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生活变成艺术-我的人生笔记
2007-3
时代文艺
残雪
无
本书是被美国和日本文学界称为20世纪中叶以来中国文学最具创造性的作家之一——残雪女士的散文集,书中具体收录了:《无法逾越的障碍》、《“自我”的逐渐觉醒》、《红花衣和日记本》、《昏头昏脑游巴黎》、《法国梧桐和台湾草皮》、《把生活变成艺术》等文章。 本书是残雪女士的散文集,其是一位具有鲜明个性化创造风格的作家,她着眼于深层的精神世界,不断开拓和挖掘,在中国文学界是一个极为独特的存在。她文章里的每一字,犹如一颗子弹,击中你的痛处! 快来阅读本书,感受她的文学魅力吧!
残雪,本名邓小华。1953年生于长沙。父母是三四十年代的中共党员,父亲曾任《新湖南报》社长,母亲也在报社工作。1957年,残雪父亲作为“新湖南报右派反党集团”头目被打倒,家庭由此陷入困顿。残雪由外婆带大,外婆在她7岁时因饥饿而死。 残雪小学毕业(即“文革”开始)即失学,做过铣工、装配工、赤脚医生、代课教师等等与文学无关的工作,历时10年,后又自学缝纫,和丈夫一起成为个体裁缝。1985年1月残雪首次发表小说,至今已有400万字作品,被美国和日本文学界认为是20世纪中叶以来中国文学最具创造性的作家之一。其代表作有:《苍老的浮云》(中篇)、《痕》(中篇)、《长发的遭遇》(中篇)、《五香街》(长篇)、《最后的情人》(长篇)。 残雪是作品在国外被翻译、出版最多的中国作家之一,她的小说成为美国哈佛、康奈尔、哥伦比亚等大学及日本东京中央大学、国学院大学的文学教材,作品在美国和日本等国多次入选世界优秀小说选集。
辑一:与自我相逢的奇迹 无法逾越的障碍 有逻辑的梦境 希望与行动 沉重的包袱 “自我”的逐渐觉醒 锤炼 飞翔的黑色大氅 “好的故事” 红花衣和日记本 《金发公主》和《牛虻》 企盼奇迹 昏头昏脑游巴黎 法国梧桐和台湾草皮 夜游苏州园林 我的第一位精神导师 把生活变成艺术辑二:读书笔记与随想 与自我相逢的奇迹——《寒冬夜行人》随想 垂直的写作与阅读——《寒冬夜行人》阅读总结 温柔的编织工——读卡尔维诺杰《看不见的城市》辑三:我的文学观 什么是“新实验”文学 我心目中的伟大作罪 我对国内当代女性文学的—看法 追求自我就是自私自利? 另一种生活
无
残雪的散文评论写的很流畅,如果看不懂她的小说,可以先买这本来了解她的创作思想。
把生活变成艺术:我的人生笔记版本很好,精美,内容详尽,,,
把生活变成一种艺术,需要的是心境,境由心造,体现的是个人的修养。好好过活
题目就很好。积极的生活态度。
如何能把人生活成艺术,这才是学问.
读别人的人生,
刚买回来,还没读,送货速度很快,每次都在当当买书,因为放心。整体不错,就是偶尔有些书的封面有点脏,不过没关系啦,毕竟物超所值。
内容不错的书,值得一看
书名好,但我觉得内容没有书名好
一本好书。非常不错。
就是预计时间和到货时间不太符合
有点深,看不太懂
特价买的,平时看非常不错。质量也好。
为了看懂她的小说而买
因为她是残雪
憧憬自己也能把生活变成艺术,快乐的艺术
那个年代我是没经历过,不过听我父母说过,所有有的印象,很不错,真实
佩服作者的生活态度,能独立与社会之外,才有独立的思考。
让生活过得有意义,有品味,是一种好的心态
年末活动时大面积采购,很超值
封面设计的不太讨人喜欢,内容还可以吧!
朋友看了说还可以。
文字平实 心境淡然 还不错
道路是曲折的 前途是光明的 \(^o^)/~
看 值~~
刚买回来,没来得细看,翻了一下,觉得作者还是很优秀的,也许值得一读
看一看挺不错哦
人生还是艺术的好
刚拿到书时发现和想象中的不一样,看了看前面还不错,介绍了作者态度什么的,可后面的小小说看不懂 了,不知讲的什么,总体还不错了
书还行 虽然比较薄 但是写的还算是可以
不太喜欢她的文字~~~后悔买了
一直都有听过她的名字,但却没有机会去看,还好吧
作者文笔不错。值得看看。
处处体现出自恋情绪,并无把生活变成艺术的感悟,只不过是“天生我才”的自颂。
读起来很乏味
最近感觉《形而上学》越来越重要了,用一种不尽然的方式描述,‘对任何事物寻觅它任何过程,不断寻求本源,向它的深处思考’,她的向深处突进不是正好契合吗!她是否找到了正确的方向?
'形而上学'所表达的思考方式,所定义思考理念,所衍生出来的分类科目,构筑了西方思想的基础(当然海德格尔所认为的回到‘形而上学’之前,不是这儿表达的,呵呵)。她所认可的那些大师们,受‘形’的思考有多深啦?不断的‘反思’,一层层的向精神的深度突进,持续的寻觅终极.按照此种逻辑,国内的文学的确谈不上文学;相较与此,“吾一日三省事身”是一种多么苍白无力表达式,哎!这是一种错误的比较。不能理解'形'貌似不能理解她的作品。
语言自身的美感,不逻辑,丰富而高明的技巧会成为表达更高级精神的障碍。这本书里,更多的文章并没有克服这种障碍,也没有看到她的清晰和简洁,虽然对《垂直的写作与阅读》(网上有一些非完整版,没有了最好的部分)很感兴趣。这篇文章虽说描述的是卡尔维诺,但也提供了阅读她自己东西的一种途径和方法.这儿存在个驳论,看得懂的是容易明白她所指导的途径和方法,看不懂的用她提供的方法也不一定看得懂。呵呵。希望属于后一种情况的家伙能告诉我一下!!!"是写作,激发了我在这方面巨大的能量,它将我一次次带到悬崖上去体验永生的境界"和奥尔罕·帕慕克带给我的感觉好像啊,不知道这儿是在抬高谁,但残的深处给我的感觉好一些,在荒芜的地方有这样的文字.王小波的故事比较高明,又很生动,有趣,活跃但还达不到赫拉巴尔的高度,精雕细刻也不够,感觉缺乏一种真正的力量,这就是深度啊。路遥这家伙的时代气息过于浓烈,直接丢弃.唉!残的这类作品倒是很好的规避了政治风险.不知道是不是属于一种遗憾.
現在只是感觉她已经到了她成就的最高峰,路的尽头是新的道路!!!
书的标题是最令人神往的,虽然书内同名文章的分量不重,这也是残雪包括邓晓芒的理念,这一理念也许并不新颖了,但他们都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在实践着,并仍能令我激动不已,也许自己永远都只能保持这份向往了。
看分析后再去读小说,对这种方式一直颇为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