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远去的面孔和背影

《花城》杂志社 主编 花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8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作者:

《花城》杂志社 主编  

页数:

210  

字数:

16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花城》杂志由此主编“家族记忆”丛书,将一年六期的六篇作品结集精编出版。今年将隆重推出第一辑——《远去的面孔和背影》。作品均是精品,或是作者的成长记忆,或是他们的家族往事。体裁没有限制,思想不做束缚。
《远去的面孔和背影》的开篇是著名作家荆歌的《父亲·母子对话》,文中作者回忆自己与父母一些难以用言语尽诉的往事,以一种冷静的口吻,深入挖掘,赤裸裸地揭开内心的隐秘和伤痛。对人性的揭示,对亲人的叙述,不掩饰、不美化。当年欲说还休的事情,今日已时过境迁,可以诉诸文字。即使再坚硬冷漠的人,在家族、亲人面前也会撕开面具,回归到最真实的自我。北岛的《父亲》、刁斗的《一个虚无主义者的正常死亡》等力作,也都各具特色,不拘一格。当年纯粹真诚的情感与当下不断变化的世道人心形成强烈对比。

书籍目录

父亲·母子对话
关于母亲,我说不清
芳香年代
一个虚无主义者的正常死亡
父亲
风花雪月

章节摘录

  父母亲的感情到底如何,我还真不太好评价。年轻的时候,婚姻最初的那一段日子,他们没有生活在一起。他们当然会彼此思念。但是,我至今也未见到过一封他们的情书。如今他们都已不在人世,他们的遗物中,也没有一封情书。我只保留着一封父亲1980年写给母亲的信。当时,他在某个地方暑假疗养。  在婚姻最初的岁月里,他们不可能不彼此思念。他们需要对方,当然包括对方的身体。但是,他们天各一方,很少能够见面。即使见面,也是来去匆匆。  也许对于父亲来说,他生活的全部,就是桃源农中,那所处在穷乡僻壤然而生机勃勃的学校。整天和学生们在一起,他们年轻、健康,他们中,不乏美丽青春的少女。这样一个封闭然而生机盎然的集体,一定是大大减弱了父亲对他年轻妻子原本应有的思念和牵挂。  而母亲,则在物质极度匮乏的年代,独自抚养着我。她的无助,是可想而知的。  她终于决定放弃苏州城里的工作,调到吴江来,与父亲团聚。  而这时候,文化大革命差不多也开始了。  针对父亲的批判和冲击,扑面而来,不断升级。先是大字报,贴到了住宅外面的墙上,接着,家门被刷上了标语。再接着,是野蛮的抄家。最后,因为要挂牌开批斗大会,父亲用镰刀割了脖子。  本来也许会有的团聚的欢笑和幸福,被眼泪和恐惧所取代。  因此在我的记忆中,父母亲是很少有欢笑的。他们夫妇间,似乎从来都没有过轻松愉快的交谈。我从未看见他们有任何亲昵的举动。拉手、拥抱、亲吻、相视而笑,这些全都没有。他们不多的交谈,永远都是严肃的、沉闷的。以至长期以来,我以为夫妻之间的关系,就应该是这样的。当我有一天,懂得了我是从何而来时,我非常惊愕。我无法想象,我的父母亲,是如何将我制造出来。他们会在床上做爱吗?这对我来说实在难以想象。甜蜜和快乐,似乎从来都不属于他们。他们只是和苦难相伴。愁眉苦脸和相顾无言,才是他们的生活常态。  只有在有学生上门的时候,家庭里才奢侈地出现欢乐轻松的气氛。这时候的父母亲,眉头舒展了,说话也变得爽朗起来了。许多时候,我是看不见父亲大笑的。他的笑声,总是从很远的学校办公室那边传过来。因为那么多年中,我们家都是住教师宿舍。在学校的某一隅,我偶然能听到远处父亲的笑声。风把他大笑的声音送过来,那么爽朗,那么由衷的快乐,仿佛发出这笑声的人,从未经历过苦难,从未有过挫折和悲伤。它是父亲的笑声吗?是的,我从未怀疑。只不过,这笑声,不属于家庭,我从未能亲见。它只在校园里发出,在我目力不及的办公室里,凭借着风,传送到我的耳朵里。那是另一个父亲,是身为教师、教导主任和副校长的父亲,而不是家庭里的父亲。  这么多年来,父母亲基本没有打过架。唯一的一次肢体冲突,是发生在我13岁那年。我记得,先是父亲狂怒地扯断了他们房间里的电灯拉线开关,接着,听到母亲的大哭。她一边哭,一边说:“我又不是你的保姆,要被你打啊?!”  今天,她的哭声犹在耳畔。  那一次,父亲真的是打了母亲吗?后来,据母亲说,他是踢了她一脚。踢在什么部位,母亲撩起裤管,给我看她的小腿。可是我没有看到任何受伤的痕迹。所以我一直无法确定父亲到底是否真的踢了她一脚。然而当时父亲的暴怒我是亲眼所见。他为什么要那么愤怒?其实这不重要。因为对我来说,他狮子一样狂吼的样子,实在是屡见不鲜。他对两个儿子,总是那么凶。在他的身体里,有足够多的愤怒,可以随时,并且是无穷尽地向他的儿子发泄。打骂儿子,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然而,他很少对母亲发怒。  不过这并不等于说他怕母亲,或者说他对母亲有多温柔。在家庭中,他始终都是主导,是绝对的权威。他不愿意管的事情,谁都别指望他管;而他所做的种种决定,又是谁都不能改变的,甚至是谁都不敢试图去改变的。  母亲基本上是逆来顺受的。父亲很少对她发脾气的原因,我想也正是她的沉默和不反抗。她很少和他争吵。他说什么都是对的;他干什么都是正确的。当然他事实上并不干什么。回到家,他就在自己的房间里,把自己封闭起来,一个人泡一杯茶,坐在那里,或看书,或读报,或跟着小收音机学英语。他不理睬任何人,仿佛除了他,家里就不再有其他人。仿佛他是穿上了一件与世隔绝的外套。母亲从来不去打扰他,她默默地做着家务,管理我们两兄弟,吩咐我们做这做那。我和哥哥,生炉子的生炉子,去河边拎水的拎水。我们母子三人生活在同一个世界里。  另一个原因,我认为,父亲内心的厌恶和愤恨,常常在两个儿子的身上发泄得差不多了,很畅快,他想骂就骂,想打就打,语言恶毒,出手够狠,他已经没有必要再和母亲发生冲突了。只有偶尔,他打骂我们犹酣之时,母亲轻微地表示出了一点儿不满,父亲发现了,就会暂时将矛头指向母亲。他会很不客气地对她说:“都是被你惯坏的!”其实他的这种责备,真正指向的,还是我们这两个不争气的儿子,两个“讨债鬼”,两个“危害人民的寄生虫”,两个“一辈子都不会有任何出息的窝囊废”。  ……

媒体关注与评论

  我从未看见他们有任何亲昵的举动。拉手、拥抱、亲吻、相视而笑,这些全都没有。他们不多的交谈,永远都是严肃的、沉闷的。以至长期以来,我以为夫妻之间的关系,就应该是这样的。当我有一天,懂得了我是从何而来时,我非常惊愕。  ——荆歌    没有母亲不是自私的。母亲们在一起,喜欢谈论孩子,看似温馨、有共同的话题,其实她们谈的只是自己的孩子。如果其中也关于别人孩子,那也是为了扯出自己的孩子。即使赞同对方,也是为了接着把自己孩子带出来。  ——陈希我    父亲说:“人生就是个接送。”“人生就是个接送”,总有最后一次。  ——北岛


编辑推荐

  “家族记忆”是《花城》杂志2010年新推出的栏目,它隶属非虚构范畴,完全取材于真人真事;又立足于文学读本,注重情节及细节的描写。“家族记忆”的作品,既有名家的家族往事,又有普通人的亲情故事。作者不再附身于文字中,而是直接成为作品中的主角之一袒露真情,反映远去时代的社会现实,挑起同辈人的集体记忆,引起读者的共鸣。因此,该栏目一经推出就得到广大读者和文学界的热烈反响,好评如潮。本书是第一辑——《远去的面孔和背影》。六个故事,六个回忆是对已远去的面孔和背影的缅怀、追忆及思念;是作者对旧时生活的一次整理、总结;也是对当下现实的省思。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远去的面孔和背影 PDF格式下载



从件件小事情中透出对父母的爱,和父母对作者的爱*更难得的是这六位作者都写得极好,是一本让人读不快的书*


内容好看,字体不好看


very good very good ahah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