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肖旭腾 主编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9  

出版社: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

肖旭腾 主编  

页数:

537  

字数:

800000  

前言

21世纪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系列教材由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教材建设委员会组织编写,由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适用于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适合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考试和中西医结合中、高级技术资格考试的需要。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医学领域重要的发展方向。中西医结合的目的是使中西医优势互补,共同为保障我国人民健康作出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毛泽东主席提出了“中西医结合”的指导思想,是根据我国既有传统的中医学,又有西医学的现实国情提出来的。温家宝总理最近题词:“实行中西医结合,发展传统医药学。”在国家领导人的倡导和中西医专家的共同努力下,经过50年的研究与实践,中西医结合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中西医结合事业要有更大发展,关键是教育。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高等教育领域开设了中医专业本科的中西医结合方向课程。2002年,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置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标志着中西医结合的高等教育开始走向规范。目前中西医结合培养模式深受社会欢迎,说明将中西医结合正式纳入高等本科教育体系有其重要意义。

内容概要

  本教材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为绪论和儿科学基础,包括小儿生长发育与生理、病因病理特点、营养基础与儿童喂养与保健、中西医儿科诊法概要与治法概要。各论介绍儿科各系统常见疾病和中医其他病证,内容主要有: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造血系统疾病、神经肌肉系统疾病、内分泌和代谢疾病、结缔组织病、营养性疾病、传染病、寄生虫病、中医其他病证和小儿常见危重症的处理等。各系统的每个病均阐述中西医病因病理、诊断与辨证要点、治疗方法,并切合临床需要提出“临床思路”,给学生以启发。

书籍目录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绪论
一、中医儿科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二、西医儿科学的传人及在我国的发展
三、中、西医融会贯通,创立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第二章生长发育
第一节小儿年龄分期
第二节生长发育规律
第三节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第四节体格发育
第五节骨骼与牙齿发育
第六节呼吸、脉搏、血压
第七节生殖系统发育
第八节神经心理发育
附:变蒸学说
第三章小儿生理病因病理特点
第一节中医学对小儿生理病因病理特点的认识
第二节小儿体质与生理病理的关系
第四章儿童喂养与保健
第一节小儿营养基础
第二节儿童喂养与保健
第三节计划免疫
第四节心理调护
第五章儿科诊法概要
第一节儿科病史记录与体格检查
第二节中医诊法
第三节儿科辨病辨证概要
第六章儿科治法概要
第一节儿科治疗原则及特点
第二节常用中医内治法
第三节常用外治法
第四节心理治疗原则
第五节小儿体液平衡的特点和液体疗法
第二篇各论
第七章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第一节新生儿分类、特点与护理
第二节新生儿黄疸
第三节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第四节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
第五节新生儿出血症
第六节新生儿败血症
第八章呼吸系统疾病
第一节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及检查方法
第二节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第三节急性支气管炎
第四节肺炎
第五节支气管哮喘
第六节反复呼吸道感染
第九章消化系统疾病
第一节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及检查方法
第二节口炎
第三节胃炎
第四节消化性溃疡
第五节小儿腹泻
第十章循环系统疾病
第一节小儿循环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及检查方法
第二节病毒性心肌炎
第三节小儿心律失常
第十一章泌尿系统疾病
第一节小儿泌尿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及检查方法
第二节急性肾小球肾炎
第三节肾病综合征
第四节泌尿道感染
第十二章造血系统疾病
第一节小儿造血及血液特点
第二节小儿贫血总论
第三节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第四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第五节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第六节地中海贫血
第十三章神经肌肉系统疾病
第一节小儿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及检查方法
第二节化脓性脑膜炎
第三节病毒性脑炎
第四节格林-巴利综合征
第五节癫痫
第六节脑性瘫痪
第七节注意缺陷多动性障碍
第八节多发性抽动症
第十四章内分泌和代谢疾病
第一节儿童期糖尿病
第二节性早熟
第十五章结缔组织病
第一节风湿热
第二节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
第三节过敏性紫癜
第四节川崎病
第十六章营养性疾病
第一节蛋白质一能量营养不良
第二节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附:维生素D中毒
第三节小儿肥胖症
第十七章传染病
第一节麻疹
第二节幼儿急疹
第三节风疹
第四节猩红热
第五节水痘
第六节流行性腮腺炎
第七节细菌性痢疾
第八节伤寒
第九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第十八章寄生虫病
第一节蛔虫病
第二节蛲虫病
第三节绦虫病
第十九章中医其他病证
第一节咳嗽
第二节小儿腹痛
第三节厌食
第四节积滞
第五节惊风
第六节夏季热
第七节遗尿
第八节夜啼
第二十章小儿常见危重症的处理
第一节心博呼吸骤停与心肺复苏术
第二节感染性休克
附: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诊断
第三节急性呼吸衰竭
第四节充血性心力衰竭
第五节急性肾衰竭
第六节惊厥
第七节急性中毒的诊治原则
附录
一、7岁以下儿童体重、身高、头围、胸围正常值
二、常见急性传染性疾病的潜伏期、隔离期和检疫期
三、计划免疫实施程序表
四、小儿临床检验正常参考值
五、小儿推拿疗法
方剂索引
中成药索引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六、学龄期6-7周岁后至青春期来临前(一般为女12岁,男13岁)称学龄期。此期儿童体格发育仍稳步增长,除生殖系统外其他器官的发育均已接近成人水平。乳牙脱落,恒牙萌出,脑的形态发育已基本与成人相同,智能发育更成熟,自控、理解分析、综合等能力均进一步增强。此时儿童已进入小学读书,开始接受正规的文化教育,除了家庭成员外,与教师、同学的接触增多,虽然他们仍未脱离好玩的天性,但多数小儿能适应正规的学习生活,具有逻辑思维能力,文化、科学知识增长较快,且记忆深刻,即所谓“幼学如漆”的时期。要安排好起居作息,保证充足的营养和休息,注意情绪和行为变化,减少精神行为障碍的发病率。本时期对各种时行疾病的抗病能力增强,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疾病已逐渐减少,疾病的种类及表现基本接近成人。七、青春期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称为青春期。一般女孩自11-12岁到17-18岁,男孩自13-14岁到18~20岁。青春期是从儿童向成人过渡的时期。其生理特点是肾气盛、天癸至、阴阳和,生殖系统发育趋于成熟。性别差异显著,女子出现月经,男子出现遗精,第二性征逐渐明显。体格生长也出现第二次高峰,体重、身高增长幅度加大。体力增长,知识和技能增加,社会适应能力及机体抗病能力都明显增强。由于青春期生理变化大,社会接触增多,应根据这一特点,进行青春期生理卫生知识教育与引导,使之在心理上、生活上适应这些变化。防止这个阶段容易出现的各种身心疾病,保障青春期的身心健康。另外,对于进入青春期的儿童,要提供充分的营养,保证其生长发育的需要。


编辑推荐

《21世纪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系列教材•中西医结合儿科学》由广东高教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