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国学系列丛书(套装共4册)
2012-4
李志敏 福建美术出版社 (2012-04出版)
李志敏 编
615
在浩如烟海的中华古典名著当中,历史著作无疑是最璀璨的明珠。在中华文明的传统中,重视历史,重视史书的编著是一个重要的特征。民间自发的治史活动层出不穷,留下一些官史无法写、不敢写、写不到的史实和精辟篇章,这一点自不必言,历代统治者对史书的修撰更是异常重视,每一朝代的兴替,君临天下者的第一件事就是修撰前朝史书,以为本朝镜鉴。自有历史记载起,历朝历代都设有专职史官,虽则名称不同,其记帝、后之一言一行,载天灾人异的职责是一致的。因此,自司马迁修《史记》始,官修历史的延续性(或得到官方支持)再也没有中断过,这在世界范围内也是绝无仅有的。 正是这种重视和延续性,给我们留下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生息、发展的清晰脉络,也留下了一部部浸透着古人心血和智慧的历史典籍。《上下五千年》就是其中最优秀、也是最具代表性的经典史籍之一。 《上下五千年》是以纯白话的通俗语言,从现代人的角度撰写的一部通史性的著作,对广大青少年了解中国历史、深刻地认识中国历史会起到应有的作用。它具有深厚的文化沉淀,不仅可作历史著作来读,亦可作为文学名篇或政治著作来读。 中国历代史学家都有秉实记事的优良传统,因此丢官、丢命者并不少见,这就基本保证了这些史书最大限度地接近历史真相。尽管随着封建专制制度的加强,形成了噤若寒蝉的政治环境和治史环境,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史官对事实的忠诚记录,为尊者讳的记史风尚也使之遗漏了若干重大的历史事件,但总的来说,这些史学著作所记述的史实还是真实的、可信的。 如果本书的出版,能使广大读者更好地享受中国历史的丰硕成果,则读者幸甚,编者幸甚。
《经典国学系列丛书:中华上下五千年(套装全4册)(超值典藏版)》是以纯白话的通俗语言,从现代人的角度撰写的一部通史性的著作,对广大青少年了解中国历史、深刻地认识中国历史会起到应有的作用。《经典国学系列丛书:中华上下五千年(套装全4册)(超值典藏版)》具有深厚的文化沉淀,不仅可作历史著作来读,亦可作为文学名篇或政治著作来读。
《经典国学系列丛书:中华上下五千年1》目录: 第一篇蒙昧而遥远的传说时代 盘古开天 女娲造人 夸父追日 尧舜禹禅让 第二篇新旧交替的夏朝 大禹治水 第一个王朝的诞生 少康中兴 夏桀亡国 第三篇奴隶制鼎盛时期的商朝 玄鸟生商 商汤灭夏 帝乙归妹 第四篇宗法与封建并存的西周 周人先祖的传说 公刘居豳 古公迁岐 文王求贤 文王衍《周易》 殷纣王的暴虐残政 牧野之战 周公东征 周初大分封 周昭王南征 国人暴动 宣王中兴 周平王东迁 第五篇百家争鸣的春秋时代 郑庄公兄弟相残 文姜乱鲁 楚武王伐随 齐鲁长勺之战 卫国亡而再生 召陵之盟 葵丘之会 宫之奇谏假道 骊姬之乱 秦晋韩原之战 子带之乱 秦穆公霸西戎 秦晋觳之战 晋秦麻隧之战 晋厉公之乱 晋齐平阴之战 齐庄公袭晋 吴楚柏举之战 勾践卧薪尝胆 老子与《道德经》 孔子讲道 第六篇群雄争霸的战国时期 三家分晋 商鞅变法 司马错灭巴蜀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沙丘宫之变 范雎相秦 田单相齐 完璧归赵 秦赵长平之战 信陵君救赵 李牧击匈奴 荆轲刺秦王 王翦灭楚 王贲灭齐 第七篇一统天下的秦朝 修筑万里长城 郡县制的推行 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 蒙恬征匈奴 焚书坑儒 陈胜吴广起义 项梁起兵 巨鹿之战 刘邦人关中 第八篇强盛的西汉 鸿门宴 项羽分封诸侯 楚汉彭城会战 井陉之战 四面楚歌 平城之围 叔孙通制礼 张释之执法 吴楚七国之乱 汲黯直谏 汉武帝反击匈奴 张骞出使西域 司马迁撰修《史记》 汉武帝平南越 李广利征大宛 巫盅之祸 苏武牧羊 汉征朝鲜 燕王谋反 陈汤袭杀郅支 昭君出塞 王莽篡汉 王莽改制 绿林赤眉起义 昆阳之战 第九篇宦官与外戚专权的东汉 刘秀平隗嚣 窦融归汉 窦宪征匈奴 班超通西域 班勇征西域 许慎撰《说文解字》 蔡伦造纸 杨震之死 党锢之祸 陈蕃、窦武诛宦官 黄巾大起义 关东联军伐董卓 第十篇政权割据经济发展的三国时代 官渡之战 曹操统一北方 三顾茅庐 赤壁之战 曹魏的建立 蜀汉的建立 火烧连营七百里 陈寿撰《三国志》 孙吴的建立 吴蜀争荆州 高平陵事变 淮南三叛 …… 《经典国学系列丛书:中华上下五千年2》 《经典国学系列丛书:中华上下五千年3》 《经典国学系列丛书:中华上下五千年4》
版权页: 插图: 世界许多古老的民族,如古巴比伦人、犹太人、古埃及人等中间,都流传着远古洪荒时期有关洪水的神话。在这些神话中,人类往往是在神或上帝的帮助下,战胜了滔天的洪水,才得以生存、繁衍下来。中国也不例外。 群臣和四方部落的首领(“四岳”)都向尧推荐鲧,说鲧可以治理洪水。尧却不这么认为,他说:“鲧这个人,刚愎自用,不听命令,又和族人关系紧张,不适合干此大事。”但四方部落首领都坚持要鲧来干,说:“我们比较过了,没有比鲧更贤明的人,您还是试着用一下。”尧不得已,听从了四方部落首领之言,派鲧去治水。可是,鲧领导治水九年不成功。因为他不顾五常(金、木、水、火、土)之性,对性趋下的水采取堵和埋的办法,哪里有水害,他就指挥在哪里树起屏障,堵塞水流,结果越堵越糟。治水九年,水害仍然不断。尧到晚年,求得了舜作为继承人。舜登基之后,摄行天子之政,到天下四方去巡行。他发现鲧治水多年,全无功效,因此大怒,乃杀鲧于羽山。又一种传说认为,鲧为治水,到天上去偷了天帝的一种叫“息壤”的东西到下界。“息壤”可以生长。如果哪里被水淹没,在那里放上一点,那里就会长出平地。天帝发现息壤被盗,大怒,下令杀鲧于羽山。鲧化为黄熊,人于羽渊。还有一种传说认为,鲧在治理洪水之时,听从了鸱龟(实际应是两个以鸱、龟为图腾的部落)的计划,使人相曳、相连接筑堤坝以挡洪水,因而遭到失败。而鲧被杀于羽山之后,尸体三年不腐,剖之,则禹从鲧腹中诞生出来,即“鲧复(同腹)生禹”。 鲧治水失败被杀之后,舜帝更求治理洪水之人。四方部落首领又共同推荐鲧的儿子禹。舜同意了,让禹继承父亲的事业,并勉励禹说:“如(同汝)平水土,维是勉之。”禹接受了这个重任。舜同时命契、后稷、皋陶诸人帮助禹去治水。 禹为人敏捷勤奋,憨直而不强硬,仁而可亲,言而有信。他以身作则,勤勤恳恳,有章有节,行必中法度,深得民众拥戴。 禹受命治水之后,立刻和协助他的伯益、后稷等人遍谕诸侯,让他们发动民众,动土治水。自己又爬山越川,对山川形势反复观察测量,把天下的高山大川进行分类,并立下木桩作出标记。禹为父亲鲧治水不成被杀而感到伤心,因而治水之时,劳身焦思,辛苦备尝,居外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敢入。他自己节衣缩食,十分朴素勤俭,却敬于鬼神之事,祭祀丰洁。他住在简陋低矮的茅房之中,把大部分的费用都用于开辟引水的沟洫。在陆地上奔忙时坐车,在水中巡视时乘船。遇到泥沼,他就乘木板橇,在山上奔走则乘棒。一切都按规矩办事,顺从天地四时之宜。他吸取了鲧治水失败的教训,而改用疏导的办法,“掘地而注之海”,开辟引水河道,把水引到海里去。他“左准绳,右规矩”,量度山川湖海。率民众“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终于控制住了洪水。在洪水消退、田野重现之后,禹又让伯益发给百姓稻种,让他们在卑湿的地方种植;让后稷发给百姓难得的食物,食物不够,就在诸侯之间均调有余以补不足。他又走遍天下,行相地之所宜,规定各方土贡。自冀州始,划天下为九州。“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迄于四海”。于是,帝舜赐禹以玄圭,以告成功于天下,天下大治。禹也因治水之功,受到了天下百姓的拥戴。在帝舜之后,被推举为部落首领(“帝”)。 有关洪荒时期的大禹治水之传说,实际上是远古时代人类和自然界作艰苦斗争的反映。在使用耒、耜等木石工具的原始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任何大一点的自然灾害都是他们难以应付的。有关洪水泛滥的神话,必然是远古时期的水灾给古人留下的深刻而长久的记忆。与洪水的斗争,正是远古时期,人类筚路蓝缕、开拓世界,创造文明的一个伟大的写照。
《中华上下五千年(超值典藏版)(套装共4册)》是以纯白话的通俗语言,从现代人的角度撰写的一部通史性的著作,对广大青少年了解中国历史、深刻地认识中国历史会起到应有的作用。《中华上下五千年(超值典藏版)(套装共4册)》具有深厚的文化沉淀,不仅可作历史著作来读,亦可作为文学名篇或政治著作来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