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叔阳文选
2002-1
辽宁教育
苏叔阳
1825
无
苏叔阳 一九九四年四月,我做了肾癌乎术,切除了左肾;二OO一年十月,我又做了肺癌手术,切除了一叶左肺。七年间的两次手术,在我身上留下了两道长长的疤痕,宛如黄河和长江。 祖国母亲河的倩影镌刻在我的左背上,让我永远没法子忘记我是一个中国人。 在第二次术后难耐的疼痛中,我忽地想起要把患病以来创作和出版的作品来一个小结。这结果一面让我感到安慰:我没有偷懒;一面又感到惶悚:因为我从未有过要“总结”什么的念头,这想法似乎意味着我有了要同生命告别的潜意识,倘如此,便真的可怕了。 我以为,生命的意义在于走,在于前行,认定自己的目标和道路。这目标自然应当有益于民族和国家,至少也当慰籍亲族、师友、爱人的心,让他们为你的生命而快乐。 创作的路是我自己选定的,我也一直在这路上走。这六本文选便是过去屐印的一部分,无所谓优劣,只是过往岁月的一个纪念,希望能予人以畅然。六本书选了五种文艺样式,不是说有多少才能,只是说我有死不改悔的孩子气与好奇心,总想用各种文体吟唱生活。说不定将来还试一试把许 多文体打通了搀和在一起弄出个什么东西来。没有了这点孩子气与好奇心,便没了我自己。 我的路走得很难,除了时代给道路布置的沟坎、泥泞,还有天上的雨雪、内心的伤痛。更多的则是我孱弱的脚力,我的知识、才能与韧劲都让我步履艰辛。 有些书我没有选进这文选,它们自有单独存活的理由,比如《中国读本》,我很庆幸自己能写出这本书来。 屐印只能说明曾经走过的路,没有足迹的路还很长。我只想说,不管我多么衰弱,只要生命的烛火还在烧着,我就会走,哪怕是爬行,也还在这路上挣扎。 感谢所有为这文选编辑、出版的朋友,他们告诉我,我曾经努力地走过。 真的,我还在这路上走! 2001年11月16日
从《苏叔阳文选》中可以看出,不论是哪种文学体式的写作,他投入到作品中的一律都是为人的真诚,所以他贡献给读者的不仅是感人的作品,同时值得称道的是他还向读者展示了朴实无华的真诚。 《苏叔阳文选(全六卷)》——《苏叔阳文选》中,收存有近200万字的作品,而且各种文体都渗透着他的一丝不苟的精心努力,非常充沛地洋溢着纯洁的爱心,作者把他的爱体现在对祖国、人民、社会主义事业、领袖、家人、同志、朋友的爱,足可感受到其为人的善良品德。 综观整部文集,贯穿始终同时感人至深的是苏叔阳对于艺术的执著。他执著地以文学艺术—作品反映社会现实、时代精神,倾吐人民的悲喜歌哭。他的这种高尚情怀,在第一部震动社会与文坛的话剧《丹心谱》中,就激情洋溢地表现出来了。
苏叔阳(1938~ )当代作家。笔名舒扬、余平夫。河北保定人。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河北北京师范学院、北京中医学院。1978年任北京电影制片厂编剧,1979年后任中国作协理事、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著有话剧《丹心谱》(获建国30年文艺汇演创作1等奖)、《大院》(又名(左邻右舍》,获第1届全国优秀剧本奖),剧本集《苏叔阳剧本选》、《夕照街》,电影文学剧本《盛开的月季花》、《丹心谱》、《春雨潇潇》(已拍摄成电影),中短篇小说集《婚礼集》,长篇小说《故土》,少年儿童读物《大地的儿子——周恩来的故事》,诗集《关于爱》等。其中一些作品已被译成外文流传国外。1984年发表的《生死之间》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他常写北京市民和知识分子的生活,描写细致,意蕴深厚,具有浓烈的北京风俗画色彩。
一、爱的短歌 关于爱 假如你真爱我 看见你 思念(一) 思念(二) 你希望什么? 姑娘借你的心用一用 我希望 海与盐 鸽哨 清风 关于早餐 给寒星 爱与怨 冬日雁栖园所见偶感 缘分 寻找二、唱给妻子的歌 给妻 你可记得 文竹 你不会衰老 你是我的眼睛 我们的心是绿的 寄给你双倍的亲吻 今夜 唱给你的手 致我的爱 我爱你,我的爱人 唱给我的心爱三、献给’98中国三亚国际婚礼节四、爱情故事五、致友人六、唱给自己的歌七、游吟草八、风铃小集九、长诗短吟 ……
书摘 唱给你的手亲爱的,我钟情你的手,它的确不再细嫩,却更加温柔。在我疲乏于奔走,颓然地呆坐,是这双手温存地抚摩我的肩头。当我辗转沉吟眼瞪着失眠的窗口,轻轻按摩我的小腿是这双熟悉的手。这双手常把一碗香喷喷的汤面端上我的书桌边,这双手常常为我洗去衣上的污垢。最难忘这双手,在风雨艰难中扶持我行走。而每晚坐在电视机前它默默地默默地握着我的手。呵,我的不再年轻的妻子,你有一双多么让我钟情让我永远醉心的手。 我不会画画儿,可我有画框,那是我的窗户。 我住一楼,临街,见天儿从窗户里瞧画儿。 我这幅画儿,背景好。左边是家有名的川菜馆儿,右边是座有名的小公园儿。背景上还有点缀:一边一位老头儿。 左边的老头儿,瘦小枯干,每天下午五点半到九点,准站在川菜馆儿门口,叼着北海牌的雪茄烟,守着一辆婴儿车。车里头有个纸盒子,纸盒子里有个铝锅。铝锅里放着五香蚕豆。纸盒盖上还有两个小锅。一个盛着茶叶蛋,一个盛着煮花生米。他专在菜馆门口儿卖酒菜,挺像是示威。 “您进去瞧瞧,”老头儿跟酒客说,“一个拼盘儿一块五,忒咸。我这儿,俩鸡蛋,一盘儿花生米,一盘儿蚕豆,七角,也一个拼盘儿。干净,好吃。我呀,钻他国营商店的空子。” 老头儿一天只卖三个半钟头,一月赚百十块钱,养活他跟老伴儿两口人。“比上班轻省多了!” 右边那位,膀大腰圆。每天早上六点到晚上九点,坐在花园儿门口看车。不拿工资,白尽义务,却分外地上心。您想骑车进公园儿?“回来,把车存上。”就他那嗓子,您就得乖乖儿把车交给他。不服气儿?您躲躲儿吧,老爷子早年是内家拳的把式,走过梅花桩;要捣乱,小心他给您一巴掌。不过,半年多了,我没瞧他伸过手。他的英雄事迹全是耳闻。可我尊敬他。风霜雨雪,从不迟到早退,不易! “闲着干嘛?我这儿等于练气功。”老爷子常跟人解释。 这背景的前头,就是活动的人与车。大汽车、小汽车、摩托三轮儿。也常有插着各国国旗的车队驶过画框,这儿临近国宾馆。自然,也老是有旅游车载着四海的客人,笑眯眯地走进川菜馆儿,然后满脸是汗,吸着气儿走出来。 不同的时辰,有不同的人进入画框。上班的人流,挎着菜篮子的女人,领着孩子蹈弯儿的老太太,上剧场听音乐的年轻人,搂肩搭臂的情侣,绵绵无尽,不绝如缕。 那天我又没睡好。已经渐渐消失的寒气又飘浮在心头。我知道,我的心其实还是个冰坨子。几个月来的学习生活,让我暂时忘记了内心的冰块儿,在集体中的欢乐仿佛化开了这冰坨子的一层。可是,这小玉石虎,这大孩子郑俊雄的礼物,又让我降到现实想到从前,那刚刚化开的一层重又冻结。郑俊雄本想做件好事,无意中却勾来了寒风。不,他没有错,错的是我。我干嘛老想着过去? 我和郑俊雄偏偏在一个饭店里实习。在翔实饭店他做前厅经理,我做客房部经理,当然都是副手,挂着实习生的牌子。我总看见他的笑容,听见他柔和的声音,幽默机智的谈吐。前厅的服务员都喜欢他,来往的客宾都夸赞他。他常常站在大厅门边,用适当的微笑迎接客人。他还常常在大厅的咖啡间酒吧里巡视,在商品部走动,用温和的言辞为客人排难解忧。一位活泼的法国姑娘在这儿住了三天,临走在郑俊雄脸上亲了一下儿。他微笑地接受那亲吻,又微笑着对前厅两个男服务员轻声说道:“别笑,这是工作需要。” 客房部的小姐们却说我稍欠温柔,严肃有余活泼不足。这可让我伤心。我不愿带一份较差的评语回到学校。于是,我想法温柔与活泼,可心里总感到好像缺了点什么。 时代真是不同了,别的不说,单讲花钱,那许多人使钱如流水的气魄,就令祖宗们的灵魂吃惊。而且花钱的派头儿很有点“立体、全方位”的劲头儿。上头敢花:修几个宾馆哪,买进口汽车呀,吃点子好酒好菜好烟哪,随便划拉划拉答应几个项目哇,由几百几千几万几十.万到几百万几千万几万万,花出去面不改色心不跳;中间的也敢花:动不动让企业赔赔本儿啊,给领导送点子小小的礼品哪,公费旅游呀,也是动辄多少多少万,不在乎;下边的自然花起来不含糊:有什么买什么,只要是外国货照买不误,连打赌还敢一夜有十几万几十万的输赢。人人都好像过了今天没明日,不把钱扔出去就不过瘾。 其实,这是种丧失自信的社会心态的反映。高消费,“超前”消费,背后是种朝不保夕的心态。信不信由您,越是国家命运多舛,社会动荡时,人们越愿意把钱扔出去,换回点实物瞅着放心,怀揣着钞票终日生疑。说句让人寒心的老实话,如今社会上这个花钱法儿,就是对改革不太放心的表示。从上到下都如此,若是只把这个看成是收入提高的逻辑结局,铺张浪费风气的泛滥,那实在是小瞧了这股社会风气的力量,没瞅清楚它的“底蕴”。 我总忘不了中国的土话,曰:“穷讲究”。大凡土话而又流传几百年的,一定有真理或者合理内核存焉,虽然只为智商极低者珍贵,为智者所不睬,但我仍以为听听也无妨。 “穷讲究”,包含越穷越讲究,越讲究越穷两层意思。这两层意思我以为都有点“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味道,凡穷国穷家穷人,而又想炫耀门面者,皆难逃此列。 我去过一个本大洲绝不能说是富裕的国家,可从官到民,从上至下,那般讲究劲儿,花钱的那派头儿,实在令人咋舌。绝不是我巍巍大中华今日腰缠万贯的倒儿爷和化公为私的官倒爷所能比拟的。 我也到过日本,人家比咱们富,可人家普通人花钱的派头儿——至少是我遇见的日本人——比咱们气魄差得多,绝不是贞吃卯粮,而是相反,精打细算,绝不乱花一个小子儿。因此有人说他们是“经济动物”。 “经济动物”当然不好,因为算计和抠门儿而把温情算计跑了自然也不好。然而富日子当穷日子过总不算坏事。一个国家正因会算计才富足起来。 咱们就因为要讲究而忘了穷,又因为穷才更要讲究,结果是讲究穷了拉倒。 我们已经够没出息的了。到西安一看,几乎还是两千多年前的祖宗在荫庇我们,倘没有那么多祖坟,没有兵马俑,不知会使多少人的碗里少了米粒。我们靠先辈吃饭,靠先辈的文化遗产过活,靠大好的祖国江山、无数的宝藏讨生活。 一九七五年一月,四届人大闭幕的日子。 方凌轩的家。 这里是一个北京的四合院的正房,正中是一明两暗的堂屋,右侧是方凌轩的书房,一扇门通向卧室,中间是会客室,舞台上就是这样一间会客室。左侧有一扇门通向方凌轩的女婿庄济生夫妇的房间,由此可通向厨房。正中有门通往院落,透过窗子可以看到海棠树的枯枝和几丛修长的翠竹。会客室摆着硬木家具。玻璃书橱里放着线装书。橱前放着书桌,书桌上有电话机。墙上是老式的挂钟。茶几上摆着盆景和兰花。墙上,在毛主席像的下面是一张草书的条幅:“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此外,还有几张山水画。靠窗的一角有一张大理石面的小圆桌。庄济生夫妇房门口,有一个酒柜,上面放着糖盒、茶具之类,还有一个瓷花瓶,与圆桌旁的新式沙发结合一起,表现出一股现代的气派,但也仅仅是占据了一角而已。整个会客室仍然给人一种古朴的感觉,使人一看而知,主人公是位年高望重的饱学之士。 扩音器传出欢快的乐曲,夹杂着鞭炮声、口号声和欢庆四届人大闭幕的游行队伍纷杂的笑声、脚步声。 ……
总序行进在路上——《苏叔阳文选》 苏叔阳 一九九四年四月,我做了肾癌乎术,切除了左肾;二OO一年十月,我又做了肺癌手术,切除了一叶左肺。七年间的两次手术,在我身上留下了两道长长的疤痕,宛如黄河和长江。 祖国母亲河的倩影镌刻在我的左背上,让我永远没法子忘记我是一个中国人。 在第二次术后难耐的疼痛中,我忽地想起要把患病以来创作和出版的作品来一个小结。这结果一面让我感到安慰:我没有偷懒;一面又感到惶悚:因为我从未有过要“总结”什么的念头,这想法似乎意味着我有了要同生命告别的潜意识,倘如此,便真的可怕了。 我以为,生命的意义在于走,在于前行,认定自己的目标和道路。这目标自然应当有益于民族和国家,至少也当慰籍亲族、师友、爱人的心,让他们为你的生命而快乐。 创作的路是我自己选定的,我也一直在这路上走。这六本文选便是过去屐印的一部分,无所谓优劣,只是过往岁月的一个纪念,希望能予人以畅然。六本书选了五种文艺样式,不是说有多少才能,只是说我有死不改悔的孩子气与好奇心,总想用各种文体吟唱生活。说不定将来还试一试把许 多文体打通了搀和在一起弄出个什么东西来。没有了这点孩子气与好奇心,便没了我自己。 我的路走得很难,除了时代给道路布置的沟坎、泥泞,还有天上的雨雪、内心的伤痛。更多的则是我孱弱的脚力,我的知识、才能与韧劲都让我步履艰辛。 有些书我没有选进这文选,它们自有单独存活的理由,比如《中国读本》,我很庆幸自己能写出这本书来。 屐印只能说明曾经走过的路,没有足迹的路还很长。我只想说,不管我多么衰弱,只要生命的烛火还在烧着,我就会走,哪怕是爬行,也还在这路上挣扎。 感谢所有为这文选编辑、出版的朋友,他们告诉我,我曾经努力地走过。 真的,我还在这路上走! 2001年11月16日
从《苏叔阳文选》中可以看出,不论是哪种文学体式的写作,他投入到作品中的一律都是为人的真诚,所以他贡献给读者的不仅是感人的作品,同时值得称道的是他还向读者展示了朴实无华的真诚。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