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六七班
2010-1
北岳文艺出版社
郑健
365
在南国边陲小城沅城的近郊有一座特殊的小小公墓——沅城一中高六七班同学公墓,里面矗立着八道墓碑。每一道墓碑的后面,都埋藏着一个动人的故事。墓碑标示的逝者从那个特殊的年代走来,故事便不可能不充满坎坷、诡谲、哀婉,但主色调是真善美,主旋律是奋争向上。
郑健,生于云南昆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经历过“文革”,到西双版纳插过队。伍后参加过自卫还击作战、扣林山作战、老山作战,历任部队新闻干事,战友报社副社长、高级编辑。大校军衔。曾任中国记协第六、第七届理事。独立或与人合作出版过散文、小说、诗歌、报告文学等十-部作品:《脚下是祖国的土地》《山的气势海的情》《大国仪仗》《帅星升起丛书·青年聂荣臻》《苍生大医》《聂荣臻与傅作义》《雁出白洋淀》《谁在驾驭战争》《明亮的“新闻眼”》《欧罗巴秋韵》《西柏坡交响曲》。《青年聂荣臻》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另有一批诗歌、散文、小说散见于报刊。
引子第一章 司芬第二章 韦诺第三章 袁先志第四章 丁向红第五章 朱大力第六章 苟有福第七章 于刚第八章 张建华尾声后记
六七天后的一个上午,丁浩中带领工作组四名成员到高六七班召开大会。讲坛两边临时加了两条长凳,供工作组成员坐。段保兴、马湘凡被指定参加,分坐在左右两条长凳的尽里头。开会是临时通知的。 丁浩中自己主持自己讲。要在往常,他会先概括地讲一下会议的内容,但今天一张口就说,“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史无前例的群众运动,不应该设框框、定调子。段保兴等师生以极大的革命热情投入运动,这是应该充分肯定的,希望他们下一步继续发扬这样的精神,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段保兴瞪大眼听着,脸上抑制不住得意的神情,几次起身带头呼喊口号:“誓死保卫毛主席!”“誓死捍卫毛泽东思想!”“谁反对毛主席就打倒谁!”“坚决拥护工作组的正确领导!” 丁浩中接着说,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十六条”讲得很清楚,解放十七年来教育战线是黑线占统治地位。马湘凡作为一名老教师,毫不例外地受到这样那样的影响,这在他的教学工作中是有反映的,比如,突出政治不够,联系实际不够等。这样的讲法别人没听出什么,司芬却感欣喜。 丁浩中话锋一转说,马湘凡老师在多年的教学中,主观上是拥护毛主席、毛泽东思想的。高一时马湘凡请假回长沙老家,返校时没买到火车票,由另一位老师代了几堂课,讲的是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马湘凡回校后搞了个小测验,发现一些同学对这篇课文理解、掌握不太好,又花了四节课的时间,重讲了一遍,并搞了测验,直到大家都基本掌握了才讲后面的课文。这是件大家经历了的事,同学们记忆犹新。 丁浩中说:“没有对毛泽东思想真心实意的拥护是做不到的。” 丁浩中话声刚落,张建华站起身,双手举到头顶鼓起掌,教室里响起了一阵掌声。参加写大字报的几个同学迟疑了一下,也跟着鼓起掌。这是久违的掌声——自“文化大革命”开始,沅城一中只有口号声,没有掌声。多年后,有人问起张建华,为什么当时没带头呼口号而带头鼓掌,张建华回答,“文革”中他的口号都是从嘴里喊出来的,而鼓掌是由衷的。 段保兴的犁铧脸红一阵白一阵,也跟着鼓起掌。马湘凡竞不能自己,浑身抖动起来了。 司芬不动声色,心底涌起了一股热浪。 丁浩中接着讲:“凡事要注意准确性。我当过炮兵,火炮的杀伤力是很大的,打得不准不仅消灭不了敌人,还会伤了自己人。” 丁浩中指着教室后面的墙说:“段保兴老师书写毛主席语录,这是宣传毛泽东思想,是好事。马湘凡老师认为语录贴在主席像两边,要用红纸,不要用白纸,而且要把字写得再规范一些,这也是为了宣传毛泽东思想,两位老师的初衷是一致的……我们认为,马湘凡同志的问题,是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是个在运动中接受教育的问题。” 张建华再次起身带头鼓掌,教室里掌声更响了。 丁浩中放慢了语速:“这个结论,我们向县‘文革’工作团书面汇报过,得到了肯定。”教室里欢腾起来了,这是沅城一中历史上最富戏剧性的一幕,几十年后人们还记得这个场面。 丁浩中提高声调:“我们要紧紧掌握斗争的大方向,打击一切必须打击的敌人,团结一切必须团结的力量。只有这样,才能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 段保兴很尴尬地跟着拍巴掌。马湘凡掏出手帕,不停地擦眼泪。司芬出奇地冷静。 工作组成员在热烈的掌声中走了。段保兴坐也不是站也不是。马湘凡起身向同学们深深地鞠了一个躬,有点哆嗦地走了。 同学们或站或坐,议论开了。“真好,工作组干了件好事!” “还历史本来面目,还历史本来面目!” “听说马老师有位同学从北京打来了电话……” 当天晚上,崔红真到了司芬家,一见面就喜不自禁:“你是怎么说动丁浩中的?”未待司芬开口,崔红真又说,“只有你才会这样做,才敢这样做,才能这样做!” 在崔红真再三要求下,司芬很平静地将找丁浩中的情况讲了一遍。 “讲得太好了!像你这样讲,正直的人听了以后都会作出公道评判的!”崔红真很激动。 半个多月后一上面来了精神,说工作组执行了“资反”路线,全部撤回,丁浩中回部队了。 再后来,批判“资反”路线形成高潮,工作组的负责人都被勒令回原单位检查。一中的师生批判资反路线最有声势最彻底,但丁浩中只检查一次就通过了。他在大会上向两位被打成反革命的老师道了歉,分别到两人家中看望,还在语文教研室与马湘凡交谈了一个多小时。 返回部队的头一天下午,丁浩中到高六七班教室找到司芬。司芬反客为主,邀他到池塘边隔着石桌坐下。大雨初霁的池塘快溢满水了,满塘的夏荷吐放着淡淡的清香,池边的青草似乎比往日更绿更嫩。 丁浩中很诚恳地说:“感谢你,感谢你们,让我少伤害了别人!” 司芬觉得眼前的丁浩中少了几分威严,多了几分人生的真实,她说:“丁组长,师生们也感谢你。要不是遇到你这样的好人,马湘凡老师的事我们再说也没有用。” 听了司芬那次反映后,丁浩中曾经考虑很多。在他所经历的政治运动中,要不把一个人打成反革命,比把一个人打成反革命难得多。 ……
一个特殊群体斑驳陆离的人生,一段特殊历史生命化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