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萌芽50年精华本-风景依然

余华,陈村,马原 等著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4  

出版社: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作者:

余华,陈村,马原 等著  

页数:

347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萌芽》50岁了,依然还是萌芽。年轻的血液奔涌,使得《萌芽》永远年轻。  《萌芽》杂志创刊于1956年7月,是新中国第一本青年文学刊物。第一任主编哈华在创刊词中说:“我们选择了‘萌芽’作为刊物的题名,一方面是由于它本身就是代表着新生的意思;另一方面,正如大家所知道的,在26 年前,鲁迅先生曾经办过一个刊物叫做‘萌芽’,当时正是左翼作家联盟成立的时候。鲁迅先生在左联成立大会上指出:‘我们应当造出大群的新的战士。’他办刊物,编丛书,搞文学团体,目的都是为了培养青年一代,‘萌芽’正是其中的一个工作。我们目前迫切的问题,正是要培养出大群文学的新战士,一批一批地加入到我们队伍中来。我们选择了‘萌芽’,正是为了纪念和学习鲁迅先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培养文学青年的精神;对我们来说,也就是一种鼓舞和鞭策。”  50年来,《萌芽》一以贯之地按照创刊时确定的宗旨办刊。在上个世纪的50年代和60年代,许多年轻作家在《萌芽》发表了他们的处女作,并以此为起点踏上文坛。不久前去世的优秀作家陆文夫的代表作《小巷深处》就发表在《萌芽》1956年11月的下半月号。  1960年下半年开始,由于纸张供应困难,《萌芽》被迫停刊,至1964年 1月改为月刊复刊;1966年8月又因“文化大革命”再次停刊,至1980年1月复刊至今。在第二次复刊以后的25年里,中国文学界新涌现的优秀作家几乎都在《萌芽》留下了他们最初的足迹,这使我们感到骄傲。  1996年1月,基于时代的变化,《萌芽》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改版,更强调文学的普及和推广,更多着眼于提高青年人的文学素养,占领文化市场。改版至今也已经整整10年了,实践证明这次改版是成功的,《萌芽》杂志的发行量稳定在50万份上下,创造了《萌芽》历史上发行量的最高记录。  为了纪念《萌芽》创刊50周年,我们选编了“《萌芽》50年精华本”,集中展示《萌芽》50年来发表的优秀作品。这套精华本分“小说卷”四本、 “纪实文学卷”一本、“散文诗歌卷”一本,内容均按作品发表年代编排。从中,可以读出社会50年流变的轨迹。我们把这套书献给50年来关心和支持《萌芽》的读者们。你们有的可能已经进入老境,有的还正当盛年,也有的今天还正是生机勃发的年轻人,代人曾经关注过的一本刊物,就是依靠了你们的支持,才得以保持青春活力。

书籍目录

总序:50岁了,还是萌芽那山 那人 那狗秦川雨险闯乌呼森山谷第二十一个深夜高丽洞大楼与小屋三个女人一个夜晚白子福地爱物方岛归途轰然倒塌的脚手架萤火辉辉孤独的清晨奇效灭火灵只有风景依然寒冬丽日玩一玩走火人魔的游戏那片阳光还在惊慌不要再去海边圣诞快乐虚假的黎明去过鸭子不幸死去的阿娄倪娅和倪娅的潇洒牌戏无规则曾经有四个圆和一个点

章节摘录

  那山 那人那狗  父亲对儿子说:“上路吧,到时候了。”  天还很暗,山、屋宇、河、田野都还蒙在雾里。鸟儿没醒,鸡儿没叫。早啊,还很早呢。可父亲对儿子说:“到时候了。”  父亲审视着儿子阔大的脸庞,心里说:你不后悔吧?这不是三天两日,而是长年累月的早起哩!  桌上摆着两只整整齐齐的邮包。邮包已经半旧。父亲在浆洗得干干净净之后,庄严地移交给儿子,并教他怎样分门别类装好邮件,教他如何包好油布。山里雾大,邮件容易沾水。  父亲小心地拿过一条不长的、弯弯的扁担,熟练地系好邮包。于是,在父亲肩上度过了几十个春秋的扁担,带着父亲的体温,移到了一个厚实的、富有弹性的肩膀上。这肩膀子很有些力量,像父亲的当年。父亲满意这样的肩膀。  父亲觉得:自己的手有些发抖。特别是手脱离儿子肩膀的那一刻。眼睛有些模糊,屋里的摆设忽然间都模糊了,把儿子高大的身影也融到了墙的那边。呵呵,心里梗得厉害。他赶紧催促儿子:“上路吧,到时候了。”  父亲和儿子的手背,同时拂过一抹毛茸茸的东西--是狗,大黄狗。  它早起来了。老人倒给它的饭已舔光。狗紧挨着老人,它对陌生的年轻汉子表示诧异:他怎么挑起主人的邮包?主人的脸色怎么那样难看?这究竟发生了什么……  不管怎样,是要出发了,像往常一样。远处,有等待,有期望。在脚下,有无尽伸延的路。那枯燥、遥远、铺满劳累、艰辛而又充满情谊的路啊……  吹熄灯,轻轻地带拢邮电所的绿色小门--轻轻地,莫要惊醒了大地的沉睡,莫要吵乱了乡邻们的好梦。黄狗在前面引路,父亲和儿子相跟着,上路了。出门就是登山路。古老的石级,一级一级朝雾里铺去、朝高处铺去、朝远处铺去……  在很漫长的日子里,只有他和狗,悄悄地划破清晨的宁静。现在,是两人--他和儿子。扁担和邮包已经换到另外一副肩膀上,这是现实,呵,想不到“现实”的步子这么快--  支局长有一回上山来,对他说:“你老了。”  老了吗?什么意思?他不理解。他和狗辞别支局长以后便进山了。  不久前,支局长通知他出山。在喝过支局长的香片茶以后,支局长按着他的肩膀,把他带到大立柜上的穿衣镜跟前,说:“你看看你的头发。”  他看见一脑壳半“霉”的头发。心里略顿,想:年岁不饶人哪。是老些了。  支局长捋起老人的裤管,抚着膝盖上那发热红肿的地方,说:“你看你这腿。”  不假,腿有点毛病。这算什么呢?人到老年,谁也不保谁没个三病两痛哩。  支局长看定老人,说:“你退休吧!”  老人急了:“我还能……”  “莫废话了。你有病,组织上已经作了决定。”在找老人谈话之前,支局长就暗地里让儿子检查身体、填过表,学习训练了半月余。  .  他没有让过多的伤感和执拗缠住自己,他清楚,他的“热”和“能”不太多了,像山尖上悬挂的落日,纵有无尽的眷恋,但是,那又能维持多久呢?他恨自己的脚,这该死的脚,那么沉重、麻木,还钻心般痛。唉,脚的事业,怎么可以没有硬朗的步伐呢?郎中说,搞蜈蚣配药吃或许有效--他吃了100条,不见效。有人说:吃叫鸡公、吃狗肉或许好。都吃了,也不见好。那顽皮的膝盖骨哎。什么地方不可以痛,偏偏要痛在这里。一片茅草阻河水,永世的遗憾哟。  让儿子顶替,能顶替吗?仅仅是往各家各户递信送报吗?没那么简单。仅仅是凭着年轻血旺,爬山过岭吗?没那么容易喀。  于是,要带班。要领他走路,要教他尽职,还要告诉他许多许多。  于是,上路了。那新人迈开了庄严的第一步,那老人开始了告别过去的最后一趟行程。  还有狗。  晨雾在散,在飘,没响声地奔跑着,朝一个方向劈头盖脸倒去。最后留下一条丝带.一帕纱巾,一缕轻烟。这时分,山的模样,屋、田畴、梯土的模样才有眉有眼--天亮了。近处有啁啾的小鸟,远处和山垄里回荡着雄鸡悦耳的高唱。  父亲发现:平川里来的年轻人满脸喜色,眼睛朝田野里乱转。是啊,对于他,山里的一切都是新奇的。  父亲想告诉儿子:要留神脚下。脚下是狭窄的路、溜滑的青石板,怕失脚。但没说,让他饱览一番吧,让他爱上山,要与山过一辈子,要爱呢!  ……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为了纪念《萌芽》创刊50周年,我们选编了“《萌芽》50年精华本”,集中展示《萌芽》50年来发表的优秀作品。这套精华本分“小说卷”四本、“纪实文学卷”一本、“散文诗歌卷”一本,内容均按作品发表年代编排。从中,可以读出社会50年流变的轨迹。我们把这套书献给50年来《萌芽》的读者们,正是几代读者的关心和支持,《萌芽》才得以保持青春活力。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萌芽50年精华本-风景依然 PDF格式下载



读读那个时代的文学。《萌芽》一直是(青春)文学的一个标杆。


萌芽的书都很棒!


值得纪念的岁月..那一代人逝去的青春年华.


如题。以前常看,这次终于有了,就买下了。


,以前看过,买来收藏


很小的时候就看萌芽杂志,上面的文章伴着成长,伤感数月流失,感慨萌芽数月。


萌芽也算是一本经历过年代考验的杂志吧买回家慢慢阅读


不错,就是感觉纸张有点轻浮,那些分期的不是这样,怎么合订就这样呢!


还好... 比小巷深处好...


所录的文章有点旧了,就当怀旧地读吧。


八十年代的萌芽就有看了之后莫名其妙的文章了,但是有点失去了时代感,不推荐。


因为不知道平邮还得去邮局自己取,最后都没去取怎么评论哦


一般般,少女时代也许我会爱不释手。现在老了,看不了这些东西了。


订的书和到手的书封皮不一样,无语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