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怎样画紫藤

王新伦 福建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2-4  

出版社:

福建美术出版社  

作者:

王新伦  

页数:

16  

前言

  中国画按技法大致分为工笔、写意和兼工带写。按题材大致分为山水、人物、花鸟三种。在中国画中,鱼属花鸟类。鱼形,作为艺术作品的形式出现,在中国历史上已相当久远,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战国时期的青铜器,汉代的画像石,都有鱼形纹。三国时,画家徐邈善于画鱼,几乎乱真。到了唐代,鱼形的应用十分特别,一是作为锁使用,一定要雕成鱼形。用意是因鱼目日夜不闭,防止偷窃。二是用铜质铸成的鱼形物,作为凭证使用,上铸文字,分为两半,合符为证,通称为“鱼符”。三是在唐代考试制度盛行,有一定文化的平民,渴望能从考试中得到官爵。据说,黄河中部有大瀑布,名曰“龙门”,鱼跳跃过去,可变龙。人们就用它来比喻考上的就像鱼跃上龙门一样,故称“鲤鱼跳龙门”,于是就把“鲤鱼跳龙门”作为幸运的象征了。五代、北宋都有专门画鱼的画家,虽然流传于世的作品较少。但像宋代的《群鱼戏藻图》、《落花游鱼图》都具有研究价值。一般历代画家都兼画鱼,尤其明朝画家缪辅、王翘的《鱼藻网》,最具代表性。徐渭的《鱼蟹图》把中国画的大写意推向顶峰。清代的八大山人,恽寿平、石涛、高其佩、马元驭、边寿民、朗仕宁、李禅、李方膺、虚谷无不是画鱼高手。现代国画大师齐白石、潘天寿、李苦禅、汪亚尘、吴作人等皆善画鱼。当今画家,吴青霞先生在生宣上画鲤角,别具神韵,赵少昂先生画的鲤鱼,千姿百态,气韵生动,还有其它画鱼妙手,不一一列举。  中国画常以画寓意,在民间,因“鲤”与“利”,“鱼”与“余”谐音,所以画鱼的作品尤其是画鲤鱼的作品深得人民喜爱。这些作品蕴寓着吉庆、富贵、如意。在绘画作品中,我们经常看到“鱼乐图”“乐在其中”“吉庆有余”“连年有余”等题款。。鱼离开水,鱼水之情常喻为情谊深长。鱼跃、腾飞等比拟奋进向上。常有人喜爱画九条鲤鱼的“九如图”,“九”与“久”惜音,是永久如意的意思。鲤鱼是吉祥物,通过艺术家的笔展现在纸上,姿态各异,色彩缤纷,更是惹人喜爱。  鱼确实很美,但画鱼很难,难在一个“活”上,若表现不好,就显得呆板俗气。“画鱼须活泼,得其游泳像”,说明了画鱼游在游在水中悠然自若或跃水博浪的鱼,才能得其神韵。当然也有画静物的鱼,那属例外。

内容概要

  《怎样画鱼》介绍了构图和补景,笔、墨、纸的选择,鲤鱼概述及其结构形态,写意金鱼的步骤、写意小鱼的画法等内容,对画鱼的技法做了全面的讲解,有志学画的朋友,抱佛脚从书给您指出一条入门捷径,你将会在最短时间里掌握绘画基本技巧。

章节摘录

  怎样画鱼  一、用笔、用墨、用色  l.用笔 写意画执笔较工笔稍高。作巨幅面者尤当悬肘,使肩、臂、腕、指之力,经笔锋直达画面,透过纸背。行笔则欲上先下,欲下先上,欲左先右,欲右先左。用笔不外点线,积点线而成面。线有长短,粗细、断续、提顿、疾徐之分。点有大小、方圆、浓淡、疏密之别。  写意法用笔与书法相通,故有“书画同源”之说。  2.用墨 墨法有破墨法、积墨法、泼墨法等等。  破墨法是指以浓破淡,以淡破浓,以干破湿,以湿破干,或以水破淡。积墨法多指复笔,或指以墨积成不同景物。泼墨法是画者挥洒自如,而得不同韵味,如八大山人、齐白百、李苦禅所画墨荷。作巨幅者可用棉丝、纸团代笔,使用得当,效果甚佳。用墨浓而不滞,淡而不薄,枯而不涩,湿而不漫为宜。  3.用色 墨为主色,黑白分明,此写意画之特色。在墨色的基础上.略施它色,以求物象质感,但要色不掩墨。用色要淡而润泽、艳而古朴,乃用色之妙。  二、观察、写生、默写  1.观察——熟悉鱼。现在能观察鱼的地方很多,公园、水族馆等都能看到。若能买儿条鱼养在鱼缸内,坐在家中就可以细细观察其形体及游动时的姿态。观察、熟悉鱼的结构及游动时的规律,这是画好鱼必需准备的工作。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怎样画紫藤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