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黄牧甫-中国篆刻艺术精赏

陈永静 福建美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  

出版社:

福建美术出版社  

作者:

陈永静  

页数:

95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编著陈永静。
黄士陵字牧甫,作穆父,穆甫,晚年别署黟山人、黟山病叟、倦叟、倦游窠主。黄士陵在古文字学及碑刻、玺印学方面的修养在晚清印人中十分超群。其对邓石如、吴让之尤为心折,常常心摹手追。黄士陵在广雅书局以校书为契机,接触到了大量三代秦汉吉金文字,开始了他探索印外求印的道路。由取法皖浙转而师宗秦汉,无论在构成形式、入印文字和刀法表现上均表现出探索的多样性,取意战国官私玺和秦汉自文,显现出气定神闲的雅正风貌,借鉴了许多权量、泉币、镜铭、砖文、石刻等文字素材,极大地丰富了作品的意趣。在平直中寓巧思,在光洁完整中求古穆端庄,将其篆刻停匀静谧的安闲气氛与古玺印大开大合、生动活泼的章法融为一体。
黄士陵成功之处是将吉金文字与三代秦汉融合在一起,将一些文字部首符号化,赋于线条形式、质感,构成形式重美术化,他将取法的各种文字体势调和得无迹可寻,达到了一种高度的纯粹,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印文体势,这与他的深厚学养和驾驭文字的高超能力不无相关。黄牧甫治印,起步于浙派陈曼生,继而宗法邓(石如)吴(让之);再后来由赵之谦而上追奏汉并别开蹊径。沙孟海称其“远宗邓氏,近法吴、赵,寻味其气息,倾向赵之谦为多
”。黄士陵的弟子李尹桑曾说:“悲惠之学在寅石,黟山之学在吉盎,悲庵之功在秦汉以下,黟山之功在三代以上”。黄牧甫作为黪山派的开山者,其所确立“光洁整齐、苍茫浑古”的印学理念,汉印与赵之谦对他的影响是深远的。取法的多样探索构成了黄牧甫平整中寓变化、雅拙处藏诡异,运刀在挺劲峭利、简练早实中体现丰腴圆厚的篆刻艺术特征。
黄牧甫近法皖、渐大家,远宗古玺、汉印,兼取金石文字素材,受启迪于邓、赵的创作思想与方法,并加以融会贯通,拓展、创造,最终形成雅正、雍容的篆刻艺术风格。从而确立了“黟山派”的印风。从速个意义上来说,黄士陵是一位于晚清印坛上具有开宗立派意义的大师,也可以说是一位真正意义上继往开来的大师。


编辑推荐

《黄牧甫/中国篆刻艺术精赏》编著陈永静。 一部篆刻史既是一部文字演变史,也是一部审美演变史,更是一部技艺演变史。它在方寸之间藏纳世问万象,是我们窥见古人心性与智慧的一粒芥子、一颗沙粒、一滴水珠。先人对于美的认识、对干美的体验以及对于美的表达,都蕴藏其中。我们需要找到合适钥匙,去打开心灵之锁。 篆刻是“技艺”的篆刻。从陶拍一路走来,印章技艺的发展就是一场动人的接力赛。由最原初的先民随心刻画,无法之法;到纳入“百工”而成为传承有序的家族技艺,铸凿琢磨都传承有序,代代绵延;后又经由文人介入,结合其自身审美趣味,而将对这种技艺的体验演化出镌刻印章的技法,冲切披削以至于敲击摩擦无所不用其极,篆刻技艺越来越直接得与篆刻风格自觉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篆刻由单纯的技艺传承转入了风格的流变与创造。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黄牧甫-中国篆刻艺术精赏 PDF格式下载



主要看印面照片


开本很小,有实物照片,感觉还行


我很喜欢你的书,到货快,质量高,态度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