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麻姑

黄羲 绘 福建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1  

出版社:

福建美术出版社  

作者:

黄羲 绘  

页数:

29  

前言

改革开放的今天,艺术家有了表现自己创作思想和创作形式的广阔天地。而广大观者也有了选择自己审美需求的充分自由。当一部分人津津乐道于现代艺术的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传统的中国人物画表示着浓厚的兴趣。人物画是中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经过漫长岁月长河的不断汇聚与冲刷,逐渐形成了丰富而富贵的传统。这些传统不仅表现在形式和技法上,同时也表现在题材上。仙佛人物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题材之一。道教和佛教在中国流传了两千多年,然民间对仙佛人物的崇拜,却远远超出了宗教的范畴,人们对仙佛人物的敬仰和膜拜,更多的还是他们的纯洁、善良、见义勇为、驱恶扶正、乐善好施等高尚品德。因此,历代画家在画仙佛人物的时候,并没有把他们描绘于虚无缥渺的仙界之中,而是把他们塑造成人间随处可见的平民百姓的形象。这样就使得这些仙佛人物更加贴近于百姓,百姓对他们也感到更加亲切和真实。另一类题材,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上的风流人物。有廉正开明的帝王将相,有战功赫赫的民族英雄,也有学识渊博的文人高士。这些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举足轻重的人物,也是百姓心目中的偶像和楷模。他们的故事常常被画成人物画而世代相传。第三类题材,是过去的一些极为平常的民间风情,如渔樵耕读,琴棋书画,采菊东篱,荷锄载月等,这些在当今现代化社会已被逐渐淡出的生活内容,在历史上也只有在"太平盛世"的年景里,百姓才能"享受"得到。人们之所以仍旧喜爱观赏这些画们,其实是对当今社会安定祥和的一种满足和陶醉。这套系列丛书中的人物画作品,运用的是传统的笔墨,传统的造型,重线条、重写实、重传神。相信读者在观赏了这些人物画作品之后,一定会被传统艺术那种原汁原味的魅力所深深吸引。

内容概要

仙佛人物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题材之一。道教和佛教在中国流传了两千多年,然民间对仙佛人物的崇拜,却远远超出了宗教的范畴,人们对仙佛人物的敬仰和膜拜,更多的还是他们的纯洁、善良、见义勇为、驱恶扶正、乐善好施等高尚品德。因此,历代画家在画仙佛人物的时候,并没有把他们描绘于虚无缥缈的仙界之中,而是把他们塑造成人间随处可见的平民百姓的形象。这样就使得这些仙佛人物更加贴近百姓,百姓对他们也感到更加亲切和真实。 《中国传统人物画系列》编选的作品,正是这些为百姓所喜爱的传统题材,除了题材是传统的以外,在画法上,也是传统的。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画人物吸收了西洋素描的明暗法,强调造型的立体感,减弱了“骨法用笔”在作品中的主导作用,淡化了墨色的形式要素;到了八九十年代,又受到了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笔墨变成了表现某种哲学、观念、情绪或感觉的符号。当然,艺术向着多元化方面的发展本是正常的,无可厚非的。 这套系列丛书中的人物画作品,运用的是传统的笔墨,传统的造型,重线条、重写实、重传神。相信读者在观赏了这些人物作品之后,一定会被传统艺术那种原汁原味的魅力所深深吸引。

作者简介

黄羲(公元1899-1979年),原名文清,又作文倩,字可轩,号大蜚人,仙游县人。中国著名的古装人物画家,美术教育家。少年时,拜李耕为师,后随要霞学画。浪迹苏州、杭州、上海、上海福建闽南和台湾等。1922年 肄业于厦门集美师范,1926年考入上海美专,又进新华艺术进修,毕业后任教42年。历任上海美专教授,集美师范艺术科、仙游普通师范教员。浙江美术学院国画教员。其画既继承传统的国画技法,又吸取民间艺术的气质和特点。代表作有《风尘三侠》、《伯乐相马》、《伏生传经》、《文姬归汉》、《麻姑》、《达摩》、《观音》、《山溪放筏》、《呼孙放新犊 》、《露滴荷珠》等。1957年应著名画家潘天寿邀请,受聘于浙江美术学院讲授中国古装人物画传统技法,著有《说画》和《中国画理法研究》等书。1980年,浙江美术学院和闽、浙美术协会联合举办“黄羲遗作画展”,著名艺术大师刘海粟题词“意思横逸,动笔新奇”,给以高度评价。

章节摘录

插图:


编辑推荐

《麻姑》中的人物画作品,运用的是传统的笔墨,传统的造型,重线条、重写实、重传神。相信读者在观赏了这些人物作品之后,一定会被传统艺术那种原汁原味的魅力所深深吸引。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麻姑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