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思再评说谭鑫培
2011-1
安徽文艺出版社
翁思再
155
无
著名学者易中天感言 研究讲“门道”,欣赏讲“味道”。翁思再先生的节目就是这样,讲演结合,声情并茂,既有“门道”,又有“味道”,让人听得入味入神……所以,我们都很“思再”,也就是希望翁先生再讲! 清末民初,他何以被尊奉为“伶界大王”? 为什么京剧奠基人程长庚批评他唱的是“亡国之音”? 他怎样“穷而后工”,集前人之大成? 慈禧和光绪水火不容,谭鑫培如何在夹缝中生存? 谭鑫培是怎样被北洋军阀逼死的? 谭门七代香烟,梨园独特风景,秘诀何在? 书中配图为著名戏曲漫画家马得生前作品 乃精彩传神之绝唱,与本书相得益彰。
翁思再,华东师范大学东方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新民晚报》高级记者、京剧学者、剧作家。青年时期曾在吉林驻军文工团任京剧演员和创作员。1983年进入《新民晚报》,为该报复刊初期的业务骨干之一。担任过《新民晚报》文化部负责人、驻北京记者站站长、特稿部副主任,《文汇电影时报》副主编。曾获中国新闻奖和全国晚报好新闻奖。其剧作有《大唐贵妃》《玄奘出关》《道观琴缘》《唐寅与秋香》《杨贵妃与谢阿蛮》等。其学术作品有《京剧丛谈百年录》《余叔岩研究》《余叔岩传》《两口二黄》等,是京剧大百科全书京剧音韵系列条目的撰写者。2009年根据《百家讲坛》讲座整理出版的《非常梅兰芳》一书,被评为全行业社科文化类畅销书。
第一讲 天才欢坷一、谭鑫培和梅兰芳代表京剧/003二、自投罗网当“戏子”/015三、遭遇“滑铁卢”/019第二讲 逆流丽上一、跑野台子,当打工仔/025二、武戏文唱,死戏活演/027三、醉心老生,出师不利/032第三讲 力挫群推一、程长庚认为谭鑫培唱的是“亡国之音”/04二、“汪谭孙刘”和“新三鼎甲”/047三、文戏武演,高腔低吟/052四、不是“戏唱我”,而是“我唱戏”/055第四讲 穷而后工一、六次上海之行/067二、宫廷二黄史/070三、智获老佛爷垂青/074四、错版《盗魂铃》/077五、穷而后工/081六、垂范后昆/082第五讲 壮烈暮年一、冒死“戏”谏/091二、“戏”弄大男子主义者/093三、废除私寓/095四、同袁世凯斗法/097五、被军阀逼死/100尾声:谭门七代/105附录1.老谭艺谱(刘曾复)/1132.气势派和韵味派(叶秀山)/1203.谭鑫培与中国古典戏曲的终结(蒋锡武)/1344.谭余基础论(翁思再)/1425.谭富英百年祭(翁思再)/150后记/154
版权页:插图:谭鑫培当年的地位和威望具体怎样呢?我们不妨从清朝皇室对他的态度中去寻找答案。先讲一个慈禧太后同谭鑫培之间发生过的事情。当时朝廷常把名角请到紫禁城里面去演出,外界称之为“内廷供奉”——被视为同翰林出身的“南书房行走”官员同等的荣誉。清朝德宗皇帝,也就是光绪皇帝当政时,权势最大的是慈禧太后。她业余最大的消遣就是听戏,而且她很懂戏。有一天慈禧点谭鑫培演《伐东吴》,可是轮到这个戏登台时,谭老板还没到,误场了。京剧行内往往把大名角称为“老板”,这个习俗起源于京剧奠基人程长庚。程长庚是四大徽班之一三庆班的班主,班里同人呼班主为“老班”。“老班”既是班里最叫座的名角,又是管理者和经营者,渐渐地由“老班”而谐音为“老板”。程长庚的又一个尊称是“程大老板”。后来,即使名角未必是剧团负责人了,而戏班里尊称大角儿为“老板”的习俗却沿袭下来,一直到今天。慈禧老佛爷喜怒无常,而且对人很严厉,演员误场会受罚,甚至挨板子,与此相关的太监也会受到牵连。于是负责提调的太监李莲英,一面临时安排垫戏,一面派人赶紧去催谭鑫培。李莲英派上去垫戏的人,是个武生,名叫小张七,戏码是《反西凉》。老佛爷在座席上看得很起劲,对身边的李莲英夸奖说:“你看那小张七,从桌子上翻下来像旋风一样,稳稳落地后还转一个身,带着椅子走趋步,真不含糊!”李莲英连声附和:“是啊,是啊,真不含糊!”他真以为老佛爷高兴了呢。谁知慈禧太后突然沉下脸,转面问道:“你说实话,这出戏是垫的吧?谭鑫培人呢?”原来老佛爷肚子里清清楚楚,《反西凉》这出戏她没点,一般情况下谁敢随意把它往台上拿?李莲英一看“穿帮”了,只好把谭鑫培误场的事情供出来了。老佛爷又把脸一沉,说:“散戏后把他带到我这儿来!”
《翁思再评说谭鑫培》:《百家讲坛》栏目一贯坚持“让专家、学者为百姓服务”的栏目宗旨,栏目在专家、学者和百姓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一座让专家通向老百姓的桥梁”,从而达到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百家讲坛》栏目坚持“百家讲坛,坛坛都是好酒”的节目制作理念,不断培养专家、学者的公众意识,不断强化媒体为受众着想的服务意识。
无
没时间连续收看百家讲坛,所以买了翁老师的书来看。质量很好,是正版的,价格再便宜些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