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经济特区与中国政治发展

朱德米 重庆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1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作者:

朱德米  

页数:

295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经济特区与中国政治发展》试图以经济特区的设立、发展和逐步与其他地区趋同化的历史变革为线索来解释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逻辑和遵循的模式,阐述经济特区对中国政治发展的影响,主要关注的的是国际因素如何从“外生变量”转变成“内生变量”,从而促进了当代中国的意识形态嬗变和制度变革。经济特区的政治效应还体现在它是国家创亲的的“试验田”以及由此带来的“示范效应”和“扩散效应”上,也许还可以说经济特区的“今天”就是其他地区的“明天”。因此,与关注经济特区的经济效应研究不同,我们主要是从政治学的角度来研究经济特区,也就是经济特区的“政治溢出”效应。这些是本书讨论的主题。  研究的视角是从经济特区的构想、建立、发展到示范效应的扩散,从中折射出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从传统封闭的社会向现代开放的社会转变的历程,在其中探索政治层面发生的变革。因此,本书属于中观层面的研究,关注的中心问题是过去20多年里中国的政治发展。

作者简介

  朱德米,1972年2月生于江苏盱眙,1999-2002年师从复旦大学林尚立教授攻读博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获政治学博士学位,现为同济大学公共管理系讲师,主要从事MPA项目《政治学》和《公共管理学》的教学工作,在国内主要研究领域有比较政治经济学,地方政府治理等。主要论文有:《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兴起》、《当代西方政治科学最新进展》等。目前正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公共政策制定与公民参与》项目的研究。

书籍目录

总序前言一 写作动机二 研究主题和理论假设三 研究逻辑和分析框架四 研究计划第一章 研究的基础和研究和逻辑第一节 研究的基础:海外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研究述评一 当代中国政治研究的困境二 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文献述评的评述三 海外当代中国政治转型研究的述评四 对海外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研究的批判第二节 研究的逻辑:比较政治经济学视野中的经济与政治相互支撑逻辑一 新政治经济学的发展二 比较政治经济学的知识谱系三 比较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四 经济现象的政治逻辑和政治现象的经济逻辑:比较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内容五 比较政治经济学与当代中国政治转型的研究第二章 经济特区决策过程中的意识形态因素:政治发展的现念基础第一节 经济特区决策的意识形态背景一 合法性危机二 真理与实践关系的讨论三 实事求是:经济特区决策的观念基础第二节 经济特区决策:在意识形态的真理和工具成分之间一 “四个现代化”与对外开放二 设立经济特区:上下互动的决策创新模式第三章 经济特区的发展与意识形态的嬗变:经济绩效与观念争论第一节 意识形态视野中的经济特区发展:1979-1986年的经济特区……第二节 经济特区引发的思想争论:1987年以来的经济特区第三节 意识形态和中国政治转型:经济特区的观念效应第四章第三节 经济特区制度变革的理论框架第二节 经济特区的经济制度变革:以制度关联性为视角第三节 经济特区的国家建设:行政体制的改革第四节 经济特区的民主建设:1999年深圳市大鹏镇镇长选举的制度分析第五章 经济特区的政治发展动力:公民社会的成长与制度选择第一节 利益聚集与集体行动:深圳市业主维权个案研究第二节 业主维权与制度选择——经济和特区的制度效应结论 经济特区的政治效应与中国政治发展参考文献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经济特区与中国政治发展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