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与农事活动
2007-5
陕西科技
李士高
197
138000
无
农谚说:“不懂二十四节气,白把种子扔地里。”意思是说如果不懂得二十四节气,不按节气种田,便不会务农。可见二十四节气对农业生产是多么重要。 产生并发源于黄河流域的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的一枝奇葩。它是中华民族先辈们的一项伟大创举,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农业气候历法,至今仍为中国所独有。 中国人从远在五千年前中国的农耕始祖后稷在现今的陕西武功设“教稼台”教民农耕开始,便逐步悟出一个道理:农业生产必须“顺应天时”,只有顺应天时,五谷方可丰登。要顺应天时,首先必须掌握农事季节,掌握气候规律,按季节、按气候规律务农。 我国古代,文化比较发达的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人们,在其生产实践中,不断地观察天象、气象、物候、气候的变化规律和特征,不断地总结经验,终于在距今四千年前的我国夏代,开始制定“节气”。后经两千多年的完善,于秦汉时期建立健全了“二十四节气”这个古老的农业气候历。
本书是陕西省气象局农业遥感信息中心高级工程师李士高同志对其近半个世纪以来在农业气象服务工作中运用二十四节气的感悟和经验总结。书中简要地介绍了二十四节气的由来和发展,节气的基本含义,解读了有关节气农谚,叙述了陕西地区各节气的常年气象气候条件和农事活动。本书是一个集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科学普及读本。它对于广大农村农民群众运用二十四节气,掌握天气气候规律,科学地安排日常生产生活,顺应农时、不违农时,破除迷信、科学种田,争取农业丰收,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本书还可作为气象台站开展生态与农业气象轨道建设的参考用书。
一、二十四节气的基本常识 (一)节气的名称和由来 (二)节气的基本含义二、二十四节气的相关关系 (一)节气和各历法的关系 (二)节气与季节和节令三、二十四节气的有关气象知识 (一)日照方面 (二)气温方面 (三)降水方面 (四)露方面 (五)霜方面 (六)雷和土壤解冻方面 (七)春长和春短方面四、二十四节气的农事谚语 (一)四季节气农谚 (二)有关节气农谚(俗语)之浅解五、二十四节气的有关误区 (一)两头春与无春年 (二)节气早来与节气晚来 (三)早上立秋与晚上立秋 (四)雨水之水与白露之露 (五)“立春雷”与“惊蛰雷” (六)夏至五月初与夏至五月半 (七)立夏到小满,种啥也不晚 (八)热在三伏与冷在三九 (九)伏期的长短与炎热期的长短 (十)霜降与霜冻 (十一)小寒与大寒 (十二)农历闰年与平年的气候六、二十四节气的气候及主要农事活动七、二十四节气的科普知识及相关农事、农谚 (一)逐个节气的科普内容 (二)二十四节气的有关农谣、口诀八、陕西各地日出日没时刻表后记二十四节气歌
春雷打得早,收成一定好。(指开春早) 立春天晴,风调雨顺。 立春多动一锨土,秋季多收一斗粮。 立春下大雪,百日下大雨。 春雪落一尺,河水涨一丈。 立春西北风主旱。 开春杀一虫,强过秋季杀百虫。(指消灭虫源) 雨水有雨,农家大喜。 雷打惊蛰前,山里好种田。(指山区春暖早) 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 惊蛰十日地开门。(指土壤解冻) 惊蛰暖和和,蛤蟆唱山歌。 惊蛰不犁地,好似蒸笼跑了汽。 惊蛰吹起土,倒冷四十五。(指春初冷空气活动频繁) 惊蛰吹大风,冷到五月中。 雨打惊蛰节,二(3)月雨不歇。 春不分不暖。(指未到春分) 春分麦起身,雨水贵如金。 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种豆子后育秧。 春分过后,种麦(春麦)、种豆(黑豆)。 春分麦梳头(耙耱),麦苗绿油油。 春分有雨病人稀。(指感冒病)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清明前后,种树插柳。 麦到清明齐,禾到大暑割。 清明谷雨紧相连,浸种耕田莫迟延。
还可作为气象台站开展生态与农业气象轨道建设的参考用书。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