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常用中药配对与禁忌

谭同来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3年1月1日  

出版社: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

谭同来  

页数:

747  

字数:

590000  

内容概要

《常用中药配对与禁忌》一书,以常用中药73味为纲,详细叙述该药的性味归经、功能作用、现代药理;以常用药与他药配以为目,分配对奥妙、临床应用、用量用法、名医经验、使用禁忌,一一俱陈,撷取古今药对800对,荟萃了200余位治方名家,临床医家,对药对独特的理论见解、独到的临床用药经验;以用药指归浓缩常用中药的配对用途及配伍规律。体例新颖,结构严谨,文字精炼,是一本医家借鉴、临床实用的济世活人的用药新书。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解表药 一、发散风寒药 1.麻黄 麻黄——桂枝 麻黄——杏仁 麻黄——附子 麻黄——石膏 麻黄——葶苈子 麻黄——葱白 麻黄——羌活 麻黄——浮萍 麻黄——生姜 麻黄——细辛 麻黄——白芷 麻黄——葛根 麻黄——前胡 麻黄——白术 麻黄——人参 麻黄——黄芪 麻黄——干姜 麻黄——射干 麻黄——白果 麻黄——黄芩 麻黄——罂粟壳 麻黄——五味子 麻黄——麻黄根 麻黄——苍术 麻黄——白芥子 麻黄——石草蒲 麻黄——肉桂 麻黄——车前子 麻黄——厚朴 麻黄——生特蛎 麻黄——地龙 麻黄——甘草 麻黄——熟地黄 2.桂枝 桂枝——生石膏 桂枝——白芍 桂枝——柴胡 桂枝——生姜 桂枝——荆芥 桂枝——青蒿 桂枝——川芎 桂枝——茯苓 桂枝——羚羊角 桂枝——夏枯草 桂枝——白术 桂枝——姜黄 桂枝——人参 桂枝——炙甘草……第二章 清热药第三章 泻下药第四章 祛风湿药第五章 化湿药第六章 利水渗湿药第七章 温里药第八章 理气药第九章 消食药第十章 止血药第十一章 活血祛瘀药第十二章 化痰止咳平喘药第十三章 安神药第十四章 平肝息风药第十五章 开窍药第十六章 补虚药第十七章 收涩药 索引

章节摘录

  防风——自术  【配对奥妙】防风辛甘微温,长于祛风散邪,为风药中之润剂;且其味辛能散郁舒肝,甘又能和中理脾,故有一定的舒肝理脾作用;白术甘温且苦,苦能燥化脾胃之寒湿,甘温能益气健脾、固表止汗。二药配对,既能健脾舒肝,用于肝郁侮脾之“痛泻”证,又有益卫固表御风之功,用治气虚卫表不固者。  【临床应用】1.表虚卫阳不固,腠理不密,自汗,多汗者。  2.肝木乘脾,运化失常所致的腹痛即泻,泻后痛仍不减,苔白,脉弦缓。  【用量用法】防风:6~lO克;白术:10~15克。在痛泻要方中,防风为3克,白术为6克,用量之比为1:2,在玉屏风散中,防风为6克,白术为12克,用量之比为1:2;临床用白术时,燥湿利水宜生用,补气健脾、止汗安胎宜炒用,健脾止泻宜炒焦用。  【名医经验】1.邓铁涛我体会此方(玉屏风散)不但能治自汗,一些盗汗属气虚者亦适用。临床上常用汤剂,根据个人经验,其用量为,黄芪12克,防风3克,白术15克。我认为,其组成分量比例颇需研究,较为重要的有两点:其一,防风用量需要少于黄芪,这是根据东垣防风能制黄芪,黄芪得防风其功愈大之说,又因防风为疏散之品,汗证不宜多用,与黄芪相配达相畏相使之目的便可。其二,白术的量须是黄芪与防风之和,这是根据“发在芪防收在术”之意,一走一守,达表“实卫”。临床上运用时,若见自汗盗汗兼阴虚者,我喜用玉屏风散加生龙骨、生牡蛎各30克,或加浮小麦、糯稻根各30克;若汗出多者,则加麻黄根10克。(《邓铁涛临床经验集》)  2.高学敏防风既疏风邪,实卫固表,升发清阳,引血归经,故多用于多汗及出血证,若表虚自汗,易患外感,常与黄芪、白术同用,如《易简方》引《究原方》玉屏风散;若阴虚盗汗,常与牡蛎、白术同用,如《备急千金要方》牡蛎散;若湿阻脾中清阳,里急后重,肢体  为沉重,倦怠少力者,常与苍术、白术、茯苓、芍药同用。如《脾胃论》升阳除湿防风汤。(《中药学》)  8王好古 白术汤,以白术二两,水煎服,治疗伤风寒,若发热弓l饮,加黄芩、生甘草各一两;头痛恶风者,加羌活三钱半。(《此事难知》)  【使用禁忌】阴虚发热之盗汗忌用。同用,如《备急千金要方》牡蛎散;若湿阻脾中清阳,里急后重,肢体为沉重,倦怠少力者,常与苍术、白术、茯苓、芍药同用。如《脾胃论》升阳除湿防风汤。(《中药学》)  3.王好古 白术汤,以白术二两,水煎服,治疗伤风寒,若发热引饮,加黄芩、生甘草各一两;头痛恶风者,加羌活三钱半。(《此事难知》)  【使用禁忌】阴虚发热之盗汗忌用。  防风——天南星  【配对奥妙】防风辛温,辛以条达气机,既祛外风,又息内风,为止痉之良药;天南星苦温辛烈,燥散力强,开泄走窜之力尤甚,善祛经络之风痰而解痉,二药合用,祛风解痉之力大增,且防风可制天南星之毒,既有相使相助之意,又有相畏相制之用。  【临床应用】1.破伤风,症见牙关紧闭,口撮唇紧,身体强直,角引反张,甚则咬牙缩舌。  2.损伤日久,关节疼痛,遇劳及阴雨天加重者。  【用量用法】防风10克;天南星10克。  【名医经验】1.胥庆华 天南星、防风伍用,名曰玉真散,出自《本事方》,主治破伤风及跌扑损伤、口噤项强,既可内服,又可外敷创口。《医宗金鉴》玉真散,则在此药的基础上,加天麻、白附子、羌活、白芷而组成,成为临床治疗破伤风的通用之剂。(《中药药对大全。》)  2.高学敏 防风辛温,祛风散邪,消肿散结,常用于跌打损伤、肢节肿痛诸证若损伤日久,关节疼痛,遇劳及阴雨天加重者,常与当归、红花、天南星、白芷同用,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一部,五虎散。(《中药学》)  3.蔺道人 玉真散,天南星(泡七次),防风(去芦叉)各等分为末。凡破伤风病,以药敷贴疮口,即以温酒调一钱服之。如牙关紧闭,以童便调二钱服;垂死,心头微温,童便调二钱,并进三服。(《理伤续断方》)  【使用禁忌】二药配对,味苦性燥走散而有毒,易伤阴液,故阴虚燥咳及孕妇忌用。  【用药指归】  1.防风配对药,主要用于外感表证,疼痛证、肝风痉挛抽搐,泄泻、隐疹瘙痒等方面,是依据其功效而组成的。至于说防风有止泻作用,是言防风燥湿、升清,兼可疏肝,治疗湿浊内盛,脾虚失运,清阳不升,木乘侮土之泄泻有间接“止泻”效果,决非有收涩之性。  2.防风在历代祛斑去痤、洁面美颜的方剂中使用频率也很高,且常与川芎、白芷、桃仁、红花、当归、僵蚕等同用,如《千金要方》玉屑面脂方、《外台秘要》面膏方、《普济方》面油摩风膏、面膏方、《外科正宗》玉容散等,这些功效有待进一步总结。  3.自《本草经集注》起,防风即用以解药毒,据文献记载,其对乌头、附子、芫花及野菌中毒者,可单用煎汁服。临床报道以防风为主,治疗慢性砷中毒,有一定效果。  4.防风性偏温燥,燥热、阴虚血亏,热病动风者应慎用或忌用。  4 羌活  羌活,首见于《神农本草经》独活条下,主产于少数民族地区“羌地”而得名。味辛、苦,性温,归肺(膀胱)经,主要功效为发散风寒,胜湿止痛。  本品气味雄烈,善能升散发表,其功彻风寒之力较强,为古今医家所喜用,《本经逢原》称该药“却乱反正之主帅”、“非时感冒之仙药”,治疗感冒,疗效极佳,且较少有麻黄、桂枝之不良偏性。本品辛散祛风,温通血脉,苦燥胜湿,且善止痛。《本草品汇精要》谓“主遍身百节疼痛,肌表人风贼邪,除新旧风湿”。常为治疗风寒湿痹之要药。用治痹证本品尚有两大特点:其一,前人言其善理游风,以尽搜风通痹之职,故以行痹风邪偏盛或痹证初起兼有表证者为宜。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序  中药药对,是历代医家临床经验的结晶,是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临床防病、治病一  种最简明的用药形式,也是中医方剂组方配伍的核心内容。中医方剂文献博大精深、汗牛充栋  ,从被尊为“方书之祖”的《伤寒论》、《金匮要略》,到明《普济方》载明以前之方剂达  61739首之多,据不完全统计,自宋至清末的一千余年间民间名医所著方书多达1400多种,其  中,既有方剂的临床运用,又有方剂的理论研究,20世纪90年代出版的《中医方剂大辞典》对  历代中医方剂文献的系统整理,使方剂学的研究达到了鼎盛阶段,方剂的现代实验研究至今方  兴未艾,中药新药的研究生产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支柱产业。  然而,介于中药与方剂之间的药对,历代研究者寡,其文献散见于各种医书、方书之中。  谭君同来偕其学友,潜心于中药药对的研究,古今文献,广搜博览,结合自己的临床体验,将  常用中药73味涉及药对800余对,系统整理、分析,其中,既有药对配伍奥妙,也在临床的具  体应用;既有历代名医的药对理论与用药经验,又有自己的学习体会与临床领悟;既揭示各种  药对应用的适用病症,又提示其使用的禁忌。全书内容广博,并将传统中医药理论与现代药理  有机结合,是一部既有理、又有用的,全面、系统的中药药对临床全书。      尤昭玲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常用中药配对与禁忌 PDF格式下载



货好,物流也快,赞一个


感觉书不错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