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装饰与器物造型

王琥 重庆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3-3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作者:

王琥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探讨一些散布在各个设计领域的装饰因素和装饰理念,探讨装饰在信息时代的价值,探讨装饰的新的时代特征。

书籍目录

概述:伟大的器物营造技术与中国人的贡献第一编 陶瓷篇第二编 漆器篇第三编 金属器篇第四编 木器篇 一、中国古代建筑中的木结构艺术 二、明式家具 三、北欧风格家具 四、非洲木雕第五编 玻璃器篇 一、玻璃的诞生及早期制造工艺 二、中国玻璃 三、西方玻璃第六编 编结器物篇第七编 骨石玉器篇 一、源于原始文明的骨器 二、魅力永恒的石器后记

章节摘录

书摘 第四编木器篇 木器,指用木材制作成的器具。木器伴随着人类文明不断地发展并被人类所使用。在人类发展进程中有过旧石器、新石器时代,而不容回避的是,在此时代之前,远古时期的人类很可能就已开始使用木制器具。原因是:古人生活在与树木朝夕相处的自然环境中,而木材的可利用性、可塑性很强,加工相对较容易,可以成为其生活中首选的工具。至少我们在考古中发掘出的石器时代的一些石斧、石刀及其他用石块打磨成的锐器,就其造型、体积等推断,很可能是与木棍等木制材料同时使用的,否则其威力很难与当时的恶劣生存环境抗衡。 由于木材的自然因素,其本身较易腐朽,保存的时间远不如石器、金属等材料。故而留传至今的木器一般时距较近,数量也相对有限。然而,在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中,木器一直受到人类高度重视,并不断地被融人人们对生活、对自然的美好愿望。更值得注意的是与其同时代出现的石器乃至青铜器等早已不再成为人类生活的主流时,木器仍然不断得到发展,进而使原本赖以生存的木制品成为木器艺术品。 今天我们认知的木器艺术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类木器,主要表现在古建筑中的木制结构,装饰品等。由于现今的建筑多为钢筋混凝土、金属、塑料、玻璃等结构,对这一领域传统艺术的继承越来越少,实乃令人遗憾。 (2)日用生活类木器,主要为木制家具、器皿等。 (3)木制工艺、装饰品,主要为木雕、木制手工艺品及其他装饰装潢艺术品。 这三个方面中的艺术品虽非浩若烟海,却也品种繁多。 本文就较有代表性的“中国古代建筑中的木结构艺术”、“中国明式家具…北欧现代家具”“非洲木雕”四方面逐一加以介绍。 一、中国古代建筑中的木结构艺术 中国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经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国古代建筑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木结构的使用可以推测到远古时期。《韩非子五蠹》日:“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可见原始部落时期,人们为避自然之不利,开始以木为材,营造家园。 从现有的实际资料中,我们可以认知的最早采用榫印技术的木结构建筑是至今约六七千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所发现的木构件遗物有柱、梁、枋、板等,许多构件上都带有榫印。 至奴隶社会。木结构更多地用于建筑。自商朝时建筑已采用夯土台基,木制结构。从出土的商朝生产工具中,已发现斧、刀、锯、凿、钻、铲等,这些工具是十分实用于木器制造的。 西周时期湖北圻春西周木架建筑遗址散布在5 oooaF方米的范围内,遗址留有大量木柱、木楼梯等,说明木建筑密度相当高,技术也已相当了得。 战国时期,出现了一位至今被推为木工始祖的巧匠——鲁班。鲁班在木器艺术方面的造诣给我们留下了不少神奇而有趣的轶事。单从“班门弄斧”这一成语中,鲁班的木器制作水平之高就可略见一斑。 中国的封建社会所经历之长是举世罕见的。这一时期所出现的大量建筑中的木结构艺术,可谓灿烂辉煌。隋、唐至宋是我国古代建筑发展成熟时期,大面积、大体量的木结构建筑技术已被掌握。现存我国最早的木构建筑为唐代山西五台山南禅寺大殿(公元。782年)。北宋出现了一位名匠喻皓,专长于建造木塔及楼阁。他受聘设计开封的开宝寺塔,先制作模型再行施工。在实地考察中,他发现当地风力不小而风向变化不大,于是建造时故意将塔身略作倾斜,以待日后自然校正。此塔当时预计可存’700年,后未及700年遭火灾而毁。但其就木建筑经验而写的专著《木经》却被誉为中国建筑史上第一本理论专著。宋代李诫的《营造法式》也是以此为师而作。 宋代《营造法式》是北宋之前三年(1100年),将作少监李诫编制了一部《营造法式》,为当时建筑的设计规范,内容包括结构、施工等。该著作反映了当时木建筑技术已达到极高的成就。广泛运用了数学、几何、力学及美学的原理,制定出通用合理的框架(标准)。在用材及建筑尺度上运作模距观念,大木作之构件均以“材”“契”“分”之比例度量单位来决定。在建筑上,将装饰与结构相统一,建筑生产管理方法严密,是同时期世界建筑史上的佼佼者。 ▲中国古代建筑中的木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叠累式:就是在屋基上立柱、柱上支梁、梁上放短柱、再置梁、梁的两端并承檩。如是屋叠而上,在最上层的梁中央放脊瓜柱以承脊檩。此结构常见于北方的建筑。 二、穿斗式:又称立贴式,由柱距较密柱径较细的落地柱与短柱直接承檩,柱间不施梁而用若干穿枋联系,并以桃枋承托出檐。此结构常见于南京建筑。 三、中干式:将圆木式半圆木二端开凹榫,组合成矩形木框,层层相叠作为墙壁。 ▲木结构建筑类型 我国古代的木结构建筑讲求变化,如单体建筑有殿、堂、厅、轩、馆、榭、阁、塔、亭、阙、门、廊等。平面有方、圆、三角、五角、六角、七角、八角、扇形、曲尺、工字、山字等,绝无一枚。不同的单体相互结合,形成了从住宅到庙宅、宫殿等各式建筑群。相比之下,用一张图纸造就千篇一律的“火柴盒”虽“多快好省”,但不求精神,不知这些建筑师们如何面对我们的祖先? ▲中国古建筑中“大木作”和“小木作”(宋式称呼,也即木制装修)基本构成了木结构艺术。 大木作即木建筑的主要结构部分,由柱梁、枋、檩等组成。 “柱”可分为外柱和内柱,包括檐柱、重柱、中柱、山柱、童柱等。 “枋”包括“额枋”、“平板枋”、“雀替”等; “屋架”包括举架,推山与收山,梁、桁、椽等。 “斗榉”是我国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也可以说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形式,因此此处不好多述几笔。 “斗”由方形的斗、升和矩形的、斜的昂组成,在结构上挑出承重,并将屋面的重量传递到柱上。此外,它对建筑的外形起到了很好的装饰作用。 “斗”最早出现于周代的青铜器,战国时期中山王墓所发掘出的金银镶嵌龙凤形方案,其案面之四隅支柱就有了早期的“斗”及“拱”。汉代的画像砖石、壁画、建筑明器及记载中也有许多。唐代是斗拱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些时的斗拱与后来的形式、制作也较为接近了。斗拱的建筑发挥了重要作用。佛光寺建于公元857年,是唐代山西五台山最著名的佛教寺院之一,东大殿面阔七间34米,进深八椽17.66米,殿内柱上充分运作了斗拱结构,不仅牢固无比,经1 100多年未有变形,而且与室内结构完美配合,取得绝妙的艺术效果。至宋代,斗拱发展到成熟时期,在《营造法式》中已有详尽说明。在宋代留下的一些古建筑中,我们可以充分地了解辽、金,乃至明清以后,斗拱虽继承了唐宋,但其发生了变化尺度渐小。 宋代开始,将建筑的装修称作“小木作”,即建筑的外檐装修和内檐装修,外檐装修在室外,如走廊的栏杆,檐下挂落外门、窗等,内檐装修在室内,如隔断、罩、天花、藻井等。 “小木作”在中国古建筑中独领风骚,其中门、窗等又别有风格。 门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板门,有“棋盘板门”和“境面板门”等形式。棋盘板门,顾名思义看上去犹如一张棋盘,即以边梃与上、下挂头组成边框,框内置横幅(清称“穿带”)若干条,再在框的一面钉板,四面平齐不起线脚。如此这般便形成棋盘似大门。讲究的还要加上门钉和铺首,好似盘中落子。清代的门钉纵向有十一、九、七、五路钉法,钉问的横的距离可按钉径的1、1.5或2倍布置,门上置铺首及门环,直径为钉距的2倍。境面板门的门扇不用木框,完全用原木板拼合,背面再用横木联系。二是隔扇门。一般作为建筑的外门或内部隔断,自唐代开始使用,宋以后更为广泛。宋亦称之为格子门。至明清则普通使用,隔扇也是由边梃和抹头组成。大致划为“花心”与“裙板”二部,唐代花心常用直棂或方格,宋代又增加柳条框、纹等。明清花样纹式更多,不胜枚举。框格间可糊纸或薄纱,或用磨平的贝壳装饰。裙板是隔扇的装饰重点所在,宋代以后多施花卉人物或其他有象征意义的装饰或浮雕。 此外,还有在室内起隔断空间和装饰作用的“罩”。 窗:窗在汉代已有多种式样出现,唐以前以直棂窗为多,固定不能开启。自宋代起开关窗渐多,在类型和外观上有了很多发展。 古代建筑中窗多为木结构,主要有“直棂窗”、“槛窗”、“支摘窗”、“横披”、“漏窗”等式样。 直棂窗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有大量表现,自明代起,它逐渐被槛窗所取代,但在民间中更有偶存。……书摘1……

媒体关注与评论

序装饰是人类的本能,它萌发于每一个健康的心灵,它活跃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从古到今,只要有人类的痕迹,也必定留下装饰的痕迹。可装饰究竟是什么:装饰是一种物品?装饰是一种艺术风格?装饰是一种附属物?装饰是艺术的点缀还是艺术的精华?装饰决定一切还是装饰无关紧要?我们常常难以回答。我们只知道,要想把装饰从地球上剔除就像把水分从世界上挤干一样不可思议。 装饰是悠远的,它透露着人类原始的艺术智慧和生活情趣,装饰是时尚的,它营造着未来的理想梦境。装饰是浩瀚的,大到园林建筑小到日常用品,范围之大、品类之多令任何一种艺术形式望而生畏;装饰是神秘的,高雅和世俗、传统和革新、华贵和质朴、喧闹和宁静……因为装饰的缘故而脱凡人圣。装饰是洒脱的,它从来没有左右过历史的进程,繁荣的时代因为装饰而更加繁荣,败落的时代也因为装饰而保留了一份无奈和清淳;装饰是恒久的,人文可以腐化,信仰可以贬值,艺术可以衰落,而装饰却依然在装饰,装饰也仅仅是装饰。 装饰可以是一种物件,它的存在仅仅是为了供人玩赏。装饰也可以是一种艺术风格,可这种特有的风格却开启了人们的内心视象,让人看到了一种夸张而修饰过了的自然景象。无论是作为供人玩赏的装饰品,还是作为艺术风格而起修饰作用,它附属的属性似乎在所难免。 附属归附属,装饰在设计中的作用还真回避不了。翻开任何一个国家的设计发展史,都能找到一段离开了装饰就不知道怎么设计的时代。在设计的初级阶段人们想的就是美化、就是装饰。几乎所有的设计领域:包装、广告、服装、日用品等均是装饰图案的一统天下。工业革命以后,随着标准化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设计师开始思考在机器和工具上的装饰纹样究竟有多大的价值。开始思考设计的本质、设计的价值取向和设计的精神理念。人们的设计意识一旦苏醒,装饰必然首当其冲地遭到质疑和排斥,具有革新精神的人们再也不能忍受由装饰来摆布设计的局面,他们一次次试图超越装饰,以一种更为直接的设计表述和纯粹的功能取代美化和修饰。他们甚至向装饰开战,认为它阻隔了人们通向设计理念,搅乱了正常的设计程序,异化了设计功能与设计美学的关系,因而要把装饰从一些设计领域中彻底剔除。建筑设计师曾经倡导过无装饰建筑·包装设计史上有过无装饰包装。装饰图案、装饰纹样确实也非常得体地从一些领域里退却,至少目前没有设计师会打算在电视机或者电脑的外壳上镶点儿装饰纹样。然而,没有装饰纹样并不意味着没有装饰精神和装饰理念。电视机、电脑有外形、有按钮、有品牌文字,外形的线条走势、按钮的形状和位置,品牌和文字的设计,所有这些都有一个美观和修饰的问题,即便没有纹样也回避不了装饰,摆脱不了装饰。没有纹样的形态也是一种装饰理念的体现。不少捧战装饰的设计师,最终发现纯粹的设计也仅仅是一种装饰形式,一种更为“纯粹”的装饰而已。诚然,设计必定有自己特有的功能,包装需要准确的视觉传达和对商品的保护,广告需要准确的诉求和有针对性的受众,电视和电脑显然要将操作方便和性能优化放在第一位。但这些功能并不是非要和装饰和美化相抵触,装饰也不会非要和设计理念过不去。相反,好的设计恰好是两者的高度统一:既美观又实用,既时尚又舒适,既赏心悦目又得心应手,何乐而不为。 值得注意的是,时至今日,装饰在设计中的意义显然需要我们进一步理解。 装饰是一种“附属”,可它往往承载着设计中最为“文化”的部分。正因为装饰的存在使设计的历史没有同时光一起消失。使我们在豪华而丰满的装饰中享受着现代文明的灿烂阳光,在斑驳而又苍凉的装饰中体味着古老文明倾覆的呻吟和痛苦。 装饰是一种“附属”.可在现代生活中,这种附属必不可少。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中的装饰因素会越来越多。人们为了享受而装饰,为了显示而装饰,为了欣赏而装饰,为了兴趣而装饰,为了满足而装饰,为了消遣而装饰,……甚至为了装饰而装饰。“附属”之中,装饰不时在隐秘地拨弄人们的性情和心灵,这是谁也否认不了的。 装饰是一种“附属”,可在设计中,“附属”不是绝对的,“附属”随时可能转化成为设计成败的决定性因素。领导世界潮流的巴黎时装,绝不是因为它的保暖遮体功能,它的装饰、修饰人的功能就是决定一切的因素。保暖遮体变成了装饰的附属功能。 装饰是一种修饰,可它注定是设计的重要内容。装饰纹样可以从蒸汽机头上退出,但在世界上最快的法国TGV的火车头上仍然是由鲜明醒目的色彩作装饰。我们可以嘲笑占人在杀戮的兵器上挂着斯文的装饰纹样,然我们仍然可以见到在最现代的战斗机上装饰着尖牙利齿的图形。在这里,装饰好像在给那些过分紧张的设计松一下筋骨,紧张之余有一点儿情趣。装饰确实经常为某种设计的使用功能补充着必不可少的亲和力,在物理功能和心理影响之间微妙地发挥平衡和调节作用。 我们并不同意设计仅仅就是装饰,装饰不是设计的万能动词。设计过分偏劳装饰容易导致内容空洞,我们更反对食古不化、泥洋不通地照搬、堆砌、装饰,门面堂皇并不能弥补内容的不足。然而,事实是相当一段时间,装饰确实成一个被人们遗忘的角落。装饰的精神、装饰的理念、装饰的意趣、装饰的内涵为大家所漠视。装饰一旦与设计分离,受到设计的冷落,装饰本身的生存便成了问题,这似乎并不足惜,然装饰所承载的文化必然同时受到冷落,这是必须要注意的,因为它最终会迷失越来越红火的设计本身。盲目地排斥装饰,设计必然变得越来越苍白。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到了50年代末,发达国家中的大多数人花费在个人爱好上的时间和金钱猛增。这时候,经济学家出来总结道:一个国家的NGP指数显示,当人们花费在温饱上的钱不到收入的一半时,生活中休闲的比重将越来越大。这同样意味着,生活中装饰的需求将越来越多,设计中装饰的含量也将越来越大,设计越来越不能没有装饰。17世纪诗人张潮有一段话“花不可以无蝶,山不可以无泉,石不可以无苔,水不可以无藻,乔木不可以无藤萝,人不可以无癖。”这简直就是在直呼:包装不可无装饰,服装不可无装饰,家居环境不可无装饰,生活不可无装饰,任何一种设计都不可以无装饰。装饰的精神永存。 推出本套丛书的宗旨就是基于如上的思考。探讨一些散布在各个设计领域的装饰因素和装饰理念,探讨装饰在信息时代的价值,探讨装饰的新的时代特征。我们无意以装饰来驾驭所有的设计门类,但所有的设计门类回避不了装饰。 本丛书足各位专家们积长期的研究和思考,从自己独特的视角,并且结合具体的设计门类,道出了他们对装饰的独特理解。丛书不强调体例的统一,不盲求确切的至理明律,有严谨如学术著述,有潇洒如随笔小品,也有对话阔言纵论。读过这些书后,相信读者再也不会用千篇一律的定义来理解装饰,会找到自己对装饰的感觉,也找到装饰在自己心日中的定位。 装饰可以助你在各种设计领域中大展宏图,装饰可以时时给你的生活补充乐趣。


编辑推荐

本书探讨一些散布在各个设计领域的装饰因素和装饰理念,探讨装饰在信息时代的价值,探讨装饰的新的时代特征。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装饰与器物造型 PDF格式下载



图片大而多 文字内容泛泛而谈 缺乏深度 技术 艺术 文化方面都一笔带过 定价六十太贵了 半价买来觉得不值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