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民间面具

杨吉星,伍仁 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9-1  

出版社:

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作者:

杨吉星,伍仁  

页数:

135  

Tag标签:

无  

前言

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如汹涌大潮,势不可挡。对任何一个裹挟其中的国家而言,经济全球化都是一柄双刃剑。利矣,弊矣;是矣,非矣?机遇与挑战并存。当我们从中获得什么时,也同时丧失着什么。全球化伴随着现代化、城镇化、趋同化,传统化、乡土化、民族化就必然要面对濒危、瓦解、崩溃。几乎与此同时,全世界的有识之士都为此进行抗争。文化,也以一种顽强的特立独行的方式,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发出了多样性、本土化的呼喊。时代向一代文化人发出了强劲的挑战,一个无比巨大的文化难题摆在我们面前,等着去破解和应对。中国是世界闻名的文明古国,中国是泱泱文化大国,中国是发展中的正在大步迈向现代化的国家,中国是正在改革开放中急速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中的国家,中国的悠久的农业文明、乡土文化和民族文化正全线濒危,全面告急。我们不能坐视不管,不能无动于衷,不能不承担起应该承担的责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为此倡导、发起和主持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我们坚定地认为,中国各族人民创造的有千万年历史传承的民间文学、民间艺术、民俗文化是中国文化和文明的有机组成,是可以与经史子集、经典遗址遗迹相提并论的伟大的文化遗产,是中国文化中无形的、非物质的、口头的、民间的、活态的另一半。民间文化遗产面临消亡中最严峻的问题在于,它是生活的、大众的、世俗的文化,又是代代口耳相传、口传心授的文化,如果创造它的人们缺乏文化自觉,传承它的青少年对它无所用心,它的濒危就绝无回天之力。所以,我们的口号是,抢救民间文化遗产在根本上是一次文化行动,这个行动的终极目的是要唤醒民众对自己拥有和传承的民间文化的自识、自觉、自爱、自重;要在青少年中普及民间文化知识。

内容概要

面具是原始文化艺术的遗存,它的稚拙、粗野、夸张、变形、怪诞、滑稽、幽默、神圣、狞厉,蕴涵着的深奥的美学风格与精神,令人叹为观止、啧啧称奇。 本书所介绍和选编的的面具形态仅是一个侧面而已。为了展示面具文化的发展历程。我们以萨满面具、傩面具、戏曲脸谱这样一个序列进行编排。本书的出版,本身就是中国民协开展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影响的产物,书中我们特别展示了吉林学者对萨满面具和神话的抢救与发现,其他面具的介绍也侧重于地方民间文艺家协会、中国民协会员所正在进行的研究、传承和创新。

书籍目录

话说面具 神面鬼面狰狞面 人情人性人间戏 北方萨满面具 天神(阿布卡恩都哩)黑龙江宁安 长白山神(超哈占爷)黑龙江宁安 鹰神(嘉浑恩都哩)黑龙江宁安 虎神(他斯哈恩都哩)黑龙江宁安 雪神(尼芒给恩都哩)黑龙江宁安 日神(顺恩都哩)黑龙江宁安 雨神(阿嘎恩都哩)黑龙江宁安 月神(嗲恩都哩)黑龙江宁安 刺猬神(色额恩都哩)黑龙江宁安 大力神(阿平巴胡顺)黑龙江宁安 雾神(他尔曼恩都哩)黑龙江宁安 龙神(木独力恩都哩)黑龙江宁安 火兽神(托阿客米勒)黑龙江宁安 冰神(朱赫恩都哩)黑龙江宁安 江兽(突忽烈恩都哩)黑龙江宁安 水神(木克恩都哩)黑龙江宁安 七色鸟神(车奇克恩都哩)黑龙江宁安 衣神(俄都库恩都哩)黑龙江宁安 祖父神(乌申阔恩都哩)黑龙江宁安 河岸神(代力恩都哩)黑龙江宁安 卜神(多拉日蛮尼)黑龙江宁安 火神(托阿恩都哩)黑龙江宁安 风神(额顿因都哩)黑龙江宁安 九头魔(耶鲁哩)黑龙江宁安 吉凶神(那拉浑蛮尼)黑龙江宁安 银罕(蒙胧文罕爷)黑龙江宁安 狼神(纽呼禄恩都哩)黑龙江宁安 花神(伊尔哈恩都哩)黑龙江宁安 水鸟神(木克嘎思哈)黑龙江宁安 啄木鸟神 (库勒呼恩都哩) 黑龙江宁安……贵州傩戏面具 江西傩戏面具 湖南傩戏面具 川剧脸谱 京剧脸谱 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地戏具有汉文化的深厚传统,但又“活化石”化了,凝固了、停滞了、原地踏步了六百多年。所以带有浓郁的乡风野趣,但又不失儒雅,其面具风格典雅、华贵、富丽的遗风犹存,依稀可见。傩堂(坛)戏源于原始巫舞,多用于驱鬼逐疫的祭仪,现在民间多作为“还愿”、“庆寿”等祭奉仪式。傩堂戏既描绘神话传说,也表现劳动生活及民间故事。演出时演员少则四五人,多则十余人。演出分全堂和半堂:全堂十五天,半堂七天。演唱时有帮腔,用锣鼓等乐器来烘托气氛。傩堂戏早先多为二十四位傩神的面具,现在发展到百余种面具,分生、旦、净、丑等角色。戏分正戏、插戏两部分。正戏有《开洞》、《开路将军》、《唐氏太婆》、《押兵先师》、《开山猛将》、《粱山土地》、《钟馗斩鬼》等;插戏有《王大娘补缸》、《傻二赶狗》、《安安送米》等戏出。其中一部分剧目是从其他地方剧种移植入傩戏中的。贵州安顺地戏是一种有着六百余年历史的民间戏剧。源头也是古老的傩仪,它生于江南(明代弋阳腔主要流行地),长在西南(以贵州安顺为中心)。据载,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出兵南征云南,曾在安顺建城屯兵。南征军队屯集的地区,俗称“屯堡”。正是屯堡人将地戏带人安顺地区。六百多年来,屯堡人顽强地保存了地戏,地戏也成为远离故园的屯堡人互相依存、彼此聚合的精神纽带。时至今日,安顺地戏依然保留早期傩剧的艺术特征:一人领唱,众人帮和,伴奏乐器仅一锣一鼓而无弦索,弋阳腔古韵犹存。民间习称地戏为跳神或“跳神戏”。

媒体关注与评论

是的,贝多芬的乐曲是可宝贵的,达·芬奇的绘画是很伟大的。我们不当轻视罗丹的雕像,不应忽略莎士比亚的戏曲,以及杜甫、但丁的诗歌。这,我们一点没有异议。但是,谁能说,因此便可以蔑视一切民间无名氏的文学艺术?  ——钟敬文一个民族的特征最直接地由它的民间文化表现出来,全球化时代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重新认识本民族的民间文化。我们一定要让中国的民间文化在人类的未来大放光彩。——冯骥才


编辑推荐

《民间面具》:中国结丛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民间面具 PDF格式下载



对想了解面具有新人很有帮助!


图很大,很清楚;文中的故事非常吸引人,值得阅读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