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异端的权利

(奥)斯蒂芬・茨威格 希望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12  

出版社:

希望出版社  

作者:

(奥)斯蒂芬・茨威格  

页数:

202  

字数:

130000  

译者:

张澜  

Tag标签:

无  

前言

  1553年10月,因反对“三位一体”的教诲,在加尔文的操纵下,塞尔维特在火刑柱上被活活烧死。“异端”的惨叫声穿透了全欧洲人的耳鼓,人肉烧焦的气味弥漫在整个欧洲上空。但是,暴行造就了普遍的沉默,人们只是默默地注视着加尔文在日内瓦导演的这出“正剧”。  中世纪的300年间,以“异端”为名,近一百万人像塞尔维特一样经受了暴虐的火刑,在灰烬中竖立起了一具具焦炭状的造型。  为什么人们会如此轻易地在极权统治面前俯首称臣?茨威格是这样理解的:“只要能够让庸庸碌碌的众生相信世界可以复归崇高和平衡,不管是什么人都可以使大众焕发出新的力量,并为此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甚或甘愿为此抛弃曾经如此珍视的自由和精神……”正是由于这种深深扎根于人类盲从的心理机制中的极权主义,使得那些对自由和独立思考深感恐惧的民众走向集体狂热,他们自动地交出自己的心灵,甘于被奴役,需要被强暴。吃人者的无限贪婪和被吃者的普遍隐忍纵容了独裁的可能。  在这种情况下,能意识到自由的可贵,本身就是极其可贵的。  也正是出于对自由的维护,另一名具有独立人格的思想家卡斯特里奥才“抬起头来”,坚定地要把“慈悲”的加尔文手上的鲜血暴露在阳光之下——于是,思想者在思想的驿途上与过往的“异端”相遇,“异端”的火焰以另一种方式在后继者的身体里流淌。  但是,到底什么才是“异端”?  从词源着眼,“异端”起初不过是“看法”的意思,也就是说,“异端”是那些根据自己的判断来解释《圣经》的人。这似乎仅仅是一种学术见解上的分歧,但到公元2世纪以后,“异端”就用来指对神学的认识有严重错误、离弃了已广为接受的信条、与主流信仰背道而驰的党派。  宗教迫害的本来目的,正是要铲除这些“异端邪说”,但却不料其结果反而是:它每烧死一个“异端”分子,就加倍地制造出几千个来。  这并不奇怪。那些让独裁者魂梦难安的“异端”们,就像一根根坚韧的灌木之刺一样,注定是以否定现实的面目出现的,准确地说,是以否定现存的精神状况而出现的。“真正的思想者,就其本质来说都是异端。”换句话说,真正思想的质地通常都是一种让人、尤其是让独裁者不舒服甚至无法容忍的异质,他们必然会对现存的体制、现有的精神状况发表一些诟病之辞。在任何时代中,这种声音总是与赞美颂扬之声并存共生。  17世纪的虔信派信奉着一句著名的口头禅——去思想即是去供奉。言外之意就是,思想者必须在铁桶合围般的现实中,以“异端”之思打开精神的铁幕,同时永远牢记——“异端”不是思想的异数,而是思想的常态。  热爱自由,就得为自由付出超乎想象的代价。因此,选择“异端”的身份,本身就是英雄之举。诚如布鲁诺被烧死之前曾对刽子手们所说的那样:“你们宣布对我的判决时所感到的恐惧,也许比我这个被判决者更为强烈。”一切光荣,最后也必将归于“异端”。  卡斯特里奥与加尔文之间这场力量悬殊的战斗的确是结束了。但是,换了主角后,同样性质的战斗却仍然在继续着。真正的英雄,不是那些通过屠刀下的尸体得到昙花一现的统治权的人,而是那些为了精神上的自由,为了人道主义而献身的“异端”。

内容概要

《异端的权利》揭示了一段历史的真相:  当作为异见者的新教徒企图获得自己应有的地位时,他们遭到了罗马教廷的无情迫害;而当作为新教运动代表人物的加尔文控制了一座城市之后,他在迫害异见者方面显得更为果决而残酷。这就产生了一个“苍蝇与大象之间的战争”的故事,一部“为失败的事业而战斗”者的泣血传记。  当整个时代沉沦于歇斯底里的无边黑暗之际,卡斯特里奥,一个坚持拥有独立信仰的小人物,无惧无畏,挺身直面“日内瓦新教皇”加尔文的残暴拭摧残。  尽管最终在贫病交加中寂寞地死去,但是,他的精神勇气,他的宽容气质,使他的名字在人类历史上璀璨夺目。  思想挽救了个人的渺小,蒲苇般脆弱的生命因此获得了存在的尊严。  在这场“权威”与“异端”的较量里,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人类历史一次次重演疯狂与屠杀的根源……

作者简介

斯蒂芬·茨威格: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游历世界各地.
代表作《人生转折点》、《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危险的怜悯》等;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传记《异端的权利》、《麦哲伦航海纪》、《断头王后》、《人类群星闪耀的时刻》等。

书籍目录

前言 以宽容的名义第1章 加尔文夺权第2章 “教规”第3章 自由捍卫者第4章 塞尔维特事件第5章 塞尔维持之死第6章 宗教宽容宣言第7章 被告:加尔文第8章 暴力消灭良心第9章 两极交汇 附录 加尔文时代大事记史记 1536年纺织业勃兴 1553年“血腥玛丽继位 1563年特伦托会议 1564年西方迎来愚人节

章节摘录

  如果权力缺少了约束  无论何时何地,一旦缺少了权力的约束,自由就会沦为放纵;但失去了自由精神的权力,无疑又会导致暴政。因此,明智者会在自己的一生中不断调整自由与权力的限度,尽量使它们处于平衡状态中。长期以来,人类一直坚定不移地幻想着能找到一种可以凝聚全人类的宗教信仰或是政治制度,好让所有的人都能按照同一标准或是同一原则来整齐划一地生活。与此相适应的是,人类身上的确也同时存在着一种与生俱来的欲望,希望自己能够融入到整个社会群体当中去。俄国著名作家陀斯妥耶夫斯基在其《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宗教法庭长”一章里,就曾通过冷静客观的分析,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大多数人其实天生不太喜欢自由。确实,人生具懒散和怠惰之性,所以一旦遇到难以处理的问题或必须承担责任时,大多数人都不愿意自行筹划解决之道,只希望能有据可循,或是能在某个可靠的人或部门的指引下走出困境。  所谓先知,就是根据人类的这种渴望应运而生的。先知的独特之处就在于,他们能够在人们陷入平庸且缺乏理想的境地时,高扬起一面色泽鲜亮的大旗,用合乎逻辑的理论来武装自己,使芸芸众生相信只有自己才是真理的唯一发现者,并拥护自己成为领导者。先知称,自己所发现的这种新的“真理”可以使人类的理想重生。事实上,只要能够让庸庸碌碌的众生相信世界可以恢复崇高和平衡,不管什么人都可以使大众焕发出新的力量,并为此赴汤蹈火,在所不辞,纵使受到极端痛苦的折磨也毫不怨怼,甚或甘愿抛弃曾经如此珍视的自由精神。因此,为了达成整体的平衡与和谐,这些受到蛊惑、仿佛被摄魂夺魄的大众甘心让先知给自己套上枷锁,沦为他们的奴隶,甚而对奴隶主恭敬有加,感激涕零。  但是,当一个宗教信仰者开始使用政权、武力等外在手段来赢得支持者的时候,他们内心的坚定信仰其实就已经褪色了,从此不再具有感召人心的力量。这种强加己见于人的做法,无疑是对自由的最大挑战。在强求一致的时候,即使是最正确的原则和真理,也是对人类的侵犯。因为,用暴力的手段来强迫原本各异的理念趋同为一,已经是丧失文明的作为,不再是为了理想而奋斗的表现了。  自由的幽灵无处不在  好在独立不群的思想意识常常像一个神秘莫测的幽灵、像让人难以察觉的空气一样,悄无声息地渗透到我们的一切意识和原则当中,顽强地生长在那里。尽管那些有暴力倾向的人想入非非,总觉得自己能让这个神秘的幽灵服从自己的指挥,可是,有压迫的地方往往就会有反抗,巨大的压力总能导致最强烈的爆发。无论如何,人类总还是能保有独立的良知,不会被毁灭殆尽——这也是令我们略感安慰之处。正是基于这种难以泯灭的独立良知,独裁与专制无论怎样残暴,都无法让某一种世界观永久地统治这个世界。  尽管16世纪民众信仰的疯狂程度与今日相似,但从那个时代的人道主义者所著作品中,我们仍可看到自由精神的火花不时闪耀,为时代精神带来一丝微弱的亮光。在这些作品中,当那些仍旧保持着独立精神的作者为我们这些后来者描绘出独裁者给人民造成的巨大痛苦的同时,我们的心也深深为作者本人对思想专制的反抗精神所打动。是的,当思想领域的独裁者打着“改革”的幌子,试图用激烈的言辞让人们相信自己所说的才是真理、除此之外别无他途时,真正的人道主义者却感受到了另外一种强烈的震撼,因为在他们开放的视野中突然出现了限制自由视线的障碍。  自由精神和独立思想的存在为西方国家的普通民众树立了追求至善至美的观念。然而,加尔文和萨冯纳罗拉等宗教改革人士却企图在人间建立集中营式的神学院,毁灭世间的美和善。他们那种骄纵的态度,口沫横飞地鼓吹自己的教义唯一的姿态,使人道主义者预感到在这些言辞的云层中,已经隐隐有雷鸣的震颤,一场狂风暴雨就要降临了,整个西方即将被他们带入灾难性的时代。可是,能够预见到这场暴风骤雨的人道主义者们大多不敢迎着风雨飞翔,仅仅把真理维护在自己的意识中,私下里互相交流一些看法。后来者只有从那些幸存下来的通信中,才能捕捉到他们那可敬的观点。  伟大的人道主义战士  世间没有全知全能的人,有见解不一定能够执行,有能力执行却又不一定有见解。所以大部分有识见的人道主义者都躲进小楼成一统,不敢公开向恶势力作斗争。没有人有勇气直接面对敌人,阻止那些丧失人性的刑罚和谋杀。当然,偶尔也有人旁敲侧击地放放冷箭,比如著名的人文主义哲学家伊拉斯谟;或者在丑角打扮的伪装下,对专制进行冷嘲热讽,比如杰出的作家拉伯雷;还有名传后世的哲学家蒙田,不时用辛辣的文笔抨击时政。他们审时度势,小心翼翼,时刻用“明哲保身”来自我安慰,决心不与那班疯狂的畜生们计较。  只有卡斯特里奥奋不顾身地站出来,挑战即将来临的迫害,为遭受苦难的同行者提供帮助和支持,并甘愿为此牺牲。卡斯特里奥无愧于“伟大的人道主义战士”这一称号。尽管他时时刻刻都要面对盲从者的迫害,但仍毫不偏颇,沉着地、一如往常地坚持着自己的信仰,始终坚信任何人都不应在暴力的威胁下屈服。卡斯特里奥向公众宣布说,任何世俗力量都无权统治人的精神和思想。应该说,他的言论,是他对人类精神所进行探索的一部分,并非某个宗教派别的代言。正因如此,其言论、思想才能够在人类的思想史上闪烁着永恒的光芒。  人类所拥有的这种普遍真理和恒久不灭的思想经过艺术家的装扮,历久弥新。从人类历史的角度来看,相比较于独裁者的专制言论,能够促使人类团结和平的文字总是更能让人铭记在心,久久不忘的。而这样的思想者也将会因为他的英勇顽强而成为后世道德的楷模。


编辑推荐

  生活在迫害年代:卡斯特里奥仍然再次伸出橄榄枝,试图请求谅解和友爱:为基督之爱,我请求你对我的权利予以尊重,勿再用武力来逼迫我放弃。请别再否定那些持异议者吧。请别再把他们当作“异端”送上火刑柱……让我们别为自己的智慧而自负吧,因为只有上帝才能了解这一切。我们必须铭记:上帝“叫有权柄的失位。叫卑贱的高贵”。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异端的权利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