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养生全典(上下册)
2012-1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黑龙江省康复医学会中医养生专业委员会 编著
819
本书包括第一章中医阴阳五行养生基础理论、第二章中草药养生疗法、第三章针刺养生疗法等内容。
第一章 中医阴阳五行养生基础理论
第一节 五行的归属
第二节 五行与疾病
第二章 中草药养生疗法
第一节 延年益寿类草药
第二节 清热解毒类草药
第三节 止咳化痰类草药
第四节 消食导滞类草药
第五节 理气理血类草药
第六节 养心安神类草药
第三章 针刺养生疗法
第四章 艾灸养生疗法
第五章 按摩养生疗法
第六章 火罐养生疗法
第七章 刮痧养生疗法
第八章 足底养生疗法
第九章 食疗药膳养生疗法
第十章 四季养生疗法
第十一章 二十四节气养生疗法
第十二章 月相养生疗法
第十三章 时辰养生疗法
第十四章 导引练功养生疗法
第十五章 中医外治养生疗法
第十六章 颜色养生疗法
第十七章 音乐养生疗法
第十八章 味道养生疗法
第十九章 情志养生疗法
第二十章 体质养生疗法
第二十一章 休闲养生疗法
第二十二章 十四经腧穴及其养生功能
附录
四、黄芪 【性味归经】性微温,味甘,归脾、肺经。 【功效】健脾补中、升阳举陷、益卫固表、利尿、托毒生肌。 【应用】 ①用于脾胃气虚及中气下陷诸症。本品甘温,善入脾胃,为补中益气要药。脾虚气短,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者,可与党参、白术等补气健脾药配伍熬膏服。因脾阳不升,中气下陷之久泻脱肛,内脏下垂,常与人参、升麻、柴胡等品同用,如补中益气汤。若脾虚水湿失运,小便不利。黄芪能补气利尿,故能消肿,标本兼治,为治气虚水肿之要药,常与白术、茯苓等利水消肿之品配伍。本品又能补气生血,治血虚证亦常与补血药配伍,如当归补血汤。对脾虚不能布津之消渴,本品能补气生津,促进津液的生成与输布而有止渴之效,常与天花粉、葛根等品同用,如玉液汤。 ②用于肺气虚、表虚自汗或气虚外感症。本品入肺能补益肺气,益胃气,可用于肺气虚弱、咳喘日久、气短神疲者,常与紫菀、五味子、款冬花、杏仁等配伍。治表虚卫阳不固的自汗且易外感者,常与白术、防风同用,既可固表止汗,又能实卫而御外邪。 ③气虚自汗症。脾肺气虚之人往往卫气不固,表虚自汗。黄芪能补气利尿,故能消肿,如防己黄芪汤。本品还能补脾肺之气,益卫固表,常与牡蛎、麻黄根等止汗之品同用,如牡蛎散(《和剂局方》)。现以黄芪为主,配伍补脾肾、利水湿之品,治疗慢性肾炎浮肿,尿蛋白长期不消者颇为有效。若因卫气不固,表虚自汗而易感风邪者,宜与白术、防风等品同用,如玉屏风散。 ④气血亏虚,疮疡难溃难腐,或溃久难敛。黄芪能补气托毒,排脓生肌。疮疡中期,正虚毒盛不能托毒外达,治脓成不溃,常配当归、穿山甲、皂角刺等,以托毒排脓;疮形平塌,根盘散漫,难溃难腐者,可用本品补气生血,扶助正气,托脓毒外出,常与人参、当归、升麻、白芷等品同用,如托里透脓散。疮疡后期,久溃不敛,用本品补气生血,有生肌敛疮之效,常与人参、当归、肉桂等品同用,如十全大补汤。 此外,对气虚血滞不行的痹痛、麻木,筋脉失养或半身不遂等,能补气行滞,常与桂枝、当归、红花等同用。治疗风寒湿痹,用祛风湿药和活血药配伍。 ……
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内篇,是根据生命的发展规律,达到保养生命、健康精神、增进智慧、延长寿命的目的的理论和方法。早在上古,即有长寿观念,《尚书·洪范》将“寿”列为“五福”中第一。 陶冶、张树信、张俊林主编的《中华养生全典(上下)》参考了大量中医古籍文献,结合数十年的养生康复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系统介绍了中华养生学理论与方法。其内容包括如何享尽天年,精神调摄,饮食和起居调理,运动和守静,经络养生和四季养生等。内容科学实用,阐述深入浅出,让读者了解中华养生文化和中医传统养生理论与方法,具有很的参考价值。适于亚健康人群、慢性病患者、中老年人、科技工作者和基层医务人员阅读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