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招生门

一苇 安徽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4  

出版社:

安徽文艺出版社  

作者:

一苇  

页数:

296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就在滨大招生办主任叶子平将招生工作经营得如日中天的时候,突如其来的车祸却意外地夺去了他的性命。随着叶子平的死亡,其为滨大留下的一个个无底洞般的烂摊子也逐一浮出水面。学校为了及时弥补这些漏洞,意外地提拔知名教授杨光为招生办主任,这个决定让明争暗斗的招生办副主任蒋立言和章薇薇大为震惊,章薇薇也因此黯然地离开滨大。  正直无私的杨光上任伊始,满怀信心,他发誓一定要改变滨大招生中处处潜规则的不正之风,然而事情可能如他所愿吗?难道真能既在官场中左右逢源,又能出淤泥而不染?面对学校的生存压力,面对领导的层层暗示,面对初恋情人的悲苦处境,杨光该何去何从……

作者简介

  一苇: 六十年代生人,博士毕业后任职于国内某名牌学府,作家协会会员。

书籍目录

引子第一章 车祸一、陈年旧账二、校园暗影三、皇家礼炮四、午夜急电五、不测之祸六、幸遇贵人七、推心置腹八、另辟蹊径九、乐极生悲十、疑云重重第二章 遗患一、谣言再起二、神秘女人三、慨然相助四、围城怨偶五、险失前蹄六、煽风点火七、遗产大战八、心有不忍九、息事宁人第三章 选才一、鹬蚌相争二、惊天黑幕三、风口浪尖四、盘算落空五、退避三舍六、悬崖勒马七、风采熠熠八、脱颖而出第四章 权衡一、阴差阳错二、五味杂陈三、现身说法四、家庭风波五、欣然就任第五章 新官一、新官上任二、殷切寄语三、走访中学四、母校邀请五、各怀心思六、时空交错七、恍如梦境八、造化弄人第六章 圈子一、踏人圈子二、男人本性三、中有玄机四、大开眼界五、“卡门”事件六、掉进圈套第七章 “招”数第八章 波澜第九章 博弈第十章 落马尾声

章节摘录

  招生门 一苇著  第五章 新官  一、新官上任  滨江大学招生办主任人选爆出了冷门。  文学院教授杨光是在一个特殊背景和敏感时期上任的,这个消息在校园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态度各异。  杨光浏览了学校BBS里的帖子,有人振奋,有人重提在暑假里闹出滨大招生内幕外泄和私生子丑闻的前招办主任叶子平,痛斥滨大干部队伍中的不正之风,同时对任用教学名师补充中层干部这种选才思路寄予厚望。  有的帖子一望而知是学生发的。  杨光把绝大多数学生的意见总结一下,可以发现,这些帖子基本上表达了两种思想:  一些学生为此遗憾,认为教学名师去当招办主任是浪费教学资源。因为中国向来不缺当官的,一个教授能十几年如一日得到大学生众口一词的好评则太不容易。大学期间能碰到这样的老师,是学生一生的幸运。所以,像杨光这样的教学名师,施展才华的地方应该是在课堂上,而不是校机关办公室。  另有一些学生欢呼雀跃,在滨大,要成为教学名师,首先要业务好。以滨大这种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全国重点高校,业务精良的教授并非凤毛麟角。但只有那些对学生有爱心、正直、德行好的教学能手,才能受到大学生的普遍拥戴。这样的教授并不多,杨光是其中的一个,他当招办主任,家长放心,考生放心。    常言道:“新官上任三把火。”但是一个务实的好官,未必非要在上任伊始就弄得鸡飞狗跳吸引眼球。杨光想,还是扎扎实实、细水长流地规划工作吧。  某种程度上说,各高校每年录取时候的提档线是个风向标,外界往往据此判断一个学校的实力。报考考生多、质量高,提档线自然就上去了。对招办主任来说,这是个硬指标,也是门脸儿。  杨光希望他上任后,能在提升滨大生源质量这方面做出点成绩。在今年滨大曝出“招生丑闻”后,这个工作还是需要下点工夫的。  这天,忙完手头事情,杨光敲开了副主任蒋立言办公室的门。两个人边抽烟边闲聊起来。海阔天空一会儿后,杨光对蒋立言说:“咱们的大教育家孔子提倡‘有教无类’,但是高考毕竟和义务教育性质不同,说到底它是一种选拔性考试,高校希望挑选到更有培养潜力的学生,这一点无可厚非。立言,琢磨琢磨,能不能在提高生源质量上做点文章?”  “我最近也一直在想这个事。”蒋立言给杨光又递了一支烟,“这几年,高校之间的生源大战,那是愈演愈烈。国外大学把中国当成一块肥肉,高考前就开始到国内一些省会城市揽生源来了。港澳的大学开出优厚的奖学金,瞄准了各省的高分考生。国内一流大学为了得到高分考生你争我赶,纷纷拿出各种高招,那真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你看中了一个学生,承诺他本硕连读,那么就有人以本硕博连读挖走他。目的无非一个:招揽高分考生。”  就好像要生产优质产品必须在加工前挑选优秀的材质,对锻造人才的高校来说,生源质量确实相当重要,学生质地的好坏直接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声誉。几千年前,孟子说的“君子之乐”,其中一乐就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这也是大学教育者的理想。  招生圈子里流行着一句话:“好大学离不开好生源,好生源来自好中学。”吸引更多的考生,学校层次、教学质量、就业率当然是一方面,除了这些,关键还要靠中学。几年前,清平省政府和教育部提出了“部省共建”的思路。按照协定,在本科生招生这一块,滨大每年向清平省投放全年招生总数的百分之三十。这就是说,抓住了清平省的生源质量,滨大的招生质量也就得到了基本保证。  “立言,国庆前后这一段,工作稍稍轻闲一点儿,咱俩一起先把一些省级重点中学跑一遍。联络联络感情,也顺道听听中学对咱们招生工作还有些什么意见和建议。你看怎么样?”  蒋立言一口答应。随后,他先联系好了镇南一中和镇南市的宏远中学。    二、走访中学    蒋立言来过镇南一中不止一次了,对这里的教学设施、场所和学校的基本情况也比较熟悉。他和镇南一中的校长康迪你一言我一语地给杨光介绍学校的历史、高考升学率、尖子生的情况等。  中午,康迪在学校附近的一家四星级酒店请杨光和蒋立言吃饭。  康迪、杨光、蒋立言他们进包间的时候,里面已经有七八个人在等着。看见他们进来,纷纷起身。  杨光自然一个也不认识,但从他们和蒋立言打招呼的方式,杨光判断他们之间很熟悉。你谦我让一通,坐下来后,康迪开口了:“杨主任,我给你介绍一下子啊……”他一一向杨光介绍在场的几位镇南一中的老师,杨光一时记不住他们的姓名,“他们都是贵校的学生家长。”  “什么?这么多啊?”杨光在心里惊讶了一下,有些疑问。他礼貌地和大家一一打招呼:“好啊,康校长支持滨大,给我们输送了这么多人才。”  推杯换盏的时候,几位老师轮流敬杨光酒。  敬酒时,他们自报家门,介绍自家孩子在滨大的年级、专业、辅导员、院领导等信息。蒋立言不时就着他们的话,给杨光补充各个孩子的情况。  一圈儿听下来,杨光有一个感觉,这些老师的孩子所学的专业,理工科的多是电子信息、自动化、计算机、通讯工程等,文科的多是国际贸易、金融学、会计学等,都是通常人们眼里的所谓热门专业。  吃饭时的聊天,整个就是意识流,没有章法,滑到哪儿是哪儿。不知道怎么,话题就转到了叶子平身上。  老师们众口一词地夸赞叶子平,为他的英年早逝抱憾。  康迪长叹一声:“那么能干、有魄力又古道热肠的人,说没就没了,天妒英才啊。老天爷有时候也打瞌睡啊。人都说好人有好报,可是它偏给你来个好人不长命。唉,太遗憾了。”  众人沉默。气氛竟有些感伤、凝重。  蒋立言举杯敬康迪酒:“谢谢校长这么多年来支持我们的招生工作。今天,我们杨主任也在这儿。校长,还有在座的各位老师,”蒋立言举着的杯子在空中走了一圈儿,“今后有需要我们的地方,尽管开口,滨大会一如既往地为各位老师服务。为了滨大和一中的友谊,康校长,我先干为敬!”说话间,蒋立言一仰头一杯酒下肚。  蒋立言是在向镇南一中的各位领导和老师提醒杨光的角色和现在的事实:滨大招办今天已经易主。  可能意识到刚才当着杨光的面,情不自禁地唠叨前任口碑有失礼节,大家把话题从叶子平身上转了回来,杨光成了主人敬酒的目标。  晚上宏远中学的招待宴,几乎是中午的情景再现。  杨光在心里嘀咕:说起叶子平,中学校长、老师口气里全是敬意甚至崇拜,他们嘴里的叶子平义气、爽快。滨大教师眼里丑闻缠身的叶子平,哪一个更接近真实的他?  晚上回到酒店,杨光问蒋立言:“叶主任和中学很熟悉嘛,他以前常往中学跑?”  “也没有经常跑,一些实力很强的省重点,他会下来走走。”  “看上去叶主任和中学老师们的交往不浅。老师们蛮念旧情的,真难得,叶主任九泉之下应该感到欣慰啊。”杨光感叹。  蒋立言看出了杨光的疑问和不解,他主动为杨光解疑释惑:“也不全是这样。叶子平对老师很关照,他们亲朋好友的孩子报考滨大,只要找到叶主任,成绩上线,决不退档。”  “哦,难怪呢。”杨光恍然大悟。  “教师子女优惠更多,绝对保证专业。别的低分考生想调配到理想的专业,至少要交五万元,中学教师子女则可以全免。更何况有时候也不是说谁交钱都能给调专业,有钱人多了去了。”蒋立言哈哈一笑,“谁对我这样,我也会说他好。”随即又补充说,“不过,中学也没有亏待滨大,每年都会送一部分高分考生。”  “投桃报李。”杨光笑。  前前后后,跑跑停停,杨光和蒋立言用了一个多礼拜的时间,把清平省十几个市的重点中学全部跑了一遍,并且确立了这些重点中学作为滨大生源基地的事情,让这些省内的重点高中优先为滨大提供优秀人才。  ……


编辑推荐

  揭密招生“偏门”潜规则  1.这几年有关高考招生的各种新闻和内幕屡成热点事件,经常被人冠以“招生门”之名。这本书起名为《招生门》是否和这个相关?  因为著名的“水门”事件,“门”这个词在现代往往指代比较重大的新闻事件或丑闻事件,如“伊朗门”、“虐囚门”、“拉链门”等等,近来更多地集中于网络丑闻,如“艳照门”、“兽兽门”等。但是这本《招生门》并不只是简单的高考招生新闻和内幕事件的合集,其中的这个“门”字,寓意很多:招生工作不仅是招生办公室的门面,更是大学的门面,但是有一些心存私欲的人,利用高考招生中的某些特殊政策,在光明正大的高考大门之外,又为社会上的特权阶层子弟进入大学敞开了一扇 “偏门”  2.大家一直说这种以权谋私的事情叫“走后门”,为什么你反而说是“偏门”呢?  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罗彩霞事件”,可以说是前几年高校招生中“走后门”的典型代表,因为顶替者是通过各种关系打通了关节,让王佳俊顶了罗彩霞的名字去上大学。但是我书中所描述的那些事例,主要还是一些权贵人物和高校招生人员钻空子,利用高考招生政策,尤其是类似保送、自主招生、艺体特长生等特殊招生政策,为满足学校的某种利益乃至一己私欲,招收一些关系户考生。  这种情况既不同于通过高考、光明正大走正门考入大学的,又不同于冒牌“罗彩霞”那样走后门的。就这些招生政策本身而言,仍然是在国家教育部门所允许的范围之内的,只是被某些人巧妙地用来谋取了私利,有点像歪嘴和尚念错经,所以只能称之为“偏门”。  3. 这种“偏门”现象在目前高招中所占的比例重么?  应该说,多元化招生的高考改革方向是正确的,国家教育部门制订的招生政策也是科学的、人性化的。有一些招生政策就是为了选拔被高考这道大门堵住的奇才、怪才、偏才、特才,让他们得以通过“偏门”进入高校深造。还有一些招生政策是为防止“一考定终身”设立的,旨在弥补高考的缺漏。  这些政策大体有以下几种:保送、自主招生、艺体特长生等等。有些招生类型,只有在教育部规定的特定高校才能施行,它们在有权招生的高校招生计划中所占的比例还是很小的。  况且,这些特殊招生政策的创立是为了关注那些无法通过标准化、流水线测试的偏才、奇才、怪才。问题的关键是,政策执行者能否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充分体现政策的初衷和竞争的公平性。在我的小说里,也有魏耀祖等家境贫寒的考生通过自身努力,一举通过大学自主招生考试的情节。但特殊政策是个双刃剑,用不好会破坏高校招生的公平性,使一些人用手中的特权挤压或者剥夺另一些人的升学机会。不可否认的是,现实生活中,正是这些出发点很好的特殊招生政策,为某些利欲薰心的人玩弄权限,与社会上特权阶层进行权钱交易提供了腐败的温床。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呼唤改革高考、拓展人才选拔机制的同时,社会上也有一种声音,反对高校招生多元化,实行诸如自主招生等政策,主张统一考试、统一录取。  4.招生“门”内的潜规则还有些什么?  要迈进大学这道“门”,必然先要闯过一些“关口”。凡事都要巧干,怎样才能省力呢?如果不用“潜规则”这个被重度污染了的词,还是有一些“小径”可以走的。  招生办是大学的“机关”和“门面”,招生办的工作也不可能以捞“偏门”为主,招生办的首要责任是为学校笼络高质量的人才,这是职业道德使然,也是由招生办乃至高校的生存法则所定。所以,小说中亦有招生办挖空心思收罗优质生源,联络重点高中作为高校生源基地,甚至还用重奖“哄抢”高考状元及优才、怪才考生等情节。从这个角度上来看,那些优质中学和高校的联系紧密,招生信息来源广泛,从高校获取的优惠待遇和机会相对比较多。那么,在中小学教育资源配置没有实现统一化的现阶段,上个好高中,算不算是“捷径”——或者还是入乡随俗地说,算不算是“潜规则”之一呢?  高考是万众瞩目的大考,高校招生工作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家长、考生和社会关注的目光,大学校园,也不能完全脱离社会这一个大范围。我写作《招生门》的目的,并非让局外人透过“招生门”的一角,窥视高校“象牙塔”里的密事,或者给猎奇者提供茶余饭后的谈资。我为高校招生办主任画群像,不是炫耀他们如何神通广大,更不是将招办主任作为批判的靶子,利用公众对各种腐败的仇视心理,以正义之名哗众取宠地招徕对招办主任的一番乱箭射杀。我希望深入到人性和世情深处,追寻招生办主任种种行为后面的推动力。《招生门》写的是高校招生和校园生活,却不局限于此,而是将笔触伸展开来,将视野从教育圈子投向广阔的当代社会生活,通过一桩桩内幕交易展现的一波三折的故事和悲喜交错的人物命运,促使圈内圈外人共同思考造成招生腐败的复杂原因,是本书的主旨所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招生门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