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我是谁的阿凡达

林兑姬 安徽文艺
出版时间:

2011-5  

出版社:

安徽文艺  

作者:

林兑姬  

页数:

239  

Tag标签:

无  

前言

  “不知痛苦的人,无法抵达本质” --成长小说类型概述 一、成长小说概念及要素 人总归要成长,一个正常的人生都要经历从童年到成年、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文学是“入学”,自然要记录、反映和表现这一现象。小说是文学家族中重要的一员,以人的成长为题材的小说,为数不少,但不是所有涉及到“成长”的小说都是“成长小说”。所谓“成长小说”,美国学者莫迪凯·马科斯(Hordecai Marcus)在《什么是成长小说》中界定为:“成长小说展示的是年轻主人公经历了某种切肤之痛的事件之后,或改变了原有的世界观,或改变了自己的性格,或两者兼有;这种改变使他摆脱了童年的天真,并最终把他引向一个真实而复杂的成人世界。”这个“年轻”到底是什么时候呢?一般认为是从童年向成年跨越期,也就是青春期。在题材时间段上,它与儿童文学和校园文学、青春文学有许多重合之处,但是在情节结构、主题、价值和审美取向上却有自己的类型成规。儿童文学的世界基本上是一片“净土”,而成长小说则直面现实,展示了生活的本真形态,触及了生活的肮脏和丑陋。跟一般校园文学和青春文学相比,成长小说的主人公是动态的、变化的。在自然的成长过程中,他(她)遭遇到了人生中重要的事件:或是爱情挫折,或固真理追求,或是国家需要,或因公平正义等,经过 “切肤之痛”的考验后,在生理特别是心理上发生重要变化。从结果上说,成长小说中的主人公们有的加深了对生活的认识,变得深刻睿智,积极入世,有的却大彻大悟,与世决绝。同是一个(或几个)主人公,成长前后判若两人。这些考验事件,是主人公成长路上的关卡。越过去了,像仪式一样,主人公就长大成人。当然成长过程因人而异,有的因一个事件就发生改变,成长较快;有的成长较慢。需反复经受考验。除了“年轻主人公”和“考验事件”外,成长小说还具有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引路人。这个引路人就是引导他(她)成长的力量,这个力量可以是具体的引路人,也可以是某种思想、观念或者道德律令。我们一般把具备这三个基本要素的小说称为“成长小说”,从古今中外的成长小说具体情况来看,它们也多具有这些要素。  二、成长小说的涌源和海外发展 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小说类型,成长小说的源头在德国,其概念也来自德语“Bildungsroman”,我们有时候也将它翻译为“教育小说”或者“成长小说/教育小说”,其原因在于,最初的成长小说始终伴随着教育和启蒙指向。这跟18世纪末德国的“狂飙运动”有关,因为“狂飙运动”实质是一场启蒙运动。启蒙运动的理念是:拯救社会、改造社会的方案应该通过人们的修养改造、个性改造来完成,而完善修养、改造个性只能通过教育来实现,教育的最佳时机当然是成长期。“成长小说”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  成长小说也有一个“成长”的过程。在形武方面,中世纪时期的德国骑士史诗《帕尔齐伐尔》初具成长叙事的基本框架,即主人公帕尔齐伐尔经历了犯错、负疚、矛盾而达到心灵成熟的各个阶段。维兰德《阿迦通的故事》被称为德语文学史上第一部比较成熟的长篇启蒙教育小说(其实也就是我们后来所说的“成长小说”)。对中国读者来说影响最大的一部小说当数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但是最典型的却是《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也翻译成《威廉的成长》)。  德国的古典成长小说始终有指向内心、探索精神自我的过程,也就是说主人公的成长与成人最终多以心智的成熟为律令,世俗的成功反在其次。这就容易导致主人公成长后出现两个极端的结果:要么在饱经忧患之后愤世嫉俗、毅然归隐,或者弃世,如《阿迦通的故事》,或者自杀,如《少年维特之烦恼》;要么心智成熟,激流勇进、担当国家民族大任,比如《威廉的成长》。  英国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出现得比德国的成长小说《阿迦通的故事》还要早,但是以前我们一般将它归为“流浪汉小说”,现在也把它当做成长小说对待了,因为它具备成长小说的一般特征。谈及英国小说历史上最有影响的成长小说,我们得首提狄更斯的成长三部曲(《雾都孤儿》、《大卫·科波菲尔》、《远大前程》),它们主要讲述贫寒子弟的成长;另一个是维多利亚时代女性作家的写作,她们开辟了另一个方向:女性的独立和成长,这些作品有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爱玛》,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乔治·爱略特的《弗洛斯河上的磨坊》等,它们在女性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约翰·班扬的《天路历程》,写主人公“基督徒”受福音感召后离家出走,经过“名利场”、“困难山”、“安逸平原”等重重考验,到达“天国之城”的故事,其主题当时是指向宗教,但是其情节模式却为后来的成长小说提供了灵感源来和故事框架。  20世纪后,随着人们的自我意识、个体观念的增强,以抒写人物个性追求、精神成长的作品在世界各国大量涌现,比如英国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毛姆的《人生的枷锁》、乔伊斯的《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威廉·戈尔丁的《蝇王》;瑞士赫尔曼·黑塞的《在轮下》、《德米安》,德国托马斯·曼的《魔山》,法国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朵夫》等,小说中张扬个性、追求精神的“成长维度”往往与主张世俗道德、社会成规的“教育维度”的价值取向发生尖锐冲突。  美国的成长小说尤其如此,走的是一条个体本位、拒绝社会教化的路子,这其实也是现代成长小说发展的大方向,这些小说有霍桑的《年轻的古德曼·布朗》、《红字》等。但美国成长小说最具美国特色的是它的冒险性故事情节,如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表现了自然人性与社会现实的冲突,又将幽默诙谐寓于叙事之中。这类小说还有杰克·伦敦的《野性的呼唤》、《海狼》,后者是他理想的现代人的成长之路。  20世纪以来美国的成长小说最著名的当数塞林格的《麦田的守望者》,小说中有一句话我们印象很深。主人公霍尔顿的老师说,一个人不成熟的标志就是他会为了理想而选择崇高地死去,一个成熟的人的标志是一个人要为了理想而谦卑地活下来。当然,霍尔顿进精神病院去做精神治疗是成长还是反成长,是成熟还是幻灭呢?或许这也代表成长小说在消费时代的另一条发展路线:幻灭式成长。这类小说还有德莱赛的《嘉莉妹妹》、《珍妮姑娘》、《美国悲剧》等。  三、中国式的成长 中国有成长小说吗?按照成长小说的经典定义,我们似乎没有,但是我们不能说,中国没有自己的成长模式,或者说成长只有一种模武,而成长小说只有一种形式。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肯定有自己的成长小说,而且是在独立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西游记》从题材上说,是幻想小说类型中的神魔小说;如果从成长角度来看,它也是一部成长小说,代表一种“中国式的成长”。  《西游记》的“男一号”当然是唐三藏,可是出彩的却是“男二号”孙悟空。唐三藏经历了短暂的生理成长后,其性格和心理基本再无变化了,种种磨难只是对他佛性明澈和心智坚定的见证。而孙悟空不同,他最初的身份是一只猴子,然后是美猴王、齐天大圣、阶下囚、行者,最后是斗战胜佛。作为神话人物,孙悟空的年龄应该没有实质性交化,生理上也比较恒定(除了本领更大一些),但是心智变化天翻地覆。护送唐僧取经的过程,其实也是孙悟空成长的过程。在成长过程中。他得到很多人的指引,最初是一只老马猴,后来是菩提老祖,然后是唐僧、观音菩萨和如来佛等,主要是观音菩萨。取经是一个最大的考验事件,八十一难是一个个小的考验事件。考验事件有的还来自取经队伍内部,比如唐僧的误解、驱逐,猪八戒的抵触、拆台等,对他的躁心、魔心、好胜心、虚荣心逐一进行考验,使他经历了数不清的煎熬,真可谓从生理到心理都经历了“切肤之痛”。但是他最后“长大”了,从一个猴子、妖怪、普通天神“成长”为佛--一种人生最高境界,即使在仙界也是令人羡慕的。  孙悟空的成长有许多令人深思的地方,他的成长之路和成长代价可以作为一代青少年成长的隐喻,也可以代表我们传统中国成长之路的独特性,那就是个人内在个性的妥协和天性的泯灭,但这却是我们中国传统教育颇令人争议的地方。  四、当代中国成长小说 成长小说在中国当代小说家族中占有重要位置,已经有60余年历史,但是我们一般不用‘’成长小说“这个概念,而是习惯性地将它们归置于”革命历史小说“、”新生代小说“、”‘80后’小说“等当中去。近几年才将它们从不同阵营中拉出来,作为一个重要现象加以独立研究。当然有时候我们也犯了外延无限扩大的毛病,将很多严格来讲不属于成长小说的小说也拉进来,反而让问题变得复杂。  当代中国成长小说有三种主要的形态,一种是关于”新人“成长的成长小说。这类小说一般跟”革命“和”历史“相关,成长主人公也有”大龄化“倾向。这类小说一般继承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革命小说“叙事模式,从情节结构上说,可以看做是它们的续接和完成模式,在情调上也一扫过往同类小说的迷茫与,幻灭,如茅盾的《幻灭》、《动摇》、《追求》等。这类小说的代表作有《青春之歌》、《欧阳海之歌》、《闪闪的红星》、《战斗里成长》等,讲述主人公在革命的大熔炉里,在革命领路人的引导下克服种种困难,完成艰巨任务,最终实现思想和价值观的全面超越,成为社会主义新人。二是关于”新生代,,成长小说。这类小说一般以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大学生自觉以现代西方思想为内心准则,抗拒传统教育和世俗社会,立志成为新的市场环境下的独立个人为叙述内容。这类小说影响比较大的有《在细雨中呼喊》、《英格力士》、《成长如蜕》、《私人生活》等,跟“新人”成长小说中的主人公相比,引导他们成长的要么是尼采、萨特、弗洛伊德等现代生存哲学代表人物,要么是个人的身体。他们除了自己和自己的身体。  谁也不相信。三是“80后”成长小说。这是一种比现实性写作还要现实的写作:现在性写作--自己写,写成长中的自己。由于他们的主要生活空间是校园,所以这类小说跟校园、同伴(同学)有密切的关系。他们的成长没有“新人”成长小说浓重的历史感和方向感,也没有“新生代”成长小说浓厚的幻灭感和孤独感,他们既不可能按照传统的方式被引导成长,又不能获得足够的力量自我引导,他们只能凭依同年人的伙伴情谊在彼此安慰、彼此同情中摸索,因为他们的同伴跟他们自己一样,也是不成熟、未成长的,因此这类小说中主人公的成长是未完成和不可能完成的。属于未完成型的成长小说。这类小说影响比较大的有《三重门》、《梦里花落知多少》、《逃之夭夭》、《这些,那些》等等。  在这主要的三类成长小说之外,还有一些未能涵盖的作品,比如《人生》、《家园》等。作品主人公的成长伴随着传统道德、国家、民族等一些大的价值观引导,向着外在的“大我”学习,最终成为有担当的“大我”理想人格的故事。这类小说现在作为成长小说尤其是“80 后”反成长小说的对立面和纠偏力量存在,越来越多地在网络上出现。  五、韩国成长小说和“十七岁的天空-成长季” 跟其他文学创作一样,当代中国小说的创作有两个发展趋势:一是向民族化、本土化掘进,从传统文化的引证中确证自己的国族身份,寻找自己的世界定位;一是国际化、跨国化趋势,就是说我们的国内创作与国际创作越来越保持同步,共同组成文学创作的国际化浪潮,以至于几个国家的创作很难说谁更多影响了谁。比如韩国最近的“成长小说” 也有强烈的拒绝成长倾向,幻灭的浪漫主义和精神想象自由流行,这跟中国“80后”成长小说是合拍的,申京淑的《很久以前的离家出走》、《深深的忧伤》,殷熙耕的《汉城兄弟》,金爱烂的《爸爸,快跑》等小说就是如此。但是对于韩国来说,除了好莱坞大片热,在中国还有一个“韩流”热。之所以出现“韩流”,一方面说明中韩两国有着十分紧密的切合点、相似性,能引起我们的强烈共鸣;另一方面说明韩国文化当中有许多我们缺失或想要的东西,比如温暖的人际关系、自觉的道德意识、明确的文化归属感和对未来的信心,等等。“可爱淘”的校园成长小说系列在青少年群体中流行,不能说背后没有这些原因。不能不承认,当代中国在市场化、现代化转型中,丢失了很多东西,相当程度地迷惘,以至于成长小说中出现大量未能甚至不可能长大成人的现象。  现在我们引进并翻译出版这批韩国成长小说,自然有出自文化和文学交流的考量,但是也不能说就没有了解韩国青少年成长过程的需要。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人类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共通的,而对未文学中丰富自己的人生,感受别样的文化魅力,获取成长智慧和勇气。至于说它们有着什么样的特色和魅力,我们读后自会有个人的感受。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十七岁的天空·成长季”丛书第一卷十本成长小说全部来自韩国当代优秀作家,在韩国均为长销、获奖作品,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其中《小雀斑和豆饼脸》的作者朴范信更是韩国国宝级现实主义作家,曾将韩国最有权威性的文学奖项尽数收入囊中。应该说,这批韩国成长小说的共同特点就是深刻地透视并自如地叙述着所谓“刀锋上的成长”--青少年敏感的个体生命与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间的碰撞。  以《我是谁的阿凡达》为例,三个尚在花季却被残酷的社会几乎褫夺了身体权利或日生存权利的高中女生在小说、绘画和温暖的友情中彼此分享,痛苦却顽强地成长,最终不仅实现了自我疗愈、自我救赎,寻回了对自我身体和生命的主导权,还在某种程度上弥合了曾经破碎的家庭关系。这是一部略带迷幻色彩的现实主义作品。所谓“阿凡达”,既是主人公在其创作的小说和其日常活动的网络虚拟空间中的替身,又暗指人类在社会生活中的身份焦虑和疑问。作者以手术刀般简洁深刻的笔调,感性而锐利地透视着社会,同时又犹如沃卓斯基兄弟的《骇客帝国》,呈现出一个重重悬疑又步步惊心的“拟像”世界,用一种别具想象力和可读性的方式表达着社会的荒诞、生存的迷惑以及抗争的勇气和希望,从而将小说带到了鲍德里亚般的哲学高度。作品虽然描述了社会的阴暗面和青少年成长的苦痛,但仍然给人以希望和光明,同时阴暗和苦痛本就是成长过程或者说成长小说的题中应有之义,正如作者所言:痛苦,是彻悟的契机。不知道痛苦的人,无法抵达本质。  该书在韩国出版后一再重印,迄今已达l5万册的销售量,可见其直抵人性深处的力量,而略显阴暗和痛苦的外包装不仅并未削弱这一力量,反而使其更加真实而强大。  无论从其文学性、生命力、精神关怀或是现实意义而言,这套“十七岁的天空·成长季”丛书,与曾在中国出版市场大行其道,但却严重类型化、模式化、产业化、低龄化、浅表化、空洞化的青春文学是不能相提并论的。成长小说应是抱着严肃的文学创作态度,拥有鲜明的语言风格,以(主要是)青少年的身心成长及其与周遭剧烈变化的世界的互动为描述对象,深入探讨生命价值,具备极强的可读性与现实意义的作品。而“十七岁的天空-成长季” 正是力图恢复生活的多面性与多重性,在中国当下激烈转型的社会进程中,让中国的青少年远离不痛不痒、无病呻吟甚至诲淫诲盗的文学环境,真正开始有营养的阅读,真正开始思考并期待成长的蜕变,寻找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许道军 2011年3月22日于上海大学

内容概要

《我是谁的阿凡达》:三个尚在花季却被残酷的社会几乎褫夺了身体权利或日生存权利的高中女生在小说、绘画和温暖的友情中彼此分享,痛苦却顽强地成长,最终不仅实现了自我疗愈、自我救赎,寻回了对自我身体和生命的主导权,还在某种程度上弥台了曾经破碎的家庭关系。
由林兑姬编著的《我是谁的阿凡达》略带迷幻色彩的现实主义作品。所谓。阿凡达”,既是主人公在其创作的小说和其日常活动的网络虚拟空问中的替身,又暗指人类在社会生活中的身份焦虑和疑问。作者以手术刀般简洁深刻的笔调,感性而锐利地透视着社会,同时又犹如沃卓斯基兄弟的《骇客帝国》,呈现出一个重重悬疑叉步步惊心的“拟像”世界,用一种别具想象力和可读性的方式表达着社会的荒诞、生存的迷惑以及抗争的勇气和希望,从而将小说带到了鲍德里亚般的哲学高度。

作者简介

林兑姬,1978年出生于韩国首尔。延世大学儿童学专业毕业。虽然看起来很文静,但满脑子都是古怪的想法。十几岁时,梦想成为歌手。二十几岁时,希望在一个工作岗位上长时间做下去。现在三十几岁了,正在努力成为一个有深度的人。曾出版青少年小说《抓老鼠吧》、《被衣服穿上的某天》,童话集《我的梦兔子》等。

书籍目录

总序 “不知痛苦的人,无法抵达本质”
作者的话 我身体的主人是我
Chapter 01 红色的涂鸦
Chapter 02 被禁止的提问
Chapter 03 乡村上空的人造卫星
Chapter 04 李逊
Chapter 05 第一句话
Chapter 06 我人生中的不速之客
Chapter 07 奇怪的朋友
Chapter 08 两点的逃离
Chapter 09 文章和画
Chapter 10 黑手的登场
Chapter 11 治愈的语言
Chapter l2 李逊的故事
Chapter 13 旅行
Chapter 14 支配现在的过去
Chapter 15 妈妈
Chapter 16 混乱的宇宙
Chapter 17 拒绝格式化
Chapter 18 李逊选择的路
Chapter 19 从阴问发来的短信
Chapter 20 供求的法则
Chapter 21 黄色的苹果
Chapter 22 删除
Chapter 23 然后是新的开始

章节摘录

  红色的涂鸦 “真是不知道现在的孩子们都怎么了,腿这么漂亮,干吗裹得严严实实的?” 他像蛇吐芯子一样啧啧有声,慢慢地把我的裤子往下扒。  可能是因为里面穿了丝袜,所以滑滑的,裤子很容易就被脱了下来。膝盖露了出来,凉飕飕的空调风吹过来,小腿肚子上的赘肉让人觉得很难为情。还好,下身还裹着校服裙子。  我一直低着头,因为违反了着装规定,任何抗议都是无效的。褪到白色拖鞋上的绿色校服裤子像脚镣一样,铐在脚踝上。  “你该减肥了,女孩子哪有这么胖的?” 5月份体检时,他也跟我说过类似的话——胖女孩是没人要的,然后慢慢地去摸我的屁股。  “没穿塑身裤啊?” 突然间,他把手伸进了我的裙子里。我大腿上直起鸡皮疙瘩。他在感受着丝袜的光滑触感。我无比后悔,早知道这样,即使流再多的汗,我也不会脱掉塑身裤……我把头转向窗户,不想和他对视。外面还是阳光明媚,但一丝光线都透不进屋里。我估计现在到下午5点了。不知道怎么想的,他突然拿起旁边工具架上的改锥。当棍子用的话,这个工具真是不太合适。旁边明明有铁质的工具,他却偏偏挑了改锥。想用那个打脑袋々他看着我,露出诡异的笑,把改锥把儿拿在手里啪啪地敲打着。  这时,他的13袋里响起一阵手机铃声,可能是屋里太安静了,突然响起的铃声听起来非常刺耳。  他看了看来电显示的号码,立刻说道:“你走吧,今天算你运气好。” 然后他接起电话,应该是他老婆打来的。他用漫不经心的声音回应着。  看见我还站在眼前没走,他露出非常不耐烦的表情,用短粗的拇指堵住手机的话筒,用唇语和我说道 “怎么还不走?” 我把褪在脚踝上的裤子脱下来,拿在手里,低着头向他点头行礼,然后悄悄地逃出了技术教室。  “脏死了,靠。” 我压着心里的火,跑向教室。花说好在教室等我的,但已经先走了,教室里空荡荡的。我收拾好书包出来,下楼梯时,总觉得心里藏着的某个回忆要破茧而出。我不禁打了个冷战。  这件事和那件事是不同的,完全没有关联。今天只是运气不好罢了。这类事情还是赶紧忘了比较好,说来说去也毫无益处。  我努力劝了自己半天,使劲把那段回忆压下去,锁起来,然后扔掉钥匙。  换鞋时,从操场吹过来热乎乎的风,夹杂着细细的黄沙。我努力憋住气,绕着操场快速走着。  走出校门时,书包里传出短信铃声,有两条短信,都是花发过来的; 对不起,我突然有点事儿,先走了· 6/22 4:29pm 柳花 但是那个变态为什么说要见你? 6/22 4:30pm 柳花 我叹了口气,太复杂了,发短信说不清楚。我犹豫了一下,随手给她回了一条; 不知道,今天运气太差了:-( 我正要按发送键,一群孩子挡住了路,吵闹着。我直接合上手机,想躲开孩子们。学校的墙壁上偶尔有一些涂鸦,总会引起话题,估计今天又是什么涂鸦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我没打算过去看,估计又是诽谤某人的内容,或是演员八卦之类的,不然就是画着一些猥琐的面孔。  我正要若无其事地走过,却听到孩子们的对话。  “这是什么意思啊?” “嗯,虽然不知道是什么,但莫名其妙地很吸引人,是吧々” “是啊,谁写的啊?是我们学校的吧?” 到底是什么涂鸦,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应?我改了主意,决定过去看看。  就像沉重的大锤落在心头,我迅速掏出手机,重新编辑要发给花的短信。  我发现了一个非常好的书名!明天注意看学校的墙壁。  这次我用力地按下发送键,然后再次看着那个涂鸦。  墙壁上用红色的喷漆写着几个巨大的字: 我是谁的阿凡达 这句话瞬间就把我的心俘获了。  ……


编辑推荐

  《我是谁的阿凡达》以青少年的身心成长及其与周遭剧烈变化的世界的互动为描述对象,深入探讨生命价值,具备极强的可读性与现实意义的作品。 《我是谁的阿凡达:十七岁的天空成长季》主要内容为红色的涂鸦,被禁止的提问,乡村上空的人造卫星,李逊,第一句话,我人生中的不速之客,奇怪的朋友,两点的逃离,文章和画,黑手的登场,治愈的语言,李逊的故事,旅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我是谁的阿凡达 PDF格式下载



很不错,速度也很快,质量也挺好的


相关图书