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星云Ⅴ:格兰格尔5号

吴弼川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11  

出版社: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

吴弼川  

页数:

23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中国“太空歌剧”第一击!挑战阿西莫夫成名作《太空石子》,带你走进“星战”与“基地”的双重世界!  在遥远的过去,无数的文明遍及银河系,然而所有文明都被一个问题所困扰:为何银河系所有世界中的智慧生物只有一种——人类?  难道人类是银河系甚至宇宙中唯一的智慧物种,人类是生物进化链上无数偶然之后必然的一环?人类的起源之谜困扰了整个文明世界千万年,直到一个自称来自“格兰格尔”的神秘失忆者被四处探索的索伦星徒发现。

作者简介

吴弼川,1982年生,2004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现居厦门。资历尚浅,阅历不丰,但求好问。
对科幻的兴趣源自小学时一本前后都看不懂的小说,自此就常常胡思乱想。自初中起兴趣种类激增,历史、政治、天文、军事、设计、影视,甚至本专业都可归入爱好一栏。诸多兴趣延续纠结,终于有了构筑幻想世界的想法。

书籍目录

序幕上篇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中篇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下篇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终篇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

章节摘录

  当离家越来越远的时候,你就有可能找不到回去的路,但最危险的事情是:你可能因此把自己的家和离家远行的目的忘得一干二净。  ——本·森《第三纪》  序幕  右膝盖痛得更厉害了,好像它已经支持不住身体了。  艾德纳皱了皱眉头。如果是平时,忍一忍就过去了,这一次毛病超时了,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吗?  这个想法刚在他脑袋里轻轻掠过,大门就向上退去,一阵暖风夹杂着人的话语涌了出来。  “……有二十个,也许更多,是的,全部都是最佳的折点……”他听出了领航员桑德的声音。  “……加速?不,长官,你不可能把自杀视作常规行为吧?”这个声音……好像是柯克,他想着,自己老朋友的声音都听不出来了?  我好像没睡醒,他想。  还有许多声音。  “……第五个。谁去查看一下?大概是输氧管道……”  “……皮球在书包下面……”  “……你说呢?内层的大气不像他们当初保证的那么稳定,是吧?但是我们可以假设……”  “……把藏在背后的手拿出来!”  艾德纳愣了一下。“把藏在背后的手拿出来”这句话他听过,但不是在这里,不该在这里……  我不能老是站在这里,他对自己说。于是,他迈开左脚,向门的那一边直跨  过去。又是左脚……  灯火通明的大厅一下把他吞了进去。他慢条斯理地踱过舰桥,现在,说话的声音和面孔都对上号了——桑德在测量台那里懒洋洋地打着哈欠,而他的老朋友柯克此刻正站在舰长面前,满脸涨得通红;舰长紧绷着脸,一言不发。  “他们又吵起来了。”他背后有个人说,“他们总是这样。”他转过身,看见林航忧虑的脸。  “舰长希望加快一级速度,他觉得雾状星云比想象的大一些。”林航说。“三号来消息说,其中一颗恒星不在我们的星图上。不过,柯克怎么都不同意,他说星图上错误多的是。”  “柯克可能是对的,”艾德纳听见自己说,“休眠的时间太长了,我们还是小心些。”  林航摇了摇头。“另外,”他好像不止是对着他说话,“有谁注意到今天下雨了吗?”  艾德纳低头看自己的脚,惊奇地发现它们已经完全浸没在十几厘米高的水里了——这些水似乎是从舱门那里源源不断地流进来的,在这一头,它们已经漫过舰桥,直往大厅灌下去了。  他抬起头,说出了自已都有点惊讶的话:“我只是在找人。”  林航耸耸肩,那意思是:我不想帮忙。  于是,艾德纳移动目光,在人群中搜寻,他不会弄错,刚才一定有人说过那句话。  有什么东西使指令台看上去不那么和谐。  他盯着那里,觉得视线有些模糊,但他还是看见了,那上面放着一只冬眠舱用的氧气罩。它斜躺在那里,像是一条猩红色的死鱼。  水刚刚漫过膝盖。  他左右环顾。还没有人注意到这些不正常的事吗?一个氧气罩!有人从冬眠舱出来了,这个人,也就是那个说了这句话的人此时就在这里,混迹于人群之中!  他在齐腰深的水里艰难地迈开步子,越过了几个正不慌不忙喝着咖啡的人,径直来到指令台前,伸手去取那个氧气罩。  这时,一只有力的手抓住了他。  “把书包下面的皮球拿出来!艾德纳!你这个没用的小坏种!”波金太太突然出现在他旁边,双眼圆瞪,凶狠地喘着气。  ’  艾德纳顿时感到一口气哽在了喉边,水已经淹没到前胸,水面上只剩下一颗颗头颅,林航朝他挥了挥手,游到远处去了。  “又是你!我就知道是你这个该死的小坏种!球在书包下面,对吧?!”炸雷般的声音惊得他动弹不得,那只手一把抓住他的领子,猛地把他按进水里。  很多人看过来,可是没有人说什么。  他惊恐地扭动身躯,想从那只有力的手中挣脱出来,但完全是徒劳。空气被一点一点地从肺里挤了出来,很快就没有了。  我快死了!就要死了!他惊惧万分地想。  水灼痛了他的眼睛,一切都从他的视野中消失了。肺猛烈地舒张,结果沉重的水流涌进了胸腔,冲击着萎缩的肺泡,在胸腔里涌动,直至他无法呼吸……  艾德纳猛地睁开双眼,脑中一片混乱,他的手脚在小小的冬眠舱里胡乱地挥舞,他惊恐地注视着营养液里被自己拨弄出来的一股股气泡,他的脑海里只剩一个念头:离开这里!  在离艾德纳几十公里的地方,一个依靠微弱电流维持运行的程序发现了这个不寻常的现象:一个冬眠舱里还有活体!  几千种可能同时开始计算,程序很快找到了一条通道,它抓住这个冬眠舱,然后,一个开门的指令被送过去了。  艾德纳一遍又一遍地敲打面前的舱盖,突然,没有任何预兆地,舱盖应声而落,冬眠舱里的液体挟着艾德纳一下子泻了出去,液体飞溅,就像是有人打破了一个鱼缸。  短暂的混乱之后,又是死一般的平静。  艾德纳哆哆嗦嗦地从地上爬了起来,只能听见自己断断续续的喘息声。他一把扯下嘴上的氧气罩,整个人沉浸在噩梦的惊恐之中,止不住地打着颤。  有什么事发生了,他本能地想,但到底是什么事?  他向周围扫视着,打起了冷战,这里——不管哪里,都冷得像冰柜一样,而他什么也没穿,除了……  除了那些黏稠的营养液,他返身看了看大开着的冬眠舱,刚才他还躺在里边——他躺了多久?十年,二十年?现在是什么时候,目的地到了吗?  目的地?艾德纳觉得脑海一阵茫然。什么目的地?他记不清了,脑子里的某个区域似乎封闭了……  到处只有死寂,昏暗的回廊隐没在墙壁发出的荧光中,微风卷过走道发出阵阵轻鸣,地上的营养液在流动、凝结,每一点声响都令他毛骨悚然。  无论如何,艾德纳想着,我不能老站在这里。于是,他迈开左脚,又是左脚  因为右膝盖痛得厉害……  他突然觉得自己在哪里见过这一幕。  这是格兰格尔计划的第八万年——时间很早以前就没有意义了。对于飞船深处的那个程序来说,艾德纳·伍迪的苏醒意味着任务的继续,它又开始有条不紊地运行自己的系统,尽管它很早以前就什么也不能控制了。它准备了一个信息筒,打算把这个消息告诉家乡。  可是家乡在哪里呢?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星云Ⅴ:格兰格尔5号 PDF格式下载



   暑假看大头书太多了,认定自己要看一本书解解闷,于是抄起了几年前买的《格兰格尔五号》,作者是吴弼川。
   先摘一摘有趣的篇头吧:
  1. 当离家越来越远的时候,你就有可能找不到回去的路,但最危险的事情是,你可能因此把自己的家和离家远行的目的忘的一干二净。
  2. 没人知道繁星从哪里来,它们本来就在那里。
  
  我相信,这部小说一定是作者呕心沥血之作,在某些问题上提得和我最近思考的东西相符的很多。其实,小说看到一半时我就大概猜到了结局,其实是我前面提到的那个问题将我引领下去继续读的,因为这是人类自产生文明社会以来,一直挥之不去的,归宿和根基,游子和方向。
  
  我们可以这样看,作者只是把人类历史上发生过千百次的故事用更大的视角(时间和空间,其中空间之间用跃迁联系)演绎一遍,我们人类需要知道,我们来自哪里,我们为什么存在云云。看得出来作者对此具有相当深刻的思考,作者借由两个学者之间的对话试图解释为什么人类对此如此执着,是“对人类平等的渴望”,可是现在人类平等在观念上已经不是任何问题,几乎所有国家都承认,但是承认是一回事,落实又是另一回事。
  
  人类社会中存在的一切,尔虞我诈,野心勃勃,苟且偷生,欺凌弱小,在这部由“人类”写的小说中,展现无疑。所以说,尽管人类自认为有卓杰的想象力,可是,实际上所有的想象都是建立在人类认识基础之上的,建立在我们吃穿住行上面,建立在我们的生活基础,生存经验之上。
  
  “我想有个家”,这是人类的梦想,可以说将是延续到未来。回家,是每个人的梦想,而回家的路,则是每一个迷茫的人类的梦想。
  
  而本书结尾则是最让我心醉的镜头:
  “1969年7月,这是地球人在月球首次着陆的地方。我们代表全人类为了和平而到达这里。。。”


  大师的银河帝国与新手的银河帝国
  
  
  最近在看阿西莫夫的绝世名作《基地》,对,名字就是基地,本啦登是本书的狂热粉丝,所以他那个叫基地组织。看到哈丁从容不迫的粉碎威尼斯摄政王阴谋那段,这段我说百看不厌的,那种气度,也只有阿西莫夫写的来。
  
  而被科幻世界杂志社誉为融合了“基地”与“星战”世界的《格兰格尔5号》也在不久前看完了。
  
  不得不一吐为快,把这两部同样描写银河帝国的书对比一下,为了公平起见,我只拿“基地三部曲”的第一部《基地》和《格兰格尔5号》比较,看看这两本书到底差距在哪里,为什么一个让我百看不厌一因为语言上(刻意的?)枯燥,根本就不想看第二遍。
  
  首先,《基地》的金子撒的满地都是,似乎漫不经心的叙述让基地的背景的广阔程度让人不敢想像。自动发光的车标,关于少年是否应该登高的讨论,宏伟的帝国首都外境描写,神秘的银河神灵宗教仪式,星际边缘贵族们的狩猎活动,高层人士对于香料和烟草的嗜好(难道这无关紧要的描写不是催生出了伟大的《沙丘》系列么?),对于人类起源的讨论(《格兰格尔5号》作者想法的源泉),更别说银河帝国的构思了,这个构思养活了多少人?也别说心理史学的提出,这个又养活了多少人?《基地》本来就是一本不断喷洒黄金一般的点子的喷泉,几乎后人从中拿出一小块,就够他们延伸出又一段伟大的作品来。
  
  反观《格兰格尔5号》,很遗憾,一切的构思全部似曾相识,作者积累的贫乏更让他的叙述枯燥无味,其实我知道他想模仿阿西莫夫的简洁。
  
  再次,就是结构方面的问题了。《基地》的故事虽然庞杂,但是主线却非常明显,因为不管是阿西莫夫还是吴弼川,都有一个毛病就是人物的平板话,更要命的是他们还喜欢用大段大段的对话,想想看,两个除了名字几乎一样的人在长篇大论,简直就是杀人,很容易把人弄混的。阿西莫夫每一次都只有一条主线,所以你看他的对话起码知道谁在谈话。换作《格兰格尔5号》,本来人物就不突出,你还整好几条线,不把人物弄混,简直对不住你这一片苦心啊,那就混吧。吴弼川是想来一个几线并进丝丝入扣的故事,但是过度模仿阿西莫夫使他弄巧成拙,我倒是希望他下功夫描写一些人物的细节,小动作,某些人物的口头禅,让我把他们分开先。
  
  当然,语言方面的差距更大了,这是日积月累的结果,吴弼川就是写死了也学不来,只有长时间的锻炼,在同样的字数中,叙述的深度广度韵味的不同,可以看出大师与普通人的区别。
  
  顺便说一嘴,我感到《基地》有一个非常好的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小说中,基地兵不血刃摆平了一个个强敌,基地第一代伟人的名言:“暴力是无能之辈最后的凭藉。”(忘了说,因为阿西莫夫的广阔学识,这样的伪造名言满地都是,这点老吴也没法比啊。)
  
  但是中国能出现《格兰格尔5号》这样的作品,我非常高兴,毕竟是作者长时间准备和努力的结果,虽然和大师的差距如此之大,但是,非常值得一读,最后的结局,我想,每一个热爱着我们地球的人,都会感慨万分。
  
  然后是原文地址:http://hi.baidu.com/meizhi/blog/item/2046cbef9367c337adafd53f.html
  
  或者是:http://kdwr.blogspot.com/2007/05/blog-post.html


  基本合格,但是总觉得缺点什么,当然不由自主拿经典太空歌剧来比较了。
  
  恩,或者说缺一点深刻的冲击和对比吧。里面的看似各异的社会形态,还是太接近现实世界各种情况的变种了。
  看看国外的高标准,《你一生的故事》,明显的语言学的背景知识,海因莱茵作品里面甚至还出场过人类学家。G5里面总让人觉得这些想象来自报纸或者读者一级的简单介绍。


   故事是不错的,但是要驾驭这么宏大的场面还是要一定功底的,所以还是有点不足之处.........
   很多地方我都没连起来看,这大概也是我觉得他难读进去的一个原因。不过他确实给人一种平淡铺流水账的味道。作者其实是想铺很多线,最后汇总起来,有一个精彩的亮点,可以说,汇总的时候,确实是精彩的,铺的时候就太乏味了。打个比方,一般一个小说,一到两条主线,我们读的时候感觉像在主线上走,偶尔有条支线,我们停留在支线和总线汇总的地方,遥望一下支线的起点,让作者带着我们从支线的起点一步步回来,从新回到主线,一路小说读完,我们都是没有离开过主线,很流畅,即使有支线,只是在主线上停留下往支线上看下;但是这部小说,在有支线时,是让读者离开主线,重新找个起点,也就是那条支线的起点,再走回到主线,一路上被打断很多次,虽然每次可以回到主线被打断的地方,但是一条主线走完,太支离破碎了,尽管我看到了很多支线的内容。
   作者明明是用第三人称写的,但是他经常描述一个配角,是怎么样一个人,背景如何,碰到某种情况的时候心情如何,想到了什么。让人以为他要笔锋一转去主要写这个人物了,可没过几页发现他根本就是个配角。虽然是第三人称,但我认为读者一般读完一本书,视野从头到尾总是从主角的角度去看书中的世界的。但这本书不是,一会是庄的视野,一会是艾得纳的视野,一会是本森的视野,一会是加纳的视野,这还算好的,至少他们几个还算是主要的重要的人物(虽然我实在说不上来他们哪个是主角,4个是不是太多了?),想那个平庸的大臣,还有他的副官,还有救了艾得纳他们一帮人的那个矿工,还有起源会的长老,我觉得即使作者想要交待他们会做出一些推动情节发展的举动的原因,身家背景,也不要用这样的表达方式,一会我以为我要跟着那个大臣去周转于官僚们之间的勾心斗角了,一会我以为我要跟着那个副官去看他怎么实现自己的野心了,一会我以为我要看那个矿工怎么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下摆脱麻烦了……


我正在膜拜你
看了很多的科幻
阿西莫夫当然不能缺少
不过还缺本没有看
都想了很久但是是在写不出这么够味的东西


我觉得这种写法挺好的
也许是各人阅读习惯不同吧……多线并进,转换叙事视角也是必要的:)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