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心灵渡口

达亮 重庆出版集团图书发行有限公司(重庆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6  

出版社:

重庆出版集团图书发行有限公司(重庆出版社)  

作者:

达亮  

页数:

181  

Tag标签:

无  

前言

  去年冬天,收到达亮的稿件后,没有来得及细看,就与几位同伴一起去了柬埔寨。  柬埔寨是印度教和佛教的国度,柬埔寨的地理位置是北纬十三度。基于这两个原因,一路上,我们都在寻找菩提树。以前我们曾在广州寻过,在厦门寻过,均无果。  我们的司机是个二十四岁的柬埔寨小伙子,会一点点中文。从暹粒吴哥景区的女王宫出来,路过几座掩藏在绿树背后的木板吊脚楼时,他曾指着几株模样不错的大树对我们说,那就是菩提树。  我们激动万分地下得车来,对着树左看右看,又举起相机左拍右拍,坐树下拍,闭着眼拍,合着掌拍- -可后来才知道,这并非菩提。  没有找到菩提,却找到了微笑。在吴哥通王城的东西南北四大城门口,在迷宫般的巴戎寺,有着吴哥建筑中独特的四面佛,那些笑意浮现在林立的塔殿上,任何一个角度都是微笑。宽嘴,丰唇,翘角,微抿,许多的微笑,四面八方的微笑,很微妙很神.秘的笑,正看侧看都是笑,阳光下阴影里都是笑,那笑刻在粗砺的石头上,残破了都是笑。  笑得如此之好,买一些工艺品回去送人呀。奇怪的是,我们在暹粒在金边的许多工艺品商店里,看到今人的雕刻与绘画的模拟品,那笑的唇线,变形的、拘谨的、僵硬的、过分的、夸张的……没有一个能与之相比拟。只好一个也不买。  也不奇怪,如今的人活得目的性太强。电视上见识过大笑俱乐部,据说是为了长寿,一个个笑得像疯子,有几分恐怖;许多服务行业规定笑起来必须露8颗牙,否则扣奖金;现代工匠制造的那些镀金的、仿真的、做旧的微笑,或许有笑纹,有笑模笑样,但那种既是笑开的又是含蓄的,由心底生出才荡漾在脸上的,只笑给自己与尘世的一切无关的笑,今天哪里还会有? 不想在金边的大皇宫,得来全不费工夫地,我们忽然找到了菩提。  这是我第一次确切地见到的菩提树,仿佛正是我心中所想的形状。树干笔直,树冠周正,就像小孩子画出来的第一棵树。叶子绿得纯正,椭圆的心形,脉络清晰可辨,叶梢有一个修长的小尖尖,叶面光润油亮,不染一尘一埃。后来我将它的照片贴在网上,有网友说:这树的品相果然不一样。  回来,静下心,看达亮的文章。  达亮的文字,都是有关心灵的,看看文章的标题就知道了:《心之眼》、《置心一处》、《心情雕刻》……而书名,就叫《心灵渡口》。  达亮讲的故事,往往先让人一愣,然后有所了悟。比如: "请问禅师,船夫载客过江,船行时,船在沙滩上轧死很多螃蟹。这是乘客的过错还是船夫的过错?" "这不是乘客的过错,也不是船夫的过错。" "那究竟是谁的过错呢?" "是你的过错!"禅师两眼圆睁,大声地对某居士说。  无心莫造罪,陷人入罪才真正有罪! 还有这一则: 一次,有人请问一位国画大师:"画什么最难?"大师默然不语,如入定中。久之,那人再问,大师仍闭目不语。客遂请辞。此时,大师乃舒眉缓语道:"不画什么最难。"客人不解,请再释之。大师日:"有相皆是假,空处最难描摹。" 达亮的文字,也是一种寻找,寻找什么?寻找一颗良好的心,一种爱人的性情,一种坦直、诚恳、忠厚、宽恕的精神。我恍然大悟--达亮也在寻找菩提。  关于寻找菩提,史铁生有段精彩的论述: "寻找菩提,便意味着开始一场前途叵测的精神跋涉。在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生命之旅中咀嚼着生命的轻与重、苦与乐。每当立于生命固有的疑难,立于灵魂一向的祈盼,就想念菩提,寻找菩提。寻找菩提,回望心灵虚空的安静。在想念菩提中油然地通向安静。一次次投靠安静,回到生命的起点。在现实与虚空的交界处,菩提矗立着,葳蕤而高大,通体光明。" 以此为《心灵渡口》之序,让我们一起寻找菩提。

内容概要

生活在当今,心灵的宁静的确不易得,因为我们的心永远会被外在的力量所左右,未尝获有真正的内心生活,因而也就失去了回归自我的心路。本书字里行间充满了睿智与禅机,对困惑于当前物欲横流的社会现象的人们,应该是一帖清凉剂与镇定剂。 启人心智的感悟,充满禅意的对话,令人莞尔的幽默。一本充满禅味诗意的散文随笔集,揭示隐藏生活中的,不易觉察的人生哲理。生活在当今,心灵的宁静的确不易得,因为我们的心永远会被外在的力量所左右,未尝获有真正的内心生活,因而也就失去了回归自我的心路。心灵渡口,教你认识内心深处真正的家园,寻找灵魂得以皈依的休息场。

作者简介

达亮,山东济南人。1996年出版诗集《岁月无悔》。2001年在海内外报刊发表论文、散文、诗歌多篇。2002年在台湾出版第一本散文随笔集《菩提人生》。2003年出版散文随笔集《落叶菩提》、《蝉心》。2005年出版散文随笔集《潮州开元寺》,并被广东人民出版社列入“潮汕文化知识丛书”。2005年加入广东作协。个人主页:http://puti.tougao.com 电子信箱:mike@pub.chaozhou.gd.cn

书籍目录

寻找菩提(序一)此心安处是吾乡(序二)心之眼置心一处心情雕刻火海人生流言止于知者也是修行活着目标生命的极致生日旅游人生三境素养吾心有主童心人生茶点简单的生活婆子烧庵将心安心定心石点铁成金三心未了一叶落知天下秋悟境穷透了适己之路禅林逸事罪从心起荣枯亦菩提一盏灯全凭心地用功夫开心窗打水漂知止片石滴水迷悟之间一休和尚心药方筷子的哲思燃心为灯退步原来是向前灵魂的出口此心安处是吾乡解读《好了歌》性定菜根香心中的奶酪儒佛交辉两宗师行云流水一孤僧清而不玄的酒仙境界

媒体关注与评论

前言去年冬天,收到达亮的稿件后,没有来得及细看,就与几位同伴一起去了柬埔寨。柬埔寨是印度教和佛教的国度,柬埔寨的地理位置是北纬十三度。基于这两个原因,一路上,我们都在寻找菩提树。以前我们曾在广州寻过,在厦门寻过,均无果。我们的司机是个二十四岁的柬埔寨小伙子,会一点点中文。从暹粒吴哥景区的女王宫出来,路过几座掩藏在绿树背后的木板吊脚楼时,他曾指着几株模样不错的大树对我们说,那就是菩提树。我们激动万分地下得车来,对着树左看右看,又举起相机左拍右拍,坐树下拍,闭着眼拍,合着掌拍— —可后来才知道,这并非菩提。没有找到菩提,却找到了微笑。在吴哥通王城的东西南北四大城门口,在迷宫般的巴戎寺,有着吴哥建筑中独特的四面佛,那些笑意浮现在林立的塔殿上,任何一个角度都是微笑。宽嘴,丰唇,翘角,微抿,许多的微笑,四面八方的微笑,很微妙很神.秘的笑,正看侧看都是笑,阳光下阴影里都是笑,那笑刻在粗砺的石头上,残破了都是笑。笑得如此之好,买一些工艺品回去送人呀。奇怪的是,我们在暹粒在金边的许多工艺品商店里,看到今人的雕刻与绘画的模拟品,那笑的唇线,变形的、拘谨的、僵硬的、过分的、夸张的……没有一个能与之相比拟。只好一个也不买。也不奇怪,如今的人活得目的性太强。电视上见识过大笑俱乐部,据说是为了长寿,一个个笑得像疯子,有几分恐怖;许多服务行业规定笑起来必须露8颗牙,否则扣奖金;现代工匠制造的那些镀金的、仿真的、做旧的微笑,或许有笑纹,有笑模笑样,但那种既是笑开的又是含蓄的,由心底生出才荡漾在脸上的,只笑给自己与尘世的一切无关的笑,今天哪里还会有? 不想在金边的大皇宫,得来全不费工夫地,我们忽然找到了菩提。这是我第一次确切地见到的菩提树,仿佛正是我心中所想的形状。树干笔直,树冠周正,就像小孩子画出来的第一棵树。叶子绿得纯正,椭圆的心形,脉络清晰可辨,叶梢有一个修长的小尖尖,叶面光润油亮,不染一尘一埃。后来我将它的照片贴在网上,有网友说:这树的品相果然不一样。回来,静下心,看达亮的文章。达亮的文字,都是有关心灵的,看看文章的标题就知道了:《心之眼》、《置心一处》、《心情雕刻》……而书名,就叫《心灵渡口》。达亮讲的故事,往往先让人一愣,然后有所了悟。比如: “请问禅师,船夫载客过江,船行时,船在沙滩上轧死很多螃蟹。这是乘客的过错还是船夫的过错?” “这不是乘客的过错,也不是船夫的过错。” “那究竟是谁的过错呢?” “是你的过错!”禅师两眼圆睁,大声地对某居士说。无心莫造罪,陷人入罪才真正有罪! 还有这一则: 一次,有人请问一位国画大师:“画什么最难?”大师默然不语,如入定中。久之,那人再问,大师仍闭目不语。客遂请辞。此时,大师乃舒眉缓语道:“不画什么最难。”客人不解,请再释之。大师日:“有相皆是假,空处最难描摹。” 达亮的文字,也是一种寻找,寻找什么?寻找一颗良好的心,一种爱人的性情,一种坦直、诚恳、忠厚、宽恕的精神。我恍然大悟——达亮也在寻找菩提。关于寻找菩提,史铁生有段精彩的论述: “寻找菩提,便意味着开始一场前途叵测的精神跋涉。在那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生命之旅中咀嚼着生命的轻与重、苦与乐。每当立于生命固有的疑难,立于灵魂一向的祈盼,就想念菩提,寻找菩提。寻找菩提,回望心灵虚空的安静。在想念菩提中油然地通向安静。一次次投靠安静,回到生命的起点。在现实与虚空的交界处,菩提矗立着,葳蕤而高大,通体光明。” 以此为《心灵渡口》之序,让我们一起寻找菩提。


编辑推荐

《心灵渡口》由重庆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心灵渡口 PDF格式下载



喜欢达亮,喜欢淡淡的禅意


前几年在云南接触到达亮的书,觉得当中的禅意是实实在在的……后来买了他的书,却被朋友借走了,于是再买回来,很可惜另一本《滴水禅思》缺货没买到。希望快补上货……


随手翻翻,平静心情


很不错的一本书,我喜欢里面那篇关于生日的文章!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