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医学与语言

邱鸿钟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1  

出版社: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

邱鸿钟  

页数:

501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医学与语言:关于医学的历史、主体、文本和临床的语言观》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医学活动中的认识主体,及其他所产生的文本。其实探索自然和关心自我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知识发展的两极。福柯认为,1-2世纪的西方就已经是关心人自己的历史上一个真正的黄金时代,那时,关心自己既被理解为概念,又被当作修养和制度。人为什么要关心自己?首先,为了拯救自己,武装自己,保护自己,确立自己的权利,找回自己的自由和尊严;或者说不管身边发生了什么事,能保持自己不变质,确保自己的幸福、宁静;达到自己开始没有的善境,从自己为自己做的好事中获利,使自己达到自身圆满;通过让自己服下“泻药”来净化自己,发现自己是什么和自己知道什么。其次,通过关心自己,使自己能够关心其他人,通过拯救他人而拯救自己,以及更好地使用自己的权利为公众服务。那么,关心自己什么呢?关心自己的核心就是认识自己和自我的修行,而这也是加达默尔认为的人文主义的主要目的。本书着力处就在于试图通过语言这条路径来认识人,认识医学活动,认识人类独有的健康和疾病现象,认识医学诊断和治疗,并希望能促使医护人员的修行,而使其成为说真话的主体。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语言与人的三个世界一、挑战与转向二、世界一分为三三、客观实在世界1四、主观精神世界2五、文化文本世界3第二章 医学人文科学的体系与方法一、医学人文科学的研究对象二、医学科学体系的划分三、医学人文科学的教育目标四、医学人文科学的方法论第三章 人的存在与符号一、人用语言发现和造就了自己二、人以语言显现和拥有世界三、符号之外无人性,也无文化四、语言之外无人病第四章 医学范式与语言文化一、医学认识史中的语言化石二、符号系统与医学思维特色三、语言光栅下的肤色世界。四、中、西医理论文体的比较五、中、西医理论的语义层比较六、医者,意也第五章 中医的语义逻辑结构一、中医的结构主义套箱二、中医学理论本质的语义分析三、中医的生活现象世界四、中医的隐喻认识与方法论第六章 临床主体间性与复调对话一、言语的优先性二、对话与人的存在三、“我痛”与“他痛”四、我一本体的悖论五、对话与医患矛盾、医源性疾病六、心理障碍者的独白语式七、复调的谈话疗法第七章 等着被说出的躯体与病患意义一、病患:人的一种存在方式二、现象学对病患意义的“看”与“问”三、病患意义构成的层次四、语言观照下的躯体存在方式五、让临床医学回归人的日常生活第八章 道德语言与道德观转换的心身效应一、道德语言与人性模型的工具二、焦虑与道德压抑三、道德修养与心理健康的内在一致性四、道德观的转换及其双向心身效应五、道德修养及其转化的心身效应机制第九章 自我的发现及其意识转化的隐喻一、自我意识的建构与自我发现二、语言在意识与潜意识转化中的作用三、象征性语言与精神分析四、自我的压抑和压抑解除的本质五、自我发现与自我解放的隐喻第十章 精神分裂的体验与疯话一、精神疾病的两种解读方式二、精神病人自我体验的价值三、歇斯底里语言密码的破译四、语言病理的类型与精神障碍第十一章 自我的绝望与膜拜一、绝望是人类自我的疾病二、荒谬感与自杀三、自我膜拜与神经症四、膜拜痴迷者的精神障碍五、人格的欲望与神的创造六、膜拜痴迷团体的语言特征第十二章 梦的象征性语言一、关于梦的性质和起源二、梦的意义与功能三、梦的语义结构和转换规则四、关于梦的象征语言五、释梦的临床应用第十三章 诊断思维过程的语言分析一、研究诊断思维方法的概述二、诊断过程系统的构成三、诊断认知过程及其机制……第十四章 语言作为一种治疗的人工具

章节摘录

  第一章 语言与人的三个世界  在历史的长河中,医学一方面是孕育哲学思想的摇篮,是现代哲学论战的热土;另一方面,医学哲学的研究走向也受到整个哲学发展趋势的影响。在过去,医学自觉地吸收和接受来自哲学的智慧,而现代医学则淡忘了哲学这种体现人文精神的“超语言”,结果使人类医学的目标和价值迷惘了。的确,现在人类医学很需要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医学哲学探讨,以澄清过去,看清自己和嘹望未来。  一、挑战与转向  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是西方的物理学受到量子力学、数学受到逻辑学悖论的影响,哲学受到逻辑学和语言学冲击而发生信仰危机和基础动荡的时期。尤其是哲学,不仅失去了“科学之王”的地位,而且其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论变得失效,甚至连其自身研究的对象都有丧失的危险。自然科学对具体物质现象的研究使得哲学关于物质世界的一般性原理显得多余,而实验心理学则正在挤占哲学认识论的领地,实证主义的心理学正在向哲学纯粹的精神或思维研究提出严重的挑战。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医学与语言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