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侗族鼓楼

杨永明,吴珂全,杨方舟 著 广西民族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6  

出版社:

广西民族出版社  

作者:

杨永明,吴珂全,杨方舟 著  

页数:

199  

字数:

200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中华民族,泱泱大流,海纳百川,遂成千古。幽幽侗寨,巍巍鼓楼,斑驳磨痕,沧桑历尽,遂成凝聚精神之独韵,激荡情怀之波涛。建筑是一部凝固的历史。如果说,吊脚楼是苗族生存智慧的缩影,布达拉宫是藏族生命创造的结晶,那么,鼓楼则是侗族文明进化的投影。中国侗族,世代繁衍在山峦莽莽、溪流纵横的南国大地上,并以其刚毅、含蓄、克制的民族个}生创造了以鼓楼为代表的辉煌的建筑文明。毋庸置疑,鼓楼不仅是侗民用木质等材料搭建的一种供侗民使用的物体,它还是与这个时代这个地域这个民族的生产力相适应的一种产物,它深深扎根于侗民族所生存的土壤中,并贯注了这个民族的思想观念、文化意识、审美艺术、科学水平、生活习俗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充分地渗透出这个民族的个性。中国侗族鼓楼,正是凝聚这个民族的一个伟力。无论是从它的建筑形式上而言,还是从它对侗族人民各方面的生存生活的渗透和影响而论,它都无愧为当世民族建筑之瑰宝、建筑艺术之精华。首先,那阁飞檐重,层叠而上,既有宝塔之雄壮,又有阁楼之清雅,与青山绿水相映、与蓝天白云交辉的外形特征,就足以堪称建筑中的奇迹。其次,“侗寨必鼓楼,鼓楼必侗寨”,鼓楼并非是孤立的,它已经形成了一个个群落,它所象征所寄托所寓意的,正是侗民族精神追求的焦点与制高点,它的存在更不是一个个雄伟壮观的鼓楼群而已,而是涉及侗族其他建筑的形成甚至侗族的风俗习惯。再次,民族之所以为民族,根据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斯大林于1913年所下的定义:“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鼓楼就起到最终稳定这个民族的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作用,在侗族这个民族共同体中,他们所依赖甚至信仰的,也正是鼓楼这个独特的民族意象,因此,侗族才所以为侗族。本书所研究和论述的鼓楼和鼓楼文化,是在立足于湘、黔、桂毗邻地区及鄂西南一带的800里侗乡,在深入考察侗民族包括建筑文化在内的民族文化的基础上,运用文化人类学、考古学、审美心理学、历史I学、建筑学、民俗学、宗教学等学科对鼓楼这一独特的民族意象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作者曾用数1年时间对中国侗族地区展开全面而深入的调查取证研究,通过现场采访、文字记录、实地测量、现场绘图、图片摄影等多种方式方法,获取了有关侗族鼓楼及其所产生和发展的环境——侗族村寨文化的第一手丰富资料,并在此基础上构架出了本书的基本框架和体系,将鼓楼及其文化更为全面地展现于世人之前,力图揭示这一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的一种建筑形式——中国侗族鼓楼的丰富文化内涵,从而发现其中的运行发展规律,以期为各个研究界的学者提供一些资料。

内容概要

  中华民族,泱泱大流,海纳百川,遂成千古。幽幽侗寨,巍巍鼓楼,斑驳磨痕,沧桑历尽,遂成凝聚精神之独韵,激荡情怀之波涛。建筑是一部凝固的历史。如果说,吊脚楼是苗族生存智慧的缩影,布达拉宫是藏族生命创造的结晶,那么,鼓楼则是侗族文明进化的投影。  中国侗族,世代繁衍在山峦莽莽、溪流纵横的南国大地上,并以其刚毅、含蓄、克制的民族个}生创造了以鼓楼为代表的辉煌的建筑文明。毋庸置疑,鼓楼不仅是侗民用木质等材料搭建的一种供侗民使用的物体,它还是与这个时代这个地域这个民族的生产力相适应的一种产物,它深深扎根于侗民族所生存的土壤中,并贯注了这个民族的思想观念、文化意识、审美艺术、科学水平、生活习俗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充分地渗透出这个民族的个性。

作者简介

  杨永明,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人,1957年出生,侗族。文物博物助理馆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广西摄影家协会会员,桂林市摄影家协会会员,香港林伟群摄影同学会会员,台湾中华摄影学会会员,广西侗族研究会会员。擅长民俗、

书籍目录

前言  一、湖南省鼓楼简介  二、贵州省鼓楼简介  三、广西壮族自治区鼓楼简介  四、湖北省鼓楼简介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侗族和侗族社会 第二节 鼓楼和鼓楼文化 第三节 研究侗族鼓楼的意义第二章 鼓楼概述 第一节 鼓楼的名称 第二节 鼓楼的起源与发展 第三节 鼓楼的分布 第四节 鼓楼的建造位置第三章 鼓楼的建筑 第一节 鼓楼的筹建及材料来源  一、鼓楼的筹建  二、材料的来源 第二节 鼓楼的建造和维护  一、鼓楼的建造  二、鼓楼的维护 第三节 鼓楼的结构和空间  一、鼓楼的建筑结构  二、鼓楼的空间构造  三、鼓楼的力学原理 第四节 鼓楼的艺术特征  一、鼓楼的造型艺术  二、鼓楼的绘画艺术  三、鼓楼的雕刻艺术 第五节 鼓楼的分类  一、塔式鼓楼与阁式鼓楼的分布及其原因  二、塔式鼓楼  三、阁式鼓楼  四、独柱鼓楼——侗民族“杉木崇拜”的产物 第六节 鼓楼的附属建筑第四章 鼓楼的社会功能 第一节 鼓楼的政治功能  一、侗族社会的“侗款制度”  二、鼓楼与“侗款制度”的关系  三、款组织活动 第二节 鼓楼的军事功能  一、鼓楼的最初功用  二、“款词”与鼓楼的军事功能  三、红军鼓楼 第三节 鼓楼的文化教育功能  一、“侗书”、“咒语”  二、侗歌、侗戏  三、芦笙、舞蹈  四、现代鼓楼的文化教育功能 第四节 鼓楼的体育娱乐功能  一、抢花炮  二、舞狮子、耍龙灯  三、武术  四、踩石轮  五、踢毽子  六、斗牛  七、舞春牛  八、骑木马  九、下棋  十、扳手腕  十一、绊脚力  十二、打陀螺 第五节 鼓楼的宗教功能  一、鼓楼崇拜  二、对其他宗教的信仰第五章 鼓楼与其他建筑的关系 第一节 鼓楼与民居的关系 第二节 鼓楼与萨坛的关系  一、萨坛的含义及其来历  二、萨坛崇拜  三、萨坛前的活动 第三节 鼓楼与风雨桥的关系  一、侗族又一独特的建筑形式——风雨桥  二、风雨桥的祭祀和年节活动 第四节 鼓楼与戏台的关系  一、戏台的位置坐向  二、有关戏台的“禁忌”  三、戏台鼓楼 第五节 鼓楼与石板坪的关系 第六节 鼓楼与庙宇的关系  一、宗祠  二、飞山庙  三、龙神庙 第七节 鼓楼与石板路的关系 第八节 鼓楼与凉亭的关系第六章 鼓楼与侗族习俗 第一节 节日娱乐习俗 第二节 集会习俗 第三节 婚丧习俗  一、婚姻  二、丧葬 第四节 其他礼仪  一、鼓楼上的对歌  二、和鼓楼有关的故事 第五节 禁忌第七章 侗族鼓楼图例第八章 侗族鼓楼一临高表结束语:现代都市中鼓楼建筑的重塑与创新——侗族鼓楼文化的升华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第二节 鼓楼和鼓楼文化中国侗族鼓楼及其建筑文化,是中国侗族建筑及其文化的集中体现。建筑,是指人类使用特定的物质材料和技术手段,遵循美的规律,为满足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在自然界中营造的具有固定工程形态的实体空间。文化,是人类为适应环境而创造的一种工具或手段,是人类认识、适应和改造自然的一种成果;它既是人类文明的体现,也是人类从荒蛮走向文明的巨大动力。鼓楼作为侗族社会中一种特殊的建筑形式,有着自身丰富多样的特点:首先,鼓楼本身就是一种极富魅力色彩的建筑形式,它以挺拔的身姿、轻灵的飞檐、严整的结构、精美的雕饰展示了独特的建筑风格,既有宝塔之壮观,又有阁楼之清雅,更有恢弘壮丽之气象,也有典雅俊秀之风范。鼓楼不同于民居、庙宇、萨坛等侗族社会中其他的建筑形式,它是一种集实用性、娱乐性、观赏性、政治性、宗教性、艺术性等多种性质于一身的建筑形式,甚至可以说鼓楼在侗族社会中是一个微型的建筑大观,在鼓楼身上可以找到任何一种侗族社会中其他建筑形式所拥有的特征。其次,建筑是一个民族在一个时代背景的习俗、宗教和政治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反映,而鼓楼的造型,是侗族建筑艺术的集中表现,因而从横向上看,即从侗族社会在同一个时代背景下的习俗、宗教和政治等方面上看,鼓楼则是这个时代背景下侗族社会各方面各层次的反映。随着时代的发展,“侗族的历史文化导致的群体意识,已不能满足于单纯的建筑功能,而有着更高的精神追求”①,因而从纵向上看,鼓楼正是这种更高精神追求在艺术上的集中体现。所以,鼓楼这一独特的建筑形式本身所蕴涵的是侗族社会横向文化与纵向文化的总和,是为鼓楼文化。最后,在鼓楼建筑形式本身和鼓楼建筑文化之间起到一种衔接连贯作用的,使其二者成为形式和内容的,即侗族人民。“侗族聚居地因受高原文化的影响,为群聚而居的集团生活,既包含家庭生活,又寄托于宗法社会,聚居多以氏族为集团,这一族系社会需要某种标志物予以强调,以加强氏族社会的内聚力”②,于是,才导致侗族人民于鼓楼这一建筑形式的构筑行为。综上所述,本书所论之鼓楼,应该包含了三个层面:第一,鼓楼,即鼓楼建筑形式本身,这包括了鼓楼的名称、起源、分布、建造位置以及鼓楼的建筑结构、空间构造和艺术风格等,是鼓楼的外在形式的表征;第二,鼓楼文化,即鼓楼这一建筑形式本身所承载的丰富的文化内容,这包括了鼓楼的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等各种功能,鼓楼与民居、萨坛、风雨桥等侗族其他建筑形式的关系以及与侗族各种习俗的关系等,是鼓楼建筑的延伸和拓展,是鼓楼建筑更广更深层次意义的挖掘;第三,构筑行为,即将鼓楼与鼓楼文化衔接连贯起来的行为或方式,而这些行为或方式的施动者则是侗族人民,正是他们的构筑行为,才得以将鼓楼这一枝独秀又极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展现于世人之前。

后记

中国侗族鼓楼是集建筑、文物、历史、民族、民俗、宗教等学科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而《中国侗族鼓楼》一书,正是为了挖掘和保存中国侗族这一特有的文化遗产,以期推动祖国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作为此书的作者之一,身上共同流淌着侗族与汉族血液的我,因为民族文化交流的需要,民族文化传承的需要,祖国民族大家庭共同繁荣的需要,而深感自身责任之重大。杨永明,我的父亲,同样作为此书的作者之一,是此书最初的构思者和最主要的撰写人。我刚学会走路说话的时候,也就是从1990年起,正当壮年的父亲便用了近三年的时间,左手一本日记本、一支笔,右肩一个旅行袋,颈上环套着现在最老式的而在当时的他看来却是最珍贵的国产“海鸥”牌照相机,将足迹遍布了湘、黔、桂毗连的侗族地区和鄂西南一带,包括城步、通道、靖县、新晃、芷江、天柱、会同、锦屏、玉屏、镇远、三穗、万山、剑河、洪江、凯里、榕江、从江、黎平、龙胜、三江、融水、恩施、宣恩和利川在内的二十余个自治县(县)和地区,转战于祖国西南山区的各个侗族聚居区。在这一过程中,父亲真可谓是历尽沧桑,风餐露宿更是家常便饭。皇天不负有心人,‘他最终拍摄下了近八百幅各具特色的鼓楼照片,记录下了有关侗族鼓楼文化的文字十余万字,积累了《中国侗族鼓楼》一书的原始资料,并由此逐渐形成了该书的最初结构框架。时至十年之后的世纪之交,正值少年的我初出茅庐,在父亲细心地引导之下,我也对侗族鼓楼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们两人利用假期时间,脚踏两轮摩托车,曾两度踏上桂、湘、黔的侗族聚居区,重略侗乡风情,一睹鼓楼风貌。在这两次侗乡之旅中;那一个个幽深古朴的侗寨,那一幢幢鳞次栉比的房屋,那一座座遍布侗乡傲耸于世的鼓楼,无一不令我动容,无一不令我惊叹。于是,我与父亲,再次用手中的、纸笔和相机补记了更多的有关鼓楼文化的空缺,补摄了更为翔实的鼓楼照片。这样,两次侗乡之旅,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见识,使我首次从感性层面上深深地体会到了中华民族文化之丰厚,中国侗族鼓楼之精髓。在以后的日子里,父亲就开始进一步整理总结这些资料,包括文字资料、图片资料的整理工作以及鼓楼结构图的绘制工作。在鼓楼结构图的绘制工作中,得力于蒙建基与唐丽娟两人的大力投入,他俩曾是父亲在县文物管理所工作时的老同事。在蒙建基与唐丽娟两人共同合作下,由蒙建基主笔,一幅幅精密细致、构造复杂的鼓楼结构图得以呈现,让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到鼓楼这一建筑形式具体的内部科学构造,使我们对鼓楼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更加理性的层面。


编辑推荐

《中国侗族鼓楼》是由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侗族鼓楼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