家”,却因叛徒引领特务追踪而至,于1942年6月6日在向东江抗日游击根据地撤退转移途中,在广东梅州大埔县的高陂镇被捕,于1944年8月在国民党江西省泰和县马家洲集中营狱中牺牲,时年仅34岁。韶关,是张文彬烈士受命从延安返回南方工作后,主要战斗生活的地方,因而本书故事叙述的重点,也侧重于他领导的战斗团队在韶关战斗的岁月。本书用通俗读物的形式拓印这段历史,将张文彬及其战友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刻下的那段带着血色的烙痕拓印下来,广告今人,昭于后世。1937年,以“七七事变”为标志,中国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华北大片国土随之陷于日寇之手,次年,广东省城广州亦告沦陷。广州沦陷前夕,中国军队前方战局失利,广东国民党当局政、军、党机构撤往粤北等地,随着国民党广东省政府迁集韶关,韶关遂成为广东的战时省会。刚刚恢复组建成立、以张文彬为首的中共广东省委及其所属党组织和党员,也相继分散撤离广州,而后陆续汇集韶关。在战时省会韶关,张文彬、厉岚、司徒千里、倪柏松为代表的中共广东省委暨之后的粤北省委战斗团队,于1938年底至1942年年中,为广东地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以广东为中心的华南地区中共党组织的生存和发展,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经历了一场血雨腥风的洗礼。

内容概要

本书是以历史上首届中共广东省委暨粤北省委这段历史为骨架,除地名及重大事件的人、事、时遵循史实,余皆依文学创作演绎。
书中正面人物原型,均采用真名或当年的化名;一般反面人物原型,用化名或职务名。但为了本书“纪实体”的纪实性,反面人物中个别导致重大历史事件的关键人物,则用真实姓名。

作者简介

  朱君和,广东省韶关市人,广东省作协会员,原《中国作家》杂志签约作家。从事过教师、公务员等职业。发表、出版的文学作品涵盖小说、影视剧本、报告文学、散文、诗歌等多种文体。主要代表作:长篇小说《半截情》、《灰色轨迹》、《盗贼·老大·将军》;报告文学并电影剧本《感恩,她朝南方磕头》;散文《故梦伊人》、《金樱花》、《朝看伶仃洋》等及杂文、随笔、诗歌一大批。

书籍目录

引子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九章 
第四十章 
第四十一章 
第四十二章 
第四十三章 
第四十四章 
第四十五章 
第四十六章 
第四十七章 
第四十八章 
第四十九章 
第五十章 
第五十一章 
第五十二章 
第五十三章 
第五十四章 
第五十五章 
第五十六章
附:
书中被捕的几位重要史实人物的结局
张文彬烈士简介及生平简历
书中人物与原型对照

章节摘录

版权页:香港,1937年。10月下旬,一场台风夹带着暴风雨刚刚过去,天无云,地无风,扯旗山下的海岸,难得少见的细浪轻抚。外望海面,海轮几艘,渔船点点,雁鸥翱翔,碧波无涯,水天一色。回首北望,香港岛与九龙半岛之间的海峡,各色大小鱼船、轮船,或近岸泊靠,或慢吞吞地漂游,一幅太平悠闲的景象。稍稍显得忙碌的,就是那往来穿梭其间的轮渡——把此岸码头上聚积的人群渡过彼岸,卸下,又将彼岸码头上聚积的人群渡过此岸。两岸濒海的马路,各色车马人等熙来攘往,一派喧嚣。这场景,让人难以与其紧紧相连的北边大陆正战火纷飞,与之肌肤之贴的百粤海陆正战云密布联系到一块。然而,这只是表面的现象,一般平民的意态,或者说是这两小片土地的殖民统治者和它的“殖民”的意态,而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的有识爱国进步人士并非如此。中国共产党人预料,大陆北边的战火,不久将燃及毗邻九龙半岛的百粤之地。可不,就在这时,在九龙半岛的一栋唐楼二楼的一个大房间,正在召开一个秘密会议——为南中国及广东地区抗击侵略者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奠基的会议。会场,简洁而庄严肃穆,二十多位年龄参差的老少,围着用条桌摆成与房间对等的长方形的“方桌”,静肃地听取一位主持会议的青年男子发言。发言的青年男子,年约二十五六岁,中等身材,有些显得消瘦的个子,却显现一身刚毅的气息,乍一看像文人,细看却又像个久经磨炼的军人,再细看又像个集文武于一身的儒将。他,叫张文彬。这张文彬,是受中国共产党中央的派遣,于两个月前从延安来到广东工作,任务是:恢复、重建和发展广东地区中共党组织,建立以广东为中心的华南人民抗日武装及抗日武装根据地,建立、巩固和发展广东及广东地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他,张文彬,1937年8月下旬就从延安出发,一路辗转十多天,于9月上旬才抵达香港,而后再从水路秘密进入广东的省城广州,此后的这段日子,他就循秘密通道频繁地穿梭于广州与香港之间,近日,为召开和主持今天的会议,又从广州秘密返回香港。这张文彬,可是有来头的人物,他参加过举世无双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此前,曾担任过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第七军政治委员等红军高级职务。红军到达延安不久,调任中共中央领导人毛泽东的秘书、中共中央秘书长。张文彬还是西安事变的“先头部队”负责人,和随后中共同蒋介石谈判的重要代表之一。早在1936年8月,张文彬便受中共中央派遣进入西安,对杨虎城进行统战工作,并以杨虎城少校秘书的身份,同张学良的东北军建立联系。西安事变后,张文彬作为中共代表之一,协助周恩来和叶剑英等参与同蒋介石的代表的谈判。从延安来广东之前,张文彬是中共中央秘书长。派这样一位有来头的人物来广东,可见中国共产党中央及其领导人,对党在广东地区工作的重视程度。1937年9月至1938年4月,张文彬来到广东仅仅七个月,就领导他的战斗团队做了三件大事:派人找到了红军北上后,留下华南坚持武装斗争、与中央失去联系达两年之久的陈毅和项英的部队;召开“九龙会议”成立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为华南地区中共党组织的恢复重建奠定了基础;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完成撤销(前)南方工委、组建广东省委的任务。张文彬来到广东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派出八路军驻广州办事处代表云广英赶往粤北韶关,寻找红军长征北上抗日后,留下来在粤赣边坚持斗争的项英、陈毅等领导的红军游击队。这是张文彬离开延安前,受党中央的重托必须尽快完成的一项任务。终于,张文彬派去粤赣边的云广英等,在韶关南雄县的山区与外界消息隔绝的游击区,找到了与中央失去联系达两年之久,不知道“七七事变”,不知道西安事变,更不知道国共两党已经签署联合抗日协定消息的项英和陈毅,以及他们领导的红军游击队,使粤赣边红军游击队与党中央接上联系,让这支红军游击队加入到国共两党的联合抗日阵营,令中国又多了一支由共产党直接领导掌握的南方抗日武装骨干力量。1937年10月张文彬在九龙半岛主持召开的这个秘密会议,史称“九龙会议”。“九龙会议”依照中共中央的指示部署,在原南方临时工作委员会的基础上,正式成立了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①,由张文彬担任书记。这是在抗日战争期间,也是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成立的第一个南方工作委员会。“九龙会议”还就广东地区中共党组织的恢复、重建及其发展建设,建立党直接领导的抗日自卫武装队伍,在包括广东、广西、闽西南、赣南和湘南在内的“广东地区”建立抗日游击根据地,以及开展游击战争干部培训作出了相应的部署。这是张文彬及其领导的中共南方工委,贯彻执行党中央“建立抗日自卫团、进行游击战争培训为中心任务”指示的一部分。会后,张文彬及其南方工委领导的战斗团队,全身心地投入到“九龙会议”工作部署的全面实施中去。在“九龙会议”前后,广东地方的中共党组织,省及特、工委一级领导机关刚恢复不久,大多数县、区一级及以下的地方党组织机构仍在恢复重建中,党的力量非常薄弱。张文彬奉命来到广东,在着力抓南方工委的组建及“九龙会议”筹备工作的同时,花大力气抓党组织的恢复建设。因而,在南方工委正式成立后的短短半年时间里,广东各地中共党的组织迅速恢复,恢复重建及新建立的中共党的组织和党员队伍迅速发展壮大。“九龙会议”后,“九龙会议”的其他工作部署的实施也同样卓有成效。然而,战争形势下,局势瞬息万变,为适应新的形势,在南方工委组建成立不久,中共中央又指示南方工委筹备组建广东省委。于是,张文彬和他的南方工委战斗团队,在继续不放松地抓“九龙会议”工作部署实施的同时,又开始广东省委的组建工作。


编辑推荐

《血色星光:战时广东省委书记和他的战友》是一部革命历史题材作品,主要取材于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广东省委暨粤北省委在韶关这段历史。该作品被广东最大的出版社花城出版社暨广东出版集团列为2011年重大选题和建党90周年礼作。战时省委书记张文彬以其24岁的年轻生命,书写了“中共第一流青年政治家”辉煌的一页。“我一生为党工作,坚信马列主义,现在生命已到尽头,但我死而无憾,将来你出去时,请转告党中央、毛主席……”在国民党江两泰和县马家洲集中营,生命垂危的张文彬对获准前来看望他的难友廖承志说。“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我……视死如归,乐于就义……”这是张文彬烈士临终前给党中央的遗信中的话,也是张文彬烈士留在人间最后的文字。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血色星光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