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长征全史

刘晶芳,李东朗 编 江西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6-10  

出版社:

江西教育出版社  

作者:

刘晶芳,李东朗 编  

页数:

433  

内容概要

  长征是中共党史和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党历来十分重视对长征史料的征集和长征史的研究。1935年12月,中央红军长征刚刚结束,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中,就对长征作了系统的总结,高度评价了长征的伟大意义。1936年8月,毛泽东和杨尚昆联名发电报给各部队,发信请参加长征的同志,为出版《长征记》征稿。从那时起,60年来,有关长征的史料、回忆录、大事记出版了多种,为长征研究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也有一些系统描写和研究长征的著作问世。纵观对长征的宣传和研究,应当说成就是可喜的,但远远不够深入。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第一节 1933年国共双方的政治军事形势一、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和国民党“攘外必先安内”的国策二、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央苏区的全面推行三、国民党第五次“围剿”的发动和红军反“围剿”的作战方针第二节 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及其失败一、冒险主义的进攻战二、保守主义的防御战三、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第三节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一、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二、对不同意见的看法第二章 中央红军出发长征和突破四道封锁线第一节 战略转移的决策和准备一、中央关于战略转移的决策和“三入团”的成立二、抗日先遣队北上和红六军团西征第二节 中央红军出发长征和突破三道封锁线一、红军与粤军的成功谈判二、中央红军长征的编队和出发三、突破三道封锁线的战斗第三节 血战湘江--突破第四道封锁线一、蒋介石设置第四道封锁线二、血战湘江--博古、李德瞎指挥的彻底破产第三章 遵义会议--生死攸关的转折第一节 中央红军转向黔北一、关于战略方向的争论二、黎平会议决定向黔北进军三、猴场会议和突破乌江第二节 遵义会议的酝酿和召开一、会议的酝酿二、会议的召开三、会议的主要内容第三节 会后中央的组织调整一、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责二、成立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新“三入团”第四节 遵义会议的伟大意义第四章 长征的战略性胜利第一节 突破蒋介石的围追堵截一、国民党追堵红军的部署二、四渡赤水三、佯攻贵阳逼昆明四、巧渡金沙江第二节 进军川西北一、会理会议二、通过彝族区三、强渡大渡河第五章 红四方面军的长征……第六章 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师与北上第七章 中央及红一方面军主力北上和奠基陕北第八章 反对张国焘分裂主义的斗争第九章 红二、六军团的长征第十章 三大主力红军会师与长征胜利附录1 中央红军长征开始,突破四道封锁线战斗序列表附录2 中央红军四渡赤水、抢渡金沙江战斗序列表附录3 红四方面军嘉江战战斗序列表附录4 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会师时序列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示意图

章节摘录

  在对中央施加压力的同时,张国焘还采取恩威并用的手段,一面在四方面军片面传达中央精神,封锁消息压制四方面军同志对他的不满,甚至采取种种非法手段加以迫害;一面把手伸到一方面军,企图拉拢一些高级将领跟他走。当他从一方面军的个别人中了解到一些遵义会议和会理会议的情况后,认为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不团结,有机可乘。聂荣臻回忆,两河口会议结束第二天,张国焘请彭德怀和他吃饭。开始东拉西扯,说他们“很疲劳”,称赞他们“干劲大”,最后还说要拨两个团给他们补充部队。彭德怀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写的“自述”中也提到,两河口会议后,北上进到黑水寺时,“张国焘派秘书黄超来亦念,住在我处。说此地给养艰难,特来慰劳。送来几斤牛肉干和几升大米,还送来二三百元银洋。我想这是干吗?黄住下就问会理会议情形。我说仗没打好,有点右倾情绪,这也没有什么。……他又说到当前的战略方针,什么‘欲北伐必先南征’。我说,那是孔明巩固蜀国后方。他又说,西北马家骑兵如何厉害。把上面这些综合起来,知来意非善,黄是来当说客的。不同意中央北上的战略方针,挑拨一方面军内部关系,阴谋破坏党内团结。把全国形势看成漆黑一团,这是明显的。把王明路线造成的恶果,同客观形势新的发展混为一谈,否认遵义会议纠正王明路线的伟大胜利。送了一点点吃的这倒不稀奇,送二三百银洋引起我很高警惕:完全是旧军阀卑鄙的手法”⑤。事后,彭余怒未消,对三军团政委杨尚昆说:“张国焘这东西,把我彭德怀看成什么人了?把我当军阀。我要当军阀,就不当红军了,真是岂有此理。”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长征全史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