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现代性与中国科幻文学

张治,胡俊,冯臻 福建少儿
出版时间:

2006-12-01  

出版社:

福建少儿  

作者:

张治,胡俊,冯臻  

页数:

195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现代性与中国科幻文学》分别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给出了用现代性话语分析中国科幻文学所得到的有趣结果。笔者认为,当我们把科幻文学真正作为一种具有丰富现代性内涵和形式的文本时,更多的科幻文学难题便会迎刃而解。

书籍目录

序言(吴岩)第一编 东西文化碰撞中的天人怀想晚清科幻小说与现代性(张治)引论未来的未来第一章 从乌托邦到科幻小说第二章 晚清科幻小说的五个要素第三章 晚清科幻小说所受东西文化传统的影响余论科学方兴,幻想告退第二编 新中国早期科幻小说的现代性(胡俊)绪论第一章 追求现代性——“十七年科幻小说”的现代性诉求第二章 燃烧的激情——“十七年科幻小说”的中国特色第三章 “十七年科幻小说”的意义与价值结语第三编 受规训的想象新时期科幻小说的现代性之路(冯臻)绪论为了现代的未来——科幻小说与现代性第一章 民族一国家复兴的想象性认同——新时期科幻小说的现代性主题第二章 “启蒙”的任务与无法担当的角色——新时期科幻小说的现实使命第三章 “他者”的形象与意识形态的精神胜利——新时期科幻小说的异国情调分析第四章 主流话语的规训与科幻小说的溃败——新时期科幻小说的“合法化危机”结语未竞的现代性与中国科幻小说的道路后记

章节摘录

  对于中国来说,现代性是一个源自西方的概念,“体现着20世纪中国和东方其他民族国家被西方强行拖人‘全球化’时的共同境遇”。也就是说,“中国的现代性不是从中国文化进程中原初地发生的,即不是原初性的,而是在西方现代性的强有力介入下生成的,即是置人性的”。具体到中国的国情和语境,现代性问题虽然与西方相关,且多以西方为参照,但无疑有着自己的特殊性。  总体上,中国的现代性与西方的现代性主要有如下两方面的差别。首先,在西方具有历时性变化的现代性,在中国则呈现为“共肘态”价值体系。这种共时态,将原本矛盾的“两种现代性”(历史现代性和审美现代性)整合为一体,这样,工业化、市场化的“效益”,与伦理的“公平”、“公正”,一同被摆上了现代性的平台。其次,西方的现代性理论产生于反省西方社会现代性的文化思潮中,而中国的现代性则起源于民族国家的救亡图存运动,中国人对社会现代化的渴望,大于对现代化境遇中人的存在本身的探寻,因此,现代性概念在中国代表着从社会制度、国家实力到个人生存状况、思想自由的“理想”形态,具有浓厚的价值理性色彩。  因此,中国现代性从思想逻辑、社会机制和精神发展层面分别表现为对科学理性的强调,对民主精神的呼唤和个体感情的觉醒。即,科学、民主、个性这三大方面构成了中国现代性的最重要的内涵。  然而,中国现代性的进程是曲折、盘旋的。正如李瓯梵所言,中国的现代性“是从20世纪初期开始的,是一种知识性的理论附加于在其影响之下产生的对于民族国家的想象,然后变成都市文化和对于现代生活的想象。然而事实上这种现代性的建构并未完成,这是大家的共识。没有完成的原因在于革命与战乱,这意味着中国从20世纪初,到中国革命成功,甚至直到‘四个现代化,’基本上所走的都是所谓、“现代性的延的历程”。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现代性与中国科幻文学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