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吸烟的历史

李科文 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
出版时间:

2007-6  

出版社:

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  

作者:

李科文  

页数:

223  

字数:

261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吸烟,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是随处可见的一个日常动作,是人对自己的一种心理态度,也是给人的健康可能导致一定麻烦的“优雅”行为。据史料记载,玛雅人早在3500年前就开始了吸烟。但迄今为止,考古学发现人类吸烟的最早证据是位于墨西哥贾帕思州倍伦克城的一座建于公元432年,叼着烟管的玛雅人浮雕,而最早对人类吸烟行为有所记载的文献出现于14世纪的萨尔瓦多。1492年,意大利航海家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在西班牙女王伊莎贝尔的授命下扬帆西进,并于同年发现了新大陆,他将美洲的黄金和印第安人的吸烟方式带回了欧洲。但是,哥伦布从印第安人那里带回的这种新奇事物遭到政府和宗教界的强烈反对,尤其宗教界还将吸烟判定为人格和道德丧失的低级行为,英国冒险家瓦尔特·雷列爵士还因倡导吸烟而被英王送上了断头台。尽管如此,吸烟所给人带来的奇妙体验还是很快让包括曾经拒绝过它的人所接纳。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开辟的东方航线抵达了印度的卡利卡特港,荷兰人后来又将它延长到中国。17世纪,烟草沿着东方航线传人明王朝时的中国,吸烟的风尚不到二十年便盛行全国。到清代中后期,吸烟不仅成为部分文人雅士、商贾官宦的习惯,这种始于男子的习性还渐入闺房绣阁,吸食鼻烟更被视为高雅之举。  英文的“tobacco”源于西班牙语“tabaco”,而“tabaco”一词则是哥伦布误将印第安土著居民的烟具(达巴科)当成烟草而得。虽然汉字中的“烟”早在“三代”时就已出现,东汉经学大师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还将“烟”字拆分并详解其意,但所及之“烟”均非今日烟草之“烟”。中国真正对烟草有所记载的文献始见于明人张介宾的《景岳全书》。此后,明末学者姚旅和方以智又先后将其译为“淡芭菰”和“淡巴姑”,这些称呼至今仍被一些地区沿用。  17世纪后,许多杰出的政治家、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和科学家从不同角度赋予了吸烟行为的特殊内涵。政治家吸烟意味着审慎、智谋与权力;哲学家吸烟体现思想与智慧;文学家、艺术家和科学家吸烟则象征天才与灵感。正如拿破仑、罗素、艾萨克·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鲁迅等,他们是极端的好烟者,他们与烟的故事不胜枚举。在人类历史上,许多著名政治和军事抉择都伴随伟人指问闪烁的烟火而产生,许多伟大著作的原稿上也许仍留存有淡淡的烟草气息。  同时,人们将烟作为“交际应酬之礼、馈赠待客之物”的时间也十分长久。清人陆耀在《烟谱》中说:“酒食可缺也,而烟决不可缺,宾主酬酢,先以此物为敬。”时至今日,香烟已成为一种特殊的交流媒介,它扮演着促进交流的重要角色,起着拉近彼此距离和润滑人际关系的作用。人们将敬烟当成递送名片后的承接步骤,这种行为如同欧洲人见面时相互拥抱一样,是一种礼仪;这种行为让双方在敬献与接纳的瞬间达成共识,并根据纳而吸之或纳而不吸的态度来揣度其用意。久之,就形成了一种以烟为核心的社交现象。  对好烟者言,吸烟所带给人的伴侣感和归属感或可弥补心灵的缺失,并将其意识引入自由而虚幻的境界。康德认为,人的想象力产生于毫无边际的景象之中,无形事物带给我们的快感是消极的美,其最初的感觉将是痛苦的,但这种消极性正是源于想象的崇高美出现的前提。吸烟之时也许正是心灵无意识敞开的时刻,它点燃的是无穷的智慧,开启的是广袤的思维。吸烟也许正是为了获得最后一口自由与梦幻的空气,它所带来的“虚幻”之感正是康德所谓的消极的痛苦之美。法国哲学家让·保罗·萨特将香烟比作“虚无的象征”,虚幻、崇高与超凡脱俗正是香烟的本质,它利用其“饱者使饿,饿者使饱;醉者使醒,醒者使醉”的矛盾特性征服了好烟者。

内容概要

烟草从何时起出现,最早出现于何处,又如何扩散到世界各地,促进这个过程的一切偶然因素,《吸烟的历史》为你详实道来;从第一个吸烟的古代烟客到烟草弥漫全球后的现代烟客,烟客及其烟文化的发展,也将在《吸烟的历史》中条分缕析;从早期祭祀典礼上的礼仪到把吸烟者送上断头台,人与香烟,有多少爱恨纠缠?《吸烟的历史》对此也将精心剖析。  吸烟的历史,不同于“烟草的历史”,它记述的是人与烟草的关系史,是吸烟行为与人的瞬间心态的关系史。它关注各个时代人们的吸烟常态,并且把吸烟的动作置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背景之上加以解读,将吸烟的礼仪、吸烟的方式、吸烟的心态等,在“烟”消散于空气后重新梳理。所以,本书是对转瞬即逝的日常烟文化的全新记述。

书籍目录

前言绪论 烟草征服世界 “烟”字的来历 烟的别名 烟的传播与烟文化的泛滥 烟草征服世界第一章 烟草的传播史 烟草的原产地之争 烟草原产地东亚说 烟草原产地美洲说 烟草原产地南美说 烟草原产地非洲说 烟草的传播历程 从非洲传到美洲 从美洲传到欧洲 从美洲传人中国 附一:漳州、泉州:烟草最初传入地 附二:烟草从我国传到美洲 烟草的种植 烟草种植的贵族化时代 烟草种植的平民化时代 烟草的加工 烟草的原始加工方法 烟草的作坊加工 烟草的大机器生产时代 第二章 吸食烟草的历史 未曾消失的香烟:远古时候的烟者 帕伦克神殿中,古代玛雅人吸烟的浮雕 美国帕布罗城印第安人居住的洞穴遗址中的烟叶、烟斗 墨西哥马德雷山洞里的空心草秆 哥伦布带回烟草:近古烟文化 吸烟的人群 近古烟的包装与广告 近古烟具种种 近古时代烟的种类 附:近古诗人与烟 近代的烟客及烟文化 吸烟人群的扩大以及数量的增加 吸烟方式以及烟具的变化 近代烟草与烟草制品的种类 近代烟的包装与广告 烟草业的崛起:国家烟草相关机构的设立 吸烟的风俗种种 烟草统治世界:现代人与烟草 绝对普及:吸烟人群的无限扩大 烟具逐渐淡出:现代人吸烟方式的简化 现代烟草种类 烟草业的巅峰时期 烟视媚行:烟的现代作用 现代名人与烟第三章 烟与人类的关系 从治疗梅毒到慢性自杀:烟的认识史 人类早期对烟草的认识 “吸烟有害健康” 把雷利爵士送上断头台:禁烟的历史 西方反烟运动 中国历代禁烟 全球四次大控烟及反烟浪潮 各国政府对《烟控公约》的反应 附一:世界反吸烟浪潮及禁烟运动编年史 附二: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世界无烟日”主题 所有的事,活着,吸烟:吸烟的种种理由 为什么要吸烟

章节摘录

  美洲还流行一种用鼻子吸食烟草的方式。这种鼻烟的加工方法是:将腌制好的烟草叶子干燥、烘烤并研磨成粉状,再将粉末装入葫芦或者葫芦瓶中,将古柯(coca,南美及西印度群岛昕产的一种药用植物)掺和进烟草里,点燃之后,用一根中空的芦苇或者兽骨头来吸用。吸烟时,把芦苇或兽骨插入鼻孔,一些部落用加长的吹入器互相吹入对方的鼻子孔中,提高吸入的烟量,加速鼻烟的麻醉效果。这种原始的鼻烟加工方式在印加人中最盛行。印加人以半人半神的共产的形式在他们首领的倡导下,首选吸鼻烟的方法来表达他们欲仙欲醉的生活追求。  同时,在南美,加工方法最简单的莫过于雪茄和卷制烟卷。他们把熏制好的烟叶裹在芭蕉叶或者玉米壳皮里来吸。他们加工制作的雪茄是巨型的,特别是巫师使用的是一米或者一米以上的雪茄。原始的加工方式是:把熏制好的烟草围着一根小树枝或者香蕉叶子的主脉裹起来。一些部落还发明了专门的雪茄支架,它可以握在手中,也可以把锋利的末端插到地里来支撑庞然大物一样的雪茄。他们还在雪茄上撒上“卡拉镎”颗粒,吸烟时,颗粒燃烧发出啪啪的声响。巫师们就在这种氛围中进行与灵魂的对话。  1571年,英国皮埃尔·佩纳和马蒂阿斯·德·罗贝尔描写了烟草的原始加工方法:“你们会发现,从那里(新大陆)回来的船长和其他人,都使用棕榈叶和稻草秆做成的小漏斗,漏斗一端塞满烟的叶子磨成的碎屑。他们把它点燃,尽可能地张大嘴吸烟。他们说这样能减轻饥渴,恢复体力,使人精力充沛。”  吸烟之风盛行于欧洲文明社会后,西班牙人通常吸雪茄,英国人喜用烟斗作为这种新习惯的工具。这或许是与他们在北美洲看见的印第安人不同的吸烟方式有关。几千年来,那些印第安人已经把烟斗吸烟变成了一种高雅的艺术。英国人最早使用的烟斗是小型的陶制装置,这种装置通常是配设在吸烟室里,是吸烟室的财产。故吸烟室在英国大量涌现。最早记录英国人烟斗吸烟的是哈力森的《年表》:“最近,英国人开始广泛地用一个小勺子形状的工具吸食一种名为烟草的印第安植物,并把烟从嘴里传到脑袋和胃部。”  伊丽莎白时代,社会上有一个永恒的话题:“为什么要吸烟?”回答是:“为了快乐!”  在日本,长崎的医生坂,描写了当时日本人吸烟习性和加工方式:“最近一种新的名为烟草的东西开始流行起来,把大片的叶子切碎,人们就吸人它的烟气。”  在非洲,当地部落吸食烟草的加工方式就更简单。当叶子还是绿色的、新鲜的时候,他们就将其榨出汁液来,目的是保留叶子的全部能量放在煤堆上把碎片烘干,切碎备用。他们有的部落的烟斗钵是用陶土做的,非常大,下端插入一细小的空心茎,有一英尺半长,通过这种方法将烟吸人腹中。  ……

媒体关注与评论

  香烟,在危害你的同时,给你生存的活力!  ——安妮·莱克拉克  戒烟有什么难的,我已戒过一千次了。  ——马克·叶温


编辑推荐

  《吸烟的历史(经典彩图本)》是为“惜”烟者们精心卷制的一支日久沉香的“香烟”。   《吸烟的历史(经典彩图本)》讲述了人类从古至今关于烟的种植、加工、包装、传播、吸食等方面的行为、风俗和文化、是一部关于吸烟的文化简史。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吸烟的历史 PDF格式下载



快捷、方便、质量好


对我没什么用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