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易堂寻踪

赵园 江西教育
出版时间:

2001-12  

出版社:

江西教育  

作者:

赵园  

页数:

167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写这题目,我的兴趣仍然在“人”,在特定环境中人的生存方式与人生选择,在那一时期士人的所谓“心路历程”,易堂吸引了我的,毋宁说是其“表述”尤其其中人物的自我刻绘与彼此状写。我曾由易堂诸子的文集读“言论”,这回则是读“性情”、读“行踪”、读人与人的关系,我对自己说,我所能做的,只是尽可能地凭借文字材料构建意境,而不是复原“历史”;即使真有遗迹在,我所能面对的仍然更是“叙述”而非“事实”,这本小书所写,的确是一个发生于“危机时刻”,至少要部分地由“危机”来解释的故事,易堂故事最初吸引了我的确也在伦理方面。朋友,兄弟,师弟,以至夫妻,尤其朋友,光明俊伟的人格,任何时候都会令人神旺的吧。至于某个人物的魅力,自然会销蚀在时间中,但它们毕竟以其短暂的存在照亮过他人;即令细微如爝火,也是美丽的。易堂诸子孜孜于“求友”,以他人丰富自己的人生,我则经由学术“读人”,也以关于人的了解丰富了我的生活,在写作了《易堂寻踪:关于明清之际一个士人群体的叙述》后,易堂诸子在我已非漠不相关的异代人,他们由故纸中走出,径直走入了我的世界。

书籍目录

总序南昌一赣州宁都宁都·翠微峰(一)宁都·翠微峰(二)宁都·冠石南丰一星子附录一魏禧《翠微峰记》彭士望《翠微峰易堂记》(节录)附录二赵园《走过赣南》附录三本书征引诸书版本后记

章节摘录

  季子说他的叔兄“为人形干修颀,目光奕奕射人”(《先叔兄纪略》)。邵长蘅的《魏禧传》则说叔子“修干微髭”。想来此人颀而癯,有点飘飘然的样子。  魏禧不曾“与义”,非理学中人,不以诗名;虽曾授徒,门下绝对没有如刘宗周、黄道周那样强大的弟子阵容。其人在清初的声望既不像是赖有学识(如顾炎武、黄宗羲)、或学识兼才情(如方以智、傅山),也非赖有事功(如其时名臣)。其倾倒一时的魅力,更像是因了热切的救世情怀,因了那真诚,当然也因了使其情怀、真诚得以表达的文字、言论。“三魏”的族祖魏书(石床)批评叔子,说大抵其人其文其行,“皆如水晶射日,又如新剑出冶,光芒刺人而锋锷淬手”(《里言》,《魏叔子日录》卷1),以此而招来“尤怨”,也应以此而令人倾倒折服。  伯子、叔子都曾师事同县的杨文彩(一水)。杨氏是其时名宿,曾灿与其父均出杨氏门下。叔子是杨氏的得意弟子,据邱维屏说,十四岁那年,叔子就敢于校正其师,而杨老先生非但不怪罪,而且以此弟子为“明镜利剑”,说自己理应是叔子的“门人”(《杨先生墓志铭》,《邱邦士文钞》卷2)。叔子自己也说“十四岁受业杨一水先生,时先生年五十三,每命余论定其文”(《孔正叔楷园文集叙》,《魏叔子文集》卷8)。这样的度量,岂是寻常人能有!  这对师弟间关系之亲密,还表现在晚年的杨氏令其子从叔子学,让他的妻妾出见这门生,以至使叔子“得言家事”(《杨一水先生同元配严孺人合葬墓表》,同书卷18)--这或许是杨氏表达亲密的方式。杨文彩为叔子业师,其子则为叔子门人,就学翠微峰。杨氏八十即逝,以他两个儿子的成人托之于叔子(《门人杨晟三十叙》,同书卷11)--关系也有此层叠。过分的信任,甚至使叔子不堪承受。他对门人说,他“生平被先生信怕了”(《里言》)。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易堂寻踪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