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大众文化与自我认同

孟鸣岐 江西教育
出版时间:

2005-12  

出版社:

江西教育  

作者:

孟鸣岐  

页数:

316  

字数:

260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当代社会出现了严重的文化矛盾和“人类危机”。这是一个科技和经济的乐观主义与终极价值和思想的悲观主义并行的时代,是一个物质的满足与精神的焦虑并行的时代。一方面是高技术的日新月异和财富的增长、经济的繁荣;另一方面,则是工具理性猖獗,审美视野褪色,人类本真的生活目的变得晦暗不明,高贵的价值和文化理念在公共生活中逐渐销声匿迹,代之以急功近利、不负责任的道德态度和喧嚣、狂躁的审美趣味。  具体说来,目前人类的文化和精神危机表现在三个向度上:  一是传统与现实的矛盾。在以“进步”和“发展”为主导范式的社会价值追求中,物质财富的积累和经济的GDP成了唯一的评价标准,这种片面的社会追求和评价标准严重地冲刷和遮蔽了人类的精神遗产。人如果失去了丰富的文化思想资源和广阔的精神领地,那么,也就失去了形成共识的前提,失去了思想和文化的想像力。  二是工业、技术与自然的矛盾。在工业化的技术生产方式和城市化的生存模式中,自然要么只是有待攫取和消耗的资源,要么只是已经报废的矿井和工业废料,不再是欣赏和体验,并与之共融一体的世界。而人本身栖居的城市也变成了钢铁丛林和水泥帝国,失去了自然的美感和家园的记忆。在这样一种生产和生活状态下,人与环境、与自然是格格不入的。家园感的丧失和美感的丧失,实际上就是生活意义的丧失。  三是心灵与外部实在的矛盾。在专业化、实证化和定量化的知识和职业的体制中,心灵的完整性被肢解了。

内容概要

  理性从思想解放开始,但因为普遍性的一致性要求而成为消除差异的霸权话语,从而窒息了文化的活力。现代性不承认特殊性,因而使许多民族文化出现了认同危机;譬如,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中华民族仍然有“被开除球籍”的忧虑。目前,我们需要某种理智,协调各种差异的因素,从而实现差异共存、共生的合理性。后现代主义就是要消除超越特殊存在的一元论的努力,因为各种特殊视角为了独占普遍真理的地位而造成了许多矛盾和冲突。现代性是要消灭差异,而后现代性则要求包容差异。如果说现代性是通过消灭差异而实现同一,那么后现代性无非是通过包容差异而实现共存的统一,这类似于中国古代所说的“和而不同”。譬如,在现代性语境中,女权主义的口号是:男人做的事情,女人也能做;在后现代性语境中,新女权主义的口号是:男女都有自己的特长,因此女人能做的事情,男人未必能做。再有,在现代性语境中,世界历史似乎是人类各民族通过单一的道路而进步的过程;在后现代性语境中,人类的历史是各民族文化之问通过对话而都有自己独特演化的过程。现代性的话语是对与错,而后现代性话语是对话与妥协。 然而,后现代主义往往以话语竞争替代真理的追求,因此,它是无原则的学说。我们的任务应该是:接受所谓后现代主义提出的挑战,重新思考现代性及其人类的认同问题,为这些问题寻找新的、有原则立场的实践基础和理论说明。 我们已经知道,大众文化是现代性认同危机的集中体现,因此大众文化研究是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研究的重要途径。大众文化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同时又体现着现代社会的矛盾和危机。认同危机是这种社会矛盾与危机的表现形式之一。

作者简介

孟鸣歧,1966年1月出生,山东沂水人。200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获哲学博士学位。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出版过合著多部,主要有:《历史 理解 意义——历史诠释学》、《历史哲学——关于历史性概念的哲学阐释》、《哲学基础》等,译着《来自上层的革命——苏联体制的终结》(合译)。

书籍目录

总序序导论:我是谁?——大众文化语境中的叩问 一 问题的提出:关注文化就是关注人自己 二 建构论视角下的大众文化研究 三 大众文化与人的自我存在 四 大众文化与三种社会身份 五 自我认同的新空间与新机制 六 作为意识形态和媒介权力的大众文化 七 结论:大众文化是一种具有人文精神品格的文化形态第1章 什么是大众文化 一 已有界定的考察 二 两个基本前提 三 四个必要条件第2章 大众文化中的自我 一 大众文化与作为自然存在物的自我 二 大众文化与作为有意识存在物的自我 三 大众文化与作为在本质上是社会存在物的自我 四 大众文化与作为从事活动的自我第3章 大众文化与知识分子的自我认同 一 走向后现代状态的知识分子 二 大众文化与知识分子的自我认同危机 三 后现代知识分子的自我认同空间第4章 大众文化与青少年的自我认同 一 社会化与青少年的自我认同 二 大众文化是青少年自我认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三 大众文化、青少年亚文化与青少年的自我认同 四 大众文化如何影响青少年的自我认同?第5章 大众文化与女性的自我认同 一 被重写的身体:女性性别的文化建构 二 看与被看:大众文化语境中的女性 三 被奴役的与被解放的:大众文化与女性的自我认同第6章 大众文化:自我认同的新空间 一 文化的时空转换与自我认同 二 大众文化是一种城市文化空间 三 大众文化是一种视觉文化空间 四 认知测绘:大众文化空间的行走指南第7章 大众文化:自我认同的新机制 一 信息化机制 二 时空非地域化机制 三 时尚机制

章节摘录

  第1章 什么是大众文化  说到大众文化,时下的人们再熟悉不过了,它与我们的生活已经密不可分。在某种程度上,大众文化就是我们的生活本身。因而,大众文化的含义在人们的意识中似乎是不言自明的。的确,大众文化并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东西,电影、电视、广告、时装、流行音乐、旅游、建筑等等,人们对这些时时处处都在我们生活中发生的现象显然并不陌生。但是,感觉到的东西并不等于理解,而理解了的才能更深刻地感知,如黑格尔所言,熟知并不就是真知。因此,要准确地界定大众文化的内涵并非易事。托尼·贝内特(Tony Bennet)就认为,由于大众文化一词使用的场合各不相同,所以学者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探讨领域、理论定义和分析焦点,所以,给大众文化下定义既无必要也无可能。因为一锅煮的、似是而非的、相互矛盾的定义反而容易产生误导,把人带入理论上的死胡同。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大众文化与自我认同 PDF格式下载



这本书对大众文化以及大众文化语境下自我认同作了颇为层次结构明晰的阐述。落脚点认为大众文化是一种具有人文精神的文化形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为一家之言,还是有一定参考作用的。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