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古代典籍导读

鲁惟一主编 辽宁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8-03  

出版社:

辽宁教育出版社  

作者:

鲁惟一主编  

页数:

578  

译者:

李学勤等  

Tag标签:

无  

前言

  中译本序  英国剑桥大学著名汉学家鲁惟一博士主编的《中国古代典籍导读》,是1993年由古代中国研究会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莱分校东来研究所出版的,在西方已经甚为风行。  本书问世之时,即承作者寄赠一部。我读后感到,这部书虽然是为英语读者指点门径,由于书中比较详尽地论述中国古代各种典籍,并介绍西方及日本研究这些典籍的成果,对于中国读者也会有很大裨益。因此,我曾写有一篇书评,刊登在《中国史研究动态》1994年第11期上(后收入《国际汉学著作提要》一书,该书作为清华大学国际汉学研究所专刊第一种,由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出版)。  就在1994年的11月,我应邀到美国芝加哥,参加关于编著《剑桥中国先秦史》的会议,见到鲁惟一博士,向他提出把《中国古代典籍导读》译成中文的建议,他欣然赞同;随后又和负责古代中国研究会的芝加哥大学夏含夷教授商谈,也得到允诺。不久,我便接获夏含夷教授正式表示同意的信件。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和酝酿,翻译工作在1995年夏天开始进行。必须说,《中国古代典籍导读》是很不容易译的,这部书学术性强,而且除英语之外,还涉及许多其他语言的论著。译这样的书,既需要有外语的技能,又需要有中国文献的素养,参加翻译的各位青年学者,不畏艰难,投入了巨大的精力,终能成稿,使我感到十分欣慰。使我们十分感激的是,鲁惟一博士用了很长的时间,仔细审读了译本全稿,提出了很多重要的意见。  这里还特别要提到的是清华大学的程钢先生,他对全书译文的认真核校,解决了我们翻译中的许多疑难,使现在的译文减少了很多错误。当然,现在呈献给读者的这一译本,仍存在若干不理想的地方。例如书中述及的西方汉学家,有的未能检出其习用的中文名字;一些港台或日本的出版社以罗马化拼写,暂时没有查到原名。这样的问题,只好等待今后重版时补救了。  辽宁教育出版社惠允出版这部书,并将之列为清华大学国际汉学研究所编辑的《当代汉学家论著译丛》第一种。出版社各位先生对国际汉学研究给以这样的大力帮助,是我们深为感谢的。  李学勤  1996年8月23日夜

内容概要

  《中国古代典籍导读》问世之时,即承作者寄赠一部。我读后感到,这部书虽然是为英语读者指点门径,由于书中比较详尽地论述中国古代各种典籍,并介绍西方及日本研究这些典籍的成果,对于中国读者也会有很大裨益。因此,我曾写有一篇书评,刊登在《中国史研究动态》1994年第11期上(后收入《国际汉学著作提要》一书,该书作为清华大学国际汉学研究所专刊第一种,由江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出版)。

作者简介

  鲁惟一 《剑桥中国古代史》的主编之一。生于1922年,英国剑桥大学东方学院博士,曾任剑桥大学东亚系主任,现为剑桥大学荣休教授。1945年开始研究中国历史文化,20世纪60年代从居延汉简着手开始研究简牍,1963年从英国伦敦大学转至剑桥大学任教至退休。著有《汉代行政记录》、《剑桥中国秦汉史》、《汉代的信仰、神话和理性》等。

书籍目录

中译本序序《战国策》《潜夫论》《九章算术》《周礼》《周髀算经》《竹书纪年》《楚辞》《庄子》《春秋》及其三传《春秋繁露》《中论》《尔雅》《法言》《风俗通义》《汉纪》《韩非子》《韩诗外传》《汉书》《鶡冠子》《孝经》《新序》《新论》《新书》《新语》《荀子》《淮南子》《黄帝内经》《易经》《逸周书》《仪礼》《管子》《公孙龙子》《孔子家语》《国语》《老子》《礼记》《列子》《论衡》《论语》《吕氏春秋》《孟子》《墨子》《穆天子传》《白虎通》《山海经》《商君书》《尚书》《申鉴》《申子》《慎子》《史记》《诗经》《释名》《说文解字》《说苑》《孙子兵法》《大戴礼记》《太玄经》《独断》《东观汉纪》《吴越春秋》《盐铁论》《晏子春秋》《越绝书》附录一 中译本序序《战国策》《潜夫论》《九章算术》《周礼》《周髀算经》《竹书纪年》《楚辞》《庄子》《春秋》及其三传《春秋繁露》《中论》《尔雅》《法言》《风俗通义》《汉纪》《韩非子》《韩诗外传》《汉书》《鶡冠子》《孝经》《新序》《新论》《新书》《新语》《荀子》《淮南子》《黄帝内经》《易经》《逸周书》《仪礼》《管子》《公孙龙子》《孔子家语》《国语》《老子》《礼记》《列子》《论衡》《论语》《吕氏春秋》《孟子》《墨子》《穆天子传》《白虎通》《山海经》《商君书》《尚书》《申鉴》《申子》《慎子》《史记》《诗经》《释名》《说文解字》《说苑》《孙子兵法》《大戴礼记》《太玄经》《独断》《东观汉纪》《吴越春秋》《盐铁论》《晏子春秋》《越绝书》附录一 篇目索引附录二 主要西文杂志译名表附录三 外国人名译名表附录四 西文文献篇目索引译者后记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古代典籍导读 PDF格式下载



  而當而贊揚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3)
  
  次“而”當作“面”
  
  本入的學派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4)
  
  “入”當作“人”
  
  畢哥達拉斯定理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18)
  
  “畢哥達拉斯”當作“畢達哥拉斯”
  
  面且从其自身來看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18)
  
  “面且”當作“而且”
  
  它以附校勘記面知名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31)
  
  “面”當作“而”
  
  畢哥達拉斯定理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34)
  
  “畢哥達拉斯”當作“畢達哥拉斯”
  
  居子天球中心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35)
  
  “子”當作“于”
  
  哪一個人成團體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36)
  
  “成”當作“或”
  
  作子當時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36)
  
  “子”當作“于”
  
  412年前後入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38)
  
  “入”當作“人”
  
  《答文》;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41)
  
  “;”衍
  
  組成的一個本于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46)
  
  “本于”當作“本子”
  
  原先出版子上海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47)
  
  “子”當作“于”
  
  還少量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51)
  
  “還”後脫“有”
  
  除丁《隋書·經籍志》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55)
  
  “丁”當作“了”
  
  誤解丁原文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55)
  
  “丁”當作“了”
  
  爲《莊于》提供了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61)
  
  “莊于”當作“莊子”
  
  《莊于》一書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61)
  
  “莊于”當作“莊子”
  
  他自已的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63)
  
  “自已”當作“自己”
  
  始子18世紀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67)
  
  “子”當作“于”
  
  由子抄手時有錯誤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67)
  
  “子”當作“于”
  
  《<莊子>有多少爲莊周所著?》;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68)
  
  “;”衍
  
  76頁)。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71)
  
  “。”衍
  
  1983年)。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75)
  
  “。”衍
  
  戴維森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86)
  
  “戴維森”當作“戴衛森”
  
  篇弟次序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88)
  
  “弟”當作“第”
  
  明代入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89)
  
  “入”當作“人”
  
  文卒最好被看成是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92)
  
  “文卒”似當作“文章”
  
  第6頁下)。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93)
  
  “。”衍
  
  “五(一)”下引)。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94)
  
  “。”衍
  
  1878)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97)
  
  “)”衍
  
  郭璞的《爾雅疏》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102)
  
  “《爾雅疏》”當作“《爾雅注》”
  
  《學津討原》的編纂者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102)
  
  “《學津討原》”當作“《學津討源》”
  
  (《諸橋博士……393頁。)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104)
  
  “(”“)”衍
  
  六世紀已亡佚,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106)
  
  “,”衍
  
  (他的著作結果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113)
  
  “(”衍
  
  已被編人《韓非子》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122)
  
  “人”當作“入”
  
  拔出一部分篇幅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123)
  
  “拔”當作“撥”
  
  張鼎文本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126)
  
  “張鼎”當作“張鼒”
  
  王道焜子1625年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126)
  
  “子”似當作“于”
  
  最好的本于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127)
  
  “本于”當作“本子”
  
  提供丁其他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127)
  
  “丁”當作“了”
  
  《讀諸子札記》,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128)
  
  “,”衍
  
  《讀韓非于札記》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128)
  
  “《讀韓非于札記》”當作“《讀韓非子札記》”
  
  吳鼎的乾道本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130)
  
  “吳鼎”當作“吳鼒”
  
  收人《先秦兩漢古籍逐字索引叢刊》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130)
  
  “人”當作“入”
  
  所作的校注。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134)
  
  “。”衍
  
  收人《二十五史補編》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141)
  
  “人”當作“入”
  
  (節譯),何四維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141)
  
  “,”衍
  
  (節譯),艾伯華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141)
  
  “,”衍
  
  西域的中國人》,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142)
  
  “》,”衍
  
  第23號,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142)
  
  “,”衍
  
  列人《兵權謀》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144)
  
  “人”當作“入”
  
  (如《隋書·經籍志》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144)
  
  “(”衍
  
  《學津討原》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146)
  
  “《學津討原》”當作“《學津討源》”
  
  收人上文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147)
  
  “人”當作“入”
  
  孔子弟于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149)
  
  “弟于”當作“弟子”
  
  推動孔于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149)
  
  “孔于”當作“孔子”
  
  孔于的囘答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149)
  
  “孔于”當作“孔子”
  
  收人《天一閣叢書》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164)
  
  “人”當作“入”
  
  廣常人世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162)
  
  廣常入世編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165)
  
  有誤
  
  專心於讖諱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167)
  
  “讖諱”當作“讖緯”
  
  獲得丁相當大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167)
  
  “丁”當作“了”
  
  上海入民出版社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169)
  
  “入民”當作“人民”
  
  收入《向孝》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172)
  
  “《向孝》”當作“《問孝》”
  
  名字中盧良弼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172)
  
  “中”似當作“叫”
  
  何孟遠(1493年進士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173)
  
  “何孟遠”似當作“何孟春”
  
  面不是通行本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173)
  
  “面”當作“而”
  
  《新書》的哪些部分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176)
  
  “哪”當作“那”
  
  不曾收人的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176)
  
  “人”當作“入”
  
  收人賈誼年表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178)
  
  “人”當作“入”
  
  收人紅宣的論文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178)
  
  “人”當作“入”
  
  同時代入王應麟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181)
  
  “入”當作“人”
  
  面這種說法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182)
  
  “面”當作“而”
  
  《直齋書錄題解》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188)
  
  “《直齋書錄題解》”當作“《直齋書錄解題》”
  
  重見子《崇文總目》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188)
  
  “子”當作“于”
  
  介子這兩種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189)
  
  “子”當作“于”
  
  處子未完成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189)
  
  “子”當作“于”
  
  後人竄人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189)
  
  次“人”當作“入”
  
  成被認爲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189)
  
  “成”當作“或”
  
  呂夏卿的本于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190)
  
  “本于”當作“本子”
  
  政和年間中式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190)
  
  “式”似當作“試”
  
  《二十二于》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191)
  
  “《二十二于》”當作“《二十二子》”
  
  最早見子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192)
  
  “子”當作“于”
  
  九保筑水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193)
  
  “九保筑水”當作“久保筑水”
  
  《見其《荀卿論》)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194)
  
  首“《”當作“(”
  
  《荀于》的札記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195)
  
  “《荀于》”當作“《荀子》”
  
  《<荀子·成相》篇注>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195)
  
  “》”當作“>”
  
  “>”當作“》”
  
  《荀于疑義輯釋》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195)
  
  “《荀于疑義輯釋》”當作“《荀子疑義輯釋》”
  
  德效騫:《荀子》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196)
  
  德孝騫《荀子:早期儒家的定形者》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197)
  
  有誤
  
  《素問》、《靈素》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212)
  
  “《靈素》”當作“《靈樞》”
  
  一起收人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214)
  
  “人”當作“入”
  
  岡西爲人,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221)
  
  “,”衍
  
  《明堂:對古代中國王權的研究》,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227)
  
  “,”衍
  
  對子這部著作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229)
  
  “子”當作“于”
  
  孔于傳播和編輯了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234)
  
  “孔于”當作“孔子”
  
  字而意思是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249)
  
  “字而”當作“字面”
  
  自己的《禮》經本于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251)
  
  “本于”當作“本子”
  
  鼎盛子479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253)
  
  “子”當作“于”
  
  220頁)。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256)
  
  “)。”當作“。)”
  
  《管子:早期中國思想的博物館)》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265)
  
  “)”衍
  
  第18,19,,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265)
  
  末“,”衍
  
  入類行爲中倫理性一而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273)
  
  “入”當作“人”
  
  “而”當作“面”
  
  至子《齊語》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280)
  
  “至子”當作“至于”
  
  輯人《玉函山房輯佚書》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282)
  
  “人”當作“入”
  
  影印收人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282)
  
  “人”當作“入”
  
  早子孔子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286)
  
  首“子”當作“于”
  
  成書子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286)
  
  “子”當作“于”
  
  編定子公元前三世紀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287)
  
  “子”當作“于”
  
  聯系起來。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287)
  
  “。”衍
  
  《學津討原》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288)
  
  “《學津討原》”當作“《學津討源》”
  
  混亂面必死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290)
  
  “面”當作“而”
  
  寫或子三世紀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290)
  
  “或”當作“成”
  
  “子”當作“于”
  
  對葛玄的序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291)
  
  “對”前脫“)”
  
  收人《四部叢刊》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292)
  
  “人”當作“入”
  
  價值的本于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294)
  
  “本于”當作“本子”
  
  不加考辯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295)
  
  “辯”當作“辨”
  
  做丁最充分的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295)
  
  “丁”當作“了”
  
  (1991),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297)
  
  “,”衍
  
  他們共同代表了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297)
  
  “他”當作“它”
  
  他們不過是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297)
  
  “他”當作“它”
  
  以他的名義收人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300)
  
  “人”當作“入”
  
  但他們可能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302)
  
  “他”當作“它”
  
  關子各方面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303)
  
  “子”當作“于”
  
  寫作和可以看作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313)
  
  “和”衍抑有脫文
  
  《列子集成》)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317)
  
  “)”後脫“。”
  
  是否可以歸子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317)
  
  “子”當作“于”
  
  見子劉向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317)
  
  “子”當作“于”
  
  《列于研究》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318)
  
  “《列于研究》”當作“《列子研究》”
  
  子1796年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320)
  
  “子”當作“于”
  
  蓬左文庫典籍叢錄》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321)
  
  “》”衍
  
  等入的編輯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330)
  
  “入”當作“人”
  
  面而這一本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333)
  
  “面”字衍
  
  政治層而上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333)
  
  “而”當作“面”
  
  而在子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335)
  
  “子”當作“于”
  
  形威了包威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336)
  
  “形威”當作“形成”
  
  “包威”當作“包咸”
  
  《孟子正義》面作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338)
  
  “面”當作“而”
  
  八覽形成丁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345)
  
  “丁”當作“了”
  
  農業方而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345)
  
  “方而”當作“方面”
  
  內容的全而性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345)
  
  “全而”當作“全面”
  
  ,博士論文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347)
  
  “,”當作“(”
  
  部以校者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348)
  
  “部”當作“都”
  
  等入的刻本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348)
  
  “入”當作“人”
  
  不見子通行本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353)
  
  “子”當作“于”
  
  見子孫奭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354)
  
  “子”當作“于”
  
  《孟于》存在許多異文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354)
  
  “《孟于》”當作“《孟子》”
  
  (1957年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359)
  
  “(”當作“,”
  
  收人《無求備齋墨子集成》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360)
  
  “人”當作“入”
  
  1967年。)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364)
  
  “。)”當作“)。”
  
  《周穆王美入盛姬死事》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365)
  
  “入”當作“人”
  
  關鍵位置加人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371)
  
  “人”當作“入”
  
  收人《白虎通論》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371)
  
  “人”當作“入”
  
  面後者的各章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372)
  
  “面”當作“而”
  
  劉毓家等入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377)
  
  “入”當作“人”
  
  還收人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378)
  
  “人”當作“入”
  
  17世紀入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378)
  
  “入”當作“人”
  
  《舊唐書和《新唐書》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381)
  
  “舊唐書”後脫“》”
  
  另外一些入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382)
  
  “入”當作“人”
  
  大荒/海外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383)
  
  “外”當作“內”
  
  《四部備要》本)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384)
  
  “)”衍
  
  本刻圖版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385)
  
  “本”似當作“木”
  
  《山經地理圖考》,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388)
  
  “,”衍
  
  39卷2期,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389)
  
  “,”衍
  
  ,(法文)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389)
  
  “,”衍
  
  威勒經念專集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390)
  
  “經念”似當作“紀念”
  
  收人《合衆名家批點諸子全書》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396)
  
  “人”當作“入”
  
  譖稱了“王”的名號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404)
  
  “譖”當作“僭”
  
  在這方而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409)
  
  “方而”當作“方面”
  
  贊楊是正當的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415)
  
  “贊楊”當作“贊揚”
  
  面馬國翰的輯佚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422)
  
  “面”當作“而”
  
  第2347頁)。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425)
  
  “。”衍
  
  歸子法家類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425)
  
  “子”當作“于”
  
  起源子12或13世紀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426)
  
  “子”當作“于”
  
  合或一卷本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426)
  
  “或”當作“成”
  
  《于書百家》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427)
  
  “《于書百家》”當作“《子書百家》”
  
  複制子湯普森書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427)
  
  “子”當作“于”
  
  失傳丁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431)
  
  “丁”當作“了”
  
  作丁這方面的審查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431)
  
  “丁”當作“了”
  
  它是是一種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434)
  
  次“是”字衍
  
  第3039~4頁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437)
  
  似有誤
  
  《史記書錄》,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438)
  
  “,”衍
  
  仍然殘存子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441)
  
  “子”當作“于”
  
  遍常以其題目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441)
  
  “遍常”當作“通常”
  
  但幾手沒有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444)
  
  “手”當作“乎”
  
  中華書周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446)
  
  “周”當作“局”
  
  (1945)。)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447)
  
  “。)”當作“)。”
  
  名之與實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449)
  
  “與”當作“於”
  
  它對一般的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451)
  
  “它”當作“他”
  
  69頁)。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456)
  
  “。”衍
  
  而帶來的的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458)
  
  次“的”字衍
  
  http://bbs.lehu.shu.edu.cn/Uploads/UserDirs/1/1/333/image/%E5%B0%8E%E8%AE%80P462.jpg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462)
  
  有誤
  
  面又剪裁得當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463)
  
  “面”當作“而”
  
  段的開拓性威就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464)
  
  “威就”當作“成就”
  
  二十紀研究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466)
  
  “紀”前脫“世”
  
  除丁上面提到過的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466)
  
  “丁”當作“了”
  
  面且他還在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466)
  
  “面”當作“而”
  
  《<說文解字>》研究中的問題》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469)
  
  首“》”衍
  
  《<說文解字敘>》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469)
  
  有誤
  
  《韓非于》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475)
  
  “《韓非于》”當作“《韓非子》”
  
  下面卽將著到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475)
  
  “著”當作“看”
  
  出現子中古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477)
  
  “子”當作“于”
  
  《孫于》3卷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478)
  
  “《孫于》”當作“《孫子》”
  
  四(6)。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479)
  
  “。”前脫“)”
  
  列人了揚雄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489)
  
  “人”當作“入”
  
  吳秘等入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490)
  
  “入”當作“人”
  
  模仿畢哥達拉斯學派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492)
  
  “畢哥達拉斯”當作“畢達哥拉斯”
  
  《中國中古哲學史》,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493)
  
  “,”衍
  
  要求的的做法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497)
  
  次“的”字衍
  
  給完成於1308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498)
  
  “給”似當作“約”
  
  第9頁起。)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502)
  
  “。)”當作“)。”
  
  收人武英殿聚珍版叢書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502)
  
  “人”當作“入”
  
  收人《四庫全書珍本》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502)
  
  “人”當作“入”
  
  收人《先秦兩漢古籍逐字索引叢刊》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502~503)
  
  “人”當作“入”
  
  亨有令名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505)
  
  “亨”當作“享”
  
  同一個本于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506)
  
  “本于”當作“本子”
  
  面非嚴格事實性的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508)
  
  “面”當作“而”
  
  《孔叢于》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516)
  
  “《孔叢于》”當作“《孔叢子》”
  
  上而提到的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517)
  
  “而”當作“面”
  
  關子晏子的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517)
  
  首“子”當作“于”
  
  面六朝時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517)
  
  “面”當作“而”
  
  的王應麟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521)
  
  “的”似當作“和”
  
  關子越滅吳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524)
  
  “子”當作“于”
  
  徐了黼的1220年本跋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525)
  
  “徐了黼”當作“徐丁黼”
  
  《四庫備要》本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525)
  
  “《四庫備要》”當作“《四部備要》”
  
  使入注意
  
  (魯惟一主編.李學勤等譯.中國古代典籍導讀[M].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525)
  
  “入”當作“人”
  
  


  内容不是一般的好,每个专题的作者都是有分量的人。
  
  装订也不错,用的纸不甚好,这都罢了。
  
  丑的是封面设计,非常难看,书脊上似乎用了五六种字体,封面部分一个压扁的饼(铜镜),一个咪咪小的饼(铜镜),外加两颗不知道哪里来的清代龙爪下的火珠,配了大约五种字体,横的横竖的竖,感情这是在卖破烂呐?
  
  非常糟糕的设计,就是因为这个丑陋的封面,原本值五星的内容,作为整本书,现在只值三星。


用心了


您的校勘记体例实在很特别,有点让人不知所措~~
如果能改进下,或许更好?


另,不管原文繁简与否,一律以正体字出校,是否不太合适?
感动于您的用心,觉得体例如能更加完善,将会对更多的人有帮助,所以冒昧地提出我自己一点看法。


感谢您的意见,请问怎样改进呢?


校记文字繁简一依原书;版本信息开头注明即可,不必每条皆出;以页码(或者详细到行数)为每条校记的开头,方便区分和查对。
大概就是这样子......


好,謝謝您~


不客氣,希望不會顯得太唐突~


不會~ 因爲原是異時異地的條條散記,在 douban 發時才複制粘貼一起,確實沒太講究,:P


我手頭的書也是97年一版一印,卻不存在lz校出的那些“而-面”、“人-入”、“子-于”、“或-成”、“丁-了”一類的錯誤,這些錯誤像極了盜版書因識別重排造成的魯魚豕亥,lz不會買了盜版吧……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