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大学旧踪

谢泳 江西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9-01  

出版社:

江西教育出版社  

作者:

谢泳  

页数:

145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大学旧踪》是作者在研究西南联大过程中的一个偶然尝试,由于研究工作的需要,我接触过一些有关老大学的原始资料,在读这些东西的时候,说实话,我的心情很不平静,我在这些原始资料中看到的并不是枯死的过去,而是一个活生生的让人长叹不已的从前。这是我的前辈们的过去,这是我的前辈们的大学生活。近年我经常和一些朋友说,我们所努力争取的许多东西其实并不是什么可望而不可及的理想,而是我们前辈曾经的现实,那不是一种理想的生活,但那生活中有理想的东西;有让人感到希望的前景,我们的前辈为了追求更理想的生活,对已经成为现实的理想是比较淡漠的,也许这正是人们常说的得到的东西就不显得珍贵了。在过去的大学里,有过丰富的校园生活,有过教授治校的漫长岁月;演讲是自由的,讲课是自由的;没有统一教材,不必讲自己不愿讲的东西;学生可以批评教授,教授也不怕得罪学生;教授是自由流动的,不用看校长的脸色,合则留,不合则去;职称是真正的学衔,由校长说了算,真有水平,没有学历也可以,在这所大学是教授,在另一所大学可能你连一个助教也当不上,没有终身制,没有铁饭碗。那时的教授和学生也不满意他们的生活,他们依然在为更高的理想而奋斗。这一切后来都消失了,好象没有发生过一样,这是有人不愿提起从前,但成为历史的东西哪里是能轻易抹去的,不过是尘封在记忆中而已。

书籍目录

前言大学的起点清华历史系的转型清华学风大学里的自由演讲学人论政叶恭绰长交大教育原来在清华梅贻琦的名言反对统一教材校长保护教授冯友兰对学生的情谊清华有正气胡适当校长胡适帮助吴晗胡适关心千家驹校长的合作精神清华的校园民主识大体的教授们教授的自由流动教授情谊教授的自由西南联大的“十一学会”教授给学生翻译论文教授的境界教授之间教授的新与旧教授的年龄教授的工资教授至上教授的上书传统学生与官员学生批评教授竺可桢爱惜青年张寿镛爱护学生毕业论文蒋梦麟的一件旧事蒋梦麟的良苦用心蔡元培发现梁漱溟朱自清劝说王力闻一多雅号“何妨一下楼主”闻一多提携陈梦家闻一多治印顾颉刚慧眼识钱穆顾颉刚眼中的学生西南联大出诗人查良铮旅途背单词韦卓民与教会大学校长的办公室校长夫人摆地摊北大进德会金岳霖的名言金岳霖的雅谑金岳霖的三个学生外人对北大的印象北大的两种教授北大校长难当北大教授与学生师生之争当年费孝通刘文典顶撞蒋介石张东荪有傲骨张奚若的士气陈寅恪的气节考题与论题陈序经不入国民党萧公权不做官不入党洪业向校工道歉钱端升的一个学生安福三才子

章节摘录

  我们经常听到一些这样的消息,说国外某政界要人常许以巨额经费,想得某名牌大学的名誉学位,可那里的大学就是不买这个账,由此可以想见西方大学的独特地位,类似这样的事情在中国过去的大学里也有过。清华大学还在清华学校时期,曾有过一些各种名目的特别生,他们大都是以各种名义由清华出钱直接派送出国留学的人。其中有一项是“袁(世凯)裔学生”,前后共有三名:袁克安、袁克坚、袁克久。大概是因为“自袁皇帝龙飞之后,国务院以政府尊严,贸然通过由清华每年设袁氏裔三学额”(《清华周刊》语)开了先例;1923年初,又有所谓“黎冯子弟请求自费免考入学”之议,就是说,黎(元洪)冯(国璋)两家想援袁家的故例,以每年每人出1054元的学费免考入清华,以安插他们的子弟。这件事由于当时的教育总长彭允彝的参与,几乎酿成事实。所以未成,是因为学生会、教授评议会的极力反对,他们当时的意见是:“此例一开,我怕清华园一片干净土,到处都是少爷公子们,那时清华真可成为贵族学校了。”(《清华周刊》270期,1923年2月23日)这件事终于没有办成,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当时清华的风气。这事开头以后,还曾酝酿过一阵招收自费生之议,条件是“凡省份、团体或个人,捐助清华学校国币一万元经费,可保送学生一名,多则递加”。但也是因为教授和学生的反对,终告流产,也许有人会说那是因为清华当时有庚款做保障,经济上不是很紧张,他们才敢这样,这或许是原因之一,但不是根本的,关键是清华师生的现代大学理念,他们珍惜大学的清名,大学自有她的尊严,不是花点钱就能为所欲为的,也不是官大就可以任意出入的地方,过去的大学也有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但在一些基本的尊严上,教授和学生还是毫不让步的。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大学旧踪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